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传说:民间美丽故事
14317900000006

第6章 杨家将满门忠烈千古传

我国北宋时期,有一个名将叫杨业。他从小喜好骑马射箭,学了一身武艺。因为他武艺超强,英勇善战,人们称他“杨无敌”。宋太宗对杨业相当器重,起初让他担任郑州刺史,后来又让他担任代州刺史,镇守北方边境。

980年3月,辽国出动10万大军,侵犯代州北面的雁门关。警报传到代州,杨业手下只有几千骑兵,力量相差太远,大家都很担心。杨业决定出奇制胜,带领几百骑兵,从小路绕到雁门关北面,在敌人背后进行攻击。

辽军正大摇大摆向南进军,不料一声呐喊,宋军从背后杀了出来。辽军大惊,不知道宋军有多少人马,吓得四散逃奔。这一仗,辽国的一个驸马被杀死,还有一个大将被活捉。

杨业以少胜多,打了一个大胜仗。宋太宗非常高兴,特地给杨业升了官。从此,“杨无敌”的威望越来越高了。

辽军不堪失败,稍作修整之后卷土重来,气势汹汹,山西大片土地失陷。杨业父子和他们的部下虽然英勇善战,毕竟寡不敌众。他们从正午一直打到黄昏,只剩下一百多人,好不容易突出重围,且战且走,退到陈家谷。

哪知将领潘仁美的军队不顾杨业的安危,早已逃跑了。杨业只好带领部下,再跟辽军死战。将领王贵用箭射死了几十个敌人,箭射完后,又用弓打死了几个敌人,最后壮烈牺牲。杨业的儿子杨延玉和其他将士也在战争中牺牲了。

杨业受了十几处伤,还继续苦斗,杀死了几十个敌兵。他因为伤势太重,加上战马重伤,实在走不动了,就到树林中去躲一躲,不幸被敌人射倒。他被俘以后,坚贞不屈,绝食而死。

杨业有7个儿子,除杨延玉牺牲外,最著名的要数杨延朗。杨延朗后来改名杨延昭,他镇守边关20多年,曾多次打败辽军的侵扰。杨延昭的儿子杨文广,也是一个将军,曾在西北和河北一带镇守边境。

杨家三代人英勇抗辽,为保卫宋王朝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他们戍守北疆、满门忠烈、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由于史籍中关于杨家将的记载实在过于简略,显然满足不了人们对英雄的期待。于是,“杨家将”在传颂的过程中,不断被丰富、充实、发展,原本只有三代的杨家将被铺写成了五代。原本只是男儿的铁血沙场,又融入了杨业的妻子佘太君、女将穆桂英等生动如花的女英雄。这或许是人们在以历史谱写英雄,抑或借英雄寄语历史。

同时,在抗击敌侵过程中,妇女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以杨业一家忠烈勇武的事迹为基础,逐步扩衍而成了“杨门女将”的传奇故事。

相传辽国的护国军师任道安借助杨家将的力量,已经将天门阵提升至人阵合一的境界,附近村落的无辜百姓被妖阵迷惑心智,相互残杀,生灵涂炭。

天门阵人阵合一,其中暗藏玄机,往往令人防不胜防。穆桂英认为,妖阵必定与任道安生辰相连,由此推算出了天门阵的心脏位置便是其死门。如果可以直捣此地,便可一举摧毁天门阵,但闯阵之人也会与天门阵同归于尽。

谁知杨家护院杨安早已决定以身犯险来报杨家恩情,结果杨安战死于天门阵,军中将士情绪低落,无心恋战。佘太君无奈之中下了遣散令。此时出家为僧的杨五郎及时赶到,激励大家重燃斗志,团结一心,誓死与天门阵同归于尽。

众人决定3日之后,趁天门阵阵势正弱将其一举攻破,商议布下竹笛阵,以五音十二律克制妖阵幻音,以降龙木之正气化解阵中幻影,杨家上下一心视死如归。最终天门阵在正义之剑下化为灰烬。

经此一役,辽朝萧太后心灰意冷,答应与杨家将化干戈为玉帛,自此之后永不犯境。

大破天门阵之后,杨家将班师回京,宋真宗亲自迎接,并犒赏三军,御赐金匾“巾帼英雄”,下旨普天同庆。自此,杨门女将和杨家将的美名开始在民间代代相传。

到了南宋,民间艺人把杨家将,包括杨门女将在内的故事编成了话本,并在民间越传越盛。由于北宋最终为外敌所灭,南宋人们崇拜英雄的心情非常强烈。面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政府,他们对那些血战保国的将领更加敬仰和怀念。

到了元代,杨家将故事形式又有新拓展,出现了杂剧,比如《昊天塔孟良盗骨》等。到了明代,杨家将故事进一步丰富,出现了《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杨家将故事以小说、评书的形式广泛流传。这些故事反映的时间跨度加大,从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一直写到宋神宗赵顼,约100年的历史,编织了杨家祖孙世代抗敌的英勇故事。

明代中后期,外敌虎视,这种局面与宋代何其相似,杨家将成了借古言今的最好武器。另一方面,明政府也非常推崇杨家将,希望借此宣扬忠君思想。

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之下,民间艺术家在传说和戏曲的基础上,改编出历史演义小说,如明代纪振伦的《杨家将通俗演义》,加上清代熊大木的《北宋志传》,这两部书使得杨家将故事定型,为后来的戏曲和说唱文学提供了丰富素材。

明清两代,戏曲舞台上以杨家将为题材的剧目就有360出之多。京剧和其他地方剧种还经常上演《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帅》等剧目。这些小说和戏曲,与历史事实出入已经很大,成了英雄传奇。

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我国人们面对侵扰和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闪耀着璀璨的理想主义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