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引导青少年学习的中华古训
14287100000114

第114章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适用作文主题

追求正义、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不畏强权。

原典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西汉〕刘向《战国策》

译文

秋风萧瑟,易水寒冷,英勇的壮士这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故事

秦王政重用尉缭,一心想统一中原,不断向各国进攻。他拆散了燕国和赵国的联盟,使燕国丢了好几座城。燕国的太子丹原来留在秦国当人质,他见秦王政决心兼并列国,又夺去了燕国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国。他恨透了秦国,一心要替燕国报仇。但他既不操练兵马,也不打算联络诸侯共同抗秦,却把燕国的命运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产全拿出来,找寻能刺秦王政的人。

后来,太子丹物色到了一个很有本领的勇士,名叫荆轲。公元前230年,秦国灭了韩国;过了两年,秦国大将王翦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了燕国。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荆轲。要他去刺杀秦王。荆轲说:“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边,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们是向他求和去的。听说秦王早想得到燕国最肥沃的土地督亢。还有秦国将军樊於期,现在流亡在燕国,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他。我要是能拿着樊将军的头和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他一定会接见我。这样,我就可以对付他了。”

荆轲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说:“我有一个主意,能帮助燕国解除祸患,还能替将军报仇,可就是说不出口。”樊於期连忙说:“什么主意,你快说啊!”荆轲说:“我决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见不到秦王的面。现在秦王正在悬赏通缉你,如果我能够带着你的头颅去献给他,他准能接见我。”樊於期说:“好,你就拿去吧!”说着,就拔出宝剑,抹脖子自杀了。

太子丹事前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药煮炼过。谁只要被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会立刻气绝身死。他把这把匕首送给荆轲,作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个年才十三岁的勇士秦舞阳,做荆轲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荆轲从燕国出发到咸阳去。太子丹和少数宾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边送别。临行的时候,荆轲给大家唱了一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大家听了他悲壮的歌声,都伤心得流下眼泪。荆轲拉着秦舞阳跳上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后来,荆轲到达秦国,刺杀秦王不成,被秦王的卫兵杀害了。但他舍生取义的精神,比秦山还重,千百年来被世代人们所颂扬。

心得

每个人都有一死,但有的死意义重大。有的死轻如鸿毛,关键在一个“义”字。为了正义事业、为了民众的幸福而死,死得有价值,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而为一己私利,不惜欺压,凌辱百姓,这样的人不管生与死,都遭人唾弃。如果一个人活着只为了自己,那就如同是蝼蚁之属,不足以语人生。因此,只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世界才会更光明,人间才会更温暖。

古训链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清。

——文天祥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