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上班族妈妈的教子百科全书
14390400000011

第11章 抓住关键——再忙也不能忽略的品格教育(1)

教育孩子,什么才是首要的任务?对于忙碌的上班族妈妈来说,一定不能忽略的是孩子的哪一面?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对孩子的“品格教育”。品格包含着品德和性格,是孩子从很小就开始形成并且陪伴他一生的特性,也是长大后很难改变的。因此,孩子的品格如何,将会对他的一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上班族妈妈,如果能抽出时间,首先就要关注这个教育的重中之重——品德和性格教育。

黏人宝宝,你不是妈妈的“小膏药”

有句话叫“孩子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这话一点也不错。小孩子对妈妈总是有无限的依赖感,想多和妈妈在一起。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令妈妈们最开心、最骄傲的事情。但如果孩子对妈妈依赖的程度太过,不只像一件“小棉袄”,而是像一贴“小膏药”一样,随时要黏在妈妈身边,那就不是一个好现象了。

我们也许看到过或听到过身边人说起过这样的情境:孩子太依赖妈妈,不许妈妈上班,弄得妈妈每天出门像做特务一样偷偷出门,或者干脆要看孩子演一场哭闹大戏才能出门;妈妈下班回到家的时候,黏人的“小膏药”又一刻不停地守在妈妈身边,不是不许她做家务,就是要随时跟着她,不管是厨房、厕所、阳台洗衣机旁,妈妈走到哪里身边都少不了那个小“跟屁虫”;甚至有时孩子根本不让妈妈做任何事情,必须陪着自己玩,否则就大闹不止……有这样一个黏人的宝宝,妈妈别说是做家务了,就连自己的休息时间都要搭上。妈妈只有等到孩子睡着了,自己才能拖着疲倦的身子赶紧做一些必要的事情。

孩子太黏妈妈,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孩子的交际能力或与其他亲人的关系都不会太好。试想,孩子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妈妈身上,好像生怕妈妈插了翅膀飞了一样,怎么会有心情去和别人说话、玩耍呢?如果妈妈任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想必孩子将来的人际交往也会有一定的障碍。可见,黏人宝宝,不仅会拖累妈妈,其自身的健康成长也会受限。

那么,妈妈怎样才能让孩子不那么依赖自己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妈妈要先找到问题发生的关键。孩子之所以过于依赖妈妈,常常与以下几个原因分不开:

第一,妈妈比较强势,属于“包办型”妈妈。这类妈妈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所有的事情都要替孩子一手包办,这就导致了孩子比较弱势,缺少主见,自主能力差,于是便不自觉地依赖妈妈,一旦离开妈妈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妈妈要审视自身,看这样的问题是否存在自己身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合格的妈妈,必须要教给孩子生活、交际的本领,而不是一味为孩子代劳。孩子什么都不会,自然将一切希望都放在妈妈身上。这样一来,妈妈劳累,孩子也没有学到该有的自立,这显然对双方都是一种损害。

第二,妈妈过于“黏”孩子的行为,也有可能导致孩子在日后习惯性地黏着妈妈。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加上哺乳和照顾孩子的工作基本要由妈妈来进行,因此孩子在出生之后跟妈妈的接触、相处是最多的。有的妈妈对孩子疼爱有加,即使在孩子长大些之后,仍然愿意尽可能地让孩子和自己在一起,似乎孩子必须在自己眼前、在自己的照料下,妈妈才能百分百放心。这就导致,孩子的交际能力得不到锻炼,和他人的相处过少,无法习惯和别人长时间相处的状况,或者只能在妈妈在场的情况下和别人有少量互动,妈妈一离开,孩子就要抓狂。这对于妈妈来说不仅会带来过度的劳累和不自由,对于孩子来说更是健康成长和交际的莫大障碍。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很极端的两种性格,在家人或者在妈妈面前很活跃,而一旦到了外面,交际能力几乎还停滞在孩童阶段,不敢轻松地、大胆地与别人交谈。可见,妈妈爱护孩子固然是好的,想多和孩子在一起也是亲情使然,但妈妈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稚嫩的小鸡,永远保护在自己的翅膀底下。只有让孩子像小鹰一样去成长、去历练,孩子才能成长为翱翔天空的勇者。与此同时,妈妈也不会有长久失去“人身自由”的困扰。

第三,妈妈的一些不当行为和语言,也可能无形中将孩子变成“小膏药”。比如,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有的妈妈会采取“恐吓”的方法,告诉孩子:“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孩子很天真,不会分辨真假,通常这样的话都会当真。妈妈这样说时,孩子的心里就会产生一个阴影和疑虑:我如果不注意或者不听话,妈妈就会真的不要我。这时,孩子会变得一步也不敢离开妈妈。也有的妈妈刚回到职场的时候,为了避免上班离开时跟孩子“纠缠”的麻烦,不跟孩子告别,偷偷离开家里。当孩子突然发现妈妈不见了的时候,就会产生焦虑、害怕的心理。下一次他们再看到妈妈时,当然会看得紧紧的,生怕妈妈突然又会消失。

在孩子的世界里,妈妈就是他们的“天”,是他们最重要、最可靠的人。妈妈恐吓孩子的行为,当然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因此,妈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每时每刻都要顾虑到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感受,不要说出让孩子害怕的重话。

周玉在女儿萱萱2岁之前,几乎是和她形影不离的。母女俩的关系十分好。没多久,萱萱要上幼儿园了,周玉也打算再找一份工作,一来打发时间,二来也能为家中财务开源。周玉知道,大部分孩子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都要经历一段适应期,这期间少不了父母的强制和孩子的哭闹。但她没想到的是,萱萱上幼儿园的第一周并不那么“难缠”,总是很乖地去上学。可就在周玉慢慢放下心的时候,第二周的一天,萱萱却怎么也不肯去幼儿园,只是抱着周玉的胳膊,很委屈地说:“妈妈我不要去幼儿园,我不让你上班!”周玉见状,第一反应是觉得萱萱在幼儿园和小朋友闹了意见,或者是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所以对幼儿园产生了排斥心理。但无论她怎么询问,萱萱都只是说“没有”。周玉很无奈,只好给负责接萱萱放学的公公打了个电话。公公在电话里想了半天,说道:“昨天我接萱萱回家的路上,碰到了一位熟人,他逗了萱萱一会,还说了‘妈妈只顾上班、不要你了’之类的玩笑话。当时萱萱也没什么特别大的反应,不知道是不是偷偷记在心里了。”周玉听到这里心里就有数了。她对萱萱说:“宝贝儿,妈妈也不想跟你分开,但是上班是妈妈必须做的事情,妈妈上班,就是为了更好地和萱萱一起生活,带萱萱去更多的地方玩……”周玉说了很多,萱萱才半信半疑地问道:“那妈妈就是不会不要萱萱了?”周玉抱着萱萱说:“当然不会!妈妈上班的时候也想着萱萱,什么时候都想着萱萱呢!就像萱萱上学的时候也想着妈妈!”萱萱这才放了心,背上小书包,拉着妈妈的手,准备上学去了。

孩子对待妈妈的态度,基本都是大人的行为、语言影响所致。因此,妈妈如果发现孩子太黏自己,或者突然变得很黏自己,千万不要急着责怪孩子,要知道,孩子此时可能也是小小“受害者”呢。

职场妈妈育子经

所有的事情都要讲究适度原则。母子、母女之情也是如此。太远则彼此感情冷落,太近也会导致相互之间过于依赖,无法分身做好自己的事情,更难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妈妈要掌握好尺度,既保证和孩子的亲密关系,又要让孩子有一个自由、宽松的成长空间。

遇事靠自己,不做小小“寄生虫”

在如今很多教育中,来自母亲一方的更多是“代劳式教育”。也就是说,由于女人细腻、周到的天性,以及对孩子的爱,很多妈妈习惯将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不仅所有的事情要替孩子想到,还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帮孩子做好。母爱的出发点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但妈妈这样的做法,就无形中造就了很多“小小寄生虫”。

古人有句话叫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在某种程度形容今天“代劳式教育”下的孩子是很恰当的。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所认识的事物、所知晓的道理、所掌握的能力和技能应该是不断增加的,并且由于孩子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好奇心较重,这种增长的速度应该是快速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看似很小的孩子,能够做一些不“小”的事情——大人们常常认为这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但实际上只不过是他们没有真正认识到孩子的创造力和能力。而相比之下,有些孩子除了语言能力发达——只会说“妈妈你帮我弄这个”,其生活能力、学习能力都很是不足。显然,这是长期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状况下的结果。如果妈妈有一天发现自己的孩子很“笨”,不会做这也不会做那,万事都要依靠自己,那么妈妈不用急着责怪孩子,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安逸、享受的环境,导致孩子成了今天的样子。

杜琴的儿子跃跃长得白净可爱,周围的人都很羡慕她有这样一个小天使般的孩子。但最近,杜琴发现自己的“小天使”也有不少缺点:和跃跃同龄的孩子,已经能把自己的玩具玩转自如了,跃跃却每次都“懒得”动脑筋思考,每次游戏进行不下去时,就会第一时间向杜琴求助。周围差不多大的孩子,自己穿衣、穿鞋、叠被子,甚至擦桌子等简单家务,都不在话下了,跃跃至今却连自己吃饭都吃不好,动辄就要妈妈喂,更别提给妈妈做“小帮手”了。

杜琴心里很是担心,要是这样下去,跃跃将来岂不是要成为一个“甩手掌柜”?这可不是一件好事。那应该怎么扭转这种状况呢?杜琴连续几天登录一个“妈妈社区”,从那里看到很多这种“病例”,也学到了很多解决方法。杜琴终于明白,自己过于“泛滥”的母爱,是导致跃跃缺乏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元凶!

的确,出于对跃跃无限的爱,杜琴把跃跃的一切都安排得妥帖、舒适,跃跃一有什么举动,杜琴立刻去猜测、询问他想做什么,继而对他伸出援手。身边长期有人帮自己打理一切,跃跃当然对妈妈产生了很强的依赖,也形成了懒惰的性情。

回想起这些,杜琴才恍然大悟,并且为自己的行为深深懊悔。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杜琴一改“全能妈妈”的面貌,不仅不再过于关注孩子,而且还经常对孩子的要求“视而不见”。开始时,跃跃当然对妈妈的这种改变无法接受,动辄哭闹、不悦。后来,在杜琴的启发之下,跃跃开始学着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比如,以前跃跃在玩积木的时候,必须要妈妈陪伴在身边,只要遇到“关卡”,不知道该怎么拼了,就会用求助的眼神看着妈妈,问她应该“怎么办”。而现在,跃跃已经习惯了用找“图纸”来代替“找妈妈”,他会仔细观察一下图纸上的示例,再对比自己的做法,找到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法。

一段时间之后,跃跃似乎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乐趣,越来越喜欢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尝试来战胜“困难”,并且他变得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有时甚至会主动拒绝别人的帮助。看着自己的孩子远离了变成“小小寄生虫”的危险,杜琴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放下了。

妈妈的爱当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但这种爱过多,对孩子也将是一种负担。因此,聪明的妈妈要将自己的爱适当“掩藏”起来,别对孩子倾其所有,试着让孩子独自面对成长中的问题,这对孩子是另一种无言的大爱。

日本以教育孩子出名的大岛先生,所奉行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那就是:爱,藏起一半。大岛先生有一辆漂亮的丰田小汽车,每逢节假日常常载着全家外出游玩。可是,到了工作日的时候,大岛先生就会露出“严父”的面孔,总是一个人驾车独往,绝不让10岁的儿子顺道搭车上学。一天,儿子的气管炎犯了,走起路来有点困难,就央求爸爸载他一程。可大岛却斩钉截铁地说:“不行!”儿子无奈,只好背着大书包沿着大街慢慢地往学校走。当他艰难地站在十字路口,想要走上高高的天桥时,却发现爸爸正站在天桥底下等着他,顿时忍不住哭了起来。大岛见到儿子,什么也没说,只是掏出手帕替儿子擦去泪痕,然后一手拉着儿子,一手为他提着大书包,缓缓地登上一级级台阶。快到学校的时候,大岛突然开口了:“儿子,不要怪爸爸,你长大了,要有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不能总想着依靠别人。将来等你有出息了,你一定能买比爸爸这辆更好的轿车。”

大岛先生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很值得妈妈们借鉴,这并不是要求妈妈们丢失另一半对孩子的爱,而是爱得更深沉、更科学,更有利于孩子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理智的妈妈都不是“包办型妈妈”,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让孩子学着去做。这样,孩子才能有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如果一味将孩子保护在自己翅膀之下,孩子的交际能力和生活能力都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将来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和个人生活,这对孩子将是莫大的伤害。

职场妈妈育子经

孩子不会一辈子生活在妈妈的保护之下,他迟早有一天要“单飞”。为了让孩子将来能够飞得更高、更远、更轻松,妈妈就要尽早磨炼孩子一双硬朗的翅膀。这样,孩子在独自面对复杂、困难重重的社会时,才不会手足无措、无计可施。

撒谎不会长大鼻子,但会变“坏孩子”

在妈妈的眼中,孩子是单纯、可爱的天使,他们的内心非常简单,充满了童真。也许妈妈们最初都不会想到,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也会说谎。但事实是,每个人的一生都会说出第一个谎言,进而说出接二连三的谎言。而当妈妈意识到自己眼中纯真的孩子也开始说谎时,心中的情绪波动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她们也许会觉得孩子很“可恶”,没有原来那样可爱;甚至会对撒谎成性的孩子产生厌恶感,生气的同时也会十分担心他们的未来。于是,有些妈妈就会给孩子讲那个“匹诺曹”的故事,告诉孩子撒谎鼻子会变长,用这种吓唬的方式来打消孩子撒谎的念头。

吓唬孩子的方法有没有用呢?也许妈妈会看到孩子万分惊恐地听妈妈讲完故事,又摸摸自己的鼻子之后,在短时间内变得很老实,不敢说一句谎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渐渐明白,妈妈骗了自己。在妈妈都以谎言欺骗孩子,又被孩子拆穿的情况下,试想孩子还会避讳撒谎这件事情吗?他们不会把撒谎看成一件不好的事情,又会故技重施、旧病复发。

另一方面,妈妈用吓唬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也容易让孩子分不清事理,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心理。这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也是一种间接的伤害。孩子会莫名其妙地担心,自己的身体变得怪异、夸张,担心因此而受到小朋友的嘲笑。在这样的心理担忧之下,孩子难保不会走向性格偏激和畸形。可见,妈妈要让孩子知道,撒谎并不会使身体某些部位变得怪异,或者受到伤害,但会让孩子变得不乖、不讨人喜欢。在这样诚恳、真实的教育之下,孩子才能很好地远离谎言。

那么,如何教育孩子才是诚恳、真实的教育方法呢?这就要求妈妈在发现孩子撒谎的时候,先不要生气,而要静下心来,弄清楚孩子撒谎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够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避免孩子再次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