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庄家之死
1435700000004

第4章 亿安系:100元的故事(2)

亿安在罗成的操作下,用低价吃掉了一系列的优质项目,如“亿安广场”、“花地明珠大酒店”等,手笔不可谓不精妙。然而,在收购的过程中,由于亿安高层普遍精于资本运作却疏于管理,因此,亿安的项目只要自营便会出现问题。它们的收购成本很低,但是想要通过经营来赢利,却不是亿安所擅长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项目甚至亏损严重。1997年,亿安以300万元的价格控股花地明珠大酒店,却遭遇广州警方“严打扫黄”,酒店业务一片萧条,黄金项目转眼成为垃圾项目无法出手,对经营一无所长的亿安只好放任其长期亏损。而被视为亿安收购经典的亿安广场,实际上也只是徒具光鲜外表。罗成将项目空手套来之后便抛给另外一家公司进行施工,可是,那家公司在把钱花光之后,却只在地块上挖了一个大坑……

一面是不断的亏损,另一面则是不断投资新项目。为了牟取长线稳定回报,亿安大胆下手,拿下广州市政府的三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因此获得贷款8.3亿元。这固然可以回救亏损项目,但借来的钱总归是要还的。在无法拿到银行新贷款的前提下,向股市要钱似乎就成了亿安唯一可行的道路。

让罗成决定把骗局做大的最直接原因,恐怕还是缘于股票本身。

尽管这群庄家用内部对敲的办法,把亿安的股价从10元拉抬到了20多元,但由于没有多少股民真正参与其中,这种拉抬实在有几分自娱自乐的味道。更重要的是,他们无法从中套现离场。

事后,亿安内部爆出的另一种说法则是:由于亿安科技的业绩水平和产业状况实在太过平庸,每股大概只有0.255元的收益。当股票价格超过每股20元的时候,早已超过了投资者理性判断的极限。用行话来说,它其实是一只看着好看却根本不值得投资的“死股”。在“5·19”行情之后的牛市中,这种股票俯拾皆是,很难引起投资者的关注。这让坐庄亿安的罗成等人根本没法兑现利润。唯一的办法是把这只股票的股价继续推高,激发股民的非理性情绪,吸引更多的人进场。

为了能够拿回当初的投入,并成功从亿安科技中抽身,一套完整的、有预谋的、有组织的操纵计划就这样被制订出来。在新的坐庄计划里,亿安需要通过不断推动股价上升来引起市场的关注,吸引投机者跟风入场与庄家对赌,最终让罗成和同谋的机构庄家们全身而退。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概的思路。在后来的实际操作中,坐庄亿安科技的资本炒家们的手法堪称中国早期庄家操纵股票手法的典范。日后,新一代的庄家无论有怎样的“发明创造”,落实到具体的操控手法上时,都离不开“发布利好消息”、“对倒推高股价”这两大基本招数。以此观之,亿安科技庄家们的操纵术被命名为“庄家教科书”,实在是名至实归。

亿安的董事会秘书邱大庆之后在接受《中国证券报》采访时承认,罗成和张大伟对操盘手有着很严格的要求。从最初决意坐庄,开始拉抬这只股票起,操盘手们就收到了罗成的指令:无论怎样拉抬,绝不拉到涨停。因此也就不必因为三个连续涨停板而向市场作出说明,最好的涨幅是保持在每天七八个百分点。

正因为前期设计精妙,从26元开始,亿安科技的涨势呈现出颇为独特的面貌。在股市中,有高举猛打的激烈拉升,有上下震荡、反复洗盘的盘升,有连续涨停的突击上涨,却均比不上亿安科技来得离奇。彼时一位股票分析师评论道:“亿安科技的股价就像是被推土机推着,一分一分地往上涨。从开盘推到收盘,期间很少回调整理,更看不出有什么获利盘回吐,就是这样一天天、一分分地推升,一直推到126元。天天都涨,就是死活都不涨到涨停板。操作手法之诡异,好像打定主意要打持久战,绝不退让,也不冲锋,就是步步为营,步步紧逼。”

在张大伟的操盘团队中,有一位名为李彪的操盘手,其所用的手法更是格外高超。他发明了独特的“跌停洗盘法”,使股价能够每天都保持上涨,却在盘中制造大幅震荡,以引诱散户出逃,方便郑伟把散户的筹码吸收过来。

站在今天回望整个过程,亿安的庄家们策划精密、分工明确、执行严谨,上演了一场颇为精彩的坐庄好戏。然而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计划赶不上变化快。亿安的财务危机,以及“5·19”行情的到来,让他们将自己的计划一再延长、修正。这场游戏也开始逐渐与最初的低调割裂开来,演变成为一场少数人获利、全民埋单的大骗局。

炒作: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

从1999年10月25日开始,亿安科技的股价开始青云直上。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亿安科技的股价再次翻倍。在度过了元旦佳节之后,股民们备感欣慰地看到,新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亿安科技以每股42.35元的价位开盘,之后仅仅用了20天的时间,就稳稳地停在了每股80.88元的价位上。这也就是说,在连续16个交易日内,亿安科技的K线图几乎呈现出笔直向上的阳线梯队。

此时的亿安科技,已经不同于罗成他们刚刚接手时的窘迫状况。在把股票拉到每股50元左右的时候,亿安科技就成了中国主流证券类报刊的重点推荐对象。由于亿安科技一直在涨,从无下跌甚至洗盘迹象,因此,股民们对其趋之若鹜,几乎是举着钱排队入场。张大伟的团队不用再玩那套抛盘接盘的自弹自唱把戏,股价也会自己往上走。据当年的亿安操盘手回忆,“有时为了防止上涨过快,破坏完整图形,还要进行反向压盘”。

股民的大力追捧,让亿安的庄家们在获利颇丰的同时,也有了闪转腾挪的余地。由于亿安科技的股票质优价高,银行都很乐意接受其作为质押资本。于是,罗成他们就用亿安科技去做质押,贷来的钱再去买一些低价股票,抬高市值之后立刻套现离场。再用挣来的钱还给负责融资锁仓的郑伟,逐步把亿安科技置换出来,保证最后大家全身而退。在这个过程中,罗成先后入手莱钢股份、生益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无形之中在股市上构筑了一个“亿安系”。只是因为罗成等人只希望敛财,对构筑资本系族毫无兴趣,所以这个“亿安系”才没有像日后本文中的其他系族那样赫然傲立于资本市场。

到2000年1月份的时候,亿安科技的股价已经走到了每股80多元的高位。此时,罗成等人早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就在他们准备离场的时刻,有一个神秘信号突然出现,将去意已决的亿安庄家们挽留住,最终让他们肆无忌惮地把这场罪恶的游戏推向极致。

这个神秘的信号,其实来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高层。

《联合早报》在2001年5月23日爆料说,在春节之前,证监会某位高层领导召集券商和证券类报刊领导开会的时候,公开表态说:“我看中国的股票就是不够活跃,老是死死的,不过亿安科技还不错,比较活跃。”当这样带有明显鼓励性质的话,从一位证券监管高官的嘴里说出来时,就带有太强的鼓励意味。受此激励的罗成等人因此更加肆无忌惮,他们最终决定,不把亿安科技的股价炒到每股100元绝不松手。

为了坐庄到底,实现百元大股的梦想,罗成和张大伟迅速对原计划进行了修订。如果说在此之前,他们对亿安科技的控制还仅限于操盘技术层面上的话,那么在新计划确定之后,他们则为庄家提供了一套坐庄的新思路。日后庄家们大打“产融结合”的类金融集团的牌子时,无非是为题材炒作添加了一些实质性的内容而已。

在罗成等人的包装下,亿安科技这只流通股是仅有3 529万股的小盘股,其业务范围竟然涵盖了数码科技、网络工程、生物工程、电子通讯、电动汽车、新能源和纳米技术等,这些题材都是2000年前后最流行、最能迎合股民心态的高科技概念。就这个角度而言,亿安的庄家们实在是把吆喝的功夫做到了家。

2000年1月22日,《证券时报》专门发表了一篇名为《亿安科技怎么啦》的采访稿。受访者是极善言辞的亿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大伟。在这个通篇为亿安科技大唱赞歌的报道中,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张大伟的这样一句话:“投资者看中的是亿安科技未来的成长性和对广大股民的回报。套句行话说,买股票是买它的未来。”

从日后来看,张大伟这句话不能算错,因为此时的亿安科技股价还在上涨,距离最高点还有相当的距离,但这篇颇具软文效应的报道却无疑是谎话连篇。真实的情形是,那些看起来繁花似锦的概念题材,没有一个被认真实施过。更滑稽的是,亿安集团从来都未曾在生物工程、纳米技术等领域投资过,其所谓的项目只不过是罗成等人故作大言,用来刺激股民神经的兴奋剂而已。即使是那些有过经营痕迹的项目,其深入程度也颇值得怀疑。亿安集团在实业经营上的粗疏,从其在扬州的电动车项目上便可看出几分端倪。董事会秘书邱大庆回忆说:“当时亿安科技到扬州去投资运作电动车项目,负责人是从亿安集团总公司抽调过去的,从投资开始,一年内换了四任老总……”随后,他意味深长地说:“我想,大多数人听到这里,就能明白这个企业的结局了。”

其实,在开始操纵股票之前,罗成等人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并购。1999年,亿安收购了广东万燕集团,希望通过当时最火热的DVD产品,在家电领域有所作为。随后他们又发现电动车市场大有可为,于是便跑到扬州急匆匆地投资建设电动车生产厂。在这个过程中,罗成他们发现电动车的核心元件其实是电池,随即决定转向电池开发。在意识到这是一个需要踏实执行的项目时,他们迅速将之转型,把目光放在了电子商务上……最后,连他们自己都承认:“亿安的高层们很多都懂资本运作,但说到做实业,管理方面确实是短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从表面上看,这些产业都很有发展潜力,彼此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关联度,但却无一不是需要深耕细作、精心经营的行业。单以电子商务而论,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中国的电子商务行业苦打苦熬,直到2003年非典过后,马云的阿里巴巴才走出亏损的黑夜。像罗成等人这样浅尝辄止的经营,除了题材炒作的功能,如何能有其他收获!因此,无心进行有效整合的亿安,其下属产业完全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加上缺乏有效的管控,在股市崩盘之后,整个亿安局面顿时糜烂到不可收拾。

可是,在那个时候,这种空具口号的大叫大喊,在股市上偏偏能起到作用。散户投资者们无法抵御如此强劲的诱惑。公众热情不断高涨,人们在一瞬间似乎又回到了1995年“5·18”井喷后的那段“无人不谈股”的美好时光。在那段时间里,散户投资者们如痴如狂。每天都有许多人到营业部开设新账户,在这些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专门为了亿安科技而来的。尽管在大牛市的行情中,业绩颇佳的个股不在少数,但就受追捧程度而言,只有吕梁坐庄的“中科创业”能与之媲美。但在股价方面,“中科系”的任何股票都始终没能达到亿安科技的水平。这固然与坐庄风格的不同有关,然而从一个侧面也可看出,亿安科技在当时号称“天下第一股”,的确是无人能与之争锋。

2000年2月15日,在庄家与机构的联手炒作下,亿安科技的股价终于冲破了每股100元的价位,当天下午收盘时,股价稳稳地停在了每股104.39元的位置上。据说当时罗成正在外面和一家电子企业的老板洽谈业务,在接到报喜的电话后,罗成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过百了,一定还会再涨的”,其气度之大,让那位只做实业的老板连连咋舌。

罗成的淡定与冷静,显然源于他早已知道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就在其股价“破百”当天的上午,一些持有亿安科技的股民甚至自发地聚集在证券营业部门口。一位资深股民回忆当时的场景说:“当亿安冲破每股100元的时候,现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种感觉就像是银行在发钱一样。”这样的集体非理性,自然导致了更多的人加入到恶炒亿安科技的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