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决战三国
1428300000146

第146章 太史子义 1

话说袁绍和司马朗一路前往东莱郡,一路之上也算顺风顺水,不到两日就到达东莱郡的黄县,黄县位于东莱郡最北部,有一个名义上的港口蓬莱港,其实说白了就是有数十艘渔船挺靠在此罢了,主要还是在周边海域打渔为生,当然适时也运输一些物质来往于冀州渤海郡的港口,蓬莱港早已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再加上前些年海贼肆掠,更加夺走了渔民出海打渔的积极性。幸好韩馥在冀州任职期间,对冀州渤海港口大为的关注,不仅新建港口,还建立起了强大的水师,大肆歼灭沿途的海贼,蓬莱港与渤海港口毗陵,也是因此得福,渐渐的便又有渔夫出海打渔。

不巧的是,袁绍和司马朗到达黄县之时,由于天公不作美,连绵的大雨,蓬莱港虽然停满了渔船,但是无人敢冒着风雨出航,于是袁绍不得不在黄县休息等待。闲来无事,袁绍便逛起了黄县街头,不得不说,黄县的落后令人叹为观止,目前为止,袁绍所待的地方无一不是非常富足的,例如洛阳,邺城等等,当然这也侧面反应出袁绍在冀州期间并无太大进取之心,说白了,冀州大多数贫穷的地方,袁绍全无涉足过,下意识认为冀州是相当富足的。

司马朗一路陪同,主仆两人虽然结识不久,但是司马朗是个实干家,早年随着家人走南闯北的谈生意,对各地百姓的疾苦和民情,心里深有体会,所以一路之上向袁绍细细道来,袁绍听是听进去了,但是似乎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出于一种礼貌的在倾听。做生意之人,最会看人脸色,司马朗当然也看出了袁绍的心不在焉,心中不禁感叹司马懿所说的一点不错,袁绍此人心系权术,对政事却是一窍不通,如此之人挂名当主帅固然很好,真干起实事,必落势于他人。

两人行走了有些路程,来到了一家茶摊,坐下叫了一壶茶,再点了几个包子,暂时停歇了下来。茶摊的老板是个老妇人,行动有些不便,走起路来缓慢异常,废了好大的功夫,才将那壶茶和包子送到桌上,袁绍看着别人老人家的也不容易,也并不生气,还宽慰了几句老人家,银子也多付了,还没让老人家找碎银。突然,这时一群地痞模样的年轻人来到摊位之上坐下,老妇人明显年色苍白了一些,无所适从。一伙流氓人数还挺多,有八人坐了三个桌子,几乎大半个摊位都被占了,有些还在喝茶胆小的赶紧吃完将钱放在桌上,速速的离开了。由此可见,这群流氓并不好惹。

老妇人又是一步一步的徐徐走向前去,本想去收钱,却被流氓一伙中的其中一人捷足先登,这个流氓一身的酸臭味,拿起钱就往自己的腰间塞,老妇人想说些什么,嘴巴动了动,又把话吞了回去。却见这个流氓越发过分道:“我说太史婆婆,你们家都没几口人,你儿子早年也出去闯荡,现在就落单一人了,赚这么多钱,也没啥用了,以后这样吧!您老人家继续摆摊做生意,这收钱的事就由着我们这群年轻人来,如何?我李三干保证,而且有我们在,准保没人敢赊账,您看,成不?”

老妇人脸色煞白,最怕的就是地痞流氓,但自己一个年过半百的妇道人家能有什么办法呢,眼下无言以对。这边袁绍已经拍桌子道:“荒唐,成何体统?光天化日之下,七个壮汉在此危难一个老人家?你们眼中还有王法吗?要收钱自己去找活干。”李三气恼的转过头,对着袁绍怒目相争,用手指着袁绍的头皮道:“我说你是外地来的吧!吃你的包子,我李三办事,干你屁事啊?”还真没想到现在的袁绍道真有一点意气风发的感觉,没多少废话,抬腿狠狠一踢,将李三踢开一丈远,还带袁绍也是西园八校尉出生,也过了几年的军旅生活,虽然出生名门,但是庶出的身份,使得袁绍更加急于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如何证明当然就必须自强不息,所以在武力方面,袁绍还是有点功底的,对付着七个小流氓足矣。

另外六个流氓看着老大被打了,朝着袁绍纷纭而至,袁绍可不是吃素的,再加上一点袁绍刚被窝囊的逃出冀州,好不容易到了黄县,结果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渔船无法出行了,一切的怒气总要找个地方发泄一番,结果这七个流氓倒霉了撞到枪口上了。袁绍出招虽不狠辣,但是也算是用尽气力了,只有如此心中的火气才能消散,一个个小流氓被打的在泥泞的地上翻滚求饶。司马朗将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对袁绍又是一番不同的认识,渐渐发现其实袁绍身上也是不无可取之处,如果循循善诱,也不失为一个明主。

七个地痞求饶遁走,袁绍将老妇人的摊位又收拾了一下,安慰老妇人道:“老人家,既然亲人都不再身边,就不要独自一人出来做生意了,好好在家里休息着吧!”老妇人非常感动道:“多谢恩公,其实平日里还是有人帮衬着我的,我的邻里每到清晨就会帮我出来摆摊,傍晚便会出来帮我收摊的,也不怪这些小混混闹事,现在天灾人祸的,他们也是因为无活可干才这样的,怪不得他们。”袁绍听完老妇人的话,疑惑道:“我记得青州牧孔融爱民如子,一路走来青州的其他地方都还算富足,为何独是这黄县如此的贫苦啊?”老妇人恭敬道:“孔州牧为人很好,也来过黄县几次,但是黄县毗陵海边,黄县的百姓大多是靠海吃饭,特别是年轻人,大多数都随船打渔去了,但是近来正逢雨季,所以就多了这么多的无所事事之人,不过过段时间就会好的。”

得知详情之后,袁绍也不再细问,最主要的是这青州的事不关袁绍的事,袁绍心中更为牵挂的还是冀州啊!不过这该死的雨还真是得理不饶人了,打从袁绍到的那天就不停的下,足足下满了七天才开始放晴,袁绍和司马朗也因此被困在黄县七日之久。放晴后的天气没有了往日的阴霾,尤其在海边吹着海风,特别的清凉舒服,真是神清气爽,但袁绍可没有心情感受着大自然的清新,赶紧催促司马朗收拾衣物准备前往渤海郡。正要出门之时,却是听闻有人前来拜访。袁绍的第一反应是自己的行踪暴露了,来人应该是袁术的刺客,毕竟袁绍在青州除了孔融之外并无任何相识之人,又谈何有人会来拜访呢?袁绍马上抽出身上的宝剑,藏匿于门后,准备杀他个措手不及。司马朗已然,藏匿于另一扇门口。

拜访之人在小二的引领之下来到了袁绍的客房,此人腰间插着双戟,背上背着铁胎弓,走起路来极是威武,隐约之间,一股大将之风油然而生,此人便是太史慈。太史慈眼看袁绍的房门敞开着,不疑有他,径自的步入袁绍的房间,这是房门左右突然闪出两道人影,两人各持一把宝剑直刺太史慈的胸口,饶是太史慈武艺惊人,也躲不过这猝不及防的一击,但是身为武者,天生的敏锐直觉,还是一种对危机的本能反应,使得太史慈关键时刻身体向后仰去,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