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14227100000001

第1章 序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才的较量以及管理人才的较量逐渐成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头戏,为此需要首先在大学课堂上有一本非常称心的读物为学生和教师做参考。人才是企业发展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但是由于制度设计不合理等原因往往在管理人才方面出问题,所以认真探索处理这些问题的对策。但目前就国内的管理学教育而言,大多数综合性院校的文科院系均把《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作为一门理论课来讲授,学生学完之后感觉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到。鉴于此,笔者的目标在于将传统的管理学理论转变为工程课,学生学习管理学的目的在于在学会一种思维方式的同时,还在于学会一种技术,这就是管理学技术。就该点而言,在国内同类文献中是比较具有创新性的。希望读者在翻阅该卷后,能够得到一些微薄的收益,就会使笔者感到无限的欣慰。

该著作是在笔者多年开设"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的基础上写就的,自开设该课程以来,每每感觉没有一部比较称心如意的读物辅助教学,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就有意积累这方面的心得,也开始就致力于编写一部基于自己多年潜心研究人力资源案例的适合学生使用并切实能够让学生学到一些管理技术的专著,使著作不是停留在泛泛而谈,而是真正能够让学生学到走上社会后的一技之长,履行管理职能时得心应手。本书中的案例都是源于实践,并且经过多年的认真揣摩对每个案例分析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对策,笔者的目的在于,只要实践者按照案例分析中提出的对策稍加变通就可以实践化,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本著作是一部学以致用读物。所以本著作的写作过程中将写作精力放在了案例分析层面,而不是案例编写层面,着也是本著作与目前市场上案例分析方面的读物的重要区别,详细读者读了该书之后就会有感触。由于本书的编写思路有别于一般的案例分析读物的编写风格,这无形中也就加大了本书的编写难度。

本书中涉及26个案例都遵循如下的写作顺序,首先是对案例进行精炼地论述,力争用非常简练的文字表达案例中最丰富的内容,然后针对案例中出现的几个典型问题展开分析,主要分析案例中问题出现的诱导机制,这部分为后面的对策探讨做准备,接下来就是对策分析部分,针对案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分别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虽然有些案例分析中在结构的不同部分文字分布有厚有薄,但写作体例基本如此,并且每个案例的分析深度也基本相同。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书的写作特点在于注重分析,而不在于陈述案例。目前虽然市场上已经有不少版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的教材,但大都多只注重案例编写,在案例后面给出几个思考题,主要精力不放在对案例的分析上。这不但减轻了教材编写者的难度,而且使得教材本身演变为资料的堆砌。一本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材不但应该选择经典案例,而且要对所给出的案例进行分析,关键在于分析。案例教材的编写目的不只在于给出案例让学生讨论,学生的讨论往往停留在表面,并且往往处于以理论论证理论。教材的编写者应该给出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法,让读者觉得按照编者的思路进行切实可行,这样才能达到案例分析的目的。本教材的目的也是其特色就在于避开传统教材的编写方法,而是在尽最大努力精炼案例内容的基础上,将文章的篇幅放在分析层面。这样与众不同的教材问世必将有很大的发行量,并成为很多一线的管理者的必备读物。具体而言倍数的特点在于:①内容紧扣管理专业。本书的结构严格服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需要。不是从管理学的一般意义上撰写,而是专门针对人力资源管理方向需要。案例内容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各个层面。②著作内容侧重实战。本书着力于构建管理专业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培养,内容阐述贴近企业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读教材中体会管理方法,以管理学教学为蓝本延伸开去演绎出具有实战性的管理方法。③注重学生技能培养。注重技能培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著作的内容中,采用示例方式以便学习者摹仿;在思考练习中,结合教学内容和管理中的热点问题,采用情景题使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能力。④著作内容务求精练。全书内容力求简洁、明了。力争做到案例分析与理论阐述不重复,案例要经典并且简明扼要,将篇幅的重点放在案例分析层面,通过案例分析能够给读者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拘泥于理论层面泛泛而谈。⑤教学与学术研讨相结合。本书内容深度介于教材与学术专著之间,使得读者感觉到有嚼头。虽然案例分析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探索,但问题的解决方法又不失一般性。在教学之余还可以作为科研工作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