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庄家之死
1435700000015

第15章 鸿仪系:湘军传奇(1)

题记

这是一个湖南人的故事。

他曾经被称为湘军资本的启蒙师。

在他的身上,有着湖南人式的悍勇。

这种气质令鸿仪曾经势不可当。

不过,当鸿仪成为一个资本巨人之后,

这种气质便渐渐地显露出它的害处。

湖南的土话里,有一句“出得湖”。这句话的由来是:湖南是个内陆省份,想要出省,只有北面的洞庭湖最方便,湘人只要出了洞庭湖,就能借长江之便,南下江浙,北赴京畿,逆流入川。

中国的历史上,无数湖湘子弟正是沿着洞庭湖出湖南,然后留下一些或曲折、或惊心、或悲情、或壮烈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却只有在出洞庭湖的前提下才可实现,因此,说某人“出得湖”,意思就是说他的能量智慧都已经成长到相当规模,可以到更广阔的天地去一试身手了。

平定太平天国的名帅曾国藩,正是在咸丰四年率湘军团练北上出洞庭,在成就了封侯拜相伟业的同时,也演绎了一段湘军传奇,把“出得湖”的说法发扬光大。

鄢彩宏与他麾下的鸿仪,便是21世纪的湘军代表。从1994年开始,他用8年的时间,在湖南打造了一个庞大的鸿仪帝国,先后把4家上市公司控制在手中,然后掉头北出洞庭,图谋全国。这支新世纪的资本湘军,究竟能否当得起“出得湖”的评语呢?

积蓄:潜伏在湖湘大地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谶纬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东西,是一种带有预言性质的表述。它的来源很可疑,既有人们为造势而编造的内容,也有事后人们的附会。但无论如何,这种东西总是带着一股神秘莫测的气质。

有趣的是,在本案当中,也有着这样的预言:“彩宏彩虹,遇阳则消。”这里面提到的“彩宏”,指的就是曾经名噪一时的鸿仪系掌门人鄢彩宏。

鄢彩宏是湖南常德人。据说,在湖南一省当中,常德人的性格最为刚猛悍勇。历史上有名的革命家宋教仁即是常德人。日后,我们也可以从鄢彩宏的身上找到此类性格的影子。鄢彩宏毕业于常德基础大学(湖南文理学院前身之一),曾在湖南省外贸部门供职,并因此被派到香港常年驻扎。随着人脉关系的逐渐累积,鄢彩宏开始学着像许多大陆商人一样,借助人脉撮合大陆企业与香港企业做些生意。尽管没有太好的机会,可是在那个商业意识普遍淡薄的年代,鄢彩宏因为服装生意、铝材生意挣了不少钱,成为大陆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那个时候他只有20多岁,如此顺利的成功,对他的个性无疑有着极大的影响,日后我们将会看到这种性格与鸿仪的特殊联系。

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土地出让制度的改革,房地产业开始逐渐显露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也正因为如此,建材行业的成长性明显优于其他行业。1994年前后,鄢彩宏瞄准了内地建材业的火暴商机,在老家常德开了一家名叫湖南振升铝材的公司(以下简称振升铝材),挂牌做起了建材生意。他利用自己在湖南政企两界的人脉关系,从一些濒临倒闭的国有厂家低价进货甚至赊购货物,然后又跑到施工企业,用利益均摊的方式做成生意。那是一个流通效率较低的年代,堆在国有厂仓库里死活卖不掉的铝材、钢材,在鄢彩宏的手里硬是能卖出比原价高几倍的价钱。同时,他又积极参与投资房地产项目。靠着这种关系,鄢彩宏在湖南的建材行业与地产圈里渐渐有了一些名气,也完成了他的原始积累。

在1997年、1998年前后,鄢彩宏麾下的几家公司已经拥有了上亿元的资产。如果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几年之后,湖南的实业界很可能会多出一位鄢姓的企业家。然而,这种源自贸易与实业的积累,速度还是偏慢,利润也并不高。对他个人而言,随着他的人脉关系日趋高端,这种与钢筋铝管打交道的生意也实在过于土气。

为了让自己跃上一个新台阶,鄢彩宏的心里开始酝酿一盘很大的棋—他决定开始介入资本市场。

1998年前后,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建筑业变得十分火热,其中原材料供应与装修装饰是最关键的两大环节。在商业界,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纷纷成立了相应的公司或部门,专事这两块业务。本就是行业中人的鄢彩宏判断,处于世纪之交的中国,在未来十多年的时间里都不会停下建设的步伐,因此这一块市场自是大有可为。

不过,志存高远的鄢彩宏早已不屑于与普通人争食,他的想法是,建立一家横跨整个建筑业链条的企业,然后谋求上市。以建筑业未来的火热前景,加上鄢彩宏自己在商圈里的深厚人脉,上市之后长期坐庄,一定可以维持长期的融资收益。

按照这样的思路,在1998年12月8日,鄢彩宏旗下的振升铝材联合5家公司,发起成立了上海凌云幕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凌云幕墙),振升铝材以其拥有的铝型材生产、销售等业务折合6 818万股投入,成为凌云幕墙的第二大股东。两年之后,凌云幕墙以“凌云B”成功登陆上交所。

这是鄢彩宏在资本市场上的首次试水,不过,鄢彩宏并没有在这个项目中获得太大的声名。一是因为凌云幕墙是在B股市场上市,与主板A股是两回事;二是与高举高打、派头十足的海派庄家周正毅不同,湖湘子弟鄢彩宏刻意低调,并不愿意多抛头露面。他曾对身边的人表露过自己的信条—“低调务实,志存高远”。对于这八个字,鄢彩宏的解释是,自己隐藏在幕后,让其他人在幕前打点,自己就可以腾出手来处理更重要的事情。正因为如此,鄢彩宏仅在凌云B上市之初出任副董事长兼总裁,但很快便在管理层中渐渐隐退。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颇能说明鄢彩宏行事的低调风格。

在鸿仪的鼎盛时期,它在长沙拥有两个大本营,一是湖南鸿仪的总部,二是紧靠芙蓉路金融圈的海东青广场。在这栋21层的大厦中,鸿仪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一家期货公司、一家药业公司都入驻于此,大厦的产权归鸿仪的子公司所有。和这种号令一方的气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除掉一部分当地官员、与鸿仪有密切合作的企业之外,外界在很长时间里,竟然不知道鸿仪真正的终端控制者是谁。

尽管鄢彩宏刻意淡出人们的视野,但这却丝毫不妨碍凌云B资本运作项目带给他收益。2002年,鄢彩宏指挥振升铝材将手中股份转让,成功套现1.22亿元。

世纪之交,中国经济开始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在即将加入WTO的大环境下,从2000年的年初开始,宏观经济开始展示出景气的面貌。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加8%。在这样火热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资本市场的表现也十分抢眼。由网络科技股引发的热潮持续升温,在涌现出无数资本新贵的同时,也把沪深两市的行情不断拉升到历史新高。由此,被压抑了很久的股市终于得到了井喷式的释放,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进入一个庄家乱舞的时代。

2000年,湖南岳阳市举办了一次公开招购,在击退了多家同场角力的企业后,鄢彩宏将岳阳起重电磁铁厂收购入手。随后,他将收购来的全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整合,组建了岳阳鸿仪实业有限公司。也是在这一年的3月8日,已经在资本市场中有所斩获的鄢彩宏,以岳阳鸿仪实业有限公司为主力,成立了上海鸿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上海鸿仪)。这家注册资本为4.38亿元的公司,日后成为鄢彩宏最重要的资本运作平台。在他涉足的5家上市公司当中,有三家是通过上海鸿仪来完成运作的。正因为如此,当鄢彩宏的资本系族形成后,便理所当然地被冠以“鸿仪系”的名称。

鸿仪进入资本市场,其实得到了湖南省政府的积极支持。湖南是一个内陆省份,国有企业较多,经营状况却普遍不理想,有许多甚至已经濒临停产、破产。在20世纪90年代的股份制改造大潮中,这些企业也随着大流纷纷上市。其结局却是把融到的钱挥霍一空后,再度陷入困境,不得不回到“靠财政吃饭,向银行借贷”的日子。在那几年的湖南省经济规划纲要、各地市的工作报告中,如何“用新产业和新体制激活老的国有企业”,是一个出现频率颇高的话题。鄢彩宏在这个时候出现,并且希望帮助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有所作为,无疑帮了政府的一个大忙。

在湖南省的一些官员看来,鄢彩宏是一个能干实事的人,他不喜欢太引人注目。根据一些与鸿仪有过密切合作的人士描述,鄢彩宏说话不多,人也很低调,城府却深得很。而在他个人的规划中,这种风格则是一种韬光养晦的象征—在实力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前,绝不肯出风头、抢风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官员们感觉到,尽管这个人出身草莽,却十分值得信赖,更值得给予政策与条件上的支持。

其实,鄢彩宏在政治圈内的能量之大,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1999年10月15日,鄢彩宏在其家乡常德投资的常德家具工业园开园。这个占地3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地理位置奇佳,恰好坐落在常德火车站旁,在物流上十分便利。鄢彩宏如何能拿到这样一块宝地,自然有不可告人之处。而在开园仪式上,除了常德市委书记、市长之外,甚至省级官员也亲自到场祝贺。据说,当地市民甚至认为,这个家具工业园就是政府投资的。此后,每逢鸿仪有大项目、大动作,总会有当地官员出面为之站脚助威。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上,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密切已屡见不鲜。与鸿仪同一时期叱咤资本市场的资本诸巨头,都有着和政府紧密配合、利益相关的迹象。与鄢彩宏同被视为资本湘军代表的魏东兄弟—我们将在涌金系一案中看到他们的动作—以及被普遍认定与鄢彩宏手法如出一辙的周正毅,无不在政商两界中游刃有余。而中科吕梁一案,更被怀疑有监管当局直接参与其中。政商关系密切度之高,资本与人脉结合之紧密,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成长路径上的独特风景。

沿着这种政商结合、紧跟政策的发展路径,鄢彩宏开始了他在资本市场上的动作。配合着世纪之交的风云激荡,这个常德人在湖湘大地上积蓄着自己的力量。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只要“三年不鸣”,必然“一鸣惊人”。鸿仪名字中所包含的“鸿飞九天,仪范群伦”之意,早晚会成为现实中的图景。

收购:资本湘军的崛起

在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的一段时间里,从宏观经济来看,中国的表现让人充满希望:WTO的谈判已趋成功;经历了祸及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危机却毫发未伤;对于经济的刺激政策开始逐步发挥效力;由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引发的需求与日俱增;消费市场也重新火热。毫无疑问,这预示着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到来。

当然,在这一片盛世景象背后,一些问题也变得格外沉重。最主要的问题便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举步维艰,无论是银行信贷还是地方财政,都无法继续背负这样沉重的包袱。而它们当中的一些上市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甚至还不如它们在传统领域里优秀。国企往往在上市一段时间之后,即成为无人问津的垃圾股,让无数投资者大呼上当。

有意思的是,尽管这些企业经营乏术,但其中一些上市企业对于违规操作却很在行。在1997年的牛市行情中,一些上市公司甚至开始哄抬自己的股价,玩起了“自弹自唱”的恶劣游戏,和鸿仪故事联系紧密的上市公司张家界,即是这些违规者中的典型例子。

上市公司张家界的全称是张家界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它原本是张家界市几家国有单位发起成立的股份制公司,在1996年8月以旅游概念的题材上市,实际却是什么都做的贸易型企业,经营业务很不稳定,业绩自然也就扑朔迷离。为了在股市上多捞一些油水,张家界的管理层们开始动起了自我炒作的脑筋。

从1996年10月2日开始,张家界公司指使交易员们偷偷开设了15个账户,然后用这15个账户买自己的股票,前前后后总共买入了212.8万股,为此公司花掉了4 150万元。交易员们又在公司11月22日宣布送股决议前,分三次将这些股票抛掉大半,直接获利1 180万元。

用本公司资金买卖本公司股票,这种先拉后卖显然是最恶劣的内幕交易行为,不仅严重违规而且违法。得到举报消息的证监会自然不会对此置之不理。很快,一纸处罚决定被送到了张家界管理层的桌子上。罚款之余,几个相关责任人都被警告,公司也因此被勒令整顿一个月。这就是中国证券市场史上有名的“张家界事件”。

经这么一折腾,张家界在股市上自然名誉扫地。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它的股票行情始终处于一种半死不活的状态。2001年4月,这家有过做假账和操纵股价劣迹的公司,终于在大额亏损之后被戴上了一顶“ST”的帽子,在资本市场上的处境岌岌可危,成为当地政府扔不掉的一块心病。

就在这个时候,鸿仪出现在了张家界市政府官员们的面前,鄢彩宏向官员们承诺,他会帮助张家界在股市上重振雄风。

鄢彩宏与张家界市搭上线并不意外,因为在鸿仪的团队中,颇有一些背景深厚的下海官员:日后曾出任国光瓷业副总裁的陈旭光,就曾担任过湖南省副省长的专职秘书;而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吴振汉,又是鄢彩宏的常德老乡。他们应该是此事的主要促成者。在和张家界市政府、上市公司大股东张家界旅游经济开发总公司(以下简称张经开)接触过后,鸿仪开始了暗中操作。

2001年6月,ST张家界如人们预想的那样,作出了预亏报告,预计在2001年中期将出现大幅亏损。对于已经持续亏损两年的张家界而言,这根本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到8月30日,巨额亏损的中报也如期发布。然而在国庆节长假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张家界突然发布了一个含糊其辞的公告,宣布将要进行重大资产购买、出售及关联交易。

这个消息无疑给了股民不小的想象空间。此时,ST张家界已经连续多年亏损,如今突然有如此大的动作,不由得让人浮想联翩。而鄢彩宏则适时地组织股评家与媒体进行猜测与分析,无疑更加深了人们对这只垃圾股的美妙幻想。此时,始于1999年的“5·19”行情已经结束,股民们开始在委靡之中寻找那些可能会爆发的个股。现在,这只已经无法再烂的ST张家界有此动作,很有可能是一个难得的赚钱机会。带着跟庄的美好愿望,零散的散户资金开始介入ST张家界,这自然给鄢彩宏帮了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