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歇后语(第八卷)
14329300000044

第44章 xiǎo

小案板盖井口——随方就圆。

小巴儿狗咬月亮——不知天有多高。

小巴狗咬日头——不知天高。

小本生意——闲不起。

小辫拴秤砣——正打腰。

小菜篮里看形势——以小见大。

小蚕吃桑叶——一星半点。

小草鱼跳龙门——妄想作精。

小车不拉——忒(推)好了。

小车不抹油——干叫唤。

小揽大载——力不从心。

力不从心

心里很想做某件事,但力量不够,不能达到目的。出自汉·班固《汉书·班超传》。

班超是东汉时的名将,他自40岁时镇守西域边疆,以安抚和联盟的手段与当地50多个小国联合平定匈奴骚乱,使汉朝的西部边境30年平安无事。但当班超70岁时,精力日益衰减而且落叶归根、思乡之情日甚,思考再三,给和帝刘肇上书一封。大意是:

陛下,臣在西域转眼已经20多年了,夜夜日日、无时不在思念故乡。臣听说先前的姜太公在齐国做官,可他的五世后代死后还要埋葬在原籍周地,其实周地与齐地之间不过千里;而我现在是身处遥远的西域啊,怎能不思念故乡呢?苏武留在匈奴不过19年,可我已经在西域快半辈子了。我不敢盼望回到酒泉,如能回到玉门关之内,也就心满意足了……

班超的妹妹班昭,是当时有名的才女,历史学家,她读了兄长的信,为之动情,也写信给和帝,替哥哥请求告老还乡,大意是:

我的胞兄班超,蒙受皇恩,自来西域,志捐躯命,屡立微功,他每逢攻战,总是身披金甲,不避死亡,倚仗陛下的神威,才在这大沙漠里征战了近三十年,现年已七十,年老体衰,须发皆白,双手麻痹,耳聋眼花,要拄杖才能行走。虽说他竭尽全力,尽职尽责,以报答皇帝的大恩,可是倘使此地发生暴乱,超之力不能从心,这会损害国家、朝廷的利益,也会使为臣的前功尽弃,如果发生了那样的变故,该令人多么痛心呀!所以,我们也诚恳请求返回内地,可是已经过了几年却仍然听不到陛下的答复。现在陛下是以孝理治天下,深得万民欢心。在此,我冒死替家兄班超请求,让他活着回到故乡,我的哥哥以壮年竭尽忠孝于荒野大漠,难道还让他在衰老的时候死在他乡异域吗?我满怀哀痛地向陛下奏禀实情,请皇帝开恩!

班昭信中“超之气力不能从心”的话,后来演变为成语“力不从心”。

小池塘里养鲸鱼——行不通。

小丑打擂——胡闹台。

小丑化妆——粉墨登场。

小丑跳梁——自取灭亡。

飞蛾赴火

“飞蛾赴火”比喻自取灭亡。出自《梁书·到溉传》:“荩受诏便就,上览以示溉曰:‘荩定是才子,翻恐卿从来文章假手于荩。’因赐溉《连珠》曰:‘研磨墨以腾文,笔飞毫以书信。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于少荩。’”

南北朝时期,梁朝有一个大臣,名到溉,字茂灌。他非常有才学,而且为人厚道,很受梁武帝萧衍(公元464~549年)的赏识和信任,二人经常下棋、打赌,他们之间的关系融洽。虽然如此,到溉还是十分谨慎、谦虚,这样就更得梁武帝的欢心。到溉有个孙子,叫到荩,从小就很聪明,历任著作佐郎、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等职,受到梁武帝重用。

有一次,梁武帝叫到荩赋诗,到荩接受诏令后,马上赋诗一首。梁武帝阅后,非常赞赏,并把这首诗拿给到溉看,并且对他说:“到荩无疑是一个才子。不过,我反而产生了一个念头:你的文章写得那么出色,可能是到荩替你写的吧!”开了这个玩笑之后,梁武帝信手题了《连珠》一诗,赐给到溉。这首诗写道:

研磨墨以腾文,

笔飞毫以书信。

如飞蛾之赴火,

岂焚身之可吝。

必耄年其已及,

可假之于少荩。

这首诗还是是在开到溉的玩笑。大意是说:你研磨着墨汁写文章,奋笔疾书写书信。就像飞蛾扑向火堆,不怕焚毁自己,也要把文章作出来。然而,人总是要老的,你已经年事高迈了,无奈力不从心,写不出文章来。那么,可以捉刀代笔,叫年少的到荩替自己写。

小船儿——不堪载重。

小船载太阳——度(渡)日而已。

小葱儿蘸酱——头朝下。

小大姐织布——手忙脚乱。

小胆子鬼——不敢受大香火。

小刀哄孩子——不是个玩艺儿。

小刀子哄娃娃——闯祸的根子。

小碟子盛菜——汤水少。

小豆干饭——闷(焖)起来。

小二黑结婚——情投意合。

小二姐梳头——自便(辫)。

小贩卖气球——买空卖空。

小房子里生煤球炉——乌烟瘴气。

小放牛的碰到牛老板——投味。

小夫妻下饭馆——对吃对喝。

小擀杖吹火——一窍不通。

小擀杖放到醋缸里——尖酸。

小公鸡上屋顶——自命(鸣)清高。

小公鸡站大梁——官(冠)不大,架子不小。

小狗趴到庙脊上——活受(兽)。

小狗想吃月亮——不知天高地厚。

小狗掀门帘儿——全凭嘴拱。

小姑嫁彭郎——门当户对。

小寡妇梦见丈夫——心里想。

小褂子没领——撮起来了。

小罐里的鸡蛋——赞(攒)的。

小罐里养王八——越养越抽巴。

小鬼摆手——跟着死的走。

小鬼吹灯——瞎话。

小鬼管阎王事——费不着的心。

小鬼见阎王——服服帖帖。

小鬼叫门——要命。

小鬼看见钟馗像——望而生畏。

小鬼拉风匣——来回鼓捣。

小鬼碰上钟馗——死路一条。

小鬼晒太阳——连影子也没有。

小鬼升城隍——小人得志。

小鬼投胎——借尸还魂。

小鬼下请帖——见阎王去吧。

小蝈蝈——大肚儿。

小锅馏馍——透熟。

小孩摆神位——你哄我,我哄你。

小孩不识葵花秸——麻木。

小孩唱歌——没有谱。

小孩吃甘蔗——吃得少,吐得多。

小孩吃甘蔗——尝到甜头。

小孩吃甘蔗——越嚼越甜。

小孩吃花生——满把抓。

小孩吃粽子——还早(枣)呢。

小孩吃泡泡糖——吞吞吐吐。

小孩吃糖果——津津有味。

小孩穿大鞋——甭提了。

小孩床上翻筋斗——闹着玩。

小孩吹喇叭——哪里哪里。

小孩吹橡皮泡——虚张声势。

小孩打陀螺——不打不转。

小孩儿挨打——再不敢了。

小孩儿拜年——伸手要钱。

小孩儿不认识走马灯——来的来,去的去。

小孩儿吃豆包儿——撒了馅了。

小孩儿的眼泪——说来就来。

小孩儿见了糖罗汉——哭也要吃,笑也要吃。

小孩儿拉屎——挪挪窝儿。

小孩儿没娘——说起来话长。

小孩儿有病——不会藏着。

小孩放鞭炮——新鲜。

小孩放焰火——天花乱坠。

小孩供神佛——你哄我,我哄你。

小孩过年——快活无边。

小孩过年——一年强似一年。

小孩拿辣椒——辣手。

小孩拿锣鼓——胡打乱敲。

小孩上饭桌——抓啦。

小孩数指头——循序渐进。

小孩剃头——快啦。

小孩玩肥皂泡——吹出来的。

小孩下棋——就那么一步。

小孩学说话——人云亦云。

小孩养麻雀——七死八活。

小孩装老虎——不吓人。

小孩子不吃药——尝过苦头了。

小孩子藏猫——出头露面。

小孩子唱歌——异(一)口同(童)声。

小孩子出天花——不敢见外人。

小孩子打哇哇——不算话。

小孩子看亮——忘(望)光。

小孩子捏泥娃娃——要长就长,要短就短。

小孩子耍积木——一级压一级。

小孩子玩的不倒翁——没有摔过跤。

小孩子玩喇叭——吹了。

小孩子玩雪球——越滚越大。

小孩子学唱歌——心里没谱。

小孩子做梦——无边无靠的瞎事。

小孩子坐跷板——有起有落。

小孩子做戏——啼笑皆非。

啼笑皆非

“啼笑皆非”就是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后人用“啼笑皆非”比喻处境尴尬,无可奈何。出自南朝陈徐德言之妻乐昌公主诗:“笑啼都不敢,方验作人难。”

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有一个妹妹乐昌公主嫁与徐德言为妻。陈马上就要被消灭的时候,徐德言和乐昌公主被迫离散。隋文帝杨坚灭陈以后,乐昌公主被隋大臣杨素得到了。乐昌公主从原来那种安荣尊贵的生活,一下子变成了亡国之女。在杨素那里,她想念亲人,怀念往日的生活,但又不敢表现出忧愁的样子,所以作了以上的诗句,表达自己的处境和心情。

小耗子抓秤钩——不知自己有多重。

小和尚挨磬捶——不懂经。

小和尚不吃素——混(荤)得香。

小和尚吃斋——不动婚(荤)。

小和尚戴个道士帽——装啥眯盹儿僧哩。

小和尚念经——念过就算。

小和尚念经——有口没有心。

小和尚念经——一门也不门。

小和尚念经——照本哼哼。

小和尚头上拍苍蝇——正大(打)光明。

小和尚剃头——一扫光。

小和尚照镜子——光对光。

小河里没桥——将就过得。

小河通大江——细水长流。

小花猫捋胡子——未老先衰。

小火炖蹄膀——慢慢来。

小火烙烧饼——心急不成。

小伙吃萝卜——嘎巴溜脆。

小伙子吃炒豆——嘎嘣跪。

小伙子啃鸡头——吃一堑(芡),长一智(雉)。

小伙子娶媳妇——乐开心。

小鸡扒粪堆——找口护命食。

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儿。

小鸡不撒尿——有个小道道。

小鸡的爪子——闲不住。

小鸡儿和鸭子亲嘴儿——人家嘴大咱嘴小。

小鸡儿交给了黄鼠狼——托付错了。

小脚穿大鞋——对不上号。

小脚穿大鞋——拖拖拉拉。

小脚儿踢球——横胡噜。

小脚老太太走钢丝——太危险了。

小脚女人走路——东摇西摆。

小脚婆逮兔子——越撵越没个影儿。

小角菱儿——老个香。

小叫驴撒欢——挑(跳)剔(蹄)哩。

小姐赶嫁妆——自作自受。

小姐使丫鬟——百依百顺。

小喇叭吹火——七窍全通。

小老鼠搬生姜——劳而无功。

小老鼠蹲椅背——好大架子。

小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

小老鼠上灯台——一去不回来。

小老鼠钻到书箱里——咬文嚼字。

小老鼠钻到网兜里——束手束脚。

小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小老鼠钻进肚子里——百爪挠心。

小老鼠钻进水壶里——游湖(壶)逛景。

小老爷庙——没见过多大的贡(供)献。

小两口吵架——不记仇。

小两口吃黄瓜——一掰。

小两口进冰窟——入了洞(冻)房。

小两口新嘴——豆(逗)芽(牙)。

小炉匠补碗——修辞(瓷)。

小炉匠戴眼镜——找碴儿。

小炉匠拉抽屉——找错(锉)。

小驴不吃草——肚里有病。

小驴不喝水——硬捺头。

小驴拉磨——转开圈子了。

小罗成的枪——往后瞧。

小萝卜糠心——蔫坏。

小马备鞍鞯——挨鞭子的货。

小马驹备鞍鞯——好日子完了。

小马拴在树上——牢靠。

小满——是个节气。

小猫吃小鱼——有头有尾。

小猫掉进面缸里——白虎。

小猫拉屎——盖了。

小猫洗脸——一划拉。

小毛驴戴耳环——累赘。

小毛驴拉磨——有转头。

小米做酒——荒(黄)唐(汤)。

小蜜蜂说话——甜言蜜语。

小棉袄——不是假(夹)的。

小庙的神——没有大道行。

小庙后打井——挖土地爷的根。

小庙里的和尚——没经过大阵势。

小庙里的菩萨——吃不到大猪头。

小庙着火——慌了神。

小拇指比大腿——差一大截。

小拇指头起翘——倒数第一。

小尼姑看嫁妆——没得你的份。

小尼姑看花轿——今世难坐。

小泥鳅——掀不起大浪。

小鸟出笼——自由飞翔。

小鸟入笼——身不由己。

小牛吃黄豆——胀死。

小牛犊驾辕——乱了套。

小牛驾大辕——力不能及。

小牛撅尾巴——来劲了。

小螃蟹儿——沾酒就醉。

小盆泡黄豆——个个张嘴儿。

小朋友唱歌——同(童)声同(童)调。

小山冈上做买卖——商丘。

小蛇娃吞象——自不量力。

小手抓钱——发不了大财。

小水萝卜——皮红心白。

小水凿穿石——不在力大,贵在坚持。

小偷不经吓——作贼心虚。

小偷当警卫——引贼上门。

小偷的钱包——不义之财。

小偷拍照——贼相。

小偷遇警察——心神不安。

小偷做梦——想着偷。

小秃出家——够材料。

小秃当和尚——正好。

小秃碰车角——头名(明)状(撞)元(圆)。

小秃头擦火柴——划不着。

小秃头长连鬓胡子——亏中有补。

小秃子留辫子——想着哩。

小秃子脱帽子——头名(明)。

小碗儿吃饭——靠天(添)。

小碗儿吃面——后找补。

小蚊子打呵欠——好大的口气。

小蜗牛变戏法——把身子缩作一团。

小巫见大巫——道行差得远。

小巫碰上大巫——弄鬼的碰上弄鬼的。

小巫婆洗手——改邪归正。

小媳妇管钥匙——当家不做主。

小虾皮跳浪——阻挡不住潮流。

小小灯笼——肚里明。

小星跟着月亮走——沾光。

小学生不认识加号——十字。

小学生复习——又该升级啦。

小学生看书——念念不忘。

小鸭子下河——不知深浅。

小鹰想吃大鲤鱼——不自量。

小鱼进油锅——浑身都酥了。

小猪拱粮囤——记吃不记打。

小猪子抢食——吃里扒外。

小竹竿——节节空。

历代文人墨客颂竹画竹

我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和道家,分别代表两种迥然相异的人生道路和人格理想,那就是建功立德与遁迹山林、刚正奋进与淡泊自适。这迥然相反的标准构成了我国传统的理想人格,竹却偏偏完美地包容了这两种观念。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古代,不仅春风得意的官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就是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山野、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喻。

在这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是层出不穷。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并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我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

……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因此,古往今来,竹子令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名士如醉如痴。许多人为了追求清风竹下“清、幽、寒、静”的独特意境,常常置身于绿竹依依的幽雅环境中谈艺论道,以达到他们超凡脱俗的禅境和欣悦无比的审美情趣。

在魏晋时期,嵇康、阮籍等七位名士信奉道家朴素辩证法思想,崇尚自然,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他们这种藐视名利的主张引起了当时皇家的不满。

为了洁身自保,这七位名士经常隐身于竹林之中,弹琴吟诗,借酒佯狂。遁隐竹林之中的他们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喻,被后人称为“竹林七贤”。这“竹林七贤”对后代文人的言行举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

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有为了看一眼秀丽挺拔的竹子而跋山涉水、不远万里的人,有种十顷竹林居住在其中的人,也有乐此不疲整日吟咏诗词赞美竹子的人。

爱竹的诗人有很多,比如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人。其中,王徽之的喜爱之情最溢于言表。据宋代类书《太平御览》记载:

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王徽之将竹子视为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连一日不见都觉得难以忍受。他平生爱竹,可算竹子的好知音。

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我国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南朝刘宋时期的戴凯之所著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在唐代时,竹刻技艺及作品与当时的金银镂錾、石刻线雕同样珍贵高雅,并已出现“留青”的刻法。后来宋代郭若虚所著画史著作《图画见闻志》记载唐代竹刻大师时说:

唐德州刺史王倚,家有笔一管……片间刻《从军行》一铺,人马毛发,亭台远水,无不精绝。

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绿叶等开始被更多人注意,并逐渐演化成为文人士大夫们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唐代诗人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品格赋予了竹子。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作诗《严郑公宅同咏竹》赞美竹子说: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嫩绿的颜色映侵着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时变得清凉。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竹的自然天性、清雅风韵与独特品格,为历代诗家提供了丰富题材,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篇隽句。还有不少画家借物比兴,如有一首《晴竹图》的上面有题诗曰:

岁寒有贞志,孤竹劲而直。

虚心足以容,坚节不挠物。

可比君子人,穷年交不易。

哗哗桃李花,旦暮改颜色。

在这些佳篇隽句中,竹的意象鲜明突出,内涵深远,给人以艺术的美感和哲理的启迪。可见,竹无论作为审美还是艺术表现,它在我国文学艺术的历史发展中都是功不可没的。

画竹起于何时,说法不一,有人说从三国时期的关羽就开始画竹,也有人说唐代的著名诗人与画家王维是画竹的始祖,简直难以定论。不过,在中晚唐时期,竹已成为专门的绘画题材,并涌现了一批画竹名家,与白居易同时代的萧悦就是其中之一。

萧悦曾将自己所作的十五竿竹的画作送给白居易,白居易为了酬谢他,回了一首《画竹歌》:

植物之中最难写,古今虽画无似者。

萧郎笔下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

人画竹身肥臃肿,萧画茎瘦节节疏。

不根而生随意生,不笋而成由笔成。

在宋代,苏东坡对竹子的评价也很高,他在一首《于潜僧绿筠轩》中说: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在宋代的时候,竹刻名家辈出,有个名叫詹成的竹刻名家。我国古代工艺美术鉴赏著作《清秘藏》记载说,宋高宗时的竹刻大师詹成,能在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花鸟等,纤毫俱备,精妙绝伦。

宋代书画鉴赏家郭若虚在我国画史著作《图画见闻志·卷五》里也对詹成用竹雕刻的鸟笼作了评点:

四面花板,皆于竹片上刻成宫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鸟,纤悉俱备,其细若缕,且玲珑活动。

可见,詹成的雕艺之高、做工之细、构思之妙,堪为后人楷模,影响深远。

总之,从五代以后,画竹渐成风气,历代画竹名家人才辈出,如五代的黄筌、徐熙、李颇,后来宋代的文同,元代的赵孟頫、倪瓒、李衎,明代的宋克、王紱、夏昶,清代的郑板桥等,都对画竹技法和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小卒拱老帅——将军。

小卒过河——横冲直撞。

小卒过河——难以回头。

小卒过河横了心——要和老帅争高下。

小卒相吃老帅——不是容易事。

小卒子过河——顶条车。

小卒子过河——横吃。

小卒子过河——横行无忌。

小卒子过河——有进无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