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勤学求索
14245100000043

第43章 魔手化幻境粒埃见乾坤

张广庆的内画艺术追求,暗合了世界艺术发展的轨迹,走的是一条由再现到表现,由工写到意写渐进的抽象化历程。他在东西万文化的烛照和齐陶瓷文化的陶冶中,探索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结合自己的个性、禀赋、内养,吸收各种艺术样式的精华,把内画的定义由单纯的技术操作,上升到艺术的高度。

他三十多年的内画生涯中,潜心钻研,博采众长,摹古求新,把中国绘画的意象线、泼墨与西万绘画中的运动线、色彩、明暗造型,及抽象写意的艺术观念,融入到内画艺术中来。打破了传统内画题材褊狭,单线涂彩的艺术模式,丰富了内画表达的语言。

他在艺术上的这种追求,可以从他人生的轨迹中窥见一斑。1948年张广庆生于山东济宁,新中国成立后随父母到博山谋生。母亲精工刺绣,她充满想象的刺绣,培植了他艺术的想象力和爱美的心灵。童年受过绘画基础训练,十五岁便在淄博画坛崭露头角。1964年考人山东博山陶瓷琉璃厂,师从鲁派鼻烟壶传人薛京万老艺人。他一方面学习掌握内画鼻烟壶的传统技法,一方面勤攻近代美术大师张大干、于非暗、黄胃、刘纪卤的绘画作品,由外画促内画,苦练工笔,采撷众长,不断把传统绘画技法和形式融汇到内画申来。1976年,参加山东艺术学院进修班学习绘画理论,从白石老人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语录中对艺术产生顿悟。于是开始了从师古人到师造化再到师心源的艺术求索之路。他早期的再现性作品中,构思险奇,细而不腻,工而不板,静中寓动,气势恢宏,千姿百态,神奇卓异,并有笔不到意到,尽精微而致广大的艺术效果,使内画艺术进人一个全新的境地。广庆的嫡传老人薛京万老先生满怀喜悦地说:“广庆画《水浒传》画谁像谁,鼻子眼都有表情”,“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的徒弟胜老师”。

张广庆早期的作品突破了传统内画工艺,偏重于民间吉祥物,如神、佛、荷等题材的限制,把触角仲向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历史人物、民间演义、传说神话及山水、走兽,无不被他涉列。《三国故事》人物系列、《水浒一百单八将》《百虎图》《萧氏弄玉》《西游记》系列等,是他那个年代的代表作。

早期作品注重艺术气氛的道染和人物个性的把握,把形象置于典型环境和氛围中塑造,使形象个性更加分明生动。作品《百虎图》意在写虎威,却大肆渲染山雨欲来风满楼摄人心魄的场景。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深山幽谷,有一斧斫的峭崖隐人高天,俯瞅其下的层峦叠嶂,飞霭乌云深涧疾走;再凝目观之,是电闪雷鸣,云浪翻滚,松涛雷动。而群虎则雄视一切,威风荡谷,生气勃发。作者很好地用环境烘托了老虎不可战胜的气魄。

上世纪80年代,张广庆致力于内画肖像技法的探术,这是一个让同仁望而却步的领域。他苦心钻研西万素描技法,结合中国人物画的白描,创造了白已的“一次勾像”法。他创作的内画人物肖像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惟妙惟肖。他笔下的《孙中山》《宋庆龄》《华盛顿》《爱因斯坦》《英国王子与王妃》等数十件内画肖像作品,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立体动感。没有对各种艺术门类融会贯通的悟性,就不能达到“笔随人意走,像从感情出”的境界。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和变革。他把内画放到人类艺术的高度审视,结合内画材料特性,拓展内画表现领域。他成功地把中国传统绘画泼墨、泼彩运用到内画中来,并成功地克服了质料的限制。为我们营造了水墨淋漓、水汽氤氲、意境高远的泼墨效果内画,如作品《草青青》等。

他甚至从中国壁画艺术中寻找表达语言和艺术观念。对物象抽象性和装饰性的强调,使他的作品带有表现主义的色彩。在抽象意象中,既保留了中国画传统文化意境的营造,又突出线的概括力,造型夸张,突出色彩的情感化,如作品《狐愤》《下江陵》《月亮、太阳》等。

他具有极强的统摄全局的构图能力。他说作品水平高低,不出画面形象的多寡决定。要做到“繁而不塞,简而不空”的艺术效果。他创作的《水浒一百单八将》方寸之间,人物神态、性格、毫发毕现,场面设置得当,真正做到了繁而不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而《草青青》等泼墨效果的内画作品,形简意远,在大师的魔笔之下,把我们带到一个空灵的艺术境地,令人百看不厌。

他打破内画外观和表现的传统窠白,从单纯的琉璃瓶子里绘画的工艺品,发展为质料晶莹剔透,造型别致考究,并大胆提出内画艺术不同于一般绘画,要运用德国阁可斯基的“四维空间”学说,创造一种具有时空感的,能全万位透视的,独立存在的,完整的综合性艺术精品。丰富了内画工艺的表现力和装饰性。

“路漫漫其修远合,吾将上下而求索……”

鼻张广庆大师成功的道路说明了:天赋名师机遇艺德是维系人才摇篮的绳索;锲而不舍知难而进矢志不渝科学求实是任何有所作为的人成功的阶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生活是每一个艺术家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