(三十九)太极轻重浮沉解双重为病,干于填实,与沉不同也。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与重不易也。双浮为病,祗如缥缈,与轻不例也。双轻不为病,天然清灵,与浮不等也。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半者半有著落也,所以不为病,偏者偏无著落也,所以为病。偏无著落必失方圆,半有著落岂出方圆。半浮半沉为病,失于不及也,偏浮偏沉失子太过也,半重偏重滞而不正也。半轻偏轻灵而不圆也。半沉偏沉虚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圆也。夫双轻不近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近于重则为离虚,故日上手轻重,半有著落,则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为病手,盖内之虚灵不昧,能致于外气之清明,流行乎肢体也,若不穷研轻重浮沉之手,徒劳掘井不及泉之叹耳。然有方圆四正之手,表里精粗无不到,则已极大成,又何云四隅出方圆矣,所谓方而圆,圆而方,超乎象外,得其寰中之上手也。
(四十)太极四隅解四正即四方也,所谓搠搌挤按也。初不知方能始圆,方圆复始之理无已,焉能出隅之手矣,缘人外之肢体,内之神气,弗缉轻灵方圆。四正之功,始出轻重浮沉之病,则有隅矣。譬如半重偏重滞而不正,自然为采捌肘靠之隅手,或双重填实,亦出隅手也。病多之手,不得已以隅手扶之而归圆中。方正之手,虽然至底者,肘靠亦及此,以补其所以云尔,春后功夫能致上乘者,亦须获采捌而仍归大中至正矣,是四隅之所用者,因失体而补缺云云。
(四十一)太极平准腰顶解顶如准,故云顶头悬也。两手即平左右之盘也,腰即平之根株也。立如平准,所谓轻重浮沉,分厘毫丝则偏。显然矣,有准顶头悬,腰之根下株尾闾至胸门也。
上下一条线,全凭两平转。变化取分毫,尺寸自己辨。车轮两命门,一轴摇又转。
心令气旗使,自然随我便。满身轻利者,金刚罗汉炼。对峙有往来,是早或是晚。
合则放发去,不必凌霄箭。涵养有多少,一气哈而远。口授须秘传,开门见中天。
(四十二)太极血气根本解血为营,气为卫。血流行于肉膜络,气流行于骨筋脉。筋甲为骨之余,发毛为血之余。血旺则发毛盛,气足则筋甲壮,故血之勇。力出于骨,皮毛之外壮。血气之体,用出于肉,筋甲之内壮。气以血之盈虚,血以气之消长。消长盈虚,周而复始,终身用之,不能尽者矣。
(四十三)太极力气解气走于膜络筋脉,力出于血肉皮骨,故有力者,皆外壮于皮骨形也,有气者,是内壮于筋脉象也。气血功于内壮,血气功于外壮,要之明于气血二字之功能,自知力气之由来矣,知气力之所以然,自能用力行气之分别,行军气于筋脉,用力于皮骨,大不相侔也。
(四十四)太极尺寸分毫解功夫先练开展,后练紧凑。开展成而得之,才讲紧凑,紧凑得成,才讲尺寸分毫,由尺住之功成,而后能寸住,分住,毫住。此所谓尺寸分毫之理也,明矣。然尺必十寸,寸必十分,分必十毫。其数在焉。故云:对峙者数也,知其数则能得尺寸分毫也,要知其数。非秘授而能量之者哉。
(四十五)太极膜脉筋穴解节膜、拿脉、抓筋、闭穴,此四功由尺寸分毫得之后而求之。膜若节之,血不能流;脉若拿之,气难行走;筋若抓之,身无主地;穴若闭之,神昏气暗。抓膜节之半死,申脉拿之似亡,单筋抓之劲断,死穴闭之无生,总之气血精神,若无身,何有主也。如能节拿抓闭之功,非得点传不可。
(四十六)太极节拿抓闭尺寸分毫解对峙之功,既得尺寸分毫,于手则可量之矣。然不论节拿抓闭之手易,若节膜、拿脉、抓筋、闭穴则难。非自尺寸分毫量之不可得也。节不量,由按而得;膜拿不量,由摩而得;脉抓不量,由推而得;拿闭非量而不能得穴,由尺盈而缩之寸分毫也。此四者难有高授,然非自己功夫久者,无能贯通焉。
(四十七)太极补泻气力解补泻气力于自己难,补泻气力于人亦难。补自己者,知觉功亏则补,运动功过则泻,所以求诸已不易也。补于人者,气过则补之,力过则泻之,此胜彼败所由然也。气过则泻,力过或补,其理虽亦然,其有详夫过补,为之过上加过,遇泻为之缓,他不及他必更过,仍加过也。补气泻力于人之法,均为加过于人矣,补气名日结气法,泻力名日空力法。
(四十八)太极空结挫揉论有挫空挫结,有揉空揉结之辨。挫空者则力隅矣,挫结者则气断矣,揉空者则力分矣,揉结者则气隅矣。若结柔挫则力反,空揉挫则力气败,结挫揉则力盛于气,力在气上矣。空挫揉则气盛于力,气过力不及矣。挫结揉,揉结挫,皆气闭于力矣。挫空揉,揉空挫,皆力凿于气矣。总之,挫结揉空之法,亦必由寸尺寸分毫量,能如是也,不然无地之挫揉,平虚之灵结,亦何由而致于哉。
(四十九)懂劲先后论夫未懂劲之先,长出顶匾丢抗之病;既懂劲之后,恐出断接俯仰之病。然未懂劲故然病亦出,劲既懂何以出病乎?劲似懂未懂之际,正在两可,断接无准矣,故出病神明及犹不及,俯仰无著矣,亦出病,若不出断接俯仰之病,非真懂劲弗能不出也,胡为真懂。因视听无由,未得其确也,知瞻眇颜盼之视,觉起落缓急之听,知闪还撩了之运,觉转换进退之动,则为真懂劲,则能接及神明,及神明白攸往有由矣。有由者由于懂劲,自得屈伸动静之妙,有屈伸动静之妙,开合升降又有由矣。由屈伸动静,见入则开,遇出则合,看来则详,就去则升,夫而后才为真及神明矣,明也。岂可日后不慎,行坐卧走,饮食溺卤之动,是所为及中成大成也哉。
(五十)尺寸分毫在懂劲后论在懂劲先求尺寸分毫,为之小成,不过未技武事而已,所谓能尺于人者,非先懂劲也。如懂劲后,神而明之,自然能量尺寸,尺寸能量才能节拿抓闭矣。知膜脉筋穴之理,要必明存亡之手,知存亡之手,要必明生死之穴,其穴之数安可不知乎,知生死之穴数,乌可不明闭而不生乎。乌可不明闭而无生乎,是所谓二字之存亡,一闭之而已尽矣。
(五十一)太极指掌捶手解自指下之腕上,里者为掌,五指之首为之手,五指皆为指,五指权里其背为捶,如其用者,按、推掌也。拿、柔、抓、闭具用指也。挫,摩手也。打捶也。夫有搬拦,有指裆,有肘底,有撇身四捶之外,有伏捶。掌有搂膝,有换转,有单鞭,有通背四掌之外,有串掌。手有云手,有提手。拿有十字手四手之外,有反手。指有屈指,有伸指,捏指,闭指四指之外,有量指,又名尽寸指,又名觅穴指。然指又五指,又五指之用。首指为手,仍为指,故又名手指。其一,用之为旋指旋手。其二,用之为根指根手。其三,用之为弓指、弓手。其四,用之为中合手指,四手指之外,为独指独手也。食指为卞指,为剑指,为佐指,为粘指。中正为心指,为合指,为钩指,为抹指。无名指为全指,为环指,为代指,为扣指。小指为帮指,补指,媚指,挂指。若此之名知之易,而用之难,得口诀秘法亦不易为也。其次有对掌,推山掌,射雁掌,亮翅掌。似闭指,拗步指,弯弓指,穿梭指。探马手,弯弓手,抱虎手,玉女手,跨虎手。通山捶,叶下捶,背反捶,势分捶,卷挫捶。再其次,步随身换,不出五行,则无失错矣,因其粘连黏随之理,舍己从人,身随步自换,只要无五行之舛错,身形脚势出于自然,又何虑些许之病也。
(五十二)口授穴之存亡论穴有存亡之穴,要非口授不可。何也,一,因其难学;二,因其关乎存亡;三,因其人才能传,第一,不授不忠不孝之人,第二,不传根底不好之人,第三,不授心术不正之人,第四,不传鲁莽灭裂之人,第五,不传授目中无人之人,第六,不传知礼无恩之人,第七,不授反复无常之人,第八,不传得易失易之人。此须知八不传,匪人更不待言矣。如其可以传,再口授之秘诀。传忠孝知恩者,心气和平者,守道不失者,真以为师者,始终如一者,此五者果其有始终,不变如一,方可将全部大用之功授之于徒也,明矣。于前于后代代相继,皆如是之所传也。噫抑亦知武事中乌有匪人哉。
杨健侯太极拳拳谱(一)太极拳打手论打手者,研究懂劲也。先师日:“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旨在言乎。夫究宜如何始能着熟,宜如何始悟懂劲,宜如何阶及神明。
此本章之所宜急急研究者也。夫太极拳之各势既已练习,则当首先注意姿势是否正确,动作能否自然,待其既正确且自然矣,然后进而练习应用。应用既皆纯熟,斯可谓着熟矣。虽然此不过彼往我来之一势一用而已耳,若彼连用数法或因我之着而变化斯时也,则如之何于是手懂劲尚焉。
夫懂劲者。因己之不利处推及彼之不利处也,方我之欲击敌也,心中必先具一念,然后始击之也。反是彼能无此一念乎,虽智愚贤不肖异等,而其先具之一念未尝异也,故彼念既同我念一起,真伪虚实难测异常,苟无一定之主宰,则必至于张皇失措,方恐应敌之不暇,尚何希其致胜哉,虽然当击彼之念既起,则当存心彼我着法孰速欲击之目的,孰当彼未击我身也,可否引其落空或我之动作是否能动于彼先,待既击至我身也,宜如何变其力之方向,使落不及我身或能因彼之力而使其力折回而还彼身,此等存心,究宜如何始能得之,盖因我之某处惧彼之击也,彼之某处亦惧我之击,此明显之理也。然而,避我之怕击处,击彼之怕击处,则彼欲胜岂可得也。孙子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此之谓也,方此时也,可谓懂劲也矣。
懂劲后,愈练愈精,渐至舍己从人,因敌变化,不思而得,从容中道,非达于神明矣乎。学者果能尽心研究之,则出奇入妙,将在于是也,是为论。
(二)打手论太极拳打手,亦名推手,靠手。得力于拥挤按采捌肘靠八个字。而其八字所以练其身之圆活,使二人粘连黏随,周而复始,浑天球斡旋不已,将此一身练为浑圆之体,随屈就伸,无不如意,一举一动无不轻灵,敌如博我则逆来顺应,变化无穷,故练习太极拳者至相当程度时,又须进而练习推手也。练习推手须择合宜之俦侣互相研习,始可获益,至于推手方法分单推手、双推手、合步推手、顺步推手、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大搌推手、缠步推手。虽然方法不同,而手法则不外乎拥、、挤、按、采、捌、肘、靠各法之外也。如外取敌人用拥按挤靠肘败势,取敌即使搌采捌,敌搠我搌,敌我靠,敌挤我,敌按我拥,化其力或以撮之可也。
(三)手脚手要毒,眼要奸,脚踏中门裆里攒。眼有截察之精,手有拨转之能,脚有行体之功。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乘其无备而攻之,由其不意而去之。脚起而攒,脚落而翻,不攒不翻以寸为先。肩要催肘;肘要催手;手要催胯;胯要催膝;膝要催脚,其深察之。
(四)身法身不可前俯后仰,不可左斜右歪。往前一直而出,往后一直而落,含胸拔背,虚领顶劲,提顶吊裆,松肩沉肘。练时注意手眼身步法。
(五)步法寸步、快步、践步,不可缺也。
(六)太极歌太极长拳独一家,无穷变化洵非夸。
妙处全凭能借劲力,当场着意莫轻拿。
掌拳肘和腕,肩腰胯膝脚。
上下九节劲,言明须知晓。
(七)推手行工歌。
低头直竖腰,传手定不高。
使能脚根劲,含胸活胯腰。
随人多变化,遇敌似火烧。
内用弹性力,方算拳中妙。
(八)用功歌轻灵活泼求懂劲,阴阳相济无滞病。
若得四两拨千斤,开合鼓荡主宰定。
(九)太极八字歌掤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采捌肘靠更出奇,行之不用费心思。
果能轻灵并坚硬,得其环中不支离。
(十)太极拳八字解。棚劲义何解,如水负舟行先实丹田气,次紧顶头悬。
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
任尔千斤力,漂浮亦不难。
劲义何解,引导使之前顺其来势力,轻灵不丢顶。
引之使延长,力尽自然空。
重心自维持,莫被他人乘。
挤劲义何解,用时有两方直接单纯力,迎合一劲中。
间接反映力,如球碰壁还。
又如钱投鼓,跃跃声铿然。
按劲义何解,运用如水行柔中已寓刚,急流势难当。
逢高则膨满,遇凹向下潜。
波浪有起伏,有空必钻人。
采劲义何解,如权之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
轻移则四两,千斤亦可称。
若问理何在,杠杆作用存。
捌劲义何解,旋转如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寻丈。
急流成旋涡,卷浪若螺纹。
落叶坠其上,倏尔便沉沦。
肘劲义何解,方法计五行阴阳分上下,虚实宜为清。
连环式莫挡,开花捶更凶。
六劲融通后,用途始无穷。
靠劲义何解,其法分肩靠斜飞式用肩,肩中还有背。
一旦机可乘,轰然如捣碓。
仔细维重心,失中徒无功。
(十一)大小太极解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人身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拳。本有之灵而重修之,良有以也。
人身如机器,久不磨而生锈,生锈而气血滞,多生流弊。故人欲锻炼身体者,必先练太极最相宜。
太极练法,以心行气,不用拙力,纯任自然。筋骨鲜折曲之苦,皮肤无磋磨之劳。不用力何能有力?盖太极练功,沉肩坠肘,气沉丹田。气能人丹田,为气总机关,由此分运四体百骸,以气周流全身,意到气至。练到此地位,其力不可限量矣此不用拙力,纯以神行,功效著矣!先师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盖此意也(十二)秘歌无形无声,全体空虚。动静自然,胯脚随行。
进退如意,坐腿含胸。翻江拨海,尽性立命。
(十三)约言随人之势,借人之力,接人之劲,得人之巧。
(十四)用功之志博学--言多功夫也。审问--听劲者也,非口问也。慎思--听后留心制敌者也。明辨--辨敌势而生生不已也。笃行--如天行健。
(十五)一时短打迎面飞仙掌、顺手飞仙掌、推心掌、推面掌、横拦肘、里栓肘、穿心肘、左采手、右采手、里靠、外靠、十字靠、七星靠、铁身靠、格手倘风、双风打耳、火焰钻心、袖里一点红、十字跌、冲天炮、推肘跌、软手提炮、拗搠打、裹边炮、底惊高取、不遮不架、霸王开弓、朝天一炷香、玉女捧盒、掐指寻父、桓侯擂鼓、童子拜观音、里丢手、斩手、闭门铁扇子、单銮炮、前手顺前脚往里跌、冲天炮、左手顺左脚往上冲打、单鞭救主、打胳膊、肚里、胳膊根。
(十六)十不传。不传外教。
不传不知师弟之道者。
不传无德者。
不传收不住者。
不传半途而废者。
不传得宝忘师者。
不传无纳之心者。
不传好怒好愠者。
不传外欲太多者。
不传匪事多端者。
太极点穴秘传谱(一)理盖世者习拳者多,得之拳中精髓者少也。天下练太极者多似牛毛,成者似牛角,得之太极大成者更少也。
世日:拳不打力,力不打功,功不打术,术不打仙。吵架是骂人之苗,骂者是打斗之源,打斗是拼命之根。
盖世拳法,无非内外两种拳法。然而太极者,阴阳之母,天地人合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j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宫为九宫,练法九九者归一。无手到有手,有手到无手。乃练精化气,练气成髓,练髓还虚。形无形,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艺。
太极者,拳中之母。阴阳变化,能生万物。一动俱动,形似车轮,绵里藏针。静如山岳,动如长江波浪。内外合一,刚柔相济,乃是四两神气破千斤之力。
年有三百六十五天,人有三百六十五穴;年有十二个月,人有十二经络;年有四季,人有四肢;年有二十四节气,人有二十四关节;天有多少星辰,人有多少毛孑L;人有二十四筋脉,天有风、雨、雷、电尔;人有心、肝、脾、肺、肾,地有金、木、水、火、土。
(二)门规太极者,上层练法,内有点穴闭户,分筋挫骨更不轻易传人。本门有三不传,何为三不传?一日:不传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者。二日:不传好奇者、不敬师者、贪酒色财气者。三日:不传不勤学苦练、好斗者。传其真法须遵守三不传,不可轻易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