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14227100000063

第63章 干群关系的潜在影响

公司内部门基层领导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个群体不仅代表着员工使用集体资源而且应该代表员工的集体意志,所以在基层领导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所有员工都要受到影响,从这个角度而言,基层干部是公共物品,因为其满足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但是这个公共物品具有特殊性,即该公共物品是以经济人为物质载体的,在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私利性和谋求收益的方向性。根据经济理论,公共物品自身一般不具有行使其使用价值的能力,公共物品与行使公共物品的主体不是同一个体。在行使公共物品的过程中,行使主体会通过一定的制度对所有主体进行约束,保证所有主体在制度框架内行使公共物品,其中任一成员在使用公共物品过程中的私利行为都会受到制度约束。但是农村基层领导作为公共物品本身和行使主体是合二为一的,这使得该种公共物品具有特殊性。

1.公共物品的收益与自身收益同一

公共物品应该是代表公众收益,公共物品收益的最大化就是公众收益的最大化。由于基层领导作为公共物品的特殊性,使其在行使公共物品职能的过程中有可能努力寻找自身利益与公众利益的一个均衡点,在这个均衡点上自身收益通过利用公共物品的便利条件实现最大。如果将基层领导的职能这种公共物品作为基层领导和员工同时使用的资源来考虑,可以这样设想,员工和基层领导都是在考虑如何使用这种资源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有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考虑:①基层领导完全是为了员工的利益着想,这时公共物品的使用方向完全是倾向于员工的,这时基层领导从公共物品中得到的收益为0,农村员工的收益是最大的;②基层领导完全是为了自己着想,这时公共物品的使用方向是倾向于基层领导的,由于公共物品与基层领导的同一性,使得领导在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都考虑如何实现自身收益最大,这时员工得到收益为0或者是负收益;③基层领导实行倾向于员工的决策,这时基层领导从决策中得到一定比例的收益,同时员工也自领导的决策中受益,但员工得到更多的收益;④基层领导实行倾向于自身的决策,这时员工和基层领导都从决策中得到一定比例的收益,但员工得到的收益较小,基层领导将公共物品收益中本来应该属于员工的部分归为己有。在理性经济人的行为方式下,①②是不会存在的,基层领导会在③④中做出选择,当做出③的选择时会使实现高水平的社会福利,做出④的选择时就是基层领导腐败。

2.公共物品收益的倾向性与员工群体重构

根据前文论述,公共物品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基层干部在行使职权时就会利用公共物品的便利性使由于公共物品的使用而带来的收益在员工群体中进行有方向性的分配。这种分配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基层领导施政的难度,实际上就是利用公共物品的总体收益在不同成员之间分配比例的重新设计,使得部分成员感觉到其实际收益较预期收益更大,于是激发其配合基层领导完成预期任务的积极性,该成员多得的那部分收益实际上是其他成员减少的收益。基层领导的这种分配方式会导致员工群体成员的近领导群体和远领导群体的形成,这两个群体由于利益分配不均等而产生潜在的矛盾,这种矛盾的结果是:远领导群体对近领导群体以及基层干部产生怨愤情绪,在基层领导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就会抱不配合态度,这种情绪一旦外显,基层领导为顺利的开展工作就会进一步采取倾向性的公共利益分配,于是进一步增加二者之间的矛盾。基层领导为弱化这种矛盾以便增加自身在员工中的威信就会充分利用信息不对称优势,基层领导会将如上的倾向性的利益分配更加隐性化,以便在远领导群体不知情的情况下增加了基层领导自身以及近领导群体的收益。但是远领导群体与基层领导之间的矛盾没有进一步发展只是暂时的,当远领导群体长期没有近领导群体与基层领导“共谋事情”信息的时候,就会产生猜疑,会增加信息搜寻成本,通过各种渠道证实近领导群体与领导之间“共谋”的存在性,一旦隐性的利益分配“共谋”为远领导群体所证实,远领导群体的所有猜疑即被证实,即使没有“共谋”也为“共谋”的事实所掩盖,这种证实会使远领导群体产生基层领导的恶性预期,增加远领导群体对基层干部的不信任感,恶化基层领导的形象,从而强化远领导群体的阵营。

3.路径依赖与制度棘轮强化

基层干部需要持续不断的开展工作,就需要进一步强化其倾向性的利益分配制度,以便稳定近领导群体。近领导群体与基层干部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双方考虑的结果不是组织收益而是自身收益,当近领导群体自基层领导那里得到的收益与自己的预期差异较大时,也会加入远领导群体的阵营,所以近领导群体具有规模缩小的倾向而远领导群体具有规模扩大的倾向。当近领导群体成员加入到远领导群体阵营后具有败露其与基层领导“共谋经营”的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会给远领导群体的新加入者带来更多损失,相反会给基层领导的进一步开展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基层领导会尽权利维护以至扩大近领导群体的规模。为此,就需要不断维持以至扩大倾向于近领导群体的利益分配比例。所以,基层领导一旦实行了基于经济利益分配机制的制度实施措施,就会永久性的维持下去并不断得到强化,这就是基层领导施政过程中的制度棘轮效应,即一旦实施了超向某个方向的制度设计就不会逆向行使,而只会朝着既定方向放大。由于这种不可逆转的制度棘轮效应的存在使得基层干部的领导效果建立在最初的制度设计上。但是基层领导与近领导群体所组成的这个均衡是不稳定的均衡,只要有不利于近领导群体的情况出现,近领导群体的成员就会减少,基层领导于是会选择新的近领导群体补充进来,于是新的“共谋经营”开始。这中间会以比先前更高的倾向性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新成员暂时稳定下来,而这些成本需要远领导群体来承担,所以远领导群体会极力反对近领导群体以至基层领导,只要资源瓶颈问题不解决并且经济在低水平徘徊,这种对垒就只会增强不会减弱。所以,每一次近领导群体成员的撤出就意味着远领导群体又一次高成本的承担,也是基层领导在远领导群体中形象的一次弱化。而每一次近领导群体新成员的加入需要基层领导以更高且相对稳定的倾向性的利益分配来保证近领导群体成员相对稳定。所以远领导群体承担高的管理成本、收益损失以及基层领导形象的弱化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