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时代潮
14294800000019

第19章 通讯(7)

金羊乡从70年代开始建立蔬菜基地,当时农民们就认识了种菜和种粮的比较效益。今年春天,10多个村的农民贩运户将本地韭菜产量的一半贩运到了新疆,通过转口贸易,最后销售到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全乡干部群众认识到,既要做土地小文章,又要做市场大文章,才能奔小康。

(原载1992年10月31日《武威报》、1992年11月14日《甘肃经济报》)

剧不惊人誓不休

——访《凉州秘史》剧作者徐祜

在地区歌舞剧团搞了近20年戏剧创作的徐祜,以饱满的爱国激情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完成了大型民族音乐话剧《凉州秘史》的创作任务。这是继他所作的较有名气的《牛郎织女》、《丝路魂》、《秋恋》等歌剧之后的一部力作,目前已拍板开排,将为中国第四届艺术节献上一分厚礼!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文艺战线的戏剧创作者,徐祜对党的文艺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溢于言表:文艺工作在坚持“二为”方针的基础上,要注意充分发挥教育、认识、审美、娱乐四大功能,几者不可偏颇,反之则会走向极端,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要说《凉州秘史》创作的成功,就是徐祜坚持了这些原则。难怪省文化厅、中国第四届艺术节创作一部对《凉》剧作了高度评价,称它是一部真诚歌颂中华各民族、歌颂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好作品。

《凉》剧反映的是大题材,徐祜在创作上又有大气魄。写这个本子涉及历史、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敏感问题,创作十分棘手。也曾有一些好心的朋友和同行奉劝他不要搞这个戏的创作,惟恐惹出什么麻烦。但他从国家和民族团结的利益出发,毅然接受了《凉》剧的创作任务。他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认真地翻阅了历史、文学、宗教等方面的资料约百万字,走访了各方人士10余人,并利用3个月时间,到北京大学历史系进行了访问和调查,从而掌握了不少价值较高的资料,基本上为他的创作铺平了道路。

三次写稿,充分展示了老徐的大手笔。去年4月份,4万字的《凉州秘史》初稿问世了,徐祜拿着初稿同省上的编剧、导演共同研究了修改意见。去年9月份,他又进行二度创作,在结构上作了调整,并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统一的渴望,实现了历史的真实和艺术再现的统一。直到去年底,他又拿出了第三稿,在省上的专题研讨会上受到高度评价,并正式完稿。至此,一部以13世纪中叶著名的“凉州会谈”为背景,刻画蒙古西凉王阔端和西藏藏传佛教萨迦派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等中华历史人物,再现西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领土的重大史诗,热情讴歌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话剧剧本《凉州秘史》在徐祜的笔下诞生了!

(原载1994年1月29日《武威报》)

播人类文明 送精神食粮

——地区新华书店抓主业、建网络纪实

武威地区新华书店,这个武威市惟一的国有图书发行主渠道单位,肩负着向全市百万人口供应图书的艰巨任务,年图书销售量达420万册,销售额达1650万元,堪称武威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他们的工作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得到了上级部门的一次次表彰奖励和一个个殊荣。1984年,由于发行年画突出,被文化部、中国美术协会授予荣誉奖;1986年,被评为全省新华书店系统先进单位;1991年,被省新闻出版局授予全省书店系统先进单位;1994年,被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授予全省书店系统标兵单位称号。

武威地区新华书店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把“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一切有益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根本任务。他们始终坚持图书发行的经营方向,致力于党和国家领导人著作、文献及政治学习、形势教育等方面的图书发行。经常性地深入党政机关、厂矿企业、部队、学校、街道单位,开展上门征订、上门送书等活动。近年来先后发行了新版《毛泽东选集》、《中共党史简明读本》、《邓小平文选》、《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著作及政治理论读物。近5年来,这家书店累计发行政治学习、形势教育等重点图书44万余册,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有极强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了切实加强图书发行主业管理,他们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进、销、存业务规章制度,不从新华书店和出版社以外的单位进货,不购进黄色淫秽书刊和非法出版物,大力发行弘扬主旋律的优秀作品,有力地遏止了非法出版物的泛滥,为净化图书市场起了重要作用。

在抓好城市图书发行的同时,他们还非常重视农村图书发行工作。“强化农村发行工作,巩固农村发行阵地”,这是武威地区新华书店奉行的一条原则。因此,他们在抓好城市这一“龙头”的同时,下大力气抓农村这一大块的图书发行,积极为广大农村读者服务。先后在人口密集度较大的黄羊、武南、清源、双城、丰乐等农村乡镇建立了发行网点,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农村网点为辐射的图书发行网络。1991年以来,他们又先后投资100多万对农村网点进行整修,有力地改善了发行环境,营造了良好的购书氛围。1996年农村发行网点总销售额达773.8万元,占城乡总销售额的48%。

发展到今天,地区新华书店的5个农村网点,经营场地总面积达550多平方米,总资产达120万元,由于网络的不断扩展,已形成了图书发行网点在武威城乡遍地开花的势头,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全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原载1997年6月19日《武威报》)

西进东挤拓市场

——武威建筑安装有限责任集团总公司纪事

粲然崛起的武威市乡镇建筑业队伍实力日臻壮大和雄厚,在省内外建筑市场上独树一帜,赢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今年上半年完成建筑安装总产值15716万多元,实现利润741万多元,上交税金635万多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47%、15.51%和15.24%。近日在武威市委、市政府表彰的时间、任务“双过半”企业中,就有武威建筑安装有限责任集团总公司的名字。

武威建筑安装有限责任总公司统一管理着全市的乡镇建筑企业,下设12个建筑公司,紧紧依靠集团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了不断扩大市场、占领市场,近几年他们在乡镇建筑企业的规模上做文章,在现有的12个建筑公司中,近3年新建的有6个,产值、利润、税金各项经济指标均比1990年增长5倍。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全市乡镇建筑企业的实力也在增强。总公司总经理裴文斗介绍说,全市乡镇建筑企业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共有独立核算的工程处303个,二级建筑施工企业6个,三级建筑施工企业4个,四级建筑施工企业2个,整体实力在全省乡镇建筑企业中名列前茅。

有规模、有实力固然有较强的竞争力,但最能经得起市场考验的还是施工质量。他们千方百计抓工程施工质量,每年都有新的工程创优目标,要求工程合格率100%,这是硬指标,在年底要加以严格考核。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对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关,尤其对工程资料制作关视为重点来把,对没有施工资料或施工资料不全的工程决不能交工。明确规定对使用不合格材料、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粗制滥造而造成工程质量低劣的工程施工责任者给予吊销执照、降低资质等级的处罚。这一系列硬邦邦的质量管理措施和办法,有力地保证了工程质量,现在总公司共创省、地、市优良工程200多项,仅去年就有53项。

这个总公司的实力犹如磁石,优良工程仿佛是一块块活的广告牌,在建筑市场赢得了较高的声誉。他们依靠这些优势,及时地提出了“西进东挤”的发展战略,从而使武威市的乡镇建筑企业牢牢地占领了甘肃、青海、内蒙、新疆的市场。过去武威的乡镇建筑企业在新疆搞工程都是挂靠、联营、二包、三包等非正规形式。去年省市赴疆建筑市场工作洽谈考察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新疆设立了甘肃省建筑业驻新疆联络处,从而确立了武威市乡镇建筑业进疆承揽工程的合法地位,从此,武威市建筑施工队伍成为甘肃省开发西部市场的主力军。借此东风,他们及时在新疆成立了第五建筑安装有限责任公司,管理25个施工队、4000多名施工人员,从而在西部建筑市场上大显身手。

(原载1995年8月1日《武威报》)

酱醋香俏在功夫

——访凉州益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郭旭光

和煦的春风,为凉州益民有限责任公司捎来了喜讯;吉祥的马年,为凉州益民有限责任公司带来了荣耀。2月5日,国家质检总局在《经济日报》公布的全国酱油、食醋类合格生产企业中,凉州益民有限责任公司及云晓酱油、云晓熏醋榜上有名,是我省惟一获此殊荣的企业及品牌。为此,记者近日采访了公司总经理郭旭光。

郭经理说,国家质检总局自2001年9月起,历时4个月,首次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的五类食品的所有生产企业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国家监督抽查。抽查的6万多家企业中,两查合格(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合格、保证产品质量的基本条件调查合格)的企业有806家,其中酱油、食醋类两查合格的企业,全国不足160家。公司能获此殊荣,最重要的是始终把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放在首位,对职工的要求是“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产品”,把产品质量视为命根子,无论市场怎样变化,产品质量总是深得消费者信赖,无论企业遇到多大困难,产品质量都没有丝毫下降。云晓酱醋依靠高质量在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云晓产品立足西北五省,强势辐射全国各地。公司使出了浑身解数抓产品质量,下了最大功夫,公司上下认准一个理:好产品、高质量定能赢市场。这就是凉州益民立于不败之地、云晓产品畅销四面八方的秘诀。多年来公司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先后创出甘肃名牌2个,国家行业名牌2个,获得“著名商标”、“陇货精品”、“绿色食品”等荣誉称号。1997年以来,凉州益民公司及其生产的云晓牌酱油、云晓牌熏醋荣获全国食品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及全国食品行业的名牌产品称号。特别是云晓牌熏醋,自1984年荣获甘肃省优质产品以来,连续11年保持甘肃省优质产品称号,云晓商标至今已获连续三届的甘肃省著名商标称号。

面对人世,郭经理说,随着国际名牌的进人,残酷的品牌之争将成为必然。发展与保护自己的品牌已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市场考验,凉州益民强烈意识到质量、品牌与信誉的重要性,今后将在这三方面上狠下工夫,以此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原载2002年3月《武威报》)

满面春风待顾客

——记武威市天马宾馆之服务

“死店活人开。”这话意在经营者要有灵活的经营方法,换言之,经营者贵在热情的服务态度。只有善始善终体现“顾客就是上帝”的宗旨,全心全意地为顾客着想,才能使一个缺乏生机的“店”充满活力、门庭若市。武威市天马宾馆尽管不能称为“死店”,而坐落在比较偏僻的巷道里,但还是吸引了无数中外顾客。去年在众多旅游馆所都很不景气的情况下,该宾馆却完成营业额730万元,达到建馆以来最高水平。

这虽算不上是个“谜”,但确有刨根究底之意义。日前,记者采访时,宾馆经理王正明道出了真情。他们经常开展“礼貌文明、礼貌待客、真诚服务、争先创优”的活动,其根本的一条是以信誉取胜,以社会效益促经济效益。首先解决了职工的实际困难。按王经理的话说,职工不是机器人,是有一定的感情的,每个职工的胸中都蕴藏着一颗美好的心灵,只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能干好事业。职工有什么困难就千方百计解决,使职工把精力全部倾注在工作上。职工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服务日益周到、热情。客人进门有一杯热茶,不分贵贱,尽量满足顾客的正当要求。如有的顾客喝茶多,就主动多增加茶叶,给洗衣服者主动供给洗衣粉,每个服务台上都放有针线包,顾客纽扣掉了只要说一声就立即去钉。

宾馆还采取了客房为餐厅收集反映、餐厅收集客房旅客要求的服务情况交流办法,互相制约,互相帮助,提高服务质量。宾馆根据收集的综合反映,规定客房内床单、被套等一客一换,并严格消毒。换洗的床单必须在碱水中浸泡24小时,后用洗衣粉洗,再用漂白粉或灭杀灵浸泡6小时后用清水漂洗,最后还要经过曝晒方可铺用。餐厅严格物料消耗,客人付多少钱的伙食费就让客人吃多少钱的饭菜,决不让顾客吃亏。

现在除免费让客人洗澡外,还免费供应茶叶、信封、纸笔、肥皂、鞋油、鞋刷等,加上服务员的热情劲,真正让客人感到住在宾馆就像住在自己家里一样。

(原载1991年1月12日《武威报》)

形象显优势服务赢顾客

——凉州宾馆采访录

1998年7月28日,是凉州宾馆的一个大喜日子。这天,一个新颖宽敞、颇具现代色彩的大门矗立在武威市东大街,门上“凉州宾馆”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凉州宾馆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宾客面前,全体员工以崭新的风貌和姿态迎接每一位嘉宾,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至去年底,共完成营业额630万元,上缴税款82万元,人均创税近5000元。

凉州宾馆属于“老字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上同样经受着严峻考验。面对内外环境的各种压力,总经理马兴民及其一班人求真务实,重新确立了“抓会议服务、吸引回头客、巩固发展常住客、力争散客和团队”的宗旨和“经营促销是龙头、餐饮住宿是重头”的经营方略,变被动为主动,赢得了顾客,提高了床位入住率。及时调整充实内部经营机构,是凉州宾馆的又一举措。为适应市场需求,他们在原旅游服务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一个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旅游商贸公司,对分流人员、积累资金发挥了作用。

餐饮服务充分体现着宾馆服务质量的优劣。凉州宾馆不断改进餐饮服务质量,做到了“三个延伸”和“四个搭配”,即在经营服务上延伸服务内容、延伸服务时间、延伸服务方式。在菜肴的制作上做到色泽搭配、营养搭配、荤素搭配、名菜和地方菜搭配。在主食上突出地方风味,及时调整增加了早、午、晚餐的品种花样,努力实现“凉州宾馆菜很香”的目标。为了扩大服务市场,取得较好的效益,将一、二餐厅均采取开放式经营,向社会承揽酒席、自助餐,增添了经营的灵活性,增强了经营的竞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