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市长离任之前
14254500000023

第23章

他想先把这件事告诉赵琳,他知道在这个问题上,最让妻子和女儿牵挂。

此刻,他给赵琳发了一个短信,“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手机已经找到。我终于从那种尴尬的处境中摆脱了出来。哈哈哈,上天自有评说。”

丁少聪接完电话后走进办公室,却没有坐下,不急不慢地向赵超普问道:“听说闵家山生前非常喜欢钓鱼?是喜欢海水钓?还是淡水钓?”

赵超普并不知道丁少聪为什么会突然问起此事,他没有犹豫,“海钓。他从来就不钓淡水鱼。”

“很迷恋吗?”

“很迷恋。”

赵超普向丁少聪和于文昌讲述了曾经经历过的一幕。

闵家山除了周六和周日经常去钓鱼之外,有时还偶然会在工作时间去钓鱼。赵超普曾经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上午,他正在闵家山办公室里交谈工作。正巧,他接了一个电话,电话中都说了些什么,赵超普听得并不清楚。放下电话后,闵家山说当天下午他要去钓鱼,也是为了与渔友聚会。

那一刻,赵超普才悟出闵家山对钓鱼具有多么大的兴趣。

于文昌并不知道丁少聪此刻为什么要提到这样的话题。丁少聪微微地点着头。半个小时后,丁少聪还是说服了赵超普为他们做向导,三个人一起前往闵家山家。尽管丁少聪早就与夏丹打过交道。

夏丹对丁少聪等人的造访,并没有什么思想准备,可她还是平静地把客人请进了客厅。

走进客厅时,丁少聪最大的感觉就是家中显得乱七八糟。透过客厅通往一间卧室的房门看去,几个旅行箱正摆在地中央。客厅内也堆放着一些杂物,像是要搬家那般。

他们还没有坐下,丁少聪便试探着问道:“您这是忙什么呢?像是要搬家呀?”

“哦哦哦……”夏丹“哦”了半天,也没有下文,这反倒让丁少聪更加敏感。他感觉到夏丹并不愿意告诉他真实情况。她是真的想搬家,还是另有安排?丁少聪的脸上露出微笑,“是想搬到哪里去呀?”

夏丹犹豫了片刻,“想去我侄女家里住一段时间。”

“侄女不在本市呀?怎么还这样兴师动众呀?”

夏丹似乎担心对方再看出自己的犹豫,“不不不,不是在外地,就在护国路边上的杨柳小区。她的孩子小,父母都不在本地,让我去帮助照顾一下孩子,也是为我考虑,免得我太孤单了。”

夏丹的回答似乎能够自圆其说,可是那堆放了一地的东西,还是让丁少聪有些纳闷。他已经不能再问下去。

丁少聪和赵超普,还有于文昌都随意坐了下来。

赵超普与夏丹交流着什么,显得有些随意。

几分钟后,丁少聪的目光集中到了放在书房角落里的一个大陶瓷画缸里,那上边正立着几个鱼竿,“听说闵院长生前十分愿意钓鱼,他通常都和谁去钓鱼呀?都什么时候去?”

这并没有引起夏丹的怀疑,“周六和周日除了医院里有事之外,基本上都会去海上钓鱼。都和谁去,也不固定,我也说不清楚。”

丁少聪不停地点着头。

“这不,出事的前一天晚上他没有回来。早晨离开家时,他还莫名其妙地带了一些钓鱼用具。”

说者无心,听者却有意。丁少聪机敏地问道:“带了些什么样的钓鱼用具?”

“那一大堆东西,我怎么知道,我也不关心这种事。他平时只要能早一点儿回来,就愿意摆弄那些东西。就算是出国,有时也会带回来一些渔具。”夏丹像是唠家常那般随意聊着。

“他明明告诉你是去出差,却又带着钓鱼用具,你没有对此产生过怀疑?”丁少聪继续着他关心的话题。

“怀疑过,他完全可能不是去出差。可我已经没有打探究竟的兴趣,类似这种事我早就习以为常了。何必呢?弄得谁都不愉快。”

“哦,没有想到您还这么看得开。”

“不是看得开,是被逼无奈。慢慢让自己习惯呗。”

夏丹的一番话,还是让丁少聪又一次产生了疑问,可他还是不想在这一刻把问题搞得过于复杂。他什么也没有再问下去,而是起身朝书房走去,“于文昌,你不是也对钓鱼感兴趣吗?过来看看,看看这些东西比你用的那些工具的档次怎么样?”于文昌也跟着走了过去。

赵超普并没有离开原地,他与夏丹坐在那里继续闲聊。他们的目光完全可以光顾到丁少聪和于文昌的每一个细小动作。

几分钟后,丁少聪与于文昌重新回到客厅,但并没有再坐下的意思。

赵超普也站了起来,“嫂子,如果有需要我们帮忙的事,就说话。我没有时间,还可以派别人过来。”

夏丹还算客气,这让赵超普感觉到,她对他仿佛已经少了几许上次她去医院时对他的那种反感。

走出闵家山家所在小区,他们各自离开了那里。

分手前,丁少聪告诉赵超普,他们之所以让赵超普跟着来闵家山家,是为了淡化夏丹对他们此行目的关注。而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想弄清楚闵家山的钓鱼工具是否曾经缺少过。

丁少聪和于文昌前往国华医院找赵超普时,原本并没有当天去找夏丹的计划。正是丁少聪在赵超普办公室接到的那个电话,让他们改变了行程。

那是张东打给他的电话。

当天上午九点多钟,城东区环卫队在清理护城河垃圾时,意外地有了发现,那是浮在浅水处淤泥上的一样东西,当他们捞出来时,发现那是非常新的渔具,鱼竿上还有一个滑轮。每一节鱼竿的衔接处的金属环,看上去都是由金子镶嵌。

正在大家对鱼竿津津乐道时,就在护城河边的理石地面上练毛笔地书的一群老人围了过来。他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其中有一个六十岁出头的知识分子模样的人挤到了前边,不断地打量,又从环卫工人手里接过鱼竿仔细观察,像是在辨认什么。他越看越觉得眼熟。

最终,正是这位老人在鱼竿上发现了秘密,鱼竿最粗的那头竟然有几个汉字清晰可见。那上边刻有“闵家山”三个字。

就是这样三个字,让这位王姓老人走进了闵家山之死调查组的视野。

这位老人叫王长久,退休前曾经是一家公司的会计。他与闵家山并没有太多的接触,两个人共同的爱好曾经让他们走到了一起。

那是在一次市钓鱼协会组织的渔友联谊活动中,王长久与闵家山坐在同一条船上。船上共有八个人,彼此之间有的相互认识,有的从来就没有谋过面。王长久与闵家山就从来没有谋过面。

正是那次活动让王长久记住了闵家山,因为闵家山所使用的正是眼前从护城河的淤泥里发现的鱼竿。鱼竿不仅仅是王长久第一次看到,也是同船的所有人第一次看到过的最豪华而精制的鱼竿,仅仅是那个电动轮就值八千多元钱,这还不算,更让人瞩目的就是鱼竿的纯金环箍,在渔友使用的渔具中是绝无仅有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一路上让王长久与闵家山有了更多的交流。自从这件事之后,王长久又有过一次机会与闵家山接触。那次也是因为钓鱼,但那是钓鱼比赛,闵家山并没有再带那支鱼竿。那是因为比赛组织方有要求,不能使用电动轮。当王长久认出那支鱼竿时,他并不知道闵家山已经不在人世。可是他还是马上意识到这是极其不正常的。据他对闵家山对自己那支豪华鱼竿喜爱程度的了解,那支鱼竿绝不应该躺在护城河的淤泥里。

于是,他建议环卫队将鱼竿交到附近派出所,他们听从了王长久的建议。王长久也跟着去了派出所。

正是因为派出所民警对闵家山意外亡命海上的敏感,这支鱼竿很快就交到了张东手里。

随后,张东便把电话打给丁少聪。

等到丁少聪将这件事情如实地告诉赵超普时,赵超普才明白他为什么会成为丁少聪和于文昌去闵家山家时的向导。

赵超普回到办公室,此刻,他真正地意识到虽然自己已从闵家山之死的瓜葛中摆脱了出来,但闵家山之死无疑是存在问题的。不然,警方绝不会对那支鱼竿那样地感兴趣。

他不时地晃动着脑袋。手里却慢慢地抓起了座机,几乎是下意识地拨通了女儿赵琳的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