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葬王亚樵后,李济深为了他的战友及其家属、子女的安全,动员大家,再次搬回李圩子。
圩子依旧,亚樵已去,大家的心情就像南方的梅雨天,非常沉闷。一提及王亚樵,男人叹息,女人哭泣,孩子们笑颜顿消……
“七七”事变爆发,国恨家仇一起袭来,衣食无忧的李圩子,再也不是久留之地。1938年3月,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兼安徽省政府主席,大力发展地方抗日武装,创建了安徽人民抗日自卫军,分为五路军。余亚农被委任为第五路军指挥。郑抱真通过李少轩,将妻子、儿子和广宇,都托付给了梧州老乡,回到寿县,担任了第一路军第二支队司令,驻防在寿县吴山庙、杨庙一带,几个月时间,就招兵买马一千多人,在敌后开展游击战,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同年10月,桂系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廖磊继任安徽省政府主席,担心抗日自卫军尾大不摇,决定改编、解散这支部队。
郑抱真响应地下党号召,率部参加新四军,被任命为淮南抗日游击纵队纵队长。1940年1月,经张云逸(时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中共前委书记)等人介绍,加入党组织。皖南事变之后,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副军长张云逸兼师长,郑抱真调任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1941年12月,郑抱真又将隐居上海的蔡蹈和拉进革命队伍,并肩战斗。抗战胜利后,郑抱真出任苏皖边区副参议长。回来,又到东北工作三年。1949年1月21日,华东野战先遣队向合肥奔进,国民党守军弃城而逃,千年古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2月1日,合肥由县改市,郑抱真出任第一任市长。
不久,长江以北的安徽辖区全部解放,经中共中央批准,以长江为界,安徽划分为皖北、皖南两大行政区域,曾希圣 为皖北区委书记,郑抱真、李云鹤 任皖北行署副主任。
1949年6月15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中南海举行。会议一致通过《新政协筹备会组织条例》。选举出筹备会常务委员21人,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看到相关报道,已经返乡的孙广宇立即动身,前往北平(即北京),辗转找到李济深、陈铭枢,希望帮助安排工作。李济深原先打算,等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保送他进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可是,孙广宇已结婚、生子,急需找个“饭碗”。于是,李济深就与朱蕴山商量,由朱蕴山写信,请郑抱真就近安排。
接到朱蕴山、孙广宇的来信,郑抱真百感交集,立即着手运作,于1950年3月,推荐孙广宇进了皖北行政干部学校;8月28日,孙广宇结业后,被安排在肥西县工作,后来担任三河镇副镇长。
抗日兴起,王亚樵的组织自行解散。经李济深安排,王亚瑛与两个弟弟一起去了贵州,以防遭到军统特务的报复。王继仁与王继哲则化名回到上海,继续求学,后来,王继仁投奔郑抱真,参加新四军。解放后,在上海市公安局工作。由于丈夫王樾是杨帆(时任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的秘书,受到“潘汉年、杨帆反革命案”牵连,夫妻俩被发配到青海劳改多年,退休后,才回到上海,与亲友团聚。王继哲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生前是上海无线电厂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