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运城
14344500000024

第24章 一打运城(1)

一、情系延安父子同上阵

******决心孤注一掷,实行他的黄河战略:让黄河归回故道,用它抵挡40万大军,拦阻刘伯承,不使刘伯承南来。然后集中兵力于陕北和山东,发动功势,驱逐陕北和山东****过黄河,最后全力清剿华北,置共产党于死地。现在时机成熟,不须用偷袭的手段去夺取延安,集中重兵公开向延安发动攻击,打击共产党的首脑机关和****总部,最后消灭共产党及其军队。

西安长官公署忙碌起来,为进攻延安急着调兵遣将,准备物资。这作为头等大事鼓舞着没有头脑、没有远见的胡宗南。

胡宗南有点忘乎所以了。这一着成功,预示着最后解决中国共产党和最后摧毁****的抵抗。他不可一世地在大地图跟前走来走去:有这23万人马在手,5个月可以解决陕北问题,把共产党消灭在陕北,或者赶过河东。现在轮到我胡宗南耍威风了。他命令裴昌会拟定对延安的作战计划。

裴昌会计划:董钊任第一集团军司令长官,为右兵团:下辖第一军、二十七军、九十七军共七个师,附重炮营和火箭部队,由晋南经禹门口西渡,向陕西宜川地区集结;刘勘的二十九集团军,为左兵团:下辖十七军、三十六军、七十六军共八个师,附战车、重炮部队,向富县、洛川一线集结。裴昌会说:“左右两个兵团采取钳形攻势,攻击重点置于董钊兵团方面。以鲁崇义的三十军固守晋南。并以一部进驻吉县、乡宁、禹门口,确保关中安全,把陈赓抑留在晋南,免得国军重蹈去年吕梁的复辙。”

“3月10日前集结完毕。”胡宗南爱好在关键时刻插话,把别人的发言打断,以显示他的地位和权势。“因为这次是大张旗鼓,以绝对优势兵力扑向延安。就全国战局而论,这是决定的一击。是先生高明的决策,期在必成。”

形势骤然紧张起来。

董钊的七个师从临汾南撤,晋南又荡起弥天的尘雾,大兵团行动真如排山倒海,气势磅礴。但是董钊并不显得兴奋和激昂,处处冷淡,甚至引起深长的回忆。1945年8月,他带三个军北渡黄河,他本人北去未成,被陈赓留在晋南。一年半时间,在陈赓手里损失近四个师。现在西渡黄河,他自己解脱了陈赓的威胁,又投入另一个战场。他一看到胡宗南那洋洋得意的神气就;大生反感。胡宗南学识贫乏,但是自命不凡,又飞扬跋扈。怎么能置陈赓于不顾?一个鲁崇义怎么能对付得了陈赓。让鲁祟义死守晋南3个月。须知战争双方,一方死守,另一方会十分活跃。但是董钊顾不得这些,只好执行命令,把七个师从晋南调离,于3月10日前集结于陕西宜川一线。

胡宗南于3月10日下达命令:“右兵团七个师自宜川经南泥湾、金盆湾向延安进攻。占领延安东北地区,在拐峁停止待命;左兵团由洛川,经牛武镇,向延安进攻。占领延安西南地区,在枣园停止待命;预备队为六十七军的二十四师和一四四师,集结于袼川,于行动开始后,随右兵团后尾前进,策应两兵团作战。”

胡宗南又由洛阳调青年军二零六师一个团守运城和运城飞机场。派飞机侦察沁水河谷,监视陈赓动向。

3月13日,胡宗南向延安发动进攻。

陈赓的心情难以平静,寝食不安。******撕下了和谈的虚伪面具,以23万人马逼近延安。国共两次合作,两次取得伟大成果,两次破坏都出自******之手。和******斗了20多年,现在到了决定关头。但是西北战场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看谁来指挥西北战场作战?他担心的,一是谁作西北战场的指挥员,二是延安是守还是放弃?中央尚在权衡轻重,到目前尚未作出定论。这不能不使陈赓担心。

情报天天送到司令部里来:胡宗南军队3月13日到达攻击地线。董钊已经到了前线,从晋南调去的三个军摆开在宜川以北。3月14日拂晓开始进攻。九十军向金盆湾,一军向南泥湾东侧攻击前进。3月16日,金盆湾激战竟日。下午,九十军占领金盆湾北侧高地,一军占领金盆湾西侧高地,二十七军占领临泉镇。3月17日,董钊调整部署:九十军为右纵队,沿金盆湾向延安大道攻击前进。一军为左纵队,在大道以南攻击前进。二十七军自临泉镇推进到金盆湾。

陈赓每天在地图跟前,察看延安以南敌我双方态势。如果狗捎岭丢失,延安以南再没有高地可资凭依了。

整个司令部的人都围在地图跟前,这张地图成了人们几天来注目的中心。

政治委员谢富治说:“延安是革命圣地,绝对不能丢失。要誓死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

说到这里,陈赓司令员插进话来:“保卫延安谁来指挥?”

谢富治脱口而出:“毛主席亲自指挥呗。”他感到对方提的这问题奇怪,毛主席指挥是理所当然,这是尽人皆知的。

陈赓狠狠地瞪了谢富治一眼:“领袖和将帅不同。毛主席是领袖,将帅是领兵和敌人真刀真枪地干的。西北战场得由一员战将指挥。为什么不任命彭德怀指挥西北战场对胡宗南作战?”

谢富治不再争论,他说:“我总觉得,我作具体工作的对中央只有服从。因为我们是下级,我个人是这样认识的……”

陈赓激动地说:“这我不反对。但是我们党是马列主义的政党,不是封建家长式的集团。党应当是生动活泼,高度民主,又有集中。集中不是对个人,而是对革命事业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样才能壮大人民的力量。彭德怀是栋梁之材,西北战场上非彭不可。”

陈赓担心和忧虑的问题解决了。3月18日,中央来电通报放弃延安和对彭德怀的任命,并命令四纵队及太岳军区部队,迅速向河津、风陵渡方向攻击,坚决打击胡宗南侧背,有力地配合陕北我军作战。

陈赓一跃而起,兴奋异常。要知道最高决策的一字之差决定成败。战场上一将之差也决定成败。中央这两项英明决策,决定了陕北战场的斗争和前途。

陈赓立即向中央回电:“我纵立即出击。”同时下达了晋南反击作战命令:“为报复蒋贼占我延安,我纵及太岳军区部队,奉命向汾河三角地带猛烈进击。我定于4月1日西进,4月3日在翼城上甘泉下达口述命令。”

作战命令激发了全军,整个沁水河谷都沸腾起来。1947年春天似乎提前到来了。而且来到人们心的深处。

1946年春天,虽然和平了,部队驻扎在晋南平原上,但是并没解除人们心上的忧虑。果然,跟着来的是大规模的战争。今年的春天才是真正的春天,从大山里打出来,打回晋南。

人们高兴地唱着:

“我们跟随着红旗前进,

山脉和河流迎接着我们!

……”

解放军前进在晋南平原上

人们兴高采烈,汗渍的绯红的脸盘,明亮的眼睛,爽朗的歌声,欢快的笑闹,洋溢在由正规军、游击队、参战民兵、民工支前队组成的大军的行列中,队伍望不断头尾,穿行在春光明媚,柳绿桃红的沁河岸上。

陈赓带着骑兵排行动。这是多么引人的大军的场面啊!战士、游击队、民兵、民工都是本乡本土的亲戚、朋友,见了面分外亲热,相互问候、戏谑、打闹。人民和军队亲密无间,并肩前进,不像是去打仗,去闯枪林弹雨,去和死神拚搏,倒像是去参加盛大的集会和逛热闹的集市一样。

陈赓理解这种情景的含义。它会给人以信心和力量。去年和胡宗南军队初次交锋时,他手边只有七个团,而胡宗南却是六个师。当时他向参谋长说:“第一仗必须打好。打出我们的士气,打出我们的军威。杀一杀胡宗南的凶焰。”那时真是兢兢业业,谨小慎微,惟恐疏忽大意造成战斗失利。对胡宗南三战三捷,打掉胡宗南近四个师,终于扭转了晋南的局面,他向参谋长说:“胡宗南背上延安这个沉重的包袱,他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主力部队在陕北的山沟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胡宗南高兴得太早了,往后会哭鼻子的。现在我们手边是五万持枪的人,以绝对优势兵临晋南,怎么打都行。”

陈赓一见到战士就高兴,无拘无束,真诚相见,谈笑风生。他什么都说,什么都问,感情和战士融合在一起。不像在司令部里,紧张、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电报往返,报告、指示、命令,一刻不闲,那又是一番景况。因为他是司令员不得不这样作,参谋部是战争的神经中枢,疏忽不得。再加上政治委员谢富治,摆着一副准备纠正别人错误的姿态,好像时刻在准备挑剔别人毛病。他一本正经、不苟言笑,把人和人的关系搞得那么紧张、疏远、戒备。这使陈赓受不了。因为陈赓司令员是个重感情重实际的人。最厌恶那种假眉假势摆样子的人。生活在有真情实意的人的环境中,那是一种难得的幸福,特别在今天这种情况下。大战之前,陈赓的思想情绪正处于极端活跃状态,他正在酝酿着一个大胆的计划:甩开敌人,直插运城;夺取运城之后各个击破。这一打击会使胡宗南手足无措。因为敌人晋南兵力薄弱,完全取守势,固守据点互不支援。我有绝对把握,可以在晋南大干一场。在实现这个计划之前想看看部队的情绪。这些指战员在去年八个月的漫长的战斗历程中,有的同志牺牲了,有的重伤离开了战斗的第一线,有的受伤留在晋绥还没有回来,有的还在战斗连队,令人念念不忘。现在又将回到去年撤退的地方,一起走走,共话当年。行军路上是最好的相逢的机会,可以不拘泥于上下级关系,又没有具体事务的缠绕,从感情上说来是多么重要啊!和战士一起会使人反朴归真成为一个自然的人。

战土们看到司令员高兴起来。因为司令员是一员战将,在午城包围董钊五个师不打,很多人是有意见的。但是蒲县一战歼董钊一个师,汾孝一战,以少胜多,把阎锡山打了个落花流水,吃掉阎锡山16000多人。现在是兵强马壮,向晋南进击,战士们从心里感到高兴。

陈赓见到霍刚勒住马跳下来,劈头就问:“你在家待了几天?”

霍刚被逼问得不好意思起来:“3天。”

陈赓一听霍刚没按他的话执行,立刻板起面孔来:“我这个司令员的命令只管3天吗?”

他不客气地说,“我给你的是半个月的假期。我从吕梁发报给青梅,让她从翼城前线赶回去。”

霍刚怔住了,一句话也答上不来。

陈赓喜欢积极、敢干、大胆、泼辣,而又通情达理。对搞过头的事他是深恶痛绝的。当他看到霍刚那尴尬的样子才缓和下来,解释说:“因为我欠青梅的账。结婚应该给她1个月的假期,不巧胡宗南打来了,结婚3天就投入紧张的工作,动员青年参军,壮大子弟兵,这才有我的六战六捷。这次我只能还她半个月的账,结果被你打了5折。一听胡宗南进攻延安就慌了神吗?”

民工大队开往前线

霍刚并不正面回答司令员的话,而是把积在心里的话掏了出来:“我们为什么不早点出动?早出击晋南,会破坏胡宗南的意图,保住延安……”

陈赓说:“我们的原则,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现在来看中央的意图是诱敌深入,把******几十万大军陷在陕北。你懂吗?”

霍刚说:“我明白了!”

司令员说:“所以我说你用不着着急。”他问霍刚:“你爹跟谁家走了,他又出来了吗?”

霍刚说:“他随十三旅行动。”

司令员问:“青梅呢?”

霍刚说:“她随十一旅行动。”

陈赓听罢跳上战马,一抖缰绳说:“我可以追上他们。”

陈赓跑了有五里多路追上民工大队。民工大队,人山人海,闹闹嚷嚷,脚下荡起的灰尘遮天蔽日。

霍青山老人一见司令员赶上来,高兴地说:“在吕梁山上是冰天雪地,到了晋南是春暖花开。”他指着民工说:“你看看这阵势。”

陈赓感慨地说:“打这么多年的仗,头一次见到这种场面。”

老人说:“我活了五十多岁,也是头一次见啊!你看乡亲们多么高兴啊!”

陈赓问:“青梅呢?”

老人说:“她带参战民兵到前边去了。她要打仗……”

陈赓问:“对媳妇满意吗?”

老人说:“怎么说呢,她还是个孩子啊!是好孩子,要强……”

陈赓听出来了:“看来打仗和抱孙子发生了矛盾。”

老人乐了,点点头。

陈赓说:“我去给你劝她。”随即诙谐地警告老人,“不过,你得了孙子就得当孙子,他会骑到你的背上,揪你的耳朵,抓你的胡子,给你提出一连串的问题,问你嘴上长毛有什么用处。你一个也答不上来……”

老人说:“那我也愿意。我扛着他支援战争。”

陈赓摇摇头说:“别了,咱们这辈子把仗打光吧!”说完纵身上马向前驰去。

青梅站在高大的希吴岭上向西望去,西面迷迷茫茫什么也看不清。从希吴岭以下,大地向汾河倾斜下去,一直消失在视线以外。整个希吴岭像一把巨大平放的木梳,从隆起的脊背以下,数以百计的条条山岭像木梳的齿,逐渐矮下去,最后看不到影子。吕梁山已经闪到西北方向去了,西南是一片白亮的雾气。汾河从北面流下来,受到韩信岭拦阻,折而向西,把拐弯处冲积成一片平原,那就是汾河湾。再远处天地相接,形成一片云烟,部队和民兵脚下荡起的尘土把太阳都遮住了。就在弥漫的尘雾之中活动着千军万马的壮观景象,充满战争杀伐气氛。

青梅是第一次和主力部队一起活动,她带的参战民兵和正规军并肩作战。几路大军奔赴前线,真是激动人心的伟大进军。大战即将开始,为什么人们对于战争有种狂热的感情?自然地产生一种英雄主义气概,即使千万死神在头上飞舞,都被人蔑视而不值得一顾,而且周身热血沸腾,浑身凭添无穷的气力。她明白了:这就是英雄在战斗中舍身以赴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使人英勇顽强,使人崇高、伟大。可以像烈火把人的自私、卑怯、贪生、畏缩全部烧掉。她此刻正经历着这种试炼。特别是她,作为一个姑娘,在这么多男子汉中间,她将和他们一起去投入战斗,一起冲锋……想到这点,她的心多么激动啊!

陈赓驰马赶来,一眼就看见了青梅,在马上同她打招呼。青梅也热忱地喊着:“司令员!司令员!”陈赓用鞭子指着大队人马说:“看到这么多人,就看到你们工作的成效,贯彻中央《五四》指示,发动了人民群众才有这支人民大军。现在又回到你和霍刚结婚的地方了。过去的这一年是多么紧张啁!”

青梅红着脸说:“今天也很紧张啊!”

陈赓说:“根本情况不同了。没想到形势发展这么快,现在可以说,看到一点眉目了。

不到一年,******被我们打得顾东顾不了西,顾西顾不了东,一件袍子被扯得遮不住身子了。”他装着吃惊的样子问:“你怎么带起参战民兵了?”

青梅得意地说:“一直带的是参战民兵。”

陈赓立刻换上一副严肃认真的表情说:“我不许你直接参加战斗。否则我会把你赶到后边去。”

青梅不高兴了:“为什么?”

陈赓说:“我们男人还没打光,不能让女兵上阵。”

青梅狡黠地一笑:“女的和男的一样,打起仗来也不比男的差。穆桂英打败杨宗保,把她没过门的老公公杨六郎都擒下马来。”

陈赓司令员乐了:“好,有志气。”下一半话不说了,他没有权力不让女兵上阵。

二、错失运城良机陈赓无奈

在翼城上甘泉驻地,陈赓把情报科长程甲锐叫到跟前,说:“你给我提供运城敌人情况。”

司令员指明要运城的情况,看来他已经酝酿成熟一个出奇制胜的计划,改变以往敌人熟知的剥笋的打法,变为单刀直入,直插敌人心脏。

陈赓望着站在他面前的这位一米八高的大汉,这位耿直、倔强又带点愣劲儿的情报人员,似乎和他所担负的工作是不协调的。但是几次作战都是他及时提供了准确的情报,赢得了司令员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