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红顶商人胡雪岩(全集)
14376900000035

第35章 闲谈在他听来是商机,胡雪岩谋划开丝行(3)

“大家都这么说。”阿珠的娘答道,“那地方离南浔七里路。”“原来是‘七里丝’,不是‘缉里丝’。”胡雪岩欣然领悟,“真是凡事要请教内行。”“七”与“缉”字异而音似,所以阿珠听得莫名其妙,在旁笑他:

“什么‘七里丝’不是‘七里丝’?姓胡的不姓胡!这叫什么怪话?”胡雪岩笑笑不答,这时没有心思来跟她斗嘴开玩笑,他脑中有七八个念头在转,自己静一静,略略理出了一个头绪,才重拾中断的话题。“养蚕我是明白了。怎么样缫丝,丝做出来,怎么卖出去,我还不大懂。”

于是阿珠的娘,把土法缫丝的方法讲给他听:用一口大锅,烧滚了水,倒一升茧下去,用根木棍子搅着,锅上架两部小丝车,下面装一根竹管,等把丝头搅了出来,通过竹管,绕小车一匝,再引入地上的大丝车。抽尽了丝,蚕蛹自然出现,如果丝断了再搅,搅出丝头来,抽光了为止。

“缫丝也辛苦。”阿珠的娘说,“茧子不赶紧缫出丝来,里头的蛹咬破了头,茧子就没有用了。所以缫丝一定是一家大小动手,没日没夜赶完为止。胡老爷你想想看,站在滚烫的小锅旁边,不停手地搅,不停手地抽丝,加以蚕蛹烫死了的那股气味,真正是受罪。倘或遇着茧子潮软,抽丝不容易,那就越发苦了。还有搅了半天,抽不出头的,那叫‘水茧’,只好捞出来丢掉,白费心血。”

“苦虽苦,总也有开心的时候。”“当然啰,一直是苦的事情,天下没有人去做的。到缫成丝,‘丝客人’一到镇上,那就是开心的时候到了,丝价年年在涨,新丝卖来的钱,着实可以派点用场。”

这触及到胡雪岩最需要了解的地方了。“丝客人”这个名称,他是懂的,带了大批现银到产地买丝的,称为“丝客人”,开丝行代为搜购新丝,从中取利的称为“丝主人”。每到三四月间,钱庄放款给丝客人是一项主要的业务。他在想,与其放款给丝客人去买丝,赚取拆息,何不自己做丝客人?

“我也想做做丝客人。不知道其中有什么诀窍?”“这我就不晓得了。”阿珠的娘说,“照我想,第一,总要懂得丝好坏。第二,要晓得丝的行情,丝价每年有上落,不过收新丝总是便宜的。”

“丝价的上落,是怎么来的呢?出得少,价钱就高,或者收的人多,价钱也会高。是不是这样子?”“我想做生意总是这样。不过,”阿珠的娘又说,“丝价高低,我听人说,一大半是‘做’出来的,都在几个大户手里。”听得这话,胡雪岩精神一振,知道丝价高低决于大户的操纵,这个把戏他最在行。

阿珠的娘这时越谈越起劲了,而且所谈的也正是胡雪岩想知道的——茧与丝的买卖。

“如果人手不够,或者别样缘故,卖茧子的也有。”她说,“收茧子的有茧行,要官府里领了‘牙帖’才好开。同行有‘茧业公所’,新茧上市,同行公议,哪一天开秤,哪一天为止。价钱也是议好的,不准自己抬价。不过乡下人卖茧子常要吃亏,除非万不得已,都是卖丝。”

“为什么要吃亏?”“这一点你都不懂?”阿珠插嘴,“茧行杀你的价,你只好卖,不卖摆在那里,里头的蛹咬破了头,一文不值!”“对,对!我也搅糊涂了。”胡雪岩又问,“那么茧子行买了茧子,怎么出手呢?”“这有两种,一种是卖给缫丝厂;一种是自己缫了丝卖。”“喔,我懂了。你倒再说说丝行看,也要向部里领牙帖,也有同业公所?”

“当然啰。丝行的花样比茧行多得多,各做各的生意,大的才叫丝行,小的叫‘用户’,当地买,当地用;中间转手批发的叫‘划庄’。还有‘广行’、‘洋庄’,专门做洋鬼子的生意,那是越发要大本钱了,上万‘两’的丝摆在手里,等价钱好了卖给洋鬼子,你想想看,要压多少本钱?洋鬼子也坏得很,你抬他的价,他不说你贵,表面跟你笑嘻嘻,暗底下另外去寻路子,自有吃本太重,急于想脱手求现的,肯杀价卖给他。你还在那里老等,人家已经塌进便宜货,装上轮船运到西洋去了——”

“慢,慢来!”胡雪岩大声打断,“等我想一想。”她们母女俩都不晓得他要想什么。只见他皱紧眉头,偏着头,双眼望着空中,是极用心的样子,他在想赚洋鬼子的钱!做生意就怕心不齐,跟洋鬼子做生意,也要像茧行收茧一样,就是这个价钱,愿意就愿意,不愿意就拉倒。那一来洋鬼子非服帖不可。不过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但也难怪,本钱不足,周转不灵,只好脱货求现,除非……他豁然贯通了!除非能把所有的“洋庄”都抓在手里。当然,天下的饭,一个人是吃不完的,只有联络同行,要他们跟着自己走。这也不难!他在想,洋庄丝价卖得好,哪个不乐意?至于想脱货求现的,有两个办法,第一,你要卖给洋鬼子,不如卖给我。第二,你如果不肯卖给我,也不要卖给洋鬼子,要用多少款子,拿货色来抵押,包你将来能赚得比现在多。这样,此人如果还一定要卖货色给洋鬼子,那必定是暗底下受人家的好处,有意自贬身价,成了吃里扒外的半吊子,可以鼓动同行,跟他断绝往来,看他还狠到哪里去?

“对啊,对啊!”他想到得意之处,自己拍着手掌笑,仿佛痰迷心窍似的,把阿珠逗得笑弯了腰。

阿珠的娘到底不同,有几分猜到,便即笑着问道:“胡老爷是想做丝生意?”

“我要做‘丝客人’。”“果不其然!”阿珠的娘得意地笑了,“胡老爷要做丝生意。”阿珠当然更是喜心翻倒,不仅是为了这一来常有跟胡雪岩聚会的机会,而且也因为自己的心愿,居然很快地就达成,所以有着近乎意外的那种惊喜。

“不过,干娘——”胡雪岩这样叫阿珠的娘。那是杭州人习用的一种称呼,还是南宋的遗风:义母叫干娘,姑母也叫干娘,凡是对年纪比自己大的妇人而自愿执后辈之礼的,都可以这样称呼。因此这一叫,叫得阿珠的娘受宠若惊。

“不敢当,不敢当!”她连连逊谢,近乎惶恐了,“胡老爷千万不要这样叫!”

她在谦虚,阿珠却在旁边急坏了!这一声“干娘”,在她听来就如胡雪岩跟她开那个玩笑,说要叫娘为“丈母娘”是差不多的意思,所以表面没有什么,心一直在跳。她想:人家要来亲近,你偏偏不受,这算什么意思呢?

因此,胡雪岩还没有开口,她先发了话:“人家抬举你,你不要不识抬举!”

知女莫若母,胡雪岩的“干娘”立即有所意会,她自己也觉得大可不必如此坚辞不受。不过也不便把话拉回来,最好含含糊糊过去,等他再叫时不作声,那一下“干娘”就做定了。于是她笑着骂阿珠:“你看你,倒过来教训起我来了!”她们母女俩的语气眼风,一五一十都看在胡雪岩眼里,此时忙着要谈正经,没有工夫理这回事,“干娘!”他说,“我做‘丝客人’,你做‘丝主人’好不好?”

“胡老爷在说笑话了。”做“丝主人”就是开丝行,阿珠的娘说,“我又不开丝行,哪里有丝卖给你?”

“不要紧!我来帮你开。”“开什么?”阿珠又插嘴,“开丝行?”“对!”答得非常爽脆。

阿珠的娘看看他,又看看女儿,这样子不像说笑话。但如果不是笑话,却更让她困惑,“胡老爷,”她很谨慎地问,“你自己为什么不来开?”

“这话问得对了!”胡雪岩连连点头,“为什么我自己不来开呢?第一,我不是湖州人,做生意,老实说,总有点欺生的;第二,王大老爷在湖州府,我来做‘客人’不要紧,来做‘主人’,人家就要说闲话了。明明跟王大老爷无关,说起来某某丝行有知府撑腰,遭人的忌,生意就难做了。”

这一说阿珠的娘才明白。一想到自己会有个现成的“老板娘”做,笑得眼睛眯成两条缝,“原来胡大老爷要我出出面。不过,”她的心又一冷,“我女人家,怎么出面?”

“那不要紧,请你们老张来出面领帖,暗底下,是你老板娘一把抓,那不也一样吗?”

“啊唷!老板娘!”阿珠甩着辫子大笑,“又是干娘,又是老板娘,以后我要好好巴结你了!”

那笑声有些轻狂,以至于把她爹招引了来,探头一望,正好让胡雪岩发觉,随即招着手说:“来,来,老张!正有事要跟你谈。”

老张是个老实人,见了胡雪岩相当拘谨,斜欠着身子坐在椅子上,仿佛下属对上司似的,静听吩咐。胡雪岩看这样子,觉得不宜于以郑重的态度来谈正经,就叫阿珠说明因由。

“胡老爷要挑你做老板!”阿珠用这样一句话开头,口气像是局外人,接着把胡雪岩的意思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遍。

老张也是做梦都没有想到,听了妻子的话,为打听胡雪岩的住址到信和去了一趟,撞出这么一件喜事来,不过,他也多少有些疑惑,觉得事太突兀,未见得如阿珠所说的那么好。

因此,他说话就有保留了,“多谢胡老爷,”他慢吞吞地,“事情倒是件好事,我也有一两个丝行里的朋友,只怕我做不好。”

“哪个生来就会的?老张,你听我说,做生意第一要齐心,第二要人缘,我想你人缘不坏的,只要听我话,别的我不敢说,无论如何我叫你日子比在船上过得舒服。”胡雪岩接着又说,“一个人总要想想后半世,弄只船飘来飘去,不是个了局!”

就这一句话,立刻打动了老张的心,他妻子和女儿当然更觉得动听,“胡老爷这句话,真正实在!”他妻子说,“转眼五十岁的人,吃辛苦也吃不起了,趁现在早早作个打算。我们好歹帮胡老爷把丝行开起来,叶落归根总算也有个一定的地方。”

“不是你们帮我开丝行!是我帮你们开丝行。”胡雪岩很郑重地,“既然你们有丝行里的朋友,那再好不过。老张,我倒先要问你,开丝行要多少本钱?”

“那要看丝行大小。一个门面,一副生财,两三百两银子现款,替客户代代手,也是丝行;自己买了丝囤在那里,专等客户上门,也是丝行。”

“照这样说,有一千两银子可以开了?”“一千两银子本钱,也不算小同行了。”“那好!”胡雪岩把视线扫过他们夫妻父女,最后落在老张脸上,“我不说送,我借一千两银子给你!你开丝行,我托你买丝。一千两银子不要利息,等你赚了钱就还我。你看好不好?”

“那怎么不好?”老张答道,“不过,胡老爷,做生意有赚有蚀,万一本钱蚀光了怎么办?”

“真正是!”他妻子大为不满,“生意还没有做,先说不识头的话。”

“不!干娘,”胡雪岩却很欣赏老张的态度,“做生意就是要这个样子。顾前不顾后,一门心思想赚,那种生意做不好的。这样,老张,我劝你这条船不要卖,租了给人家,万一丝行‘倒灶’,你还可以靠船租过日子。”

老张怔怔地不作声,他有些心不在焉,奇怪“胡老爷”怎么一下子叫她妻子为“干娘”。

“爹!”阿珠推着他说,“人家在跟你说话,你在想啥心事?”“喔,喔!”老张定定神,才把胡雪岩的话记起来,“胡老爷。”

他说,“今年总来不及了!”“怎么呢?”

“开丝行要领牙帖,听说要京里发下来,一来一往,最快也要三个月工夫,那时候收丝的辰光早过了。”

“收丝也有季节的么?”“自然啰!”阿珠的娘笑了,“胡老爷,你连这点都不明白?”“隔行如隔山。我从来没有经手过这行生意。不过,”胡雪岩说,“我倒想起来了,钱庄放款给做丝生意的,总在四五月里。”“是啊,新丝四五月里上市,都想早早脱手,第一,乡下五荒六月,青黄不接的当口,都等铜钿用;第二,雪白的丝,摆在家里黄了,价钱就要打折扣,也有的想摆一摆,等价钱好了再卖,也不过多等个把月。丝行生意多是一年做一季。”

胡雪岩听得这话踌躇了,因为他有一套算盘,王有龄一到湖州,公款解省,当然由他阜康代理“府库”来收支。他的打算是:在湖州收到的现银,就地买丝,运到杭州脱手变现,解交“藩库”,这是无本钱的生意,变戏法不可让外人窥见底蕴,所以他愿意帮老张开丝行。现在听说老张的丝行一时开不成功,买丝运杭州的算盘就打不通了。

“有这样一个办法,”他问老张,“我们跟人家顶一张,或者租一张牙帖来做。你看行不行?”

“这个办法,听倒也听人说过。就不知道要花多少钱,说不定顶一年就要三五百两银子!”

“三五百两就三五百两。”胡雪岩说,“小钱不去,大钱不来!老张,你明天就到湖州去办这件事!”

想到就做,何至于如此性急?而且一切都还茫无头绪,到了湖州又如何着手?所以老张和他妻儿,都不知如何作答。

“胡老爷,”还是阿珠的娘有主意,“我看这样,王大老爷上任,你索性送了去,一船摇到湖州就地办事,你在那里,凡事可以做主,事情就妥当了。”

“妥当是妥当,却有两层难处,第一,大家都知道王大老爷跟我与众不同,我要避嫌,不便送他上任。第二,我有家钱庄,马上要开出来,实在分不开身。”

“喔,胡老爷还有家钱庄?”“是的。”胡雪岩说,“钱庄是我出面,背后有大股东。”这一来,阿珠的娘越发把胡雪岩看得不同了,她看了他丈夫一眼,转脸问胡雪岩:“那么送到临平——”“那还是照旧。”胡雪岩抢着说,“明天我打一张一千两的银票,请老张带到湖州去,一面弄牙帖,一面看房子,先把门面摆开来。我总在月半左右到湖州来收丝,我想,这船上,老张不在也不要紧吧?”

“那要什么紧?”阿珠的娘说,“人手不够,临时雇个短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