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瞬间看透对方全集
14310300000175

第175章 不同境遇中他是如何待人的

《史记》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

魏文侯为宰相人选所苦,请教宾客李克:“先生曾说‘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现在我们魏国正是处在‘国乱’这个状态,迫切需要一位既有本事,又贤良的宰相来辅助我埃你认为魏成与翟璜,谁比较适合呢?”

李克说:“位低者不应插手位高者之事,外人不应干涉主人的家务事,因此我不能回答文侯的问题。”

魏文侯说:“请先生不要如此客气,给我一些指点。”

李克并不直接回答魏文侯的话,却说:“大王,您下不了决心,是因为您平时对他们的考查不够。”

魏文侯急忙问:“怎么考查?有何标准吗?”

李克说:“当然有,我认为考查一个人有五个要点:

第一,平居时与谁亲近。看他平时与什么人亲近,从他亲近的人的品质可以看出他的为人。

第二,富裕时与谁共享。他富裕了,如果只知满足自己的私欲,摒弃以前贫穷时结交的朋友,贪图享乐,则不能重用;如果他接济穷人,或培植有为之士,则可重用。

第三,迭显时举用何人。若一个人地位显赫,就要看他如何选拔部属。他若任人唯贤,则是良士,反之,则不可重用。

第四,困苦时何事不为。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他若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

第五,穷乏时是否苟龋如果一个人即使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则可重用,反之,不可重用。只要您按照这五个标准去衡量他们,就可以作出决定了。”

魏文侯道:“我懂了,先生回去吧!寡人的宰相人选决定了。”

李克告别大王退出后,正好遇见了翟璜。翟璜问道:“听说魏文侯找你商量谁做宰相的事情,文侯决定用谁?”

李克说:“当然是魏成。”

翟璜很生气地说:“我哪里不如魏成?大王缺西河太守,我把西门豹推荐给他;大王要攻打中山,我就推荐了乐羊;大王的儿子没有师傅,我就推荐了屈侯鲋。结果是:西河大治,中山被攻克,世子品德日高。我为什么不能做宰相呢?当初也是我把你推荐给文侯的呀!”

李克说:“你与魏成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你推荐我给文侯,是想借此形成派系,培养势力,全出于私心。文侯问我该选谁当宰相时,我只告诉他判断人物的五大要点,请他自行判断。我也由此知道魏成将当宰相。魏成的俸禄,百分之九十都用来罗致人才,所以他能礼聘到卜于夏、田子方及段千本三人。他把这三个人推荐给大王,作为君主的老师。而你所推荐的人,都不过是普通的臣子。”

翟璜想了半天,黯然失色,说:“您是对的,我的确比不上魏成。”

果然,魏文侯让魏成做了宰相。

如果一个人交往的都是些酒色之徒,或者都是些绿林好汉,或者都是些阿谀逢迎之辈,或者都是些腰缠万贯的“土财主”“暴发户”之类,那么可以根据这些人推断出这个人的品格和作风不正。这种人与结交高雅之士的人相去甚远,不可相提并论。这就是观察一个人“平居时与谁亲近”。

一个人当上了高层领导,这时从他举荐、重用什么样的人,就能看出他的胸怀和领导水平。这就是了解一个人“达显时举用何人”。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李克推演出“富视其所与”,还得出“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缺的识人结论。两人思想的核心都是坚持操守的原则。

在顺境中,一个人要坚持操守并不很难,但若在困厄中仍然能够坚持操守,就显得难能可贵了。苏武被软禁在匈奴国19年,整日牧羊,须发皆白,而对汉朝的忠诚之心、大国使节的高风亮节,一如既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高尚品格。

(1)平居时与谁亲近

所谓知人难,知人心更难。人的行为相当复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如此。其实,人与人相处总是有这样一种情况:情绪、爱好、性格等相互接近者常常结为朋友。所以考查一个人,看一看与他经常往来的朋友的品性怎样,也就清楚他的人品如何了。

(2)富裕时与谁共享

应该和别人一起承担过失,而不应和别人共同分享功劳,如果共享功劳,就会彼此产生猜忌;可以和别人共同走过艰难岁月,而不应和别人一起享受安逸生活,如果共享安逸,就会彼此互相仇视。富裕时不能共享安乐,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辨别人的重要手段。

大难当头时,人们总是愿意联合起来,这时候他们就成了朋友,成了合作伙伴。而当不再有共御灾难的必要时,人们又通常出卖朋友以保存自己。所以,在生活中,选择朋友、选择合作者或是挑选人才,都得非常小心。其实看一个人富裕时与谁共享,对了解一个人是很有帮助的。

(3)达显时举用何人“管鲍之交”历来被称为千古佳话,其中固然赞扬了管仲的治国才能,但更重要的则是赞扬了鲍叔牙的慧眼识才。管仲年少时常与鲍叔牙往来,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

一个人的品德是否高尚,是否以自我为中心,所做的一切是否都是为了自己,从他处于显赫时所举荐和任用的人就能知道。

识人难,识人心更难。良士看待事物,不会以自我为中心,更不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这对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的人也是值得我们深交、与其共事的人。

(4)困苦时何事不为

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就要看其操守如何,看他贫贱时是否有所不为。

一个人的操守如何,良心怎么样,是不是一个可靠的人等等,在他处于困境时就能看出来。若一个人在困境中不做苟且之事,不出卖良心,则可重用,反之,则不可用。

(5)穷乏时是否苟取

如果一个人在贫困潦倒之际也不取不义之财,失意时也有所不受,他就堪当重任。

一个真正的人才不会阿谀奉承,拜倒在人脚下求碗饭吃。他们的刚烈正直,正是他们德才的表现,也是他们自信、自尊、自重的表现。他们即使贫困潦倒,也不会取那些不义之财。而那些阿谀奉承之徒,本无德才,如果他们不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怎能讨个一官半职?“穷乏时是否苟缺是识别人才的辩证法。

看人心经

有句话说“可以一起吃苦但却未必能一起享福”。其实,一个人变得富有之后是认识他的最好时机,看他是不是冷落自己昔日的朋友。通过了解他“富裕时与谁共享”,我们就能看清他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