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邓宝珊传
14160600000040

第40章 增订本后记

适值邓宝珊将军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之际,拙著《邓宝珊传》增订本,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为此,著者感到无比的欣慰。

邓宝珊将军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民革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一生丰富的政治、军事经历,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特别是西北近现代历史的“窗口”。1988年3月出版的《邓宝珊传》(以下称“原版),搜集史乘,对邓宝珊将军一生的活动作了尚称全面的介绍,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这次增订出版,主要是缘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一是原版定稿乃至出版后,著者陆续获知了一些新的材料,其中有一些是很有价值的,对我们了解历史、了解邓宝珊将军是有很大帮助的;二是近年来我国的近现代史研究,特别是区域史的研究有了深入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本书对业内同仁仍不失其参考价值;三是目前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这本书在爱国主义教育和统一战线工作中,尚能继续发挥其作用;四是可以借此机会修正弥补原版中的讹误和疏漏。

原版问世多年来,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和鼓励。特别应当感谢的是我的老师、著名历史学家赵俪生教授拨冗写了书评,给予著者以热情鼓励和期望。先生的书评,高屋建瓴、大气磅礴,言简意赅地对近现代史人物的研究提出了切中肯綮的见解,值得我们深思。这次征得先生同意,作为增订本“代序”印在前面,想必会得到读者欢迎。邓宝珊将军的朋友、现任中央文史馆馆长、著名书法家启动先生曾为原版题写了书名,因收到时书已付印,未能采用。这次出版增订本,使这一遗憾得到弥补,亦感欣慰。

通过这次增订工作,使我对研究西北近现代人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个重要人物提供给我们的历史信息,不仅仅是个人的,而是一个时代的,这大概就是人物研究的意义和魅力所在吧。近代以来,西北一直为国人所关注,人们需要了解西北、认识西北,促进西北的建设,让中华民族腾飞的事业变为现实。然而人们了解西北,不仅要了解它的自然地理风貌、矿藏物产、民族风情,还应当了解它的历史,即它和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关系以及在其中的贡献。历史人物给我们提供的,正是在这一点上。近代以来的西北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比国内其他地区落后,但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在祖国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不曲不挠的奋斗历程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他们努力追赶时代潮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发扬的。

作为陇原之子,邓宝珊将军平生秉持桑梓之义,爱国爱乡。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期,将军与邵力子先生合作治甘,于艰危困顿中和衷共济,竭虑尽智,为安定地方局势、恢复民生,作出了尽可能的努力。然因时世之故,其兴办实业、发展农牧之志未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将军主政甘肃十几年,为甘肃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省各族群众所称道。《邓宝珊传》增订本的出版,也是著者对渴望更多了解邓宝珊将军、关心是书的父老乡亲的一份回报。

在本书增订过程中,进一步得到了邓宝珊将军亲属的支持和帮助。将军哲嗣邓成城同志、亲侄邓炎喜同志,给著者提供了许多新的材料和信息。西北师范大学宋仲福教授和赵艳林教授、兰州大学张克非教授、广东五邑大学副教授刘进博士等为本书的修订提供了有关资料。河北大学黄正林教授近年与我交流切磋西北近现代史研究中的诸多问题,在提高思想理论、了解学术信息方面对我帮助很大。还有一些文史专家为本书的修订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这次增订,对原版体例、结构未作变动,主要是增补材料、核订文字;全书增加内容较多的是第二、三、四、五章。

在增订本出版之际,我还要向已故前辈石佩玖、甄载明两位先生表示深切的缅怀!原版的写作曾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增订本责任编辑韩惠言编审精审严校,认真把关,提高和保证了本书的出版质量。为此,他耗费了不少心力。研究生刘继华、段金生、杨惠娟、汪红娟、付春锋等在帮助打印和校对方面给予了我不少帮助。

对所有在增订工作中给予鼓励、支持、帮助的师友和同志,著者在此一并致谢!

王劲

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