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的美,不仅在水,也在于山。你看那天池四周山峦俊秀。松柏峥嵘,滴绿溢翠,琵琶花、杜鹃花、丁香花遍布山野,争奇斗艳。幽香飘溢。那环绕天池的奇峰怪石,个个玲珑剔透,造型迥异,变化多端,千姿百态,有的如雄狮昂首,有的似骏马腾空,有的像仙女下凡,还有的若大象在池边饮水……怪石嶙峋,奇景入目,美不胜收。当地老人饶有风趣地述说这些山形的来历:什么月溜山、马鞍峰、骑马梁、大象咀、狮子山等,多是根据山的形状起的名字,比如狮子峰一看就像一头雄师猛兽,惟妙惟肖,十分逼真。有的不但象形,还流传着迷人的神话故事,更增添了天池的神奇色彩。
相传在远古时代,天上的二郎神欲占据天巍山,本地的洋汤神奋起反击,双方激战三天三夜,直杀得天昏地暗、山摇谷裂,二郎神仍不能取胜,气急之时便挥剑辟山削土填壑,聚水为湖,妄想截断下游水流,困死洋汤神属下的百姓。又伸手向湖坝猛戳一把,五个指头捅开五个水口,水流直下,这就是现在的“五指洞”。洋汤神还在大湖旁边另掘一饮马池,并令湖畔百鸟每天衔走湖水中的落叶败枝,以使湖面洁净。这位洋汤神曾是唐代名将,原籍文县中庙乡,因战死疆场,立有战功,被皇帝敕封为洋汤大海平波龙王神。后人在天池边修建庙宇祭祀他。
在捉鱼沟口,有一巨石亭亭玉立,像一位出浴的妙龄少女,含情脉脉地望着湖水,这就是仙女石。传说古时九天玄女在天宫触犯玉帝,被罚在天巍山下的峡谷凿石取水。一天,有一位英俊的牧童听见峡底凿石声,正要低头观望,一头雄狮从树林跃出扑向牧童。这时九天玄女用力一凿,哗地冒出一股大水,直冲山巅,挡住猛狮,拯救了牧童。后池水积聚,向外漫溢,将要淹没山下村庄,九天玄女又从天宫请来九姊妹和108名天兵,划了9湾108曲,并用手戳了五个水洞,使池水长流,不再涨溢。九天玄女因此立功赎罪,返回天宫,临行前曾在池边梳洗头发。王母娘娘亲自来接女儿,现在的老母崖就是王母娘娘等待女儿洗头时所留身影,崖下那两股清泉,就是王母娘娘见到女儿时所流的眼泪,那崖上生长的香丝草,就是九天玄女梳落的黑发。照壁山流水如瀑,是九天玄女梳妆的镜子。
不过,上面所讲的神话故事还有另一种说法:西山老母的女儿水珠,因过不惯西山寂寞的生活,到处游历名山大川。有年端阳节,水珠到文县深山峡谷上空,发现旱情严重,遂就地划了一个葫芦形池子,将宝瓶中的水倒入,不料水倒多了,眼看就要泛滥成灾,水珠急忙请来9位天将108名天兵,划9湾108曲。她还亲自在水池横溢的大坝腰间用手指戳了五个洞口,使池水不再溢出。治理了水患。形成了现在的天池和五指洞。水珠看见治理好的天池美如天境,竟然不愿再回西山,而留在天池修山种树,天长日久,便化成仙女石。西山老母不见水珠归来,便出外寻找,寻到天池才发现女儿已变成了巨石,悲急之下,也变成了一座峰崖,即人们所说的“老母崖”。
天池鲤鱼繁多,每到夜晚,人们到捉鱼沟用火把一照,鱼群见光即浮聚水面,若手执木刀,手起刀落,一挥一条,如窝中取卵,兴趣盎然,不一会儿就可满载而归。宽阔的水面,还是天然良好的养鸭场。岸边的野卉香花,又是蜜蜂的美味佳肴,远方的游客来到天池,热情的天池人定会用当地出产的蜜糖来招待。
在天池南侧相隔几道山岭,即是陇南境内第一高峰——海拔4187米的雄黄山。这里终年积雪,云雾缭绕,形若一条巨大的擎天柱支撑着如盖的蓝天。池西北是环绕成半圆形的连绵石山,远眺白雪皑皑,银光闪耀。在池畔峰峦起伏的群山中。生长着茂密的森林,面积约14.5万亩,有百余种林木,其中尤以油松、马尾松、白桦、紫桦、云杉、冷杉等珍贵木材为多。林中生长着党参、当归、虫草、贝母、丹皮等多种药材。还盛产木耳、蕨菜、香菇、草莓等山珍。密林草丛中,还常见羚羊、盘羊、金钱豹、香獐、青鹿、野驴、野猪、狗熊等出没,锦鸡、马鸡、瓜瓜鸡、画眉等百鸟争鸣;枇杷花、牡丹花、芍药花、金银花、姜朴花等山花竞相开放。青山绿树间还有村舍点点,炊烟袅袅。游人饱览洋汤天池的万象千姿,异彩奇景,定会为这美妙的青山平湖佳境所陶醉,悠悠然乐而忘归,留下赞颂天池美景的华章妙语。
沙漠奇观——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月牙泉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珍贵遗产。千百年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沙山抱泉,泉映沙山”,泉光山色相映成趣。“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沙岭晴鸣,月泉晓澈”的自然奇观,实为国内所罕见,堪称塞外风光之一绝。它和沙山东麓的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两大奇迹”。1994年1月,鸣沙山月牙泉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从敦煌市驱车向西南方向行6公里,只需10多分钟路程,穿过瓜果飘香的绿洲村野,便来到被誉为“敦煌的眼睛”和“沙漠之奇景”的鸣沙山月牙泉。在鸣沙山山门前一片宽敞平坦的地上,两排仿古式建筑在公路两旁一字排列,一直延伸到民俗博物馆附近。约千米处建有“西北民俗文化村”,从文化村步行穿过即到鸣沙山前。
鸣沙山也叫神沙山、沙角山,由流沙堆积而成,为库穆塔格沙漠的东延部分。它东枕莫高窟崖顶,西至党河口,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20公里,最高峰为后山之西南峰,海拔1715米,山峰陡峭,山梁形如刀刃。远看,似一条昂然欲飞的金龙;近视,又如巨幅锦绸横亘戈壁。山上有水波似的沙纹,新月形沙丘错落起伏,红黄绿白黑五色石英质沙粒细软绵滑,色彩斑斓,晶莹闪耀,浩瀚壮观,游人从山顶下滑,沙随人体颓落,会发出美妙的声音。若在晚间登临下滑,不仅能听到沙鸣,还能看到人体移动与沙粒摩擦所产生的五彩缤纷的火花。在晴朗的天气,既使风停沙静,也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旧唐书》记载:“鸣沙山又名沙角山,天气晴朗,沙鸣殷殷有声,如雷轰响,闻于城内。”民国《重修敦煌县志》卷九《沙岭晴鸣》注引说:“鸣沙山,天气晴朗,有丝竹管弦之音,如作乐然。至若雷鼓声,只寻常事。”同卷刘遵榘《鸣沙山诗·序》又说:“月牙泉畔,鸣沙山壁立数仞,人登其巅,坐而下趋,至山腰,而有声如雷,端午节后,商会招饮于此,使数人登山试之,果然。”这种沙鸣,完全是沙漠中的一种自然现象。爬沙山确是妙趣横生。游人上山只有赤脚踏沙,人行沙海,顿感一种细软滑圆之感;踩入沙坑,表层蒸热里面凉爽又是另一番情趣。登沙山虽无惊险却很艰难,沙流软绵绵,进一步偏又下塌半步;踩着他人脚印好像省点力气,偶尔也能小跑一阵往前冲刺,如此这般,虽汗水淋漓,但也其乐无穷。游人经过努力攀登,终到山顶,举目远视,天苍苍沙茫茫一览无余,令人心旷神怡。远处层层叠叠的峰峦,挥洒出道道优美的曲线,近处沙浪萦回,看似澎湃汹涌却如波涛凝固。“鸣沙”之说,更给此山抹上了一层神秘色彩。阳光下掬沙细撒,指缝间悠然流下,五彩俱全,晶莹闪亮,沙脊两边阴阳分割呈强烈反差。一边是黑乎乎清凉凉。一边呈金灿灿热腾腾,真是东边日出西边凉。
再俯瞰山下,一弯新月形的碧绿湖水呈现在面前:月牙泉在鸣沙山的环抱之中,东西长约218米,南北宽约54米,水深约5米,最深处的西南角约7米左右。这弯碧蓝深邃的月牙泉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有如一块碧玉,镶嵌在金光灿灿的沙漠之中。泉畔楼台亭阁,垂柳舞带,似烟波浩渺的蓬莱仙阁、云雾缭绕的普陀仙境。
传说古代有一大将率兵出征,在此沙漠上宿营,将士们发现此处虽然是沙漠,却泉水极多,于是争相挖掘,并争抢汲引。到了汉朝,大将军李广利领兵出征,返回时路过此地扎营歇息。半夜里,只听丘中传来阵阵鼓乐铉鸣之声,又恰似灼热的干风,扰得将士无法休息又干渴难忍,李广利大怒,举起杀敌的月牙大刀,朝着轰鸣的沙丘砍去。鼓乐铉鸣之声停止了,大刀所砍之处,随着一声爆裂,出现一弯新月形的泉水。人们遂称此泉为“月牙泉”。泉内水草丛生、清明透底,呈蔚蓝色,偶有铁背龟上下跃动;泉水涟漪萦回,碧波荡漾,久雨不溢,天旱不涸,景致奇美。泉水中盛产七星草和铁背龟,可以入药,有延年益寿之功效,故当地又称月牙泉为“药泉”,泉水为“神泉水”。据史书载,汉武帝在公元前113年得乌孙天马,“马生渥洼水中”,武帝作《天马之歌》,从此渥洼天马扬名天下,许多人认为月牙泉就是渥洼水,又日渥洼泉,清代人曾在泉边立过“汉渥洼池”石碑。更使许多人误认为月牙泉就是渥洼水了,其实这是两处不同的泉水。
长期以来,月牙泉与鸣沙山奇妙地依偎在一起、造成沙不填泉、泉不涸竭之奇景。在这茫茫的风沙世界中,经常是狂风四起,飞沙走石。但月牙泉始终“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且一直清澈不腐,创造了沙泉共存的奇迹,无愧于天下沙漠第一泉之美称。蓝天、沙海、碧泉和谐静谧相映成趣,人们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与造化之神奇。据专家考证。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耸,山坳随着泉的形状也形成月牙形,吹进这种环山洼地里的风,由于空气因力学原理向上旋转,于是月牙泉周围山上塌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回四面的鸣沙山脊上,这就是“虽遇烈风而泉不为沙掩盖”和鸣沙山“经宿风吹,辄复还旧”的道理。加之因为有地下水源,泉水经常处于循环交替状态,故尔泉水清而不腐,自然形成罕见的沙漠奇观。当然,不管怎么说,沙山与泉水这两种本来难以共生的东西,却美妙地结合在一起。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杰作。由此从古至今受到游人的青睐和赞美,古诗曾这样描绘月牙泉的奇异美景:“一湾如月弦初上,半碧清波镜比明。风卷飞沙终不到,渊含止水正相生。”
鸣沙山月牙泉自汉代以来就成为游览胜地。唐代,泉边建有庙宇,泉中有船舸;到了清代,泉南边的高台地上建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楼、药王洞、经堂、雷神台、玉皇阁等100余间,景致壮观。可惜后被逐渐毁掉。现在,在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多米的原台上,恢复了部分古建筑,增添了景色,还在一定程度上对偏东风产生了极大的聚风作用,狭管效应使南北沙山迎泉坡面的风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增强了风对沙粒的向上搬运能力。现在鸣沙山月牙泉已成为甘肃省集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学术研究、医疗保健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也是我国西部对世界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自敦煌开放以来,鸣沙山与月牙泉以塞外一绝而名扬天下。中外客人蜂拥而至,络绎不绝,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20余万之众。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李鹏、万里、乔石等,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泰国公主、王妃和联合国官员、知名人士都慕名前来一游。
鸣沙山现有各种娱乐设施。游人可登上沙丘,以滑板滑沙,或乘热气球飞行,也可纵跳牵引伞,有惊无险,极富刺激。不过最有趣的还是赤足爬登沙山的体验,这是不到鸣沙山就无法感觉着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