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怎样跟孩子谈钱
14303400000060

第60章 精打细算花每一分钱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孩子手里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孩子乱花钱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成了不少家长的头疼事。不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个父亲告诉我们一个他家教的故事:

“我女儿今年7岁,是个在蜜罐中泡大的孩子。我不是很娇惯孩子,可由于我们夫妻工作忙,她基本跟着我父母长大。直到5岁才跟我们一起住,是个典型的‘小公主’。

“在我父母那里女儿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十分任性。有时,看到她要这要那乱花钱,我想管,可母亲总拿眼睛狠狠地瞪我。一次,我忍无可忍,打了女儿一巴掌,女儿大哭起来,躺在地上不起来。我又要打,老父亲怒气冲冲地从屋里出来:‘你个浑小子,没本事就会打孩子,孩子这么小,亏你下得了手。’一边骂我一边哄他的宝贝孙女。我怕父亲生气只好罢手。

“从此以后,女儿更肆无忌惮了,今天要模型小飞机,明天要大头娃娃,一个月下来少说也得300块。我是干教育的,我知道再不想办法,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天,女儿竟缠着我父亲让她买电脑,说跟她玩的鹏鹏家就有,鹏鹏还会用电脑画画呢!我刚要发火,转念一想,何不将计就计?马上喜笑颜开。

“晚上,我来到女儿房间。‘平平,你不是要买电脑吗,爸爸支持你。’‘真的?’女儿瞪着一双怀疑的眼睛问我。我郑重地点了一下头。女儿高兴地叫起来。‘不过,爸爸有个建议,我们要合资买电脑,就是你出一半钱,我出一半钱。’女儿的眼光立马暗淡下去,‘可我没钱。’‘可以攒呀,你少吃零食,少买玩具再加上你的压岁钱,不就解决了吗?’女儿点了点头。

“自此以后,女儿照常这样那样地向我们要钱。今年春节,女儿收到800多元压岁钱。妻子想把钱要过来,我制止了妻子。

家长要告诉孩子:钱是爸爸妈妈通过劳动换来的,不劳动者不得食。

教孩子存钱,不是灌输私有观念,而要告诉他勤俭持家、把钱用在刀刃上的道理。注意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的个性,这样孩子将会受益终生。“有一天,女儿把我拉到她的房间,高兴地对我说:‘爸爸,你看这些钱够了吗?’我面前是一小堆钱,有100元大钞,10元纸币,更多的是毛票和钢锁儿。我数了数,一共是1135.6元。我遗憾地告诉女儿还差得远,女儿撅着小嘴不高兴了。‘不过,爸爸可以先帮你垫上一部分钱,给你买一台电脑,以后你再攒钱还爸爸,好吗?’‘拉钩!’女儿乐坏了。当然,女儿得给我写一张借条,我们父女公事公办。

“买了电脑以后,女儿知道爱惜钱了。我不禁为自己的‘阴谋’窃喜。”

9岁女孩的父亲王先生觉得,经验也能成为孩子的“老师”,他说:

“孩子有一次去观光游览。那天,我们给她准备了吃的,也给了她10元零花钱。下午,她兴致勃勃地回来了,还高兴地从包里拿出了3张16开的宣纸印刷画,说是在参观的时候听了导游的介绍他们才买的,1元钱1张,她买了3张。我问她剩下的7元钱是怎么用的,她说,买画的时候,那个人说不找钱,因为她只有一张10元的,就把钱全部给了卖画的。我一听明白了,卖画的欺骗孩子了。

“我告诉孩子,为了避免类似的花冤枉钱,买东西一要看价格,二要算清钱款,找钱是一定要取回的。为了让孩子记住这次买东西受骗的教训,我让她把这3张画压在自己的书桌玻璃台板下,要她在鉴赏画的同时,记住第一次用钱买来的‘东西’。

“现在,我的孩子已经学会了买东西。上个周末,她和一个伙伴去购书中心看书,除去坐公交车花掉的钱和买冷饮的钱,口袋里还剩多少钱,她的脑袋里清清楚楚。”

10岁男孩的母亲陈女士觉得,养成合理花钱的习惯,也需“耳提面命”式的指导。她说:

家长要告诉孩子:钱是爸爸妈妈通过劳动换来的,不劳动者不得食。

教孩子存钱,不是灌输私有观念,而要告诉他勤俭持家、把钱用在刀刃上的道理。注意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让孩子从小养成勤俭的个性,这样孩子将会受益终生。“我们的孩子第一次独自购物是一年级春游的时候。那时我们给了他15元零用钱,让他口渴时买水喝。回家后,他稀里糊涂地说15元钱都花完了,买了许多饮料。我跟他说,口渴时买自己够喝的水就行了,不是给多少就一定要用多少。

“为培养他学会计划消费,我们经常带他一起到超市去买东西。孩子只要看到喜欢的都会往购物车里放,是毫无目的的。我们跟他说:‘只能买有用的东西,家里还有的也不用买。’时间长了,他也知道了什么是需要买的,什么是可买可不买的。

“现在,每次他需要花钱买东西的时候,我们都会让他自己计划好,然后再去付诸行动。”

在法国,理财教育鼓励孩子合理花钱。法国孩子的“家庭理财课程”其实早在孩子3~4岁,即刚刚有“数”的概念、刚刚认识不同金额的钱币,明白金钱与购买之间的“有机关系”时就开始了。

在过圣诞节或欧元生日时,孩子们第一次从大人那儿得到的零用钱可能仅为1~5欧元。法国父母们认为,让孩子早早拥有属于自己的“私房钱”有利于培养孩子经济上一定的独立性。对于这笔不起眼的“小钱”,大多父母们并不主张孩子把它储蓄起来,而是鼓励他们合理地消费掉。消费之后,可跟孩子交流一下感受,如是否合算、满意,然后再帮他们分析一下这次消费是否合理、必要,并从中可以获取什么经验、吸取什么教训等。总之,要让孩子明智地花掉每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