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边读边悟论语
14254200000104

第104章 参政议政言必有中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先进第十一

鲁国的执政者要改建国库长府。闵子骞说:“仍旧沿袭老样子下去,怎么样?何必改建呢?”孔子说:“这个人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得中肯正确。”

【感悟一点】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这八个字,是行事、应世以至待人接物中的重大学问。当处大事的时候,不要乱说,要说就“言必有中”,像射箭靶一样,一箭出去就中靶心,就到要点上。这才显得既谦虚谨慎,同时又能恰当地表现出才华、智慧和学问来。

诸葛亮说孙权

孔子是非常重视说话的,他在这里讲的“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则重点指出言语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要能够一语中的,不能顾左右而言他,或是洋洋万言“言不及义”,以致让对方不得要领。“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既是一种说话艺术,又是说话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能否做到“言必有中”,不但是学问、才智的表现,有时还关系到国家政治、人格尊严等重大的问题,因此,需要格外关注这个讲话的艺术和原则。

官渡之战以后,曹操就统一了北方,发展生产,增强军事力量,下一步他就打算进军南方,消灭占据着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全国。

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此时,占据荆州的刘表刚刚死去,次子刘琮承袭了他的职位,胆小怕事的刘琮暗地里投降了曹操。受刘表派遣驻守新野一带的刘备,见曹军来势凶猛,想抵抗也来不及了,就匆匆忙忙地向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退却。江陵是一个军事重镇,又是兵力和物资的重要补给地,曹、刘双方都为争夺此地而日夜兼程,在长坂(今湖北省当阳县东北)曹操赶上了刘备,并且打败了刘备,占领了军事要地江陵。刘备被打得无路可走,只好从小道到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与刘表的长子刘琦相遇,合兵一处,约有2万人。而且在夏口,刘备碰到了等他很久的孙权的谋士鲁肃。鲁肃向刘备坦诚地说明了来意,希望孙、刘两家能够联合抗曹,这正符合了诸葛亮在隆中同刘备讲的对策。刘备当即决定派诸葛亮为代表,同鲁肃前往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面见孙权共商联盟破曹之计。

孙权爱慕诸葛亮的才华,诸葛亮见孙权气度不凡,两个人谈得非常投机。孙权首先向诸葛亮请教,诸葛亮说:“现在天下大乱,曹操占据北方,而且有吞并天下之势。而将军您占据着江东,刘豫州刘备一心想振兴汉室,两位都有和曹操争夺天下的气势,真是志向相同啊!”诸葛亮一句话就将孙、刘拉到了共同抗曹的立场上。但他见孙权在联合抗曹上仍有些犹豫不决,就对孙权说:“曹操占领了荆州,名声震及四海,现在他顺江而下,直逼江东。将军您应该根据自己的力量做出决断:如果能以您吴、越之力量与曹军抗衡的话,你就及早与曹操断绝关系;如果您估计无力与他抗衡,为什么不及早投降曹操,还可以苟且偷生呢?像现在这样,您表面上服从曹操,可内心却犹豫不决,在紧要时刻做不出决断,灾难可就要来了。”孙权听了有些生气。

诸葛亮又接着说道:“刘豫州是汉朝的宗室;才能是他人所无法比及的,许多人都仰慕他,归顺他,如果他抗曹不能成功,那也是天命;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向曹操投降的。”诸葛亮的几句话分明在激励孙权做出正确的决断。孙权十分激动,猛地站起来说:“我也不是甘受摆布的人,我不能拿着整个江东的10万士兵,受人家控制!我的主意已定!不和刘豫州联合,就无法与曹操抗衡。”

诸葛亮为了进一步解除孙权的顾虑,就说:“刘豫州虽然刚打了败仗,但是他仍有精兵2万。曹操虽然兵马很多,但是经过长途跋涉,已经疲惫不堪了;更何况,曹军大部分都是北方人,用强力射来的弩箭,已经到了最后,该掉在地上了,连最薄的丝绸也穿不透。再加上曹操刚刚占领荆州,人心不服,他们是向着刘氏的。将军您想想看,只要孙、刘两家联合起来,协力作战,就一定会打败曹操的。而且曹操失败以后,必定会退回北方,荆州、东吴的势力就会发展起来。这样,三足鼎立的局面就形成了。”

诸葛亮这一番话,增强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在这里,诸葛亮的话之所以能对孙权起关键作用,主要就在于他的每一句话都指出与孙权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的关系,直接触动孙权的心理要害。因此,孙权定下决心联刘抗曹,而对手下谋士的意见再也听不进去了。可见,“言必有中”的话语,其作用是何等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