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真传
1438200000042

第42章 不打不成交

连日来,刺杀宋子文失手让王亚樵闹心,刺杀陈调元流产,更让他上火,这些事不能对人细说,憋在心里堵得慌,使他常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拍桌子、瞪眼,弄得老乡、部下们莫名其妙。

一天,在上海一品香酒店,王亚樵与柏文蔚、李国凤、关芸农、许世英、常恒芳、高一涵、张树侯、王孝楚等老乡聚会。闲聊时,关芸农的随从马成掏出一块瑞士金表,八成新,马成说:“这块表是我的一个朋友的,他现在急等着用钱,想出手卖给懂行的人。大家看看,90块,谁需要?”

几个人接过来,一一传看。有的不缺表,没兴趣;有的笑了笑,没表态;有的说太贵了,能不能再便宜二三十……议论了一会儿,并没人真买。马成颇为遗憾,正要装回口袋里,王亚樵说:“这样吧,马成,这块手表我要了,给100!”

“什么,人家开口要90,你却给他100?”

“老九有的是钱,还在乎这些?”

大家议论纷纷,都觉得王亚樵太烧包。

“我说各位老乡,这块金表,照我看,怎么也值150。主人要是不急等着用钱,能舍得只卖90元吗?我们应该体谅体谅他忍痛割爱的复杂心理。你们这些人,不但不雪中送炭,还拼命压价,简直是趁火打劫,安的什么心啊?”

说着,他从皮包里拿出100元钞票,递给马成:“请你如数交给物主。”

马成将金表双手捧到王亚樵的面前,感激地说:“九哥就是仗义。我代表物主向你鞠一躬。”

好多人鼓起掌来。

“哼,谁能有王九那么有钱呢?”人群里,有人嘀咕了一句。

王亚樵忽地站起身来,说:“我们都是多年的老乡,谁不知道谁啊?在座的,除了王孝楚到上海闯荡的时间不太长,哪个不比我富裕?问题不在于有没有钱,而在于有没有这份胸怀。同样是帮人,有的人喜欢锦上添花,而有的人乐于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都是帮人,但从仁义的角度来看,两者有着本质区别。这就是古人常说的义利之辨……”

于是,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赞成锦上添花,有的倡导雪中送炭,还有的提出辩证地看待……谁也难以说服对方。已经走菜了,还在争论不休。一直没有吭声的常恒芳,挥挥手示意大家安静一下,说:“今天听了老九谈义利之辨,真让老乡们大开眼界啊。这个话题,争论了几千年,还没有个结果。我们今天就别再费口舌了。下一个议题,喝酒、吃饭!”

菜过五味,酒过三巡。这时,一个人高马大的小伙子站在包间门外,朝里面张望,神色颇为紧张。王亚樵看见他,脸色马上变了。铁青着脸坐着,不吃不喝,一个劲地扇扇子。李国凤敬酒,王亚樵端起酒杯碰了一下,没喝,又放在桌子上,直喘粗气。

过了几分钟,他实在憋不住了,起身走到门口,问了几句,便竹扇子一合,对着他劈头盖脸地打起来;那小伙赶紧跪地求饶,泪水涟涟;王亚樵咆哮如雷,毫不留情,一口气打了十几下子,打得小伙子脸上、手上一道道紫印子……关芸农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起身出门,抱住王亚樵,推他入座。王亚樵喘着粗气,大声骂道:“不中用的东西,陈调元耍个小把戏,就把你给糊弄住了,你还能干什么?滚!以后别再让我见到你!”

小伙子连忙爬起来,抹着眼泪,一溜烟跑了。

后来,等王亚樵气平了一些,老乡们才问他到底是为什么发火。他看看在座的,都是可靠之人,便简单地介绍了事情经过。

原来,中原大战前夕,韩复榘率领部队在河南洛阳投蒋叛冯,釜底抽薪,为冯玉祥、阎锡山联军败北埋下伏笔。战后,蒋介石为了进一步拉拢韩复榘,将其调往山东,出任冀豫剿匪总指挥,使他远离冯、阎及石友三;韩复榘也很乐意,因为待在山东,可以避免夹在蒋、冯之间,两头受敌。随后,他率部进驻济宁、泰安、济南、青州等地。1930年9月5日,中原大战的枪声稀稀拉拉,蒋介石胜局已定,便论功行赏,任命韩复榘为山东省政府主席,又把陈调元调回安徽。

陈调元重新主政安徽,并没有改变其横征暴敛、搜刮民财的恶习,继续祸害江淮人民。王亚樵拍案而起,再次组织对陈调元的暗杀。在安庆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刺客许素已经接近陈调元,正想掏出手枪射击,可是,老奸巨猾的陈调元似乎嗅到了什么异常味道,不但没有转身逃跑,反而大步迎了上来,伸出大手,满面笑容地与许素相握。许素毫无思想准备,从未与这么大的人物握过手,就稀里糊涂地把手伸了出去。陈调元的大手像钳子一样攥住他,小声命令道:“你别乱动,跟我走!”贴身卫士随即一左一右,将许素裹挟到轿车内,关进陈调元的庄园。经过搜身、拷打,许素被迫交代了行刺秘密。后来,许素乘看管的士兵麻痹,破窗、翻墙逃了出来。

今天,许素找到王亚樵,希望得到他的宽恕,再给他一次机会。王亚樵不会演戏,生气就是生气,也顾忌不到有许多老乡在场,便对他教训了一顿。从此,许素悄悄离开上海,隐姓埋名,仿佛从人间蒸发了似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突然,陈调元托人给王亚樵送来10万元,希望与他交个朋友,别再与他过不去。

天上掉下来一笔巨款,该不该收下呢?王亚樵与王亚瑛、郑抱真、许志远、朱大刚等人商议。

“这是不义之财,我们不能要。如果要了,不就等于被陈调元收买了?”许志远首先发言。

“这笔钱,我认为可以收下。”郑抱真想了想,说,“这笔钱,是陈调元从安徽父老身上搜刮的民脂民膏。我们可以取之于陈,用之于民,作为反陈经费。”

两派意见,针锋相对。讨论半天,谁也说服不了对方,便把目光聚焦到王亚樵的身上。而王亚樵则默默地抽着香烟,显得挺难决断。思考再三,他以商量的口气,问道:“钱是好东西,多多益善。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名。大家看这样好不好,10万元收下来。5万元作为组织基金,另外5万元,由抱真掌管,用于驱陈专项。不把这条害人虫赶出安徽,绝不收兵!”

大家相互看了一眼,都没啥意见。

随后,郑抱真带着十几个弟兄,分为南京、安庆两组,掀起新的反陈高潮,弄得陈调元整日提心吊胆,坐卧不安,大骂王亚樵是“无赖”。最后,为形势所迫,为身家安全,陈调元认为自己在明处,而王亚樵在暗处,好汉不吃眼前亏,就在1932年5月,正式辞职,回到南京,做了一名有职无权的国民政府委员,再也不敢踏进安徽半步。

后来,王荫堂在上海逝世,驻沪安徽各界名流纷纷前往吊唁,前省政府主席许世英送来了一副挽联:“有子能为天下侠,此翁超出世间尘。”按照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的习俗,王荫堂的棺椁需要运回肥东埋葬。陈调元得知,为了示好,他主动派遣得力干将、安徽泾县人查世瀚前去吊唁,并承担了运棺任务,所费花销,自己埋单。王亚樵本想拒绝,常恒芳劝解道:“老九啊,这就叫做不打不成交。陈大傻子想表现一下,代你尽孝,你又何必驳他的面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