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怎样跟孩子谈钱
14303400000107

第107章 责任感也是孩子的财富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记述过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一天,教师们正在谈论西西里岛发生的巨大灾难:地震彻底摧毁了墨西拿城,数千人丧生。一个大约5岁的儿童站了起来,走到黑板前写起来:“我感到很难过……”我们注视着他,估计他将对发生的事情表示悲伤。但他继续写道:“我感到很难过,我只是一个小孩。”这实在是一种奇怪的言论。但这小家伙接下去写道:“如果我是一个大人,我就能够去帮助他们了。”

这个孩子的母亲平时在街头贩卖药草养家糊口。据说,孩子常常为劳累的妈妈捶背,因为他体谅妈妈走街串巷很辛苦。

每一位人格健全的孩子,责任感是十分强烈的。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什么事情也难以干成,任何事情也做不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从点点滴滴的小事抓起,使他们逐渐做到对个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家庭负责,最终培养起对国家、对民族的强烈责任心,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具体说,父母应该从以下这些方面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应为孩子做富有责任感的表率

父母是孩子社会行为习得的楷模。宋代思想家张载曾说:“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不能忘。”父母在家庭生活中所表现的责任感的强弱,是孩子最先获得的责任感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深刻的,而且是终身的。

对任何人来说,能做好的事而不去做,那是缺乏责任感;同样,对于尽自己的全力做不到的事而硬要去负责,则是滥用责任感。家长要经常反省自己,随时随地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如果家长经常对人夸海口,不去履行自己的诺言,时间长了,孩子也会悄悄模仿,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对自己说的话不承担责任。家长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这才有利于孩子将来成为有责任感的人。

把孩子看成平等的人

父母常常抱怨孩子在家里缺少责任感,不考虑父母的需求。其实,责任感和价值感是紧密相连的。一个人,只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对他人产生影响,能够得到别人的喜爱和尊重,他才能油然而生自豪的感受,并且从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还有一些父母认为:孩子那么小,懂得什么责任心?责任心是成年人才能够拥有的。这样的想法更是错误的。

3岁的托尼在妈妈眼里和其他的同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有一年,因为爸爸工作调动,他们全家搬到了一座新的城市。托尼进了新的幼儿园,结交了新的伙伴。

两个月后,幼儿园要开家长会,邀请托尼的妈妈去参加。妈妈对这座城市还没有完全适应,也从来没有去过那家幼儿园。在去参加家长会的路上,妈妈半开玩笑地对托尼说,“托尼,在你们幼儿园里,我可是一个人都不认识,我有些紧张,到时候你可得帮帮我呀!”“没问题!我认识那里的每一个人,包括那些每天接送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托尼认真地回答。

托尼陪妈妈来到会议室,非常严肃地把妈妈介绍给校长以及其他老师,并且认真地将小朋友——指给妈妈看,告诉妈妈他们的名字以及哪位是他们的爸爸或妈妈。接着,托尼把妈妈带到一个沙发面前,并给她端来了一杯水,“妈妈,你先坐在这儿,我去趟厕所,一会儿就回来。”

你看,这就是3岁的托尼表现出来的价值感和责任感。

正是因为托尼的妈妈在无意之中,表现出了与托尼的平等关系,这才大大激发了托尼的价值感和责任感。妈妈告诉儿子,自己有些紧张,意味着妈妈信任托尼的品德,不会嘲笑他人的窘迫;妈妈希望托尼帮忙,意味着妈妈相信托尼的能力。

在亲子关系中,平等的前提是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人”,有一定的智慧和能力,有一定的优良品德,也有一定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同时,他也有自己的困惑和情感需求。父母不是孩子的主宰,只是孩子的生活顾问、孩子的榜样。

没有独立性就不可能有责任感

一个没有独立性的人是不会有良好的责任感的。作为家长,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他想做的事。平时,可以多给孩子一些处理事情的机会:如洗自己的手绢、袜子;自己洗漱:自己收拾玩具:适当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活,这可以让孩子意识到他在家庭中的身份,使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意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会逐渐增强,对独立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他的责任意识也会随着独立性的增强而增强。

中国的很多父母对孩子太娇惯。在美国,孩子走路跌倒或不小心碰到身体的某个部位,一般家长都一笑置之,有的家长甚至还开开小玩笑。如果确实是碰疼了,妈妈也只是揉一揉,亲一亲:没关系,一会儿就不疼了。而中国的很多家长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做法,那就是,迁怒于其他物体。比如,是凳子绊倒了孩子,妈妈会说:“我们打凳子,害我们宝宝跌疼。”于是妈妈做势打凳子,而孩子因为转移了注意力,也就不哭了。这一招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妈妈觉得这招很灵:瞧,孩子不哭了!可是这一招有个很不好的长期效应,那就是,孩子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转移责任。这样做,给孩子一个信息:以后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找到“替罪羊”。长此以往,很难期待这样的孩子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倒形成了推卸责任的习惯。

在家中应明确哪些事情是由爸爸、妈妈来做的,哪些事情可由爸爸、妈妈帮助孩子做,又有哪些事情则必须自己做,对应当自己做的事必须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要领和范围,在不同的年龄给他制订不同难度的目标范围,父母绝不要包办代替,不能总是替孩子承担责任。

应及早地让孩子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适当地承担家务,并坚持经常做家务,家长还要及时检查。

任务完成得好,家长及时地表扬、称赞、微笑或亲昵的表示也是一种奖赏。孩子不会干,家长要耐心指导,但不要代替。他不听指导“独断专行”,家长也不要恼火,如果效果好则要好好地表扬一番,因为这是孩子创造性的成功;而大多是效果不佳,这时,家长应该以平等身份与他讨论,指出问题之所在。可能的话,让他再做一遍,家长不要代替他重做。

孩子的任务完成得不好(是他应该也能够完成得好的),让他看到因此而造成的尴尬局面和不良后果,引起他自责,是激发孩子责任感的好方法。

另外,应让孩子明白、光做好自己的事还很不够,因为还是家庭的一员,是集体的一员,当然有责任协助做一些家里的事,集体的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家庭,对集体尽责,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