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炼出好男孩的100种方法
14319800000067

第67章 男孩不妨“笨”一点

现在一提起执著,我们很自然就会想起两个“一根筋”的人物:阿甘和许三多。阿甘是奥斯卡经典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男主角,他本是一个先天弱智的人,却凭借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许三多是2007年国内最火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男主人公。他由一个相貌平庸、头脑不够聪明的农家弟子,成长为优秀士兵。

很多人都认为,许三多就是“中国的阿甘”,他在家人、战友的帮助和教导下,学会了用心去把握生命中的每一次机会——无论是平常擦车、训练之类的“小事”,还是像实战演习那样重要的大事,他都能专心做好。正是凭借这种专注,许三多从一个“不合格”的农民兵成长为训练有素的突击战士,超越了平凡,成就了不凡的人生。

电影中的阿甘,也是因为那份特有的善良和执著,才能从一个智商只有75的“白痴”成为美国人眼中的传奇英雄。与阿甘相比,许三多的成长更值得每个中国家长借鉴。其实,无论是对待天资平平、表现木讷的男孩,还是头脑聪明、天赋过人的男孩,家长们都应该从小培养他们的执著精神,因为这种宝贵的品质,无疑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品质。

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的主人公郭靖,是一个在蒙古草原长大的瘦弱小伙子,他既没有过人的练武资质,又没有显赫的家庭出身,却幸运地得到江南七怪、全真七子的指点,最后拜“九指神丐”洪七公为师,得到“降龙十八掌”的真传,尔后赢得华山论剑,成为武功盖世、仁义无双的襄阳郭大侠。也许有人会说“傻人有傻福”,然而仔细想想,郭靖的成功只是得益于运气吗?郭靖固然笨得可以,但是每日的练习他都是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绝不会因为自己太笨、武功太难而放弃。而且,正是知道自己天资愚笨,他才用执著弥补了先天的不足,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从而在特定的机遇来临时,获得成功。

台湾著名作家古龙的笔下也不乏与郭靖类似的人物,比如“跛子”傅红雪。傅红雪虽然脑子不笨,但是他做事专注是出了名的。这位“边城浪子”,在黑暗中无数次拔刀,千百次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为的是使自己的技艺提高。他知道自己要超过对手,必须有快过对手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在交锋时才有必胜的把握。

无论一个人的天赋如何,做任何事都要执著,这样才能激发内在的潜力,造就超乎常人的不平凡能力。也许,执著本身就包含着运气的成分,它能提高一个人成功的概率,让他更快地接近不平凡的目标。正如“功夫之王”李小龙独创的“截拳道”的秘诀:“想超乎常人,唯有随时准备把最健康、最乏味的训练做到最大乐趣。越是乐意接受此等折磨,则其成功之可能就越大。”这番近乎残酷的话,在客观上印证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也就是老话所说的“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没有执著的付出,自然就没有好运气的回报。武侠世界中的强者是这样,他们执著于某项修炼,忍常人所不能忍,因此具备了常人所没有的功力;现实生活中,家长教育男孩,更应该如此,把“执著”的品质铭刻在脑海里,落实到行动中,把每一件事都努力做到自己能力之内的最好。经常这样想、这样做,男孩才能在未来有所作为!

同样的道理,对于男孩们来说,在未来某个岗位上从事某种工作,一定要有一心扎进去的劲头,真正深入其中去获得专业的知识和经验,用心发现规律、找到窍门,把看似平凡的工作,做到不凡的程度,只有这样,男孩才有可能成功!

家长要提醒男孩,别再抱着“小聪明”和侥幸的心理,以为自己随便做出个东西就可以出类拔萃,或许你可以凭运气糊弄一时,但“纸终究包不住火”,做事不专心的人必将事后麻烦不断,爱耍小聪明的人终将丢掉自己的饭碗!

有时候,男孩如果像阿甘、许三多一样脑子“笨”一点,想的不多反而是件好事,这样他只需以最平常的心态专注地干好事,不要去想结果和别的东西,反而能得到好结果。因为结果就蕴含在执著的追求中。“行行出状元”的前提是:做一事成一事,既专注又执著。一个人的能力再大、天资再高,也不能事事通、样样精,成为多方面的专家。所以,最好选定一项,全力以赴。一个医生如果内科、外科、妇产科、骨科、皮肤科、耳鼻喉科样样精通,固然是个奇才,但实际上,病人可能会质疑他的医治效果;一个演员,如果“生、旦、净、末、丑”样样能演,必然是没有一角叫好,只能做一辈子平庸的演员;一个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如果既搞哲学又搞经济学,还琢磨文史生物科技,想做一个“通才”,结果可能会事与愿违,样样都只有半桶水。我们不否认世界上确实存在“通才”,但那毕竟是少数。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时间有限,能精通一样就不简单,贪多求全必然会消耗多、成就少,事倍功半,成为稀松平常的“万金油”。正如胡适所说:“广泛博览而一无所长的人,其实也是一种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