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引导青少年学习的中华古训
14287100000116

第116章 写给家长的话

亲爱的家长朋友: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前提。一个充满自信的人往往有着积极的生活态度,对自身的能力充分肯定。面对困难与挫折,自信的人不会退缩,而是坚信能够战胜它。常听一些家长说,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读书像替老师、家长读的;老师没布置的作业,多一点也不肯做;表扬、打骂不起什么作用。的确,这种学习被动、态度消极的现象在一些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中比较普遍,他们大多智力发展正常,只要用点心,还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是他们不努力,不求上进。这种缺乏自信和不求上进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素质,是学习的大敌。那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提高自信心和上进心呢?

第一、对孩子要有适度的期望要求。

每个人的先天素质是有差异的,对孩子的要求应考虑到其差异,不要简单地与别人比。有的家长往往不从自己孩子的实际出发,盲目地要求孩子学这样,学那样,期望孩子长大以后成为这个“家”那个“家”。而结果事与愿违,期望过高,失望更大,一下子又会对孩子失去信心,认为成不了材,父母和孩子都陷入痛苦之中。所以,适度的期望要求十分重要。所谓适度,就是孩子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不是高不可攀的,也不是低得不花力气。

第二、为孩子创造多方面成功的机会。

人的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学习文化是其中的一方面。一个孩子学习文化有困难,不一定其他方面都不行。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如体育活动、劳动、制作模型等,使孩子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取得成功,从而看到自己的力量,提高自信心。然后再从取得成功的方面迁移到曾经失败的方面,以“我能行”的心态去战胜学习文化的困难。当孩子对所做的事充满信心时,就会积极主动地、有始有终地去做,就会逐步取得新的成功。这种成就感又会激励起新的行为动机,并提高机动水平,也即好了更要好,不断上进。

第三、要给予孩子鼓励性批评。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失败和挫折是常有的事。对于孩子的失败,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帮助,包括适当的批评也是帮助。但是,批评孩子时要注意说理而不是对孩子讲泄气话,更不能当众羞辱,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样,孩子就能从说理的批评中看到不足,又从鼓励中得到了力量,从而不失去信心。

第四、要注意孩子意志力的培养。

一般丧失自信的孩子有怕苦、怕难、贪懒等意志薄弱的表现。而克服懒散,锻炼意志要从小事做起。如坚持写日记、多看课外书等,为了让他们能做得更好,家长和老师除了多提醒,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让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总之,只要持之以恒,多引导,多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就回慢慢地培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