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华歇后语(第八卷)
14329300000031

第31章 xǐ

洗被不洗脚——懒人。

洗脚盆里游泳——不知深浅。

洗脚上船——干净利索。

洗脸盆里的毛巾——该挨人家拧的。

洗脸盆里生豆芽菜——知根知底。

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的东西。

洗脸手巾——老是挂着。

洗染匠下河——摆布人。

洗衣不用搓板——就凭两只手。

洗澡水倒进秧田里——物尽其用。

洗澡堂子里的毛巾——不分上下。喜马拉雅山上鸡叫——高明(鸣)。

喜鹊的尾巴——常翘着。

喜鹊跟着蝙蝠飞——废寝忘食。

劳苦功高

表示出了大力,吃了大苦,立了大功。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率军攻占秦朝都城咸阳后,派兵驻守函谷关。不久,项羽率大军到了函谷关。他听说刘邦已经攻下咸阳,非常生气。进关后,把军队驻在鸿门,准备与刘邦一决雌雄。

当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而刘邦的军队只有十万人,形势对刘邦非常不利。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刘邦的重要谋士张良的朋友。他怕张良跟着刘邦送死,连夜路去劝他逃走,张良就陪项伯去见刘邦。经过张良和刘邦的解释,项伯答应从中调停,并叫刘邦第二天亲自到鸿门去向项羽谢罪。

第二天,刘邦带了一百多随从人马来拜会项羽,终于取得了项羽的谅解。当天,项羽留刘邦一起喝酒。席间,项羽的谋士范增让项羽的堂弟项庄以舞剑助酒的名义刺杀刘邦。项伯也拔剑起舞,以身体掩护刘邦。

张良见形势不妙,便到营门外面找到与刘邦同来的将领樊哙,并通报了席上的情景。樊哙立刻一手握剑,一手拿盾牌护身,冲进营门,拉开军帐的帷幕,睁大眼眼看着项羽。他恼怒得头发上竖,连眼眶也都要裂开了。

项羽见了樊哙,忙按着剑,挺直上身问道:“这个人是在做什么呀?”

张良回答说:“这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项羽这才放下剑把,说:“好一位壮士!赏他一杯酒喝!”

在旁侍候的人听了,马上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接过酒来一口喝干。项羽又说:“赏他一只猪肘。”

在旁侍候的人立刻给樊哙一只生的猪肘。樊哙先把盾牌放在地上,再把猪肘放在盾脾上,拔出剑,一块一块地切下来吃。项羽看了赞道:“真是壮士!还能喝酒吗?”

樊哙说:“我连死也不怕,区区一杯酒算得了什么!我还有几句话奉劝大王:从前,秦王残暴得像虎狼一样,杀人惟恐不多,处罚人惟恐不重,因此天下的人都反对他。楚怀王跟起义的将领约定说:‘谁先攻破秦军进入咸阳的,就当秦王。’现在沛公先攻破秦军,进入咸阳,城里的东西一丝一毫也不敢动,等待大王到来。他派遣将士守住函谷关,原来是防备其他的队伍进出,怕发生意外。沛公这样劳苦功高,不但没有封侯的赏赐,大王反而听信小人的话,要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在继续走秦朝败亡的道路。我认为,大王不应该这样做啊!”

项羽听了樊哙这席话,无话可答,只说了声“坐吧”。于是,樊哙就在张良旁边坐下。

席间,刘邦趁上厕所时机和樊哙不辞而别返回汉营,避免了杀身之祸,叫张良把白璧和玉斗分别交给项羽和范增,范增却把给他的玉斗摔得粉碎,因为他知道,放刘邦回去,无疑是放虎归山,可这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喜鹊老鸹同枝叫——连喜带忧。

喜鹊喳喳叫——黑白分明。

喜鹊喳喳叫——必有客人到。

象征喜庆吉祥的喜鹊

传说喜鹊原是天宫的仙鸟,叫鹊儿。有一年,玉帝派金牛星下凡,给人间撒了些草籽,大地处处绿茵,只是缺少花木,人间还不是很美。这话被鹊儿们听到,就把这件事转告了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听了鹊儿的请求,心想,玉帝派金牛星给人间撒草籽,落了个好名声,我何不让百花仙子给人间送些花籽,借此名垂千古呢?可王母舍不得冬梅,再三叮嘱百花仙子:百花齐撒,独留梅花!从那时起,人间大地从春到秋,百花盛开,唯独冬天没有花。

鹊儿们议论后,偷了一株梅树苗,又派一只鹊儿衔到人间。从此大地上就有了梅花。因时值腊月花开,所以人们称它“冬梅”或“腊梅”。

王母发现此事,下令绑了送梅的鹊儿的双腿,并把它关进笼里。从此,鹊儿也就练成了蹦蹦跳跳的本领。

后来,专管天宫鸟类的三足鸟得知此事,很同情这只鹊儿,冒风险打开笼子放了它。鹊儿飞到人间,看到梅花吐艳,就在梅枝之间跳来蹦去,还“喳喳喳”叫个不停。

这株梅花树栽在一个富人的花园里,这家小姐恰逢出嫁日,按当地风俗,姑娘正在绣楼上按照习俗“哭嫁”。忽然,鹊儿的阵阵叫声从窗口飞了进来。

姑娘听了不知是何声音,走到窗口向花园望去。她看到梅枝上有只从未见过的鸟儿,羽毛美丽,叫声悦耳,舞步轻盈。姑娘一时高兴,取来剪刀和红纸,照着鹊儿和梅花的样子,很快便剪成了一幅窗花。

这时,家人来催姑娘快上花轿。姑娘拿着刚剪好的窗花,自言自语道:“这是什么鸟呢?”

快嘴的丫环忙说:“今日大喜,姑娘逢喜事,就叫它喜鹊吧!”姑娘上了轿,到了婆婆家,她剪的窗花也随同嫁妆抬了过来。

男家开染坊,家主见新媳妇的这幅“喜鹊登梅”的窗花剪的很好,就照着画了,又加了只喜鹊,寓意成双成对,双喜临门。从此以后,喜鹊就成了预兆喜事之鸟的象征。

“喜鹊叫,客人到”,这是通行古今的俗谚。喜鹊在汉代叫干鹊,《本草纲目》说喜鹊“性最恶湿,故谓之干”,这是说喜鹊喜欢天晴。

由于远道的客人雨天一般不会上路,天晴时来的可能性大,而喜鹊又喜欢在天晴时欢畅而鸣,这种巧合可能就是俗语“喜鹊叫,客人到”产生的原因。

古代时交通不便,传递信件费时又麻烦,也没有其他通讯方式,因此对于古人来说,远路客人突然到来常使人喜出望外,喜鹊报喜便弥足珍贵。

清代陈世熙在记载唐代趣事的著作《开元天宝遗事》也提到:

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为喜兆,故谓灵鹊报喜。

喜鹊被更多的人喜爱,其实和另一个传说有关。在很久很久以前,南阳城西的牛家庄有一个叫牛郎的孤儿,自幼跟随哥哥嫂子生活。牛郎的哥嫂对牛郎并不好,要与他分家,只给了他一条老牛,叫牛郎自立门户。

从此,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他们在荒地上披荆斩棘,耕田种地,盖造房屋。一两年后,他们营造成一个小小的家,勉强可以糊口度日。可是,除了那条不会说话的老牛而外,冷清清的家只有牛郎一个人,日子过得相当寂寞。

牛郎并不知道,那条老牛原是天上的金牛星。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说:“牛郎,今天你去碧莲池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

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

牛郎找到老牛说的地方,悄悄躲在碧莲池旁的芦苇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牛郎便从芦苇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天上的织女。

织女的工作,是用一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的云彩,随着时间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幻它们的颜色,这是“天衣”。织女常常坐在织机旁不停地织着美丽的云锦,是王母娘娘最喜爱的仙女之一。

此时,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织女含羞答应了他。

这样,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

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可是,王母娘娘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马上派遣天神仙女捉织女回天庭问罪。

这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说:“牛大哥去世了,他临死前说,要我在他死后,将他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

织女一听,心中纳闷,它怎么会突然死去呢?织女便让牛郎剥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正在这时,天空狂风大作,天兵天将从天而降,不容分说,押解着织女便飞上了天空。

正飞着,织女听到了牛郎的声音:“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两个儿女,披着牛皮赶来了。慢慢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织女已经可以看清儿女们可爱的模样,孩子们也都欣喜地张开双臂,大声呼喊着织女“妈妈”。

眼看牛郎和织女就要相逢了,可就在这时,王母驾着祥云赶来了,她拔下她头上的金簪,往他们中间一划,霎时间,一条天河波涛滚滚地横在了织女和牛郎之间,无法横越了。

织女望着天河对岸的牛郎和儿女们,直哭得声嘶力竭,牛郎和孩子也哭得死去活来。他们的哭声,孩子们一声声“妈妈”的喊声,是那样揪心裂胆,催人泪下,就连在旁观望的仙女、天神们都觉得于心不忍。

王母娘娘有些动容,就让他们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但是,隔着那样一条长长的银河,他们又怎能一家团聚呢?

这时,又是热心的喜鹊们想出了办法。每到七月七日,就会有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

因此,每到七月七日的时候,人们都是到处看不见喜鹊的踪影,因为它们都去为牛郎织女搭鹊桥了。

喜鹊不仅能预报喜事,成就美好姻缘,还十分懂得知足报恩,是种有情有义的吉祥动物。唐代小说家张鷟在唐代笔记小说集《朝野佥载》的卷四中,写下了这么一个“鹊噪狱楼”的传说:

贞观末年,有个叫黎景逸的人,家门前的树上有个鹊巢,他常喂食巢里的鹊儿,天长日久,喜鹊和他之间有了感情。后来,黎景逸被人诬陷为盗贼,冤枉入狱,令他倍感痛苦。

突然有一天,黎景逸看见自己总喂食的那只喜鹊停在狱窗前欢叫不停,像是在兴奋地讲着什么喜事。黎景逸暗自想,大约有好消息要来了。果然,3天后他被无罪释放。后来,黎景逸才知道是因为那只喜鹊变成人后假传圣旨,才把他救出来的。

这是我国很传统的鸟兽报恩故事类型。一只喜鹊因为老吃“邻居”喂饲的饭食,对人起了感激之心。当主人落难的时候,不但亲自到狱楼上去传好消息,还化身为人,假传圣旨,帮助恩人脱难。“玄衣素衿”,正是喜鹊的服装形象。

古代儒家认为喜鹊的地位非常尊贵,将喜鹊捧为“圣贤鸟”。喜鹊一年到头,不管是鸣还是唱,是喜是悲,也不管是在地上还是在枝头,年幼还是衰朽,临死还是新生,发出的声音始终都是一个调,一种音。儒家眼中的圣贤、君子,就是要表现得像喜鹊那样恒常、稳定、明确、坚毅、始终如一。

因此,儒家经常要求人们向喜鹊学习,把喜鹊当成圣贤的某种楷模。再加上喜鹊的叫声为“喳喳喳喳,喳喳喳喳”,意为“喜事到家,喜事到家”,所以喜鹊在我国民间是吉祥的象征。

喜鹊子——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