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麻辣典故
14272200000044

第44章 玩马高手赵襄子(典故:争先恐后、漆身吞炭)

当红影星林志玲拍广告从马上摔下,可乐坏了娱记,因为又有新闻炒作了,林志玲为何落马?据说,林志玲骑的马名为“好运来”,原来是乖巧听话的,在澳大利亚出生在香港受训,只听得懂英文指令,这次在大连,它完全听不懂中文指令,于是把林志玲给摔下来。

看来,选一匹听得懂中文的马骑是多么重要啊!

幸好春秋时代,我们的马都是懂中文,哦,不仅是中文,还是古文,所以骑马没有什么大危险。人们多喜玩马,走到哪里都牵着马,所以人们见面的时候,互拍对方马的屁股说“好马”,就算是打过招呼了(类似于现代人问候“吃了吗”),本来,这是一种很普通的客套话。但后来,“拍马屁”不知就怎么成了溜须奉承的代名词了。

在那时候能养得起马的人,出门就非常有面子,而会玩马的人,就倍儿有面子。

当时晋国有一个人名叫王子期,因为驾马技术一流,成为是晋国青年崇拜的偶像。连卿大夫赵襄子(就是号称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的开国之君),也交了学费,向他学习玩马的技术。

学了一段时间后,赵襄子就觉得自己的马术已经不错啦,要同王子期“单挑”,妄想打败他而扬名立万。

赵襄子选了最好的马和车,“各就各位,预备……跑!”随着裁判一声令下,赵襄子和王子期的马闪电般飞出。一开始赵襄子遥遥领先,他一回头,见已经拉下王子期大半圈,不由十分得意,哼起了小曲:“马儿啊,你慢些走呀慢些走,我要把这迷人的景色看个够……”可是很快,他的小曲就紧张地跑了调:“马儿啊,你慢……你慢……你慢……”因为这时候,王子期的马已经追上来了,接着很快地超越了他,向终点冲刺了。赵襄子对王子期嚷嚷:“不算,不算,你的马品种好,我俩把马换一换!”可接连换了3次马,都是被王子期甩N圈。赵襄子不乐意了,对王子期发脾气:“你嫌我的学费少就直说,干嘛还留一手啊!”

王子期说:“我的课程已经授完了,要教的也全都教给你了啊,是你的心理素质不好啊!人的心思要与马同步,也就是要做到‘人马合一’,这样才跑得快,跑得远。刚才你一落后,就想赶上我,一领先,又害怕被我赶上,赛马的时候,跑在前面或者跑在后面都是很正常的事啦,而不论在前还是在后,你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身上,怎么能跑得过我呢!”

这就是成语“争先恐后”的来历。这一番话让赵襄子豁然开朗,他虚心接受了王子期的批评,潜心钻研马术,领悟出马这种动物对人的要求很苛刻,比当时女孩子对男朋友的要求高多了,它不但要驭马者勇敢,还要有技术,还要有爱心,只有做到这三点,马才会对人产生深深的依恋,从而默契地与人合作,让驭者达到“人马合一”的高超境界。

赵襄子也渐渐了解了马的一些特性,比如马能够站着睡觉,马的耳朵也能表示喜怒哀乐,心情爽的时候是竖着的;兴奋的时候就倒向后方;恐惧时,就不停地摇动。

自从成为玩马高手之后,赵襄子到处驾着马跑,想不到有一天,马还能救他的命。

这话要从一个叫智伯的人说起,智伯是赵襄子的对头。智伯讨伐赵襄子,战败身亡。赵襄子就用智伯的头颅做了水杯,这种水杯耐高温耐腐蚀,赵襄子很喜欢,走到哪儿,这个“头颅水杯”都不离手。有时候开会的时候,台下的人不听讲,讲话的人声音特别大,赵襄子把这水杯往主席台“砰”地一拍,那些人就不敢乱讲话了,会场安静的很。所以每次赵襄子开会的时候,都会带上这个“头颅水杯”。

有一个人,看到这个“头颅水杯”头就会痛,他就是智伯原来的手下豫让。在智伯没死的日子里,豫让觉得智伯是世界上对他最亲的人,所以当智伯的头颅被赵襄子做了水杯之后,他喊出了“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这样的千古名言,天天想着怎么干掉赵襄子而给智伯报仇。

最初他改名换姓,化装成一个民工给赵襄子修厕所,企图在赵襄子上厕所的时候,一刀结果他,但是赵襄子的第六感觉很厉害,那天他一进厕所,就感觉到这个民工有问题,命令手下把他带出去搜身,刚解开他的衣服,就看到了他携带的“管制刀具”。

赵襄子紧紧盯着豫让,好像要把他的样子死死记下来,然后说:“你原来在智伯那里打工吧,看你还算讲义气,这次我就放你一马,下次再看见你,一定饶不了你!”

豫让知道自己的相片被赵襄子COPY到大脑里去了,于是他照了十八遍镜子之后,决定进行一项伟大的自残与整容工程。

工程的程序是,先拿出他的剃须刀和肥皂,剃光了眉毛和胡须,又用小刀子在脸上割了十几道口子,然后从街上买来劣质油漆刷在身上,腐蚀了皮肤,让上面长满了癞疮。

整容完毕,豫让找他老婆做试验,一看见他老婆就问:“猜猜我是谁?”他老婆没好气地说:“你这个臭要饭的,走开哪,不要以为你说话的声音像我老公,我就会可怜你啊!”

于是豫让跑进厨房,从火炉里夹起几块火红的木炭,像玩杂技似地丢进了自己的喉咙,当嘴中冒出一股烧焦的死鱼味时,他发出了一声沙哑的怪叫:“咦,整容成功了,我的声音这下没人听得出来了吧!”

豫让躲在太原晋祠的那座石桥下面,等待着赵襄子的马车从这里经过。

日上三竿,赵襄子果然驾着马准时来到,他的马刚踏上石桥,突然发出一声凄厉的嘶鸣,前蹄跃起,然后交替刨地,不停地打响鼻,而赵襄看它的耳朵啊,摇得比拨浪鼓还拨浪鼓,原来它在发警报:桥下危险,主人勿近!

赵襄子脑子里灵光一闪:“是豫让!”

急忙派人到桥下搜索,一会儿功夫果然搜出了这个阴魂不散的豫让,豫让又是自残又是整容,赵襄子都不认识了,只是那身段还面熟。

豫让自知这回死罪难逃,又认为无法向长眠地下的旧主人智伯交待,就让赵襄子把衣服脱下来给他作模拟演习。意思是我豫让已经尽心了,杀不了你赵襄子只能说你有一匹会报警的好宠物啊,现在把你的衣服刺几剑,也算是了却我的愿望了。

赵襄子本来舍不得将衣服给他的,这可是刚刚买的时尚货啊,但是人家都要快死了,只是想要件衣服玩,不给他就太说不过去了吧!于是赵襄子就把衣服扔过去,豫让一剑一剑地刺他的衣服,最后刺成了做拖把的布条子,没法再刺了,就把剑刺向了自己。

这个缠绕赵襄子多日的“老大难”就这样自动消失了,赵襄子激动地把头贴近马的脖颈,听到马喷出的沉重的鼻息,闻到那热烘烘的马汗味,觉得那真是世界上最好闻的气味!

看来,玩物不一定丧志,赵襄子这马玩得好,他把马玩出了“预警机制”,救了他一命。

典故1:争先恐后

又作:恐后争先

含义:比喻争先向前,惟恐落后,形容热烈紧张的场面。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喻老》

原文节选:

赵襄主(赵襄子)学御于王子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典故2:漆身吞炭

又作:豫让声消、吞炭漆身、豫让报恩、豫让击衣、豫让桥

含义:形容义士舍身报恩复仇,或自己毁坏容貌。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

原文:

晋毕烨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悦),去而就知伯(智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赵襄子最怨知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雠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途厕,心动执问途者,则豫让也。刃其捍,曰:“欲为知伯报雠!”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雠,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为乞人而往乞,其妻不识,曰:“状貌不似吾夫,其音何类吾夫之甚也。”又吞炭为哑,变其音……

居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所当过橇(桥)下。襄子至橇而马惊,襄子曰:“此必豫让也。”与人问之,果豫让。于是赵襄子面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知伯灭范、中行氏,而子不为报雠,反委质事知伯。知伯已死,子独何为报雠之陈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襄子乃喟然叹泣曰:“嗟乎,豫子!豫子之为知伯,名既成矣,寡人舍子,亦以足矣。子自为计,寡人不舍子。”使兵环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义,忠臣不爱死以成名。君前已宽舍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故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虽死不恨。非所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义之,乃使使者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呼天击之曰:“而可以报知伯矣。”遂伏剑而死。死之日,赵国之士闻之,皆为涕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