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运城
14344500000034

第34章 八纵战运城(5)

接近敌人以后,一营长张鸿博命令:干掉哨兵。接着部队迅速冲上去,将敌人一个班全刺死或俘虏。张营长指挥各连以梯字队形向柳沟村边敌人阵地运动。敌人哨兵问叩日个部分?”

我三连前卫班也问对方“那个部分?”敌人哨兵回答:二四七团。敌人哨兵又问:你们是那个部分?我前卫班一个战土恰是7月在庙底战斗中俘虏的蒋军二四八团的解放战土。他随即回答:我是你爷爷。话音未落,我军几百颗手榴弹扔向正在鼾睡的敌群,在敌人一片混乱中,我军迅速突入柳沟村中。敌人在辎重和机枪的掩护下,居高临下,发动反冲锋,敌人越打越多,持续数小时。我七十一团南、北、西三面受敌,敌众我寡,形势相当危机。在二十四旅接受任务时,估计柳沟村敌人有一个团,我们一个旅,前后夹击,全歼敌人是有把握的。战斗打响以后,北面的七十团进攻顺利,七十一团进攻利南占领了一个高地,接着再攻时就吃力了。审问俘虏,才知道敌人在这个小村集结了四个团。因此,黎明前,我二十四旅达到歼敌一部分的目的,主动撤离。其他胆援部队都强袭了敌人。当夜歼敌千余人。

20日。上午,敌人后续部队继续由太阳渡向杜村、马村一带运动;前卫部队已越过中,条山顶,陆续向北运动。

晚上,八纵二十三旅,攻打驻辛店村敌人,因对敌情掌握的不准扑了空。

当日,前线指挥部,接到晋冀鲁豫军区徐向前副司令员电:“敌我力量对比,地形关系,不易一口吃掉全部敌人,以集中最优势的兵力先割裂消灭其一个团至两个团,尔后相继再歼其另一部。”

21日。进入杜马村的敌人,逗留未动。当夜,前线指挥部决定,以西北二纵为主,配属八纵二十四旅七十一团(该团长北沙对当地地形熟悉),强袭杜马村的敌人。与敌人激战一夜,毙伤敌人一部分,黎明前撤出战斗。两夜打援作战,共歼敌3700多人。

22日。敌人已到中条山顶的二四七团一个营和雷文清部,向运城方向北去。三十六师师长钟松率领的救援主力,面对我阻援部队坚决堵截,害怕被我军夹击围歼,再落个陕北沙家店战斗的下场,便带着援兵南撤,退过黄河。

下午,敌人数架飞机低飞在杜马垣南部,轮番轰炸射击,掩护敌人从杜马垣南边七里坡撤退。

敌增援部队进展很快,已从太阳渡、茅津渡北渡黄河,进至平陆县的杜马村、柳沟一线,此地距运城只有几十里远。增援之敌如若翻过中条山主峰,直下运城,将对我围攻运城部队形成居高临下的极大威胁。

为了阻击敌人,八纵二十四旅从毛凹岭继续向五龙庙沟运动,截击敌人,吕梁独三旅在北里坡对面的神讫塔布下炮阵,轰政击敌人。敌人怆惶逃跑。

王新亭根据我攻城部队的兵力,既要围城又要打援难以兼顾,决定主动撤围,集中兵力迎击援敌。于是,在运城周围仅留下独产第3旅和太岳军分区部队共五个团监视,王新亭率第八纵队主力两个旅与由王震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来晋南曲沃地区休整的两个旅,联合起来打援。

平陆县南临黄河,北上中条山顶,中间地带完全由南北纵向的条形鱼脊似的黄土高垣连接,梁与梁之间,沟深壁陡,只有羊肠小道通行,对大部队的行动非常不便。敌我双方谁先占领主梁,谁就得地形之利。援敌过黄河后沿杜马村、柳沟之线的黄土梁,控制了有利地形。我军要进击该敌,要翻山越岭,兵力高度集中和机动都受到限制,不能形成优势于敌的兵力部署。

在这一情况下,王新事率领第八纵队南击柳沟敌四个团,王震率领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进击杜马村之敌四个团。经与援敌激战数日,歼俘敌3700余人,我军也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伤亡3000人,致使钟松的主力跑掉。防守运城之敌在援兵的声援下,破坏了我军攻城阵地,烧毁了我军构筑工事用的门板15万块,使我军无力再攻运城,我军第二次攻打运城又未能成功。

运城仍然在敌人的手中!

杜马阻援,地形对我大兵团作战不利,歼敌3799余人,—我军伤亡3231人。战斗结束、我军回到闻夏地区休整。二打运城暂时告一段落。

四、总结经验为再打运城做准备

运城是国民党在山西的战略要地之一,城池和工事都修筑的十分坚固。当时,在我军攻坚作战能力还很低,重火器还不足以克城的情况下,为了尽量减少战场伤亡,我军只能采用挖交通壕接近城垣,然后再相机破城。而覆盖交通壕则需要大量的门板。我军在二打运城时,群众为了支援前线,仅送到运城前线的门板竟有17万块之多,檩条5万多根。在我撤围打援时,城内敌人出动,将这些门板、木料全部烧掉。我打援部队从平陆返回到闻喜、夏县一带休整,看到群众家里都没有门板,夜不能闭户,心中不是滋味。加之有的群众问:“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攻克运城,把门板还给我们?”这些话对部队指战员是极大地刺激。使他们无脸见河东的父老。于是纷纷提出再打运城的请求。

平陆打援以后,八纵各旅驻三路里、上郭一带,总结二打运城的经验教训。大家认为,从客观上讲,我军攻城的火力装备还不行,在这方面敌强我弱,从主观上讲,我军在作战指挥上也有不周密的地方,致使本应能攻克运城而未克,倒给故人造成喘息的机会。加之敌人增援导致我军二打运城失利。这里虽然有客观原因,但从主观检查教训是深刻的。

11月21日,作为攻打运城的前线总指挥王新亭司令员向晋冀鲁豫军区和中央军委主动作了书面检讨,他在检讨报告中说:“这次撒围打援打了一个消耗战,这是我们在作战指导思想上犯了主观主义错误。我们一定吸取教训,认真总结经验,以利再战。”军委在接到八纵队的总结和王新亭同志的报告后,呈送******主席阅。22日,毛主席代表中央军委复电说:

“攻运末克,打援又未全歼,在指战员中引起一时情绪不好是很自然的,但我军精神很好。

一、二次未打好并不要紧,只要你们虚心研究经验,许多胜仗就在前头。望将此意向指战员解释。

与此同时,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也代表军区来电指示:“攻打运城虽未攻克,但对部队锻炼甚大。”八纵队首长将主席和徐总的电报向部队进行了传达,使广大指战员倍受鼓舞,卸掉了包袱,稳定了情绪,为再攻运城,积极投入了新的炼兵高潮中。

1947年11月,我打入外线作战的刘邓大军,依靠大别山区的人民群众,克服重重困难,经过4个多月的艰苦作战,终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轮番进攻,在大别山区站稳了脚跟。到此时,共歼敌3万余人,建立了33个县的民主政权。在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之后,由陈赓、谢富治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8万余人,于8月22日由晋市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到11月底,歼敌5万余人,建立了39个县的民主政权,完成了在豫陕边区的战略展开。由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也在9月越过陇海铁路南下,进入豫皖平原,执行外线作战任务。到11月下旬,也完成了豫皖苏边区的战略展开三路大军,纵横驰骋于黄河以南,长江以北,西至汉水,东到渤海的广袤地区,以鼎足之势,紧逼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威胁南京、武汉,仗国民党进攻解放区的中原地区,成为我军向国民党统治区推进的战略基地。我外线主力的对敌作战,造成了内线歼敌的有利态势。

11月下旬,在晋冀鲁豫军区主持工作的徐向前副司令员审时度势,根据当时战争形势的变化,向运城前线发电,征询前线指战员关于再次攻打运城的意见。这时,在运城前线休整的部队,正憋着一股劲,只等着上级首长的命令。正好,徐总来电征求意见,全体指战员一致向首长请战。

12月1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王新亭和在运城休整的西北野属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工震同志,应徐总的邀请,带着运城前线指战员请战的决心来到河北省冶陶镇军区驻地,晋见军区首长,同徐向前、滕代远副司令员,薄一波副政委等共同商量,拟定攻坚运城的作战方案。他们到冶陶以后,首先向军区首长汇报了二打运城的情况和运城前线指战员要求再次攻坚运城的决心,并带去了前线军民对首长们的问侯;他们也聆听了首长们关于当前形势的分析和敌情通报。经两天的共同研究,最后草拟了攻运的作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