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决战三国
1428300000141

第141章 二袁斗法 2

大好机会排在眼前,袁术又岂会错过,袁术举起右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充满信心道:“眼下唯有一法,我明日独自一人前往邺城,去本初的州牧府上拜访,你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好。”袁术刚说完,俞涉第一个不同意道:“主公,不可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么做太冒险了,要是大爷真的不顾兄弟情义的话,那主公岂不是命悬一线?”袁术摆了摆手,示意俞涉坐下,不用激动,然后道:“不如虎穴,焉得虎子,况且现在的袁家还没真正的轮到本初做主,我想袁绍万万不敢加害于我。”其实袁术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原因还在于袁绍的老母身上,袁绍是庶出,袁绍的母亲说白了就是一个丫头,外人都不知道,袁术却非常的清楚,袁绍的母亲之所以进袁府,原因还在于多亏了袁术的母亲,袁术的母亲是正房妻子,而袁绍的母亲只是袁术母亲的陪嫁丫头,二女主仆之间相处的不错,特别是袁绍的母亲感恩于袁术的母亲,所以打小对袁术疼爱有加,甚至超过了对亲生儿子袁绍的疼爱,只要袁术进了冀州州牧府,有袁绍的母亲保着,袁就就不敢动他。

果然,翌日清晨,袁术仅让几个贴身侍卫陪同前往邺城,当袁绍还在调兵遣将之计,袁术已经到达邺城城下,已经紧闭城门的邺城不得不再次打开,放袁术而入,没办法,袁绍的生母亲自到城门口迎接袁术,袁绍生母之所以知道袁术要来,其实也是都亏了袁术在邺城有人通风报信。

当袁术到达冀州州牧府时,袁绍还在邺城西郊巡视呢!袁绍听到下人来报说二爷已经到了州牧府了,大惊一场,差点没从战马之上摔下来,幸好有鞠义在身旁扶着。袁绍呵斥了下人后,对着鞠义道:“鞠义,真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啊!我这个二弟倒是心急冀州牧这个位置啊!”但凡做下属的,总是要学会揣摩这主公说话的用意,鞠义是袁绍刚刚调回来的,对情况不太清楚,只知道朝廷突然任命袁术为冀州牧,让袁绍去做交州牧了。

袁绍见鞠义没有反应,心中不禁叹了口气,心中暗道“这个鞠义,武勇兼备,带兵打仗是把好手,但是论心计,论城府,真的是个小儿科啊!”,袁绍了解鞠义,自然不会指责鞠义。袁绍继续道:“鞠义,有你的先登营在我身边,我心里舒坦许多,这次形式紧迫,我二弟又是如此咄咄逼人,相比这冀州的天马上就要变了,不知到时你会如何抉择啊!”

再傻的人听完这句话也明白了,表忠心的时候到了,鞠义立刻下跪道:“主公,鞠义誓死相随,永不叛离。”袁绍豪放大笑,然后下马扶起鞠义道:“鞠义,我又没说你什么,无需如此,你的忠心,我都看在眼里。我身边也就只有你和郭图最值得信任了。”说罢,袁绍好像突然记起什么一样,惊呼一声不好,然后马上上马,朝着州牧府去了。回身对鞠义道了一句:“鞠义,你速速整兵前往邺城换防,记住,一定要快。”

说起这冀州牧,袁绍做了这么久,一直以来都觉得不够稳当,原因很简单,名义上这个冀州牧是袁绍的,但是实际上这个冀州牧是袁家的,两者意义相差甚远,是袁绍的,自然代表袁绍就是发号施令者,但是偏偏这个冀州牧是属于袁家的,一切大事袁绍都要先行请教过袁氏一族的现任族长袁隗的,袁隗是当朝太傅,袁绍、袁术两兄弟的叔叔,在袁家之中不仅官位最大,声望也最高。而袁绍之所以这么急着赶回州牧府,原因很简单,袁隗今日也会到达邺城,如同跟袁术约好的一般,袁绍怕自己回去晚了,结果两人先碰头,将事情都谈妥了,最后和袁绍交代一声,让袁绍去交州上任,那袁绍就功亏一篑了。

结果事情真的全部往最坏的方向发展了,袁绍感到州牧府时,袁隗和袁术已经在大厅里聊的火热了。见袁绍急匆匆的回来,袁隗心中不爽到了极点,主要还是袁术添油加醋的结果,说袁绍明知袁隗回来,还有特意出去巡视城防,人都是要脸的,袁隗一见袁绍,就没好气道:“本初,你冀州的士卒真是够傲的啊!单是这邺城的守卫就够让人折腾的,我都自报家门了,还是不让我进,这冀州到底出多大事了,至于这么大排场吗?”

袁绍知道自己下令戒严的事,已经被袁隗知道了,满脸赔笑道:“叔父,侄儿管教无方,让叔父受罪了,侄儿定当严惩。”袁隗不耐烦道:“罢了,罢了,也不是什么大事?事情闹大了,反让人觉得我心胸狭隘了。”说罢,袁隗便转身回房休息了。袁绍总觉得这叔父今天所说的话总是话里有话,而且透露着对自己极大的不满。再看着袁术一脸的得意之色,袁绍差点没有忍住直接冲上去凑袁术一顿。

此时,邺城的一个小客栈之内,两个年轻人正在谈话,大的那个年已十九,小的那个年方十一,大的对小的开口道:“仲达,你为何如此看好这个袁绍,现在整个冀州暗流涌动,袁绍这个冀州牧的位置都不一定做得住啊!”小的自信道:“大哥,你就放心吧!我是绝对不会把你往火坑里面推的,咱们是亲兄弟,你要相信我。”此二人真是司马家的两兄弟,大的是司马朗,小的是司马懿。

司马朗仍是有些不信道:“仲达,父亲让我等带领家属逃离董卓的势力范围,现在我们刚到冀州,我认为不应该马上就参与这种豪族内斗,否则牵连下来你我都没有好下场啊!”司马懿反驳道:“非也,大哥,奇货可居的道理,你应该听过,袁绍的确是我们司马一族依附的不二人选了,其实照理说曹操才是最佳人选,但是曹操身边已经有人荀彧、郭嘉、陈宫等天才罕见的奇才,而且曹操现在发展极快,司马家对于曹家而言用处不大,而袁绍则不是了,现在的袁绍犹如站在刀口之上,随时都有一无所有的风险,这时候的袁绍最需要我们,司马家如果此时出手,以后再袁家的地位必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甚之…”司马懿并没有把话说完,但是司马朗已然猜到司马懿想说的。

不过司马朗仍然不甘心道:“天下之大,除了袁绍和曹操,仍有许多诸侯,为何你如此钟情这个袁绍?”司马懿耐心道:“大哥,自古定天下者都是关中的有能之士,观今天下,青州的孔融一心为名,并无任何争霸之心;并州的丁原能力有限,而且后方一直有外族袭扰,并无争霸之本;兖州的孙坚,虽有才能,但是在曹操周边夹缝中求生存,必备曹操吞噬;扬州的韩馥,有几个满腹才学的手下,可惜偏居一隅,无争霸之本;然后三个刘氏皇叔,皆无进取之心;如此一算,就只有袁绍最符合我们司马家了,冀州是人口大洲,而且是产粮基地,素有‘北地粮仓’之称,再加上袁绍此人素有野心,但是能力有限,这真是我们司马家所要寻找的最佳依附对象啊!”

经司马懿这么一分析,司马朗也认同了,但是司马朗心中比谁都清楚这个弟弟的野心,司马懿真正的用意是取而代之,但是那都是数十年后的事了,司马家之人都善于隐忍,这是家族的遗风。司马朗看着年纪轻轻的弟弟已经有了如此了得的分析能力,心中宽慰不已,当场拍板道:“好,就以仲达所言,我明天就去找袁绍。”司马懿却摇了摇头道:“不,大哥,现在时机未到,等袁绍山穷水尽之时,我们再出手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