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
[1]恶已:恶、丑。已,通“矣”。
[2]斯:这。
[3]相:互相。
[4]形: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
[5]盈:充实、补充、依存。
[6]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7]居,担当、担任。
[8]作:兴起、发生、创造。
[9]弗:弗,不。
【译文】
世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也就知道了何谓丑恶。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也就知道何谓不善。所以,有与无相并而生,难与易互相成就,长与短互相对比,高与低互相映衬,音节与旋律彼此应合,前与后连接相随。这是永恒普遍之理。因此圣者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事物,用无言的方式进行教育,让万物自然发生而并不创始,任其自由生长而不按自己的喜好培育,任其自为而绝不把持,任其功成而并不自居,正是由于从不居功占有,所以才永远没有丢失。
【解读】
老子在这里主要阐述自然与人事的相对论,告诉人们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一切事物都在相反的关系中产生,它们相生相成,彼此互补。比如说世界上有男人、女人,我们想象一下,地球上如果只有男人或者只有女人,这个世界还会如此斑斓吗?
相反的关系是经常变动着的,因而一切事物及其价值判断也在不断地变动。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辩证法,说明世间一切现象,都在对立中相调和。
比如,一个姑娘长的一般,她就更聪明些;一个姑娘有某一个方面的缺陷,那在另一个方面就有常人所没有的特长。这就是长短相形,高下相盈。不可能所有的好事都让一个人占尽了。
又比如,人生的处境也是如此。有时候我们处在顺境中,一顺百顺;有时候我们处在逆境中,看不到未来的方向;甚至一会心情很好,一会又莫名其妙地烦躁起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怎么样让自己的处境和心情有一个连续性?
根据老子的辩证法,要避免自己的处境和心情的大起大落,就必须在顺与逆这对矛盾关系的处理上实现“顺不足喜,逆不足忧”。
人生的路有起有落,看待人生的起落顺逆应该有辨证的观点。
你说你过的不好,你的心情糟透了,但还有人比你过的还差,心情更糟。有人说,这不是阿Q精神吗?人生为什么不能有一点阿Q精神呢?
也许一个人可以做到虚怀若谷,大智若愚,但是事事吃亏,总觉得自己在遭受损失,渐渐地就会心理不平衡,于是就会计较自己的得失,再也不肯忍气吞声地吃亏,一定要分辨个明明白白,战友之间,同事之间是非不断,自己也惹得一身闲气,而所想到的也照样没有得到,这样,在他的心里,自己一直都很不顺。
在老子开来,一个人应该更看重的是自身的修养,而非一时一事的得与失。
春秋战国时期的子文,担任楚国的令尹。这个人三次做官,任令尹之职,却从不喜形于色,三次被免职,也怒不形于色。这是因为他心里平静。子文心胸宽广,明白争一时得失毫无用处。该失的,争也不一定能够得到,越得不到,心理越不平衡,对自己毫无益处,不如不去计较这一点点损失。
老子认为道把天地万物创生出来的时候,却没有主观的偏好,美的、恶的,善的、不善的均是一视同仁,而作出美丑善恶判断的是人本身,而并非“道”。如果“道”有善恶美丑之分,那么恶的,丑的就不会出现在世界上。从这种永恒的事实出发,老子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要搞一些空洞无物的仪式和劳民伤财的事情而毫无意义的事情,不要指望也没有必要对老百姓的教化能做到“五个手指头”一样长。
从老子这篇文章的最后还告诫我们,有了一点成绩,就居功自傲,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做了一些事恐怕别人不知道,这样就会招来很多是非,说不定已经有人盯上你了。所以,像老子说的那样,“功成而弗居”,还要把自己的功劳分一点给别人,那你就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为政之道】
良臣尹绰
尹绰和赦厥同在赵简子手下做官,赦厥为人圆滑,会见风使舵,看主人的脸色行事,从来不说让主子不高兴的话。尹绰就不是这样,他性格率直,对主子忠心耿耿尽职尽责。
一次赵简子带尹绰、赦厥及其他随从外出打猎,一只灰色的大野兔窜出来,赵简子命随从全部出动,策马追捕野兔子,谁抓到野兔谁受上奖。众随从奋力追捕野兔,结果踩坏了一大片庄稼。野兔子抓到了,赵简子十分高兴,对抓到野兔的随从大加奖励。尹绰表示反对,批评赵简子的做法不妥。赵简子不高兴地说:“这个随从听从命令,动作敏捷,能按我的旨意办事,我为什么不能奖励他呢?”尹绰说:“他只知道讨好您而不顾老百姓种的庄稼,这种人不值得奖励。当然,错误的根源应该是在您的身上,您不提出那样的要求,他也不会那样去做。”赵简子心里闷闷不乐。
又一次,赵简子因头天晚上饮酒过多,醉卧不起,直到第二天已近晌午,仍在醉梦中。这时,楚国一位贤人应赵简子3月前的邀请前来求见,赦厥接待了那位贤人。为了不打扰赵简子睡觉,赦厥婉言推辞了那位楚国人的求见,结果使那位贤人扫兴而去。赵简子直睡到黄昏才醒来,赦厥除了关心赵简子是否睡得香甜外,对来人求见的事只是轻描淡写地敷衍了几句。
赵简子常对手下人说:“赦厥真是我的好助手,他真心爱护我,从不肯在别人面前批评我的过错,深怕伤害了我。可是尹绰就不是这样,他对我的一点缺点都毫不放过,哪怕是当着许多人的面也对我吹毛求疵,一点也不顾及我的面子。”
尹绰听到这些话后,依然不放过赵简子。他又跑去找赵简子,他对赵简子说:“您的话错了!作为臣下,就应帮助完善您的谋略和您的为人。赦厥从不批评您,他从不留心您的过错,更不会教您改错。我呢,总是注意您的处世为人及一举一动,凡有不检点或不妥之处,我都要给您指出来,好让您及时纠正,这样我才算尽到了臣子的职责。如果???连您的丑恶的一面也加以爱护,那对您有什么益处呢?丑恶有什么可爱的呢?如果您的丑恶越来越多,那又如何能保持您美好的形象和尊严呢?”
赵简子听了,似有所悟。
【生活之道】
丑妻和美妻
有一个师父去旅行,他和门徒们来到一家客店过夜。客店的老板告诉他他有两个妻子,一个很美,另一个很丑。
“不过问题是,”客店老板说,“我爱那个丑的,而恨那个美的。”
师父问:「怎么回事?这是什么原因呢?」
那个人说:“那个美的意识到她的美,这使她变得很丑……当你过于意识美的时候,你当然会变丑,而另一个太意识她的丑了。这使她变得很美。”
那个美的一直在想她是美的――她变得骄傲了。当你骄傲的时候,你怎么可能美丽呢?骄傲就是丑。她变得十分自我。你碰到过任何美丽的自我吗?自我怎么可能美丽呢?另一个,另一个丑的、意识自己丑的,变得谦逊了,而谦逊有它自己的美。谦逊,没有任何骄傲、没有任何自我的谦逊会产生美。
所以那个人说,“我很困惑,我爱那个丑的,而我恨那个美的。请你解决我的困惑。”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父叫来所有的门徒,他说:“你们也来,因为这是一件应该理解的事情。”
他正好说了老子说的话。他对他的门徒说:“不要骄傲你是知道的。如果你知道你是知道的,你就是无知的。如果你知道你是不知道的,你就是聪明的。一个绝对简单的人两方面都不知道,既不知道他是知道的,也不知道他是不知道的。他完全无自我意识地生活。”
本来这个故事已经结束了。但事情又有了变故。
很多年以后,那个客店的老板对一位智者说:“有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从前有一个师父来过,我向他提出这个问题,他把它解决了,但是从此以后,一切都改变了。那个丑女人变得以她的谦逊为骄傲,现在我不爱她了。不仅她的身体是丑的,现在她的本质,她的整个本质都变丑了。而那个美丽的女人,她知道自己对于美丽的意识破坏了自己的美丽,所以就放下了这个意识。现在我爱她。不仅她的身体是美丽的,她的本质也变得很美丽了。」所以他对我说,「现在请你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而智者告诉他,“请你保持沉默。如果我说了什么,那么这个故事又会发生一次转变。所以,保持沉默!”
老子说,对立的东西并非真的是对立的东西,而是互补的东西。不要分割它们,分割是假的;它们是一体的,它们互相依存。爱没有恨怎么能够存在呢?慈悲没有愤怒怎么能够存在呢?生命没有死亡怎么能够存在呢?幸福没有不幸怎么能够存在呢?
所以,最好让自然成为自然,“处无为之事”。
【生活之道】
一份账单
美国人有句话叫:“一等人使眼教,二等人使话教,三等人使棍教。”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聪明的男孩汤姆给妈妈写了一张帐单:“汤姆给妈妈到超市买食品,妈妈应付5美元;汤姆自己起床叠被,妈妈应付2美元;汤姆檫地板,妈妈应付3美元;汤姆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妈妈应付10美元;合计:20美元。”
汤姆写完后,把字条压在餐桌上,便上床睡觉了。忙得满头大汗的妈妈看了这张字条后,只是宽容的笑了笑,随即在上面添了几行字,放回了汤姆的枕边。醒来的汤姆,看到了这样的一张帐单:“妈妈含辛茹苦地抚养汤姆,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教汤姆走路、说话,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以后还将继续为汤姆奉献,汤姆应付0美元;妈妈拥有一个天使般可爱的小男孩,汤姆应付0美元;合计:0美元。”这张纸条,至今仍被汤姆珍藏着,它记录着一个孩子从懵懂走向懂事的经历。
这种“无言”的教育方式,不正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藏起来”的“无为”而教的教育境界吗?它远比呵斥、当面指责、讽刺甚至挖苦等高明的多,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其结果是刻骨铭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