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持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持,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
【注释】
[1]安:稳定、安定。
[2]持:维持,掌握。
[3]未兆:没有迹象时、没有征兆时。
[4]谋:图谋、谋划。
[5]泮(pàn):散,分解。
[6]毫末:指细小的萌芽。
[7]几:差不多。
[8]欲不欲:前一个“欲”,动词,向往、欲想;不欲,(别人所)不向望的。欲不欲,即想往别人所不向往的。
[9]学不学:前一个“学”是动词,学习。学不学,就是说圣人的学习就是不学什么。
[10]复:一说补救、弥补的意思;一说复作返讲,从错误的道路上走回来。改正错误的意思。今从后解。
【译文】
处于稳定状态的事物易于把握,处于酝酿阶段、没显露迹象的事情易于谋划,脆弱的东西易于碎裂,细微的尘土易于消散。因此,做事要从没有做过的事考虑,管理要从没有发生的混乱着手。参天大树总是从幼苗长起,入云的高台总是由一撮撮泥土堆积而成,要完成千里之遥的路程,还得靠一步步行走。刻求有为之功的人必然会失败,一心要抱持某种东西不放的人最后反而会失去。所以圣人总觉得目前没什么作为也就不会失败,什么都不抱持,自然不会有所失。一般人做事,总是半途而废。如果能慎终如始,就不会招致失败。所以圣人总是要众人不要的东西,也不去争抢所谓的宝贝。学习那些一般人不去学的知识,(以免)重蹈众人的覆辙。他们能协助万物根据自然规律生衍繁殖,而不敢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
【解读】
事物处于安定的状态时容易把持控制,问题处于萌芽状态时便于处理;物体在脆弱的时候容易被击破,在势孤力单的环境下容易被消灭。
无论从国家、社会到个人都是这样的。“安”这个状态其实是个均衡的状态,是各种力量处于微妙平衡的结果。
所以,老子说,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变化时就把它做好,要在动乱还没有发生时就把它治理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见微而知著,要善于发现问题的先兆,把问题和动乱解决在萌芽状态。
老子的这个智慧可以活用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来。
比如,当我们的爱已经不再存在,当两个人的爱的火焰快要熄灭的时候,当婚姻破裂的时候,这已经到了最坏了。但是我们可以想一想,它总归有一个前因后果的,总归有一个慢慢渐变的过程,总归有一个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朦胧到渐明的这样一个进程。老子的智慧教导我们,要及早地发现婚姻中的问题。
为什麽呢?因为一切纷乱的事情还没发生的时候,如果有违反正常的事情,刚要发生,便能一目了然,能够一目了然,才容易找出对策。否则,不能在还没有问题的时候预见问题,发现苗头,就会出问题。
永远都别认为什么事情绝对不会出问题。当你这样想的时候,问题已经很有理由出现了――由于你的忽视。
于是,老子得出这样的结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智慧伟大的老子用这几句话对质量互变做了形象化表述,尤其强调了量的积累的重要性。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结果。勉励人们干什么都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要把远大理想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艰苦努力。只有量的积累突破度时,才能出现质的飞跃,才能升级递进。
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也就是说,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目标”这个“道”必不可少,但不能为了“道”而去论“道”。关键是行动。
宋人张泳说:“临事三难:能见,为一;见能行,为二;行必果决,为三。”在任何一个行业里里,不努力去行动的人,就不会获得成功。就连凶猛的老虎要想捕捉一只弱小的兔子,也必须全力以赴地去行动,不行动、不努力,就捕捉不到兔子。
为者败之;持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持,故无失。“有为”就是主观的行为,是违反客观规律的,所以当然必然失败;“执”就是抱紧,就是“贪”、“嗔”、“痴”,这样反而容易失去。越怕失去反而会失去。圣人无为,所以不会失败;不“贪”、不“嗔”、不“痴”,所以也不会有所失去。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大致意思是说人们做事情,常常失败于将要成功之际。世上,很多人都有成为圣人的远大理想,他们也确实为之而奋斗了,可是,最后的成就者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且不论能力和才智等条件,最重要的是,他们缺少了“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住”的精神。
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就出自这里。为什么往往功败垂成呢?说穿了,就是恒心毅力不够,在“黎明前的黑暗”那紧要关头退却了,败下阵来,不能“将革命进行到底”。每一个人都应记住先圣老子的这句话,时常勉励我们做事要有恒心,最严峻的时刻也不要低头,也要咬牙挺住,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挺过来就是胜利!
所以,老子最后总结:“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所谓“慎终如始”,就是指在做事上,只有一个很好的开头,还要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尾,不能给人留下一种有始无终、只重开始不管结果的印象。
普通人“贵”的都是“难得之货”,也就是“持者失之”所“持”的东西。“圣人”不以此为“贵”。能让“圣人”去“贵”的只有“道”,“道”不是“难得之货”。
世人“为学”,大多为了后天的功名利禄,而把“道德”视为无用的羁绊。“圣人”不求那些后天的、有形的东西,只是修行“道德”而已。
【生活之道】
七年之痒
谈到婚姻的转折,最常听到的一句便是“七年之痒”。其实,现代人的婚姻,往往等不到7年,便已“痒不可支”。激情的厮守是否变成无味的相对,甚至最终分手,作为当事人并非完全不可把握。预知这些时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去认真面对和把握,可以说,这才是避免婚姻危机产生的重要秘诀。
乔天民的苦恼,他的妻子郭凤云从来不知道。乔天民是个爱面子的男人,在同事和朋友面前,他永远会扮成婚姻幸福的样子。但其实他对这个婚姻从来没有满意过。“我知道她很爱我。但是,真的,我经常觉得很不舒服。”
不快乐的种子其实一早就已埋下。郭凤云与乔天民是多年邻居,自情窦初开时便恋上对方,经过10年坚持不懈的等待,终于等到他来求婚。然而真相是,答应结婚并不是因为他终于爱上了她,而是觉得无法不给郭凤云一个交待。
郭凤云在别人眼里看来,并无什么明显的缺点。温柔,勤快,苗条,做着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且极爱乔天民。或许她惟一欠缺的便是对丈夫的了解。“她自己非常爱我,就认为我一定也非常爱她,因此就觉得我们之间不会有任何问题。她一点都不知道,其实常有异性对我表示好感。”乔天民对此很郁闷。
“晚上回家,我喜欢看看碟片,结婚前她经常陪我看,结婚后起初还看看,后来便只顾着自己看电视了。其实我一个人看碟片很寂寞,而且看完了总想谈谈感觉,但一看到她赖在沙发里看肥皂剧的样子,就觉得懒得讲话了。”
3年看似美满的婚姻之后,乔天民的医院新来了一位女同事。不漂亮,又因为太瘦太苍白而显得不够健康,但是乔天民动摇了。“你知道吗?我看过的所有电影,她都看过。我们常在MSN上聊电影,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乔天民说。
郭凤云就像很多具有灵敏本能的妻子,及时发现了丈夫的异常。她向丈夫哭诉,又去找那所谓的“第三者”谈话,甚至每天去乔天民的医院接他下班。一番折腾之后,以那位女同事辞职走人收场。而郭凤云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了沙发上,继续着她的肥皂剧之旅。
所有人都可以预见,虽然这一次郭凤云留住了丈夫,她还会遇到下一次,再下一次,直到丈夫彻底没有了内疚感,直到丈夫彻底地爱上了别人。
问题出在哪里?第三者的出现?不,问题出在那段平静的日子里。太多人一直到婚姻已经病入膏肓才急忙想着补救,其实就像一只桃子,当表面坏了的时候,里面已经烂了。怎么办?应该在那段平静的日子里有所注意,因为,“其未兆易谋”。
【从政之道】
经历由盛而衰两重天的皇帝
大唐天子李隆基,因平定宫廷叛乱而登上九五之尊,风华正茂,励精图治,在著名宰相宋?、姚崇、张九龄的辅佐下取得了二十多年“开元盛世”之辉煌,使唐朝走向最鼎盛的巅峰!
然而这位唐明皇却不能慎终如始,在成绩面前飘飘然起来,日益骄傲,固步自封,淫逸堕落,把儿媳妇杨玉环霸占过来,“春从春游夜专夜”,“从此君王不早朝”。
一个老头儿泡一个天姿国色的美女,而且爱屋及乌,连她的三个姐姐也都封为夫人,一切政事委托给口蜜腹剑的奸相李林甫和不学无术的冒牌舅子杨国忠,这二人狼狈为奸,把朝政搞得一塌糊涂,最终引发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逃亡四川。多亏了郭子仪借来回鹘兵才平定了这场叛乱,但从此唐朝走向了日益衰败的下坡路,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人们做事情,常常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就失败。所以,老子告戒我们,如果人们在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能像开始的时候一样谨慎,那么事情就不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