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送你一个真女人
14357800000035

第35章 女人通常都有一种极为相似的困惑经历

女人们谈到她们与她们的母亲的关系时往往有一种酸甜苦辣的感情,有些妇女在谈到这个在她们生活中,最有份量、最基本的关系时,她们会突然地陷入沉思。

无一例外,所有这些妇女都有着同样一种极为困惑的经历。她们感到好象被拴在了母亲身边,也被母亲所“接受”;同时她们又感到被从母亲身边推出去了(遭到了拒绝),没有很好地被理解,也没有注意到她们怎样了。她们感到在她们自己的需要与对她们母亲的需要之间,展开了一场拔河比赛。

□母女关系给女人以压力

由于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母亲所占据的社会地位,她们扮演的社会角色之要求,这些她们自己就视为二等公民的母亲们,在这种无法令人羡慕的环境中,她们也就不得不将她们的女儿抚养成人以步她们的后尘了。换句话说就是:那些自己处于劣等地位的母亲的本职工作就是帮助女儿准备好接她们的班。

我们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地都受到牵连而又无法写在书面上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女人和男人依赖的需要不平等地交换。事实真相是女人从小就被培养为他人提供抚爱,关心和注意,使他人在感情上能够依赖于她,而男孩子却不这样。这个事实给母女关系从以下四个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第一,母亲需要训练女儿们有给予的性格。假如一名妇女认为自己不具备“良好的给予”性格,她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接下来,母亲会有意无意地去鼓励并不断推动女儿向关心人的方面发展,增强感情雷达的灵敏度,增强责任感。母亲告诫女儿不要自私自利,要慷慨大方,要重视他人的需要,要帮助他人,不但要伸出一只手(还要敞开胸怀),还要为他人铺开一张无形而坚实的网。

第二,很有可能母亲在她的婚姻中没有得到她想要得到的那种抚爱,所以她的女儿在父母关系中看到的是不平等。母亲也许会向自己的丈夫抱怨,也许会顺从自己的丈夫。她也许会,也许不会将她这种感觉直接传染给自己的女儿。然而,大多数女儿能够分辨出母亲的这种不满意的情绪。她们也就认为母亲——这位她们在性别上相象的人,也就是她们将来也会象她那样的人——想从父亲那里得到的东西,她是不会得到的。母亲,这位成年人是不大会顺心的。

第三,在某种程度上说,由于母亲是自己依赖自己,她可能会指望她的女儿给予她那些她曾在生活中遗失掉的与人在感情上的联络。在教育女儿怎样为他人做奉献时,她自己没有认识到,她可能已将自己变为了接受教育的候补生,她们之间的关系有可能由于需要的厚望而变得负担沉重,这一需要是母亲在其他地方都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第四,母亲她自己就是个女儿,这位女儿有了她的女儿。她早期的发育也受到同样因素的感情所影响。她的母亲教育她怎样做个女人,怎样克制自己太多的渴望。那么当她接触到自己的女儿时,这些教育产生了反响。她感到了她失去了自己母亲的抚爱,但希望她的女儿无论如何可以补偿一些。

由于上述这些原因,女儿母亲化是一个充满特殊血缘遗传的过程。母亲发现要想没有爱憎的矛盾心理是不可能的。有时她能够自然地去爱、去奉献、去听取、去安慰、去担保、去鼓励女儿;而有时她却可能退却、制抑、批评或对女儿给予制裁。在这些行为中所采取的态度完全是无意识的,连母亲自己也会感到惊讶对女儿会有这样不公正的态度。

由于妇女在社会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由于她对亲密关系产生了失望的感觉,所以她通常会用有一两个孩子来填补这一真空,有了孩子她就有了依赖的关系。孩子是她生活中无法拒绝,必须去接触的人。女人为孩子奉献同时又得到这样一种满足,她设想她自己要是能处在她孩子的地位上,那么她就会沉醉在她所幻想的那个孩子的经历中。

□父亲对女性的影响

读者也许会对我们在这几页中所集中阐述的母女关系感到沉闷得透不过气来。他们也许会疑问父亲到哪里去了,他又是怎样影响着一个女孩子心理因素的发展,以及她成年之后同男人的关系呢。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父亲在我们个性形成最至关重要的幼儿依赖期是很少出现的。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够在一天工作结束后同父亲呆上半个小时。一个星期中他几乎每天都不在,只有母亲能奉献给我们,我们想要什么东西的时候也只有找母亲。父亲在一个小女孩的世界中是站在遥远的边缘。他总是来去匆匆。他的存在和空缺影响了感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