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明名将一生戎马为谁忙
14345400000015

第15章 姚广孝:和尚军师第一人(1)

姚广孝(1334——1418年),长州人,父亲从医。十四岁时,姚广孝出家当了和尚,法名“道衍”,字“斯道”。姚广孝虽然人在僧籍,但一生爱好读书,尤其喜好兵书,所以他很擅长用长远的战略眼光分析问题,并有着敏锐的政治头脑。洪武年间,被太祖朱元璋选派给燕王朱棣。在燕王朱棣夺取皇权的“靖难之役”中,辅佐朱棣进行战略决策,立下汗马功劳,被朱棣称为“功劳第一”。永乐时期,他承担了《永乐大典》、《明太祖实录》的主要编撰任务。病逝时八十四岁。

姚广孝小的时候喜欢读书学习,尤其爱好写诗。他和王宾、高启、杨孟载都是很好的朋友。宋濂、苏伯衡也对他的学问很赏识。后来进入佛门后,姚广孝仍旧继续研究古籍兵书,分析时势,时刻关注朝廷政局的变化。一次,姚广孝在游览嵩山寺庙时,被相面的袁珙遇见,袁珙赞叹道:“这位僧人可真是与众不同啊!一双三角眼目光如炬,身形如虎,其秉性一定是好杀之人,真是刘秉忠之流的人。”姚广孝听了很高兴。

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下诏,要通晓儒家书籍的僧人到礼部应试。姚广孝也前往应试,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并没有接受官职,仅接受了皇帝赐予的僧衣就离开了。回去的路上,在经过北固山时,姚广孝诗性大发,借诗怀古。与他同行的宗泐见到姚广孝不凡的文笔,说道:“这哪像是一个和尚作的诗啊?”姚广孝笑着不说话。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高皇后逝世后,诸侯王被分封就藩时,太祖朱元璋分别为各位王爷选取了一位高僧,一方面辅佐各诸侯王,另一方面为高皇后诵经祈求福运。当时官封左善世的宗泐向朱元璋推举姚广孝。朱元璋就把姚广孝分派给了燕王朱棣。姚广孝早就听说了朱棣的赫赫战功与雄才大略,他认为朱棣是一个英武而有大志的人,远远胜过太子和诸王,便决心辅佐朱棣成就大业。姚广孝在京城南京第一次见到朱棣时,朱棣四十岁上下,正是英武有为的年纪。朱棣也早知道姚广孝的大名,听说他精通禅理,很会吟诗作赋,便打趣地出了上句上联“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要姚广孝对下联,姚广孝随口答道:“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暗示朱棣应该成为天下之主。朱棣当然明白姚广孝的意思,于是丧事办完后,就请姚广孝和他一起回到了北平,让姚广孝住持庆寿寺(即庆寿寺方丈)。朱棣待姚广孝为上宾,有事时经常秘密地与姚广孝商量。

姚广孝认为朱棣是龙颜之相,他悄悄地对朱棣说:“老僧最善相面之术,多年以来云游天下,见到的人数不胜数,但从没有见到像大王您这样有着如此非凡相貌的人,真是当世稀有啊,大王您怎会是久居人下的人呢!如今国家刚刚平定,凡事都没有成定局,希望大王善自珍重,如果大王能信用老僧,让老僧追随您左右,老僧定会奉送大王一顶白帽子。”白帽子,也就是指唐文皇,是“皇”的隐语。朱棣当然心领神会。

有一天,姚广孝来到燕王府,向朱棣推荐袁珙,和自己共同辅佐朱棣成就大业。袁珙擅长相术。朱棣派人去传唤袁珙,把袁洪带到一家小酒馆饮酒。而朱棣则穿着卫士的服装,混杂在九名卫士中也到这家酒馆饮酒。没想到,朱棣一进门,袁珙马上从九名卫士中认出了朱棣,他躬身跪拜在朱棣脚下说:“殿下您为何如此自轻自己呢?”朱棣假装不明白,说道:“我和他们一样都是作护卫的将校士兵。”袁珙没有马上回答,拉起朱棣进了里屋后,再次向朱棣叩首说:“殿下您不久之后将是一统天下的天子了。”朱棣惊诧不已。之后,朱棣为了不让人疑心,便假装生气,降罪发落了袁珙。当袁珙被押送到通州时,便悄悄把他转移到了一艘小船上,秘密召入了燕王府。

姚广孝总是抓住一切时机劝说朱棣起兵谋反。朱棣却拿不定主意,说:“民心都向着朝廷,我该怎么办?”姚广孝回答说:“臣只知道天意,不去管他民心向着谁。”之后,姚广孝又把占卜师金忠推荐给朱棣。袁珙和金忠以“天相难为”劝说朱棣。袁珙说:“殿下您龙行虎步,龙颜之相,本来就是个太平天子啊!殿下已经年近四十了,年过四十后,您一定能荣登皇位,如若不如臣所言那样,臣愿意自挖双眼。”有了天命的预示,朱棣夺权的想法更加坚定了。于是,朱棣暗地里选拔将领校尉,招收士兵,网罗四面八方的贤能异士,为谋反做准备。

燕王府以前是元朝的宫殿,占地很广,庭院深邃。姚广孝就在燕王府的后花园里负责练兵,还指导挖了很多层地道,并堆砌了厚厚的院墙,秘密进大批制造武器的原材料,日夜不停地打造兵器。为了掩人耳目,在庭院外围养了许多家禽牲畜以屏蔽打造兵器的声音。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太祖朱元璋驾崩。因太子朱标已经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早逝,所以由皇太孙朱允炆继承皇位,年号“建文”。朱允炆登基后,立即感觉到了手握重兵的各位叔王对自己的威胁,于是听从兵部尚书齐泰和太常寺卿黄子澄的建议,下诏不允许诸侯王进京(南京)送葬。而唯独朱棣不遵守建文帝的谕令,仍坚持要去南京,眼看就到淮安了,结果被齐泰得知,他马上向建文帝通报,建文帝随即派人到淮安去阻止朱棣,责令他返回北平。朱棣也因此非常不高兴。通过这件事以后,建文帝感到了皇权与王权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准备按照齐泰和黄子澄的计谋,意欲通过剥夺诸王的权力,以巩固自己的皇权。

齐泰根据燕王兵强势众,威胁最大的特点,提出先削强燕,后除各弱王的方针。黄子澄却以燕王久有防备,难以迅速克平为由,提出先取燕王的同母弟周王,剪掉燕王的手足,再削夺燕王的先弱后强的方针。权衡再三后,建文帝决定采纳黄子澄的建议。方针既定以后,建文帝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月,以周王朱棣有谋反企图为借口,命曹国公李景隆率兵到河南包围了周王府,将周王削爵,贬为庶人,迁居云南。建文元年(1399年)五月,又先后幽禁齐王朱桂于大同,废岷王朱楩为庶人,逼迫湘王朱柏****而死,囚禁朱榑于京师。五王被削,前后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六月,燕王护卫百户倪谅上告,告发朱棣手下将领于谅、周铎等人阴谋造反。建文帝立刻传旨将他们押送到了京城后便立即斩首了。同时下诏责怪朱棣。这一系列事变引起了朱棣的警惕。

朱棣为防不测,于是采纳姚广孝的建议,装疯称病,每天在街上奔走高呼,四处抢酒喝,说话也语无伦次,有时还躺在大街上,倒头就睡,一睡就是一整天。由文帝派来监视朱棣的北平布政使张昺和都指挥使谢贵去燕王府问候,看到朱棣在盛夏时节还围坐在火炉旁,不停地颤抖说:“太冷了,太冷了。”平时走路,朱棣也要拄着手仗,摇摇晃晃。建文帝听了张昺和谢贵的汇报后,逐渐相信了朱棣确实有病。而长史葛诚却秘密地告诉张昺和谢贵说:“朱棣根本没有病,你们可千万不要被他迷惑,放松警惕啊!”此时,朱棣的护卫百户长邓庸奉命进京奏事,齐泰请求建文帝将他扣留并严加拷问。邓庸经不住严刑拷打,只好将朱棣准备举兵谋反的情况全盘说出。齐泰立即派人前往北平捉拿朱棣及燕王府中的官属,又密令张昺和谢贵围攻燕王府,让他们与长史葛诚,指挥卢振相约作为内应。因为北平都指挥张信是朱棣的老部下,很受信任,齐泰密令他设计活捉朱棣。张信接到密令后,非常忧虑,但又不敢说出口,很是抑郁。他的母亲看见儿子的脸色不好,心中疑虑,问儿子出了什么事,张信只好把事情向母亲坦白了。他的母亲听完后,惊惧不已地说:“儿啊,千万不能这么做,我早就听说燕王应当继位拥有天下,做君王的人是不会死的,你怎么能捉住他呢?”张信因此愈发犹豫不决。时隔不久,朝廷派来的使者取笑张信办事不力,张信愤然说:“真是欺人太甚!”于是下定了决心,直奔燕王府邸,可到了燕王府,门卫不让他进门,张信于是就混乘到女人的轿子里,径直来到了朱棣门前。朱棣召他晋见,张信进屋后,跪拜到朱棣床前。朱棣还是假装中风,不能说话,张信说:“殿下您不必对我装病了,您有什么想法,应该告诉卑臣。”朱棣回答说:“我真的是病了,不是装出来的。”张信又说:“殿下若不以实情相告的话,您马上就会被建文帝派来的人擒获了,如果不想被抓的话,您就不要对下臣隐瞒实情。”朱棣见张信十分诚恳,思量再三后,下床扶起张信说:“你可是救了我们一大家人的性命啊!”朱棣马上召姚广孝晋见,一起商量下一步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