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会说话的女人惹人爱全集
14325500000073

第73章 人至察则无友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人与人之间相处,应学会宽容、理解,对人对事不能斤斤计较。遇事说话要懂得圆通,照顾好别人的脸面和情绪,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建立好人缘。因此,有时候有意含糊其辞,适时说些“糊涂话”,是一种很好的交谈策略。

顾维钧在担任驻美公使时,有一次参加各国团的国际舞会,与他共舞的美国小姐突然问他:“请问您喜欢中国小姐,还是美国小姐?”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若说喜欢中国小姐,立刻得罪美国小姐,又有失作为公使的自尊。顾维钧不慌不忙地回答:“不论中国小姐还是美国小姐,只要喜欢我的人,我都喜欢她。”

这个回答,既得体又贴切,不卑不亢,令人拜服。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糊涂语言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一对恋人上街时,男方突然想起忘了带一件东西,说:“请等我一会儿,我去去就来。”这个“一会儿”,到底有多长?“是五分钟”还是“十分钟”没有确定的意义,但对方会很准确地理解不太长的“一段”时间,会耐心等待。

这种说法,比使用确定的语言表述更好,如说“请你等我五分钟。”结果因为某种原因,耽搁了十分钟,而对方是个时间观念很强的人,就可能造成不愉快。

比如,朋友邀你去做客,你自己无法确定具体时间,就可以说:“大约在中秋节前后,我一定去一趟。”这样很灵活,可以在中秋节前,也可以在后。

在外交上这种情况就更多一些。如国际交往中,一方领导人当面向另一方领导人发出访问邀请,如果这一邀请事先未商定,被邀请的一方对于是否应邀尚无把握。如果这一邀请,而出于礼貌又不便当场拒绝,则通常是说:“我高兴地接受您的邀请,将在方便的时候访问贵国。”

再如,对突发事件,在尚未弄清来龙去脉,又不得不立即作出反应时,也需要这种伸缩性很大的模糊语言。也有人称之为“外交字眼”。比如:“我们注意到了事态的发展。”“我们注意贵国领导人的讲话。”“注意到了”只表示“知道了”,但并未点明自己的观点,使自己拥有主动权。

对本来已经清楚的事实或想法,出于某种策略的考虑,故意使用含义宽泛的模糊语言,可以使你的话具有某种弹性,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有的单位领导为了纠正某种不良倾向,又不至于使矛盾激化,便使用模糊语言:“最近一个时期,我们单位的纪律状况总的看是好的,绝大多数同志比较自觉,但也有极个别的同志表现较差……”这里,使用了一系列的模糊语言:“最近”“绝大多数”“极个别”等。

这是一种批评的艺术。它从保护有缺点的同志的自尊心出发,既照顾了面子,又指出了问题。

刘邦上殿后,项羽一拍案桌,高声问道:“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不愿意去?”

刘邦答道:“臣食君禄,命悬于君。臣如陛下坐骑,鞭之则行,收辔则止,臣唯命是听。”

项羽一听,无可奈何,只好说:“刘邦,你要听我的,南郑你就不要去了。”

刘邦的回答,就是使用了模糊性语言,从而绕开了陷阱。

有时候话说得过于明白真实,反而不会达到好的效果。如果能够说得含糊一点,反而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糊涂语言有着广泛的应用。经常碰到一些很尴尬的情景,这时候糊涂语言就派上了大用场。

有一次,某家旅馆招聘侍者,前来应聘的人很多。老板想考考他们:“有一天当你走进客人的房间,发现一女子正在裸浴。你应该怎么办?”

众人都抢着回答,有的说:“对不起小姐,我不是故意的。”

有的说:“小姐,我什么都没有看见。”老板听后不停地摇头,这时一个小伙子走上前说:“对不起,对不起先生。”结果他被录用了。

这个小伙子巧妙地使用了糊涂的语言,使客人得到了心理上有安慰,同时也得到了老板的信任。

在生活中,经常可能碰到一些不能回答但又不能不回答的事情,这时候可以巧妙地使用糊涂语言进行对答。

阿根廷著名的足球运动员迪戈·马拉多纳在1986年的世界杯上和英格兰球队相遇时打入的第一球是“颇有争议的手球”。据说墨西哥一位记者曾拍下了“用手拍球”的镜头。

后来,有一位记者问他,那个球是手球还是头球时,他机敏地回答:“手球一半是迪戈的,头球一半是马拉多纳的。”马拉多纳的回答故意装糊涂,但是却颇具心计,倘若他直言不讳地承认“确实如此”,那么无疑承认了这场比赛的不公正性。但如果不承认又有失足球明星的风度。这妙不可言的“一半”与“一半”,等于既承认了球是手臂撞入的,颇有明人不做暗事的大将气概,又在规则上肯定了裁判的权威,具有君子之风。

由此可见,在与人交流时使用糊涂语言的重要性。在与人交谈时还有一个重要的用处,就是使用糊涂语言能够给人台阶下,使双方都皆大喜欢。

某学校的一位女老师偶然发现有几位同学正拿着实验室的凸透镜在阳光下玩耍,刚好学校的实验室丢失了一面凸透镜。此时这几位同学发现了老师,神情非常惊慌,老师肯定了自己的判断。

但是老师并没有责怪他们,而是笑着说:“哟,这凸透镜找到了,谢谢你们啊!昨天我到实验室准备实验,发现少了一个凸透镜,我想大概是搬迁过程中丢失了,我沿途找了好几遍都没有找到,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这个凸透镜。这样吧,你们继续做实验,下午还给我也不迟。”

这几位同学也松了一口气,连忙答应了下来。下午这几位同学果然把凸透镜送了过来。

这位女老师很聪明,她故意装糊涂,误以为他们帮助自己找到了凸透镜,将责备化成了感激,自然令学生在摆脱尴尬的同时又羞愧不已,老师的目的也顺利地实现了,同时也维护了学生们的自尊心。

由此可见,有时候装装糊涂、说说糊涂话还是很有好处的。但是这里面还是大有学问的。

第一,说糊涂话要讲究场合。

说糊涂话和保持沉默一样,该讲真话的时候就不能够装糊涂,如果到了该讲真话的时候还装糊涂,那就会犯原则性错误。

第二,说糊涂话要看人。

说糊涂话要看人,有些人可以对他们说糊涂话,而对有些人则不能够用糊涂言语。例如,娟是一个工作认真的好护士,但是这天她上班却迟到了,按科室管理制度,护士长是要批评她的,并且要扣除奖金。但是护士长却没有这样做,晚上,娟主动找到护士长检讨,护士长却说:“哦,我的印象中你是一个认真细致的人,总是提前接班。”而有些护士平时就不求上进,护士长就会严厉地批评他们。所以说,说糊涂话也是大有学问的。

生活中,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达到希望的彼岸。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叫“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揭示了糊涂学意义上的处世法,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在此期间从容行事。当然做到“明知故昧”,绝非易事,如果没有高度涵养,斤斤计较,是断然不行的。

装糊涂在人际相处上很重要。心胸开阔些,宽容大度些,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如果发生意见不一致,争论一阵,见不出高低,便不必再争论了。没有多少原则性的大是大非,何必非争个清楚明白呢?你知道自己的意见正确,对方同样认为自己正确,这样,就应当装糊涂,让争论在和平的气氛中结束。

有时候聪明,大多数时候糊涂,偶尔也会揣着聪明装糊涂。很多事情都有一个平衡点,糊涂一些,火候不到,过于聪明,就破坏了和谐,微妙之事必有微妙之法。大家都糊涂,世界就乱了,大家都聪明,世界就更乱了。所以,掌握糊涂和聪明的平衡才是关键。

会说话的秘密

在人生中,人们定会遇到许许多多令自己“难堪”的情境,对此,人们可以借助于“糊涂”,“忍让”一下,不过于斤斤计较,暂时“吃点小亏”,做点“退却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