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14227100000066

第66章 A公司优秀人才评驯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案例中C部门的匿名信中所谈到的问题应该是A公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许这样的问题在不同部门中的情况不同,但在C部门中可能问题比较严重。普通员工的忍受程度是有极限的,当某些问题超出了员工的忍受极限时,员工又惧怕当面直言为自身利益带来损害的时候,采用匿名信的方式阐述自身的想法能够代表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认真分析A公司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帮助其高效运行。

(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A公司的C部门的员工有很多是公司领导的夫人。夫人的工作能力虽然比较平常,但由于其背后有一个比较“强大”的丈夫,所以在丈夫光环的映照下夫人也仿佛高贵了许多。由于很多官太太在C部门任职,在C部门评优过程中完全背离了常规的评优秩序。在工作业绩基本相似的情况下,C部门管理者会首先考虑这些官太太评选为优秀职工。C部门的管理层将更多的评优机会让给这些官太太,可以为自己在其他方面创造更多方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以通过这些官太太在公司层得到领导的更多赏识,从而增加其能够进一步高升的机会。同时这些官太太可以随时向C部门领导透露一些公司发展层面的动向。这些发展动向进而公司发展对C部门的“关照”等都可以为C部门在发展中创造更多的机会,C部门管理者也会因此而得到更多的物质回报。所以,一热得到鸡犬升天在公司领导与其夫人之间形成的利益链的背后实际上是C部门管理着的利益需求。但是C部门管理者将更多的机会分配给这些官太太后就会引起公司内真正优秀的员工的不满,希望通过匿名信方式排解心中的忧愁并期望公司层面能够尽早纠正C部门的这种扭曲的评优制度,使得真正优秀的员工能够得到公正的待遇。

(二)肥水不流外人田

A公司优秀评选过程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很多时候被选出来的优秀员工是评委成员。固然评委成员在很大程度上业绩很优秀才能够成为C部门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优秀职工当选后不仅可以得到荣誉,而且可以得到来自公司层面的不菲的物质奖励,所以很多员工都非常看重年终的优秀评选。既然优秀的评选竞争非常激烈,则在所有的评委中就可以达成这样一个默契,当有评委成员参评优秀时,就尽量将机会进行让与,而这种让与是评委在投票过程中达成的一种默契,大家都先选这位评委身份的参评成员。而在下一年的优秀评选过程中,该成员就主动退出,而其他的评委成员成为参评成员,大家就会按照原先的样子如法炮制出当年的优秀员工。如此循环往复,评优机会在局外人看来就是让评委成员垄断了。评委人员的这种默契实际上就是在恪守“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准则。但是随着公司状况的变化,年轻的员工在正常的制度设计下不一定不能胜出为优秀员工,但是由于评优机会被圈内人垄断,导致年轻的优秀员工没有机会进入这个圈层,即使有机会进入,也会被圈内人的文化马上同化,成为既得利益者后继续固守“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准则。

(三)掩耳盗铃

匿名信中所谈及的优秀获得者的材料公示问题应该说不仅出现在A公司,目前很多企事业单位的评选优秀的过程中,为了表示评选过程的公正,但优秀评选尘埃落定后,一般会把优秀获得者的参评材料与其名单一并公示。乍一看好像评选非常公正,但仔细想一下就会琢磨出匿名信中所谈及的问题:某些落选者的材料可能并不逊色当选者的材料,但是由于公示的材料只有当选者的材料,所以并不能反映优秀评选过程中存在的端倪。而感觉到不公平的只有那些落选并且确实较优秀当选者自己知道,这些个体不会对公司的决策层面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当部分甚至大部分应该被评为优秀的员工落选而具有与匿名信投递者类似的感觉时,在广大员工中间就会对公司的评优制度产生深度质疑。将不是真正最优秀的员工评选为优秀员工又不想让员工知晓其中暗箱操作的机制,其实就是掩耳盗铃的做法。凭借该种机制评选出来的优秀在员工中的可信度大为降低。给员工造成的印象是:优秀评选活动就是为某些并非真正优秀的员工创造条件分取物质实惠;单纯凭借专业能力的提高成为优秀员工的成员希望那个渺茫。掩耳盗铃的评优制度严重降低了公信度,优秀评选过程有专业技术的较量演变为人际关系的较量。

(四)例行公事就是走走形式

公司发展中有很多事情是每年的某个时间都必须要做的,例行公事于是也就会成为部门管理者的“口头禅”。例行公事当然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但是如果把例行公事简单理解为走形式便是主观部门的渎职。走形式与例行公事存在着重要区别。走形式强调只重视表面文章不注重实质,水过地皮湿。例行公事是强调按部就班地做事情,如果将走形式与例行公事连接在一起,例行公事也就变为走形式。案例中A公司的评优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例行公事与走形式混为一谈,使得公司的日常事务流于形式。即使有人以匿名信的方式把相关问题反映上来还不愿意着手进行深入解决。通过分析案例可知,A公司在平问题上已经疾病缠身,自己的太太能够被评上优秀,说明自己的家庭是成功家庭,夫妻双方都对公司做出了重要贡献。由于自身是既得利益者,于是就不再考虑评优过程是否有不公正性。正如常言道:挨骂的人总会记得骂自己的人,骂人的人转脸就会忘记曾经被自己骂过的人。在不合理的评优制度中本来应该被评委优秀而没有被评上优秀的人就是被骂着,官太太甚至公司领导就是骂人的人。走过场有时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但A公司的评优过程走过场就会以一些人的利益损失为代价转而策划能够为另外一些人的收益。走形式的例行公事需要重新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