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名相张良,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样一个大功臣,在汉建立后他的去向却众说纷纭,有的认为他归隐山林学道成仙了;有的认为他善始善终地在汉朝做官直到终老天年。
前一种说法认为,张良在汉朝建立后,眼见刘邦大肆杀害有功之臣,“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悲惨景象,深深地刺痛了张良,他不愿看到昔日并肩作战的将士的死去,也怕连累到自己,于是来个激流勇退,推托身体多病,不能胜任繁重的朝廷事务,辞官归隐。刘邦真诚、恳切地多次挽留,张良还是毅然绝然而去。这种说法被演绎后,在故事、戏剧和小说中经常出现。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中也进行了详细记载:刘邦想废黜太子,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大臣们多次劝谏,都不能使刘邦改变主意。汉十二年,刘邦打败英布回朝,病得非常严重,更想加紧完成确立太子一事,张良以死上谏,刘邦不听,张良便说自己有病,不再管朝廷之事了。并对刘邦说愿意抛弃人间俗事,跟随赤松子四处云游。后人根据司马迁这段话,臆断张良的结局是归隐而不是为官。
后一种说法也很有道理,其论据也是与太子废立一事相关。刘邦打算废掉太子,吕后派人向张良讨计策。张良便让太子用谦词厚礼去招纳四位德高望重、已归隐山林的老者,太子依计而行。刘邦看到四位老者在太子身边,为太子效劳,感到很吃惊,认为太子仁孝,天下人都愿意为他尽心尽力,羽翼已经丰满,很难动摇了。于是放弃废太子的想法。后来,汉惠帝即位,用高官厚禄慰劳张良,张良在朝,安享晚年,死后被追封为文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