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名将一生戎马为谁忙
14345400000025

第25章 傅友德:戎马倥偬建功业的开国名将(2)

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随徐达率部北上黄河,傅友德领军独当一面,接连攻克了沂州(今山东临沂)、青州(今山东益都)、莱阳。之后,傅友德又分兵几路攻取了福昌山寨,元朝右丞潘莽儿率军投降。五月,傅友德又接连攻取了凌青、黑山两座山寨。八月,徐达分别布置了兵马,按计划攻取河北,率军渡过黄河。傅友德则率兵到达卫辉(今河南汲县),元朝守将平章龙二慑于傅友德的虎威,弃城逃到了彰德(今河南安阳市)。随后,傅友德又降服了嘉县县尹胡仲信。元朝将领李宝臣、都事张处仁误闯入傅友德军的驻守区,以为是回家乡的路线,结果被傅友德部下巡逻的小分队擒获。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二日,徐达率明军自东面齐化门进入大都,元朝宣告灭亡。第二天,傅友德、薛显等人,立即率队伍进驻古北各个隘口侦察巡逻,以保卫胜利果实。

明军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初占领北平后,扩廓帖木儿(王保保)尚拥兵据守在山西,李思齐、张思道仍盘踞在陕西。为了歼灭这两股元军,完成北伐后进军山西、陕西的任务,明廷于当月命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率军进攻山西的扩廓帖木儿,傅友德率军从征。

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二十日,当时任参政的傅友德与右丞薛显、参政陆聚一同攻取了大同;九月,副将常遇春夺取保定、真定(今河北正定);十月,冯宗异、汤和由河南渡黄河,攻克了武陟、怀庆(今河南武陟、沁阳),进入山西,又攻克泽州、潞州(今山西长治)。三路明军势如破竹。

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朱元璋发兵攻取陕甘,首先西向攻克临洮(今属甘肃),尔后回师东向进攻庆阳。五月初一,明军攻克平凉(今属甘肃)。庆阳守将张良臣迫于军事压力,再加上自己的兄弟被扩廓帖木儿所挟持,于是遣使称降。十五日,明廷右丞薛显率步骑兵一万一千人进抵庆阳,而张良臣出尔反尔,向薛显发起了攻击,薛显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应战,结果被击溃。徐达闻讯后,决定进攻庆阳。二十一日,徐达命令平章俞通源把守西面,都督副使顾时扼守北面,参政傅友德把守东面,都督佥事陈德把守南面,并分兵据守庆阳外围的平凉、原州(今甘肃镇原)等地,实行四面包围,切断了庆阳与外地的联系,准备长期围困。张良臣曾多次派兵突围,都被傅友德击败。扩廓帖木儿为了解救庆阳之围,分兵三路反攻明军:一路攻原州、泾州(今甘肃泾川);一路攻凤翔;一路攻大同。扩廓帖木儿的大军来势汹涌,气势逼人,给攻庆阳的明军造成了严重威胁。徐达不得已被迫暂时转入守势,分别命副将军冯宗异扼守驿马关(今甘肃庆阳西南)、指挥叶石真扼守彭原(今甘肃宁县)、指挥韦正扼守邠州(今陕西彬县)、傅友德、薛显扼守灵台(今属甘肃),成功地阻击了攻原州和凤翔的两路元军。战场形势向着有利于明军的方向发展。庆阳久困之下,城内没有粮饷,外面又没有援兵,成了瓮中之鳖,守军将士,纷纷出城投降。元平章姚晖、熊左丞、胡知院等见大势已去,打开北门投降,张良臣被明军俘斩。攻克庆阳,平定陕西,标志着明军在陕甘战场上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洪武三年(1370年),傅友德在跟随徐达进攻定西的战役中,仅带了五十名骑兵趁着黑夜的掩护击退了元军一万多人的骑兵部队,接着又和其他将领一起大败了元朝大将扩廓帖木儿带领的元军。这年冬天,傅友德论功行赏被封为“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府事”,加封为“川侯”。

元末农民起义军将领明玉珍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四川建立政权,国号夏,都城定为重庆,史称夏蜀。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明玉珍病死后,他的儿子明升继位。朱元璋在收取东南,平定中原,攻克元大都之后,为了尽快统一全国,希望能够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夏蜀的问题。于是在洪武二年(1369年),明廷派使者赴蜀,想要招降,结果遭到明升的拒绝。朱元璋这才决定用武力收复四川。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初三,朱元璋命汤和为征西将军,周德兴、廖永忠为左、右副将军,统率荆、湘水师,沿长江而上,由瞿塘峡(今四川奉节东)攻打重庆(今重庆市);命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统率河南、陕西约十万步骑兵,由陕西南下,从陆路袭取成都(今成都市),命令邓愈坐镇襄阳(今属湖北)督饷,全力做好汤和和傅友德等的后勤保障工作。

出师前,朱元璋对傅友德面授机宜说:“蜀人听说我们西伐,必然会派精锐部队东守瞿塘峡,北阻金牛(指金牛道,是由汉中入蜀所必经之道),认为扼住这两处险要,我军就难以前进。你们可出其意外,由金牛西入川,直捣阶州(今甘肃省武都县西北,位于金牛道西)、文州(今甘肃省文县,在阶州南),这样一来四川门户大开,心腹之地自然崩溃,则成都也就唾手可得。”

果然不出所料,夏军闻讯后,由左丞相戴寿率领重兵,凭借着瞿塘天险,一方面主要防守从长江入川的要冲夔州(今四川奉节)。在江上架设铁索桥,并准备了大批木石、火铳,沿江两岸则配置火炮,做了充分的固守准备;而在北面,派重兵扼守金牛(今陕西宁强北),抵御明军的进攻。

洪武四年(1371年)三月,汤和所率的水师进抵夔州,初战失利,只好退到归州(今湖北秭归),准备伺机再动。傅友德受命之后,飞驰到豫、陕,调集各路大军,声言将要攻打金牛,暗中却率主力部队直趋夏军防守薄弱的阶州。果然,夏朝廷把精兵都派往了金牛、剑阁一线,而青州(今四川省平武县东,文州南)、果阳(在青州南,今何地不详)一带根本无军驻守,阶州、文州虽有兵垒但守备薄弱。傅友德挑选了五千精兵为前锋,攀山穿谷,日夜兼行,而大军随后跟进。傅友德的大军突然出现在阶州城下,守城的夏平章丁世珍只得仓促率军出城迎敌。无奈老弱之旅难敌虎狼之师,交手不久,部将双刀王等十八人便被傅友德擒获,丁世珍单枪匹马地逃到了文州,其余将士皆作鸟兽散。这样,傅友德于四月初就轻取了阶州。

丁世珍到达文州后,喘息未定,傅友德率明军就尾随而至了。丁世珍本来准备据险而守文州城外的五里关,但明军在傅友德指挥下奋勇直上,夏守军不堪一击,关被攻破。文州的攻克,打开了入川的通道。接着,傅友德乘胜夺取了毫无守卫的青州、果阳后,便直指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傅友德命都督佥事蓝玉率小股部队夜袭夏守将向大亨,夏军被袭扰后,彻夜也没得休息,疲惫不堪,等到天明时,傅友德则指挥大军攻城,夏军实在是无力支撑,向大亨逃到了汉州(今四川省广汉县)。接着,绵州也被傅友德攻克。傅友德大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使得夏军的计划大乱。夏军鉴于北路的军情紧迫,于是紧急抽调扼守夔州的精锐,由戴寿统领,急速驰援汉州,以确保成都的安全。而此时的傅友德军在进军汉州的途中,由于江水受阻,因缺乏船只而不能过江,于是紧急造船,供渡江时用。同时,为了与汤和所率的水师取得联系,傅友德命人在数千块牌上写上了攻克阶州、文州、龙州、绵州等地的日期,投入到江中,顺流而下。夏军见到这些牌子,顿时人心惶惶,无心恋战,军心动摇。六月初一,傅友德趁戴寿的援军立足未稳时,立即率军进攻,一举攻克了汉州,戴寿惨败,不得不退回成都。

此时,朱元璋得到傅友德的战报后,马上向汤和通报了北路大军的胜利消息,让汤和立即乘势进军。汤和派廖永忠率精兵夺取瞿塘关正好赶上江水暴涨,廖永忠分析了山险水急、易守难攻的情况,派了几百名勇士潜入上流,而自己则亲率精锐部队,水陆并进,上下夹击,攻克了夔州。之后,廖永忠率水师,汤和率领步兵,先后进抵了重庆。六月二十三日,夏蜀的首领明升投降。七月初九,傅友德率大军围攻成都,守成都的夏左丞戴寿,用经过训练的象军和明军交战,双方各有死伤。成都的部分守将听说首领明升都已向明将廖永忠投降了,自己也没法再战了,只好开门请降,傅友德率大军进入成都。七月十一日,戴寿听说重庆已经失守,不得已也率部请降。明军随后分兵攻取了周边没有归附的州。

此战,明军从两个方向水陆分进合击,密切配合,突破天险,取得了胜利。朱元璋因傅友德在平定四川中功勋卓着,大加封赏,甚至超过了征西主将汤和。朱元璋称赞他在这一次战役中“功劳第一”。

洪武八年(1375年)五月,朱元璋下诏命令颍川侯傅友德率军前往北平戍守边地。此后傅友德数次征战漠北,剿灭元朝的残部,屡立战功。

洪武十七年(1384年),傅友德晋封为国公。

洪武二十年(1387年)春,朱元璋任命宋国公冯胜为大将军,傅友德为左副将军,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任右参将,率领大军北进征讨北元的纳哈出。仅六个月的时间,明军就结束了战斗,纳哈出部下向明军投降。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大将军,率领各列侯赵庸、曹兴、王弼、孙恪等人奔赴北平,训练各路军马,听从燕王朱棣的指挥,出兵征讨漠北。三月,燕王率领傅友德等出兵古北口,当时前哨侦察到乃儿不花等人率军在迤都驻扎放牧,于是进兵迤都。当时正赶上天降大雪,很多将领都建议停止前进,燕王说:“天降雨雪,敌人就更不会想到我们去袭击,所以应该趁大雪天加速前进。”几天后,傅友德率明军到达迤都附近,与敌军仅隔一片浅滩,而敌军仍没有察觉。而当明军悄悄地逼近敌军军营时,敌军一片慌乱,不花见大势已去,只好率军队到明军营门投降。而燕王并没有把他看做败军之将,按照接收降将的礼仪设宴招待乃儿不花,并赐予美酒,抚慰过后让他收整部属返回乡土。乃儿不花大喜过望。朱元璋听说此战的经过后,高兴地说:“肃清沙漠顽敌的是燕王啊!”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三月,元辽王阿札失理不断袭扰边境,朱元璋再次派颍国公傅友德率领列侯郭英等人前去征讨。五月,当大军到达哈者舍利王道后,傅友德突然下令班师回朝,敌人探听到此消息后,信以为真,就没有做战斗准备。然而过了两天,傅友德突然杀了个回马枪,率领兵马长驱深入辽王腹地。六月,傅友德的大军进抵黑岭、鸦山,在洮儿河俘获了大批人口和马匹后,将队伍驻扎在了金鞍子山。七月,傅友德率军再次向黑岭、寒山发起进攻,一直打到了磨镰子海、兰尖山,敌军被迫退到了札都,逃到了黑松林野人居住的熊皮山。明军一路向北进发,到达大兀剌罕后,才大获而归。

后来,傅友德又几次跟从燕王北征,由于战功卓着被朱元璋加封为“太子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