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史诗:民族英雄赞歌
14317700000010

第10章 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史诗

《江格尔》是在蒙古族古代短篇英雄史诗的基础上形成的草原文学代表性作品,它继承、发展了蒙古族古代民间创作的艺术传统和艺术手法,语言优美精练,想象大胆奇特,擅长夸张、渲染,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江格尔》还博采蒙古族民间文学中各种韵文样式在艺术上的特点,用以增强表现力,达到了蒙古族传统民间韵文创作的高峰,在蒙古族文学发展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另外,与世界其他著名的史诗相比,《江格尔》有独特的篇章结构。许多民族的史诗是以连续的故事情节为主线贯串而组成的,而有的英雄史诗则以英雄人物的活动为主线,《江格尔》就属于后者。

它的特点是各个章节都有一批共同的英雄人物形象,以此作为有机联系构成它的结构体系。以江格尔汗为首的英雄人物如洪古尔、阿拉坦策吉、古恩拜、萨布尔、萨纳拉、明彦等人及其英雄事迹,始终贯串各部长诗,这就使数十部长诗统一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江格尔》史诗集群。

除了少数几章外,《江格尔》的各部长诗在情节上互不连贯,各自像一部独立的长诗,并作为一个个组成部分,平行地共存在整个英雄史诗当中。这种结构,国内学界已经习惯于称作“并列复合型英雄史诗”。

除了这种总体结构外,《江格尔》的各个长诗也有自己的情节结构,它们都由序诗和基本情节两个部分组成。序诗以静态手法介绍江格尔及其家乡、人民和众勇士,基本情节部分则以动态手法描写英雄们惊心动魄的业绩。

《江格尔》的每一部诗章都以优美的序诗开始,序诗交代江格尔苦难的童年,历数他在逆境中创造的丰功伟绩,赞颂圣主江格尔和天堂般美丽富饶而又幸福太平的宝木巴家乡,歌颂他那美丽善良的妻子以及勇敢无畏的勇士们。

接着,序诗叙述少年英雄江格尔神话般的事迹。江格尔在他刚刚2岁的时候,吃人恶魔蟒古斯袭击了他的家乡,他成为孤儿。

江格尔刚刚3岁,他就跨上神驹,冲破了三大堡垒。江格尔刚刚7岁,打败了东方的7个国家。从此,他的业绩光照人间,勇士的美名闻名遐迩。

江格尔的夫人永远像16岁少女的阿盖·沙布塔拉。她向左看,左颊辉映,照得左边的海水波光粼粼,海里的鱼儿欢快地跳跃。她向右看,右颊辉映,照得右边的海水浪花争艳,海里的鱼儿欢快地跳跃。

在介绍和赞美之后,艺人们由序诗转入正题,叙述勇士们的一次次英雄业绩。

《江格尔》作为一部长篇英雄史诗,史诗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江格尔、阿拉谭策吉、洪古尔等英雄形象。

在描写宝木巴汗国的缔造者江格尔时,反复叙述了他苦难的童年与艰苦的战斗经历,把他描写成一位机智、聪明、威武、能干,深受群众拥戴,为宝木巴事业奋斗不息的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

江格尔作为一代开国汗主,是国家的缔造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受到众勇士和人民的衷心拥戴。他成了众勇士的榜样、头脑和灵魂,人民的希望,是宝木巴繁荣昌盛的象征。

此外,史诗还塑造了勇猛善战的洪古尔、大力士萨布尔、智慧的阿拉坦策基、外交家美男子明彦、能言善辩的凯古拉干等英雄形象。这些理想化的正面形象大都是半人半神式的英雄。

他们一方面有着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禀性特征,又有着天神的非凡智慧和本领。这些英雄不但具有嫉恶如仇、勇猛善战、忠于家乡、忠于人民的共同性格特征,而且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

不仅如此,即使那些性格相近的人物也各有特点。例如,洪古尔、萨布尔和萨纳拉3员猛将,一个大公无私,一个忠诚老实,一个有时不免计较个人名誉,在性格上仍有一定的差异。

《江格尔》描写最成功的英雄形象是洪古尔。史诗饱含感情地说洪古尔身上集中了“蒙古人的九十九个优点”,体现了草原勇士的一切优秀品质。

他对人民无限忠诚,对敌人无比痛恨,有山鹰般勇敢精神,有顽强不屈的斗志。他热爱家乡、热爱人民,不畏强暴,为了宝木巴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

洪古尔的形象比较突出地体现了蒙古民族那种吃苦耐劳,顽强坚定和英勇尚武的性格。

草原英雄离不开骏马,因而史诗除了突出歌颂英勇善战的骑马英雄江格尔及其部下,还同时突出表现了主人公与其战马之间亲密无间、生死相依的关系。

《江格尔》塑造了一个个神奇的骏马形象,像江格尔的阿兰扎尔骏马、洪古尔的铁青神驹,都是英雄最忠实的朋友和得力助手,它们能够自由驰骋于宇宙三界,能够帮助主人出主意,在主人遇到灾难时能够保护主人。

江格尔的马叫“阿兰扎尔”,通达人情世故,甚至会说人话,有如神灵一般无所不能。诗中这样描写:

阿兰扎尔的丰满的臀部,集中了一切瑰丽;

阿兰扎尔的眼睛,集中了一切锐利;

阿兰扎尔的挺劲的前腿,蕴藏着一切速力;

阿兰扎尔的挺起的胸脯,和阿尔泰山一样齐;

阿兰扎尔的坚硬的四蹄,能把敌国的土地踩成稀泥。

《江格尔》还塑造了很多暴君形象,如凶恶的沙尔·古尔古、残暴的哈尔·黑纳斯、芒乃汗以及多头恶魔蟒古斯等。此外,史诗还较为出色地刻画了一些普通劳动者的形象,而且在艺术创作方面也是别具匠心的。

并且,《江格尔》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这些手法体现在对宝木巴的描写,对英雄人物和美女的描写,对战斗场面和战马的描写,以及对敌人的描写,而且文字生动优美。如对江格尔的宫殿是这样描写的:

江格尔的宫殿壮丽雄伟,六十六个檐角凌空欲飞,八十八个纹窗璀璨夺目,七千根画栋绚丽多彩,巍峨的宫顶穿过云海,距那天宫只有三指远。

珊瑚玛瑙铺地基,珍珠宝石砌墙壁,万有的至高的主宰者,是孤儿江格尔。

他坐在四十四条腿的宝座上,光辉灿烂,好像十五的月亮。

史诗对江格尔妻子阿盖的美丽的描写,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阿盖向左看,左颊辉映,照得左边的海水波光粼粼,海里的小鱼欢乐地跳跃。

阿盖向右看,右颊辉映,照得右边的海水浪花争艳,海里的小鱼欢乐地跳跃。

史诗为了强调表现某一人物和事物,大量运用了数字的夸张。如写英雄萨纳拉身穿“七十层厚的战袍,七十层厚的战袍上披挂着八层铠甲”。写千里眼阿拉谭策吉则用“七十个人也抬不动的大碗,一气干了七十五碗美酒,一连又喝了八十五碗醇酒”。

描写洪古尔的威武,说他“腹粗八十五尺,腰围三十五丈,洪古尔身上凝结着十二头雄狮的力量”。有一回,他被魔王芒乃射中一箭,竟用了12个勇士,才把他身上的箭矢拔下来。

洪古尔使用的宝弓巨大无比,要用500个力士才能给他上弦,一箭能射穿50个敌人的头颅。

明彦跑进魔王昆莫的宫殿,用利剑在魔王身上捅了71下,才使魔王从睡梦中醒了过来。魔王的勇士扎拉干一步能跨一条河,两步能跃一座山。

这些想象和夸张的语言描写,表现出一种粗犷雄浑的精神气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江格尔》的民族性还表现在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如运用丰富优美的卫拉特民间口语,融合穿插蒙古族古代民歌、祝词、赞词、格言、谚语,以及大量采用铺陈、夸张、比喻、拟人、头韵、尾韵、腹韵等。

总之,《江格尔》像一座民族历史画廊,又似一座博物馆,更像那远古民族向后人弹奏的一部天籁曲,诉说着蒙古人民的古老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