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对于有追求的人来说,是不会轻易浪费掉的。成大事者,是等待机遇与创造机遇的完美结合体。
人们可能知道莫尔斯发明了电报,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如何走上这一发明道路的。莫尔斯发明电报完全是源于一种机遇,这种机遇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也使他获得了巨大的荣誉。
原来,莫尔斯是学习美术的,后来成了蜚声全美的杰出画家,24岁就担任了美国全国美术协会主席。莫尔斯到欧洲各国漫游作画,他为欧洲的科学技术成果而振奋。数年之后,他乘“萨丽”号邮客船由法国返回纽约。
莫尔斯正处于艺术的巅峰,名誉、桂冠、巨酬、赞美等纷至沓来,而他并没有为此而陶醉。他反复思忖着:“难道这就是自己的终极境界?科学不也是一种高超的非凡的艺术吗?”一种追求科学发明的欲望,在莫尔斯心里倏地萌动起来了!
那时,有一个名叫杰克逊的爱好无线电的医生正在船上餐厅里,向乘客讲解一台电磁铁新器件的功能。最后,他振臂高呼:“科学就要创造新的奇迹,人们的生活将为之大大改观!”
莫尔斯就是杰克逊的听众之一,他被杰克逊的演讲所激励。一种想发明电报,为人类造福的激情在莫尔斯的心中涌动,他很快就投入了发明电报的实验之中,日复一日,看似没有尽头。他没有留恋铺满鲜花的大道,而是选择了一条荆棘丛生的峭壁,迈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研究领域,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他对电子和机械知识几乎是一无所知,但是,凭借着对科学发明的坚贞不渝的追求,他终于获得了发明电报的机会。
1844年5月24日,他在华盛顿举行了一次伟大的电报传递试验,并获得了完全的成功。这是震惊世界的巨大成就,正像杰克逊在“萨丽”号船上所说“人们的生活将为之大大地改观!”
毫无疑问,在莫尔斯发明电报中,杰克逊起到了启蒙老师的作用。但是,讲解电磁新器件的杰克逊,还有众多的从事此项研究的人,都未能发明电报,而让一个美术家摘取了桂冠。
莫尔斯的成功:缘于一次偶然的船上演讲,但他能把握机会,成为名垂青史的伟大发明家。但还有一种人,他们却能自己去创造机遇,然后再牢牢把握难得的良机,成就一番事业。
德国青年费希特想拜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康德为师,以求得他的指导,并打算深入地钻研康德哲学。
哪知道,当费希特满怀希望去拜见康德时,康德却异常冷漠,拒绝了他。
费希特失去了一次机会,但他并不灰心,也不怨天尤人,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心想:“我没有成果,两手空空,人家当然怕打搅。”
于是他埋头苦学,完成了一篇《天启的批判》的论文,呈献给康德,并附上一封信。
信中说:
“我是为了拜见自己最崇拜的大哲学家而来的,但仔细一想,对本身是否有这种资格都未审慎考虑,感到万分抱歉。虽然我也可以索求其他名人函,但我决心毛遂自荐,这篇论文就是我自己的介绍信。”
康德细读了费希特的论文,不禁拍案叫绝。他为其才华和独特的求学方式所震动,便决定“录缺,亲笔写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邀请费希特来一起探讨哲理。
由此,费希特获得了成功的机会,后来成为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哲学家。
当年法拉第在书店当装订工时,也不是坐等机遇光临的。
当时,英国皇家学会每个星期都要举办科学讲演——戴维的讲演,法拉第从来未放过一次,对他讲的都能听懂,并把所讲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回到家后又进行认真的研究,随后再将戴维的演讲整理成册。
1813年,法拉第给戴维写了一封请求收留自己当他的助手的信,并将整理的笔记一同寄给了戴维。戴维从笔记中发现了这个22岁青年的非凡才能,于是决定推荐他到皇家科学院当实验助理员。
有心的法拉第后来成为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这种创造机遇并能把握机遇的能力,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执行箴言
赢在执行,贵在抓住机遇。机遇不是无私女神,虽然人人都会碰到好的机遇,但机遇并不是无私地给予每一个人,机遇不是无私女神,机遇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没有准备就不会抓住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