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聪明、机灵、做事认真,是天底下所有妈妈的愿望。上班族妈妈也许会为这件事而焦虑:我每天那么忙,哪有时间教孩子呢?其实,孩子的聪明并不是妈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学”出来的。妈妈要做的任务,就是采取一些技巧,引导孩子自行去学习。懂得自己摸索、学习的孩子,智力开发得才更快,自主能力也才更强。那么,上班族妈妈采取哪些技巧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学习呢?快来学学吧!
假装看不见,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上班族妈妈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由于白天自己要在职场打拼,没时间陪伴孩子,晚上回家之后,一方面是出于对孩子的想念,另一方面出于对孩子的愧疚心理,于是恨不得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整个晚上围着孩子转。孩子想干什么,还没有动手,妈妈就急忙帮着干了;孩子想玩什么,还没开始动手,妈妈就已经给孩子准备好了所有的用品,以供孩子玩耍;孩子遇到点麻烦,本来没向妈妈求助,妈妈立刻主动伸出援手。结果呢?孩子省得动脑子了。
这样,孩子永远无需自己动手,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满足一切所需,当然就懒得再去费劲、去思考了。成年人还有难以克服的惰性,何况孩子呢?日积月累,妈妈不但培育出了一个“懒小孩”,还造就了“笨小孩”。
还有一些情况令人觉得可悲又可笑:如今很多父母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或者有一个拿得出手的爱好,于是早早让孩子学起了钢琴、绘画等,这其实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妈妈的母爱过于“泛滥”,不但送孩子去培训班,还要在旁边看着孩子上课,常常是一节课上下来,孩子没会多少,妈妈反而学会了,然后回到家之后,再由妈妈“吐”给孩子。这样的妈妈,自己累不说,恐怕一辈子也教不出聪明、自立的孩子。为什么呢?因为她们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成长的机会、自我摸索的机会;她们给了孩子太多的安全感,让孩子一味依赖妈妈,而不懂得独立面对任何事情。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之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是何等可悲、可怜。
世界上最好的妈妈,不是万事都给孩子做好的妈妈,也不是给孩子铺一条平坦大道的妈妈,而是放开手,让孩子自由地、任意地去学习、去成长的妈妈。给孩子一个空间,有时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女儿佳佳上了幼儿园之后,黎平找了一份工作,过起了朝九晚五的生活。用她的话说,她要重新在职场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但这样的雄心壮志,也需要一个“后勤人员”来成全——必须找个人来负责接送佳佳。无奈黎平和老公都是外地人,双方父母又都在老家,不能为黎平两口子分忧。于是,黎平就狠狠心,找了一个专门负责接送佳佳的保姆。
这个保姆还算负责任,照顾佳佳一年了,从来没有发生过意外。所以,保姆请假回老家探亲,黎平也痛快地答应了,还给了她一个红包。保姆离开的这一周,黎平跟公司协商之后,自己每天早下班一小时,负责接佳佳回家。
本来,黎平觉得这也是一个和佳佳交流感情的好机会,于是每天接回佳佳后,什么都不做,先陪她玩两个小时。这天,两个人玩的是用小桶、小铲子来“搬运沙土”。佳佳很熟练地将小桶放好,又划分出两个区域,说明道:“我的任务是把这堆土搬到那里。”说完用手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台阶。黎平立刻回答道:“好的,我来帮你铲土。”说完,就拿起小铲子准备帮忙。佳佳却一把将小铲子抢过来,说道:“你还是在一边帮我加油,就可以了。”说完,自己像模像样地用小铲子将土装满小桶,摇摇晃晃地提起来向目的地走去。
走到一半的时候,小桶撞到了佳佳的腿,一下子掉到了地上。黎平一看,立刻走过去说:“没事,我来帮你收拾好。”谁知佳佳一点沮丧的意思也没有:“妈妈,你别管了!我以前也弄到地上了,我都能自己弄起来!”黎平被女儿拒绝了两次,心里虽然有一点点失落,但却明白了一个道理:也许正是由于保姆和自己的心情不一样,所以她不会管得这么“多”,而恰巧就给了佳佳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她也才明白,难怪佳佳这一年里独立了很多。如果她一直跟着自己,也许就不会是这个结果了。想到这里,她将两只手揣进兜里,站到了一边,告诉自己:只许看,不许碰。
孩子要成长,要学习技能,必须通过亲自动手和亲自动脑。从孩子第一次摇摇晃晃地将勺子里的饭送到自己嘴里开始,就意味着他开始学会自我满足、自我掌控;从孩子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个拼图游戏开始,就意味着他通过自己的思考为自己解决了一个难题;从孩子第一次跌倒、痛苦,再到自己站起来为止,他就靠自己的信念战胜了一个困难……试想,如果这些时候妈妈都在身边,又都很“及时”地向孩子伸出了援手,那不就是剥夺了孩子学习的机会吗?不就是将孩子成长的时机又无限延期了吗?一个人在这世界上生存,迟早要学会这一系列的本领,早一天让孩子学会,他就早一天做好了独立的准备,就能早一天向着人生更高处走去。妈妈眼睛太明亮、手太快,付出的哪里是对孩子的爱,说得严重一些,可能恰恰是在阻碍孩子的成长。
想想世界上各领域中那些杰出的人吧:张爱玲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写文章,如果她的父母一味干涉她的用词、她的思想,那么她能成为那独树一帜、留名至今的女作家吗?达·芬奇很早就开始学习绘画,如果他的父母总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告诉他这里怎么下笔,那里怎么涂色,后来的他还能成为非常有个人特色、有个人想法的画家吗?
今天的孩子也是如此。妈妈管得太多、干涉得太多,那么将来成长出来的,就是一个妈妈的“复制品”,难有自己的思想,甚至难以掌握生存本领。一个人如果连基本的生存能力都没有的话,又谈何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功呢?
所以,满怀母爱的妈妈们,在某些时刻,就应该学习男人,将爱深藏在自己的心底。静静地做孩子生命中的一个旁观者,让他自己去成长、去发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到更多的技能,才能在自己人生的舞台上舞出精彩的未来。
职场妈妈育子经
喜欢干涉孩子的妈妈常有这样一个心态,那就是怕孩子犯错,所以恨不能自己将事情一遍做好,不浪费时间。实际上,妈妈做得再好,也不代表孩子能够学习到正确的方法,只有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犯错、去思考、去改正,一个技能才能真正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本领。
放手玩吧,“玩”成一个聪明宝宝
相信妈妈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周末的晚上,一位妈妈精心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准备叫儿子吃饭。这时外面突然下起了大雨,这个孩子立即跑到外面疯玩起来,在雨地里打滚、嬉闹,刚穿上的新衣转眼间就沾满了泥巴。他边跳边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跳到月球上去。”
这个妈妈并没有生气,反而很配合地说了一句:“好啊,只是你别忘了从月球上跳回来,回家吃晚饭!”这个孩子就是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当阿姆斯特朗从月球返回地球的那一刻,记者采访他:“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阿姆斯特朗回答说:“我想对妈妈说,我从月球上回来了,我想回家吃晚饭!”
阿姆斯特朗儿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与他有这样一位智慧的母亲是分不开的。她懂得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纯真富于幻想的心。
但如果换作同样身为人母的你,看到孩子这样“疯狂”的玩耍举动,你会有什么反应呢?在看到这则故事之前,相信妈妈们心中会有这样几种想法:大雨天出去疯玩,淋湿了怎么办?感冒了怎么办?穿着新衣服就出去沾泥巴,也太不懂得爱惜了。即使现在航空事业已经比较发达,但你说能跳上月球,还是一件很令人怀疑的事。所以,孩子,别说那些疯话,还是老老实实回来吃饭吧!
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一个阿姆斯特朗呢?或者换句话说,人和人的智商、能力相差并没有天壤之别,但为什么只有少数人站在世界的顶峰呢?并不能说这是妈妈教育的失败,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妈妈一些不经意的阻挠、打击,的确使孩子成功的可能性减少了一些。要知道,玩不仅是孩子的一种消遣,是孩子打发时间的一种乐趣,也是他们发展身心、提高智力、发挥想象力的过程。孩子摆弄每一样玩具,到每一个地方去玩,都需要身体和大脑的协调才能完成。身体越动越灵活,大脑越用越聪明,这对孩子都是很有益处的。因此,妈妈应该明白,玩不仅是孩子的天性,还是孩子快速成长的必要过程。妈妈千万不要轻易阻止孩子玩,更不要打击孩子玩的积极性。
小智的妈妈汪雅如坚信这样一句话:玩物丧志。因此,从儿子小智降生那一刻起,她就在心里打定主意,一定不让自己的孩子染上“爱玩”的毛病,自己也不想像别的妈妈一样,每天做好了饭要伸着脖子叫十几遍,孩子才拖着一身尘土回家。汪雅如坚持着这样的想法,果真从来没有给小智买过一个玩具,更是拒绝亲友赠送的各种玩具。除了必要的晒太阳之外,也很少带小智到室外去玩。
转眼,小智就两岁半了,汪雅如将他送到幼儿园,可还不到一周,老师就开始频繁地给汪雅如打电话,原因是,小智显得和同学们很不合群,他不会玩玩具,也不会捉迷藏。每次到了游戏课的时间,他的肢体显得也不太灵活,总是坐在角落,呆呆地看同学玩。老师觉得这样下去对小智身心发展会产生坏的影响,于是希望能和家长配合,赶快改善这一情况。
汪雅如专门请了两天假,到小智的教室外面偷偷观察。果然,小智总像睡不醒似的,坐在一角,看那些叽叽喳喳、活蹦乱跳的小朋友们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汪雅如再看看那些孩子,一个比一个机灵,摆起积木来小手非常灵活,积木丢了一个、坏了一块时,他们也总能很快想到解决办法;室外活动就更不用说了,那些孩子个个身手矫健,在滑梯上、跷跷板上玩得不亦乐乎,还很懂得如何避免让自己受伤,一看便知在长期的玩耍中知道了怎样“坐着滑下来容易让小屁股疼”,因而聪明地避开。而小智呢?除了老师统一安排的游戏,他几乎什么都不参加,即使偶尔玩了,也显得很笨拙。另外,显然他的交际能力也不怎么样——汪雅如观察了两天,也没见哪个小朋友跟他很要好,或者拉拉手喊他一起玩游戏。
这时,原本为儿子的“沉稳”“不胡乱玩耍”而高兴的汪雅如,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她现在才知道,“玩物丧志”这一句话从来就不应该用在孩子身上。拒绝让孩子接触游戏、阻止其玩耍,才真正使孩子丧失了发展智力的机会,搞不好也会在未来丧失志向。
教育界有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说:动作是智力的砖瓦。科学家发现,手的活动对大脑细胞成长、神经系统的发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所以,妈妈要记住,孩子可以缺少锦衣玉食的生活,也可以缺少温室的二十四小时保护,但一定不能少了玩耍,要让孩子多玩、多动动手,哪怕只是玩玩沙子也不能少。对于孩子来说,玩就是学习,玩甚至比学习还更能长见识、掌握本领。因为孩子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学习,都是他智慧的源泉,各种感觉成为了孩子与外界沟通的学习通道,看、听、尝、闻、触摸、做,这些感知觉的发展共同促进了孩子的大脑发育。
哪怕孩子愿意蹲在树下看蚂蚁搬家,躺在草地上看白云飘飘,雨天到外面淋雨,雪天到外面打雪仗,妈妈也一定要满足他。没有哪一种玩,比在大自然中玩更能让孩子长见识了。孩子与大自然的交融,是最奇妙的沟通,大自然不仅呈现给孩子一幅斑斓的画面,还能给孩子心灵以丰富的感受,这些是在室内玩一玩人造玩具远远比不上的。
可以不夸张地说,在孩提时代,孩子只要注意人身安全,那就无论怎么玩都不过分,都是一种难得的成长。妈妈不要总将孩子关在屋子里,让他做自己的“乖宝宝”,放手让孩子出去玩一玩,总有一天,你会发现,玩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它教给了孩子很多从别的地方学习不来的东西,父母给不了的、老师给不了的,孩子都能在玩中找到、学会。
职场妈妈育子经
玩的方式多种多样,妈妈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益智类的玩具,或者干脆只是一些孩子喜欢的简单玩具;可以亲自陪孩子玩需要人与人互动的游戏,对于孩子掌握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带孩子去旅游,在游玩的途中增长见识。
巧妙对话,启发孩子思考
如果妈妈们可以选择,更愿意自己的孩子有丰富的知识,还是超强的思维能力呢?相信妈妈们经过仔细思考之后,多半都会选择后者。这是因为,知识永远是无限的,是一个累加的过程,孩子年龄越大,见的东西越多,就会掌握越多的知识;而思维力,对于孩子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经过不断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来,并且一旦形成思维定式,是很难改变的。
知识与思维有密切的联系,但绝不是同一个东西。有些孩子非常善于思考,很有创造力,但在校的考试成绩可能很一般;有些孩子的考试成绩非常好,但不善于独立思考,没有创造力,所谓“高分低能”就是指这类学生。纵观各领域那些优秀的人才,相对来说可能并不是很聪明的人,读书时也不一定是所谓的“尖子生”,但他们的确表现出不同于常人的思维能力,点子多、心思巧,遇到问题决不放弃,总能找到比别人更多的方法。可见,对于孩子来说,成长、学习的过程,一是要掌握知识,二也要同时重视发展思维技能。
而在现实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妈妈可能注重了灌输给孩子知识,而忘记了培养孩子的思维技能。但真正优质的教育,恰恰是引导孩子去思维。思维能力增加了,孩子懂得主动去思考问题,知识的累积当然也不在话下。
那么,妈妈如何增强孩子的思维能力呢?有些妈妈在和孩子对话的时候,喜欢以“告诉”的方式进行,看起来好像是在教孩子,但实际上是一种“填鸭”的方式,并没有真正起到让孩子思考的作用。妈妈不妨将“陈述句”改为“问句”,多向孩子提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发问对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很重要的。当然,这个问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不能总是问“你喜欢爸爸还是喜欢妈妈?”等没有太大意义的问题,妈妈问出口之前,要先思考一下,这样问是否能让孩子转动自己的小脑筋。
比如,妈妈可以问孩子一些发散性问题。如:“你能告诉我,杯子都可以装进去哪些液体吗?”这样的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孩子就会快速在脑中搜罗可以喝的、可以放进杯子里的水和饮料。如果孩子不懂什么叫液体,妈妈还可以趁机给孩子普及一下科普知识。这样一来,孩子的逻辑能力也会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