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西北马家军阀史
14155300000041

第41章 马步芳称霸西北(10)

再说回族教育。马家对回族教育是重视的,这主要是为培养其基干,以巩固统治地位。宁海地区的回民教育,开始于1746年西宁府的回民学社,到1912年增至两处,但在校学生仅20多人。1917年马麒在甘边宁海镇守使署附设同仁小学,学生有百余人。1921年,筹设宁海回教促进会,次年根据甘肃省教育领导机构指示,改称为宁海回教教育促进会,马麒任会长,东关清真大寺教长马骏为副会长,该会以“促进回教青年学生教育,并阐发回教真谛为宗旨”。1924年,扩大了同仁小学,学生增至150多人。并在湟源、大通、贵德、乐都、化隆、循化6个县,各设小学,说服动员回民子弟入学,使各县小学拥有学生五六十人至百余人。青海建省后,该会改称青海省回教教育促进会,以国民军回族师长安树德为会长。国民军东下之后,马麒委冶生禄、刘善为正副会长。1931年8月,马步芳取冶生禄而代之,以刘克勋为副会长。1932年,在各县设立分会,将全省划分为12个学区,设立学校。到1945年,共设初小245所,完全小学85所,学生共有11400名。各校课程,除普通课程外,每日加授伊斯兰教义1小时,阿拉伯语文2小时,均设有礼拜堂。回教教育促进会及各分会,由于马步芳直接领导,声势逼人,有些县分会的教育长竟与县政府分庭抗礼,县长处理重大事务,须先征得其同意,方敢办理。1933年,总会附设了初级中学。1943年,将马步青在凉州创办的青云中学、马廷斌在河州办的魁峰中学,均纳入青海省回教教育促进会范围。该会权力,可以指挥全省回族教育工作,也负责清真寺有关事务的相应辅导,还附设了青海省回教青年会和青海省回教研究会,与省外文化学术团体有了联系。

昆仑中学则是马步芳家族统治下的一个特殊产物,它是随马继援的就学、升学而发展起来的。1933年,马继援小学毕业后,为便于其升学,总会才附设初中班,当时只有1个班。此后逐年增加班次,到马继援初中毕业时,该校才有初中的3个年级。1936年为适应马继援升学,又设立高中班。到马继援高中毕业时,高中才有了3个年级,称之为会立西宁高级中学,学生人数达到1200余名。后来马步芳要给这个学校命名,省党部书记长薛文波以取义于“昆仑磅礴”之句,建议取名“昆仑”,正合马步芳之意,遂于1940年改称为会立昆仑中学,迁移于西宁水北门外新址。设有初中、高中、师范、小学、幼儿园等部分,1942年学生达到2200余人。之后又设3个分校,学生总人数达8500余人,教职员640余人。学生中主要是回族,也招收汉族、土族、撒拉族、维吾尔族的学生。校长由马步芳自兼,学校日常行政权力,由副校长和总队长负责。实行严格的军事管理,设有总队部,负责军事训练。总队长为上校级,大队长中校级,中队长少校级,都是从部队中选拔来的。其编制的庞大,经费的充足,在西北是罕见的。全校学生分编为7个大队,大队下分若干中队和分队。从1937年开始,小学六年级以上学生,每人发给步枪1支、马刀1把,大队配有机枪三五挺,每日军事教练2~3小时。平时饮食起居、放哨守卫以及一切礼节动作,都和部队一样要求。校内还设有禁闭室,学生违纪犯规,即行禁闭,逃跑的学生则派人追捕。学校还定期进行实弹演习,所需弹药,由第八十二军军械处按时供给。1940年八十二军在互助、大通、湟中三角地带举行军事演习,昆仑中学学生参加,担任一个方面的攻击和防御任务,马继援任总指挥。马步芳在演习后的评比中,将昆仑中学誉之为“铁军团”。其实早在1937年在河西阻击红军战役中,马步芳就将昆仑中学的学生编成一个团,学生一律佩带准尉符号,打算开往前线,后以省垣防务空虚,临时改变计划,给以负责省城治安的任务。马步芳常对人夸耀说:“他们都是少年干才,在校是学生,在战场上是英雄。”马步芳经常到昆仑中学来,校内为他设有专用灶房,军政部属常到此向马报告或请示工作,马会见宾客,也常在昆仑中学,所以这里又成了马的政治活动场所。在此校任职和学习的人,多有飞黄腾达的机会。省上每有重大措置,经常委派昆中的教职工充任委员,赋予权力,执行政治任务。凡是旅、团级和科、处级人员,一旦调至昆中任职,必然会升任高级军政职务。马继援在昆仑中学时期,名为求学,实际已从事各种政治活动,为其将来接任青海省主席打根基。副校长、总队长和教职员对他十分恭顺,都竭力奉承,以待将来攀龙附凤。蒙藏王公、千百户晋见马步芳之后,也必到昆中拜见马继援。马继援任八十二军军长后,其副军长、参谋长以及各处处长,多是其昆中同学;即使营以下军官,也多是昆中后期的学生。此外,还于1946年成立昆仑中学校友会,借以联系和团结先后任职、任教和毕业、肄业的人,成为一股势力。马步芳任该会指导员,马继援任理事会理事长,马振武任监事会常务监事。在昆中、各县促进分会和部队、行政机构中,均设昆中校友会小组。每年召开校友会年会,省内外代表均出席会议,其声势超过当时军政机关及民意机构的代表会议。校友会还将原有的《昆友》、《教育通讯》、《昆仑月刊》等刊物合并为一个《昆仑报》,大肆联络、宣传。1949年1月,竟迁至兰州出版。还设有“子香奖学金委员会”,奖励校友中在学术和工作中取得成就者,对于优秀者,则保送深造。所以,昆仑中学实际是马步芳家族的军政干部养成所,是其统治青海的一个基地,它既巩固了马步芳的统治,也为马继援少壮派奠定了基础。

马步芳对一般学校也是从自己的封建统治和军事需要出发,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打乱正常的学制和教学秩序,使之不断遭到摧残与破坏。早在1938年就下令全省各级学校一律实行军事训练,在西宁设立青海省学生军事训练总队,各县分设大、中、分队,选派军官充任队长,严格控制各校师生行动,教员除备课讲课之外,对学校行政不得过问。从1944年起,各中等学校校长和训育主任(兼军训大队长),都是从昆仑中学、省回教教育促进会中选拔骨干充任。在军训中,男生练习战斗,女生练习救护,并通令每月至少举行野外战斗演习一次。1949年1月,征集各县中等学校教职员320余名,施以两个月的军事政治训练,派赴陇东,充任八十二军连以下政治指导员。同年4月,又将西宁市中等学校学生1200余人拨至乐家湾教导总队受训,有些也派至八十二军担任连、排级军官。同年7月,命令西宁各中等学校学生,在乐家湾修飞机场,历时50天之久。8月,又征拔学生600余人,在教导总队受训一周后,调往兰州。各校经费,起先由省教育厅掌握,后由马步芳直接控制,基本上都被移作军费。有几个大宗,如1937年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拨发青海各中等学校补助费14万元,被移作河西阻击红军之用。1947年教育部发给法币1.5亿元,被拨交湟中实业公司。1948年中央拨基本教育设备费法币24.6亿多元,其中15亿元拨充了军费。学校的开支,只好仰赖于教育基金。其基金来源则是:校产出租、附加教育经费、学生所缴学费和募捐等。但这些远不敷支用,所以均穷困异常,教职员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图书仪器设备,十分简陋。1947年,教育部曾拨发青海教学仪器10套,马步芳发给昆仑中学和西宁女子师范学校各两套,其余6套,由全省各中等学校两校合领1套,以致教学中难以应用。农村、牧区的学校更为困窘,多数学校买不起日常必备的马蹄表,甚至也没有黑板,仅在墙壁涂黑以代用。教室中无桌凳,多是自筑土台。教师和学生以衣食所迫,不得不帮助家人兼事生产劳动,以致不少学校形成“春满堂,夏一半,秋零落,冬不见”的现象,有的仅悬学校招牌,每值督学视察,教师才回校召集学生,以应付于一时。

据不完全统计,1945年全省学龄儿童入学率,农区占18.2%,牧区为1.1%。每千人中,农区入学小学生为34.4人,牧区为1.7人。中学生人数更少,每千人中仅有0.71人。到1949年入学数字下降,学龄儿童入学率,农区占14.1%,牧区仅占2.4%。平均千人中,农区有小学生26.7人,牧区为3.8人。

3.军政教育

马步芳对军政人员的训练教育,抓得很紧。1927年在化隆南台成立教导连,成员100余人。1930年在西宁成立青海军官训练班,教育方针及制式全仿国民军,以劈刀、刺杀、翻杠为主要课目,受训军官700余人,平均年龄20岁左右,此即奠定其军事骨干的基础。1936年举办省保安处军官教育团,轮训各县保安团队的军官,共计1400余人。这是马步芳借保安团队扩大实力,为其猎取省政府主席宝座的措施之一。1937年又以马麒原来提出的整顿吏治、实行开垦、推广教育、训练军队、设立工厂、注意交通、巩固国防、筹备自治等八项施政方针为主要课程,除了军官训练,又举办公务员训练班。并派人到广西学习李宗仁、白崇禧的人员训练经验,制定新的教育方针。1938年根据中央布置,设立青海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以该团为基地,大力宣传和实践,号召自卫、自治、自给,通令全省雷厉风行。省会各机关纷纷以蓝底白字,在门前标写六大中心工作的内容。干部训练团的组织相应扩大,先后设有党务、行政、保甲、地政、会计、师资、工商、蒙藏语文、妇女、童子军、警官、兽医、活佛、阿訇等19个训练班,将全省各部门骨干,以及吸收的学员和活佛、阿訇等,分期分批训练,6期共训练6232人,马步芳自任团长,陈显荣为教育长,各厅、局长任教员。1940年曾一度在一些县设立行政干部训练所,但未几因马步芳急于“反共”,注意力集中于军队方面,省地方干部训练即告中止。马步芳对军队骨干的大规模训练,起于1938年9月,时在乐家湾举办骑五军、八十二军军官训练班,马步青任团长,马步芳虽任副团长,实际却总揽大权。1943年改为第四十集团军军官训练团,马步芳任团长。集团军撤销后,又改为整编八十二师军官训练班,马继援任主任,马振武为副主任。1945年以昆仑中学第三分校名义,在乐家湾招收青年学生近1000人进行培训。1947年八十二师开往陇东,军官训练班改为教导总队,马振武为教育长。此外,从1930年到1937年,还选送大量学员进入中央军官学校和警官、工兵等学校受训,返回后大多担任中层以上军职。

总之,马步芳家族集团以枪杆子为第一,对武装和军事训练十分重视。马继援曾撰有以战术为主要内容的小册子,名为《我的军事思考》,其中有句话:“全国说起来,武士风是在青海最盛了。这是传统精神,是我们先人留下来的鸿宝,比一切都难得。”看来,马继援不愧为马步芳的继承人,他可谓已得马家军阀的真传。

九、到处伸手

马麒时期,采纳黎丹“睦邻敦交,定青拓边”的建议,对兰州、西藏和新疆,先后联系,保持比较和睦、稳定的局面。马麟时期,标榜“保境安民”,专事搜刮,无暇外顾。马步芳则不同,他野心大,手伸得长。统治青海全省意犹未尽,更大事向外扩张。窥伺于甘、新,竭力发展势力。

1.占据河西

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国民党离开西北。马步芳趁局势混乱之机,借口巩固后方防务,剪除了凉州等处残余军阀马国礼,派原第九混成旅第一团马训部进驻凉州,同时令第二团马为良部进驻河州,与河西、青海形成掎角之势。时马麟为甘肃全省保安司令,甘代省长王祯拱手听命,马步芳家族正在得势。马廷贤由天水进犯兰州,马麟令马继融部迎击于定西一带,将马廷贤击溃。马步芳因利乘势,率部进驻甘州、肃州,从而河西走廊全部为其所有。直到1942年蒋介石嫡系军队进驻,马家部队方始撤回青海。

2.插足新疆

1931年,马步芳追逼马仲英西上星星峡,但实际双方仍是藕断丝连。马步芳资助马仲英二弟马仲杰在北平军分会军官训练团受训,并将其三弟马仲福置之左右。1934年马仲英到苏联,马虎山代领其众,不久内部发生纠纷,马虎山投奔马步芳,陈述新疆军政情况,更引起马步芳插足新疆的野心,即委任马虎山及马仲英部旅长马正虎、马福元、鲜福海等为新编第二军参议,以为尔后入新疆的准备。1938年,利用盛世才排挤哈密尧乐博斯的机会,帮助尧到南京倒盛,并约请尧到西宁。盛世才恐马步芳部进入新疆,特派兵一连驻守星星峡,并派暗探至西宁,侦察马步芳的动静。盛世才倒台后,蒋介石于1944年9月任命吴忠信为新疆省政府主席。马利用吴路过兰州的机会,曲意奉承,取得吴的欢心。时在阿合买提江、赛福鼎·艾德兹领导下的伊犁、塔城、阿山三区革命爆发,全疆震动,蒋介石急电马步芳派部队增援。吴忠信也电请中央“派马步芳军队入新,协助中央军平靖局势”。这一决定,正中马步芳下怀,即于1945年派马呈祥率骑五军1万余人入新,行前大吹法螺,马步芳授予“跃马天山第一峰”锦旗。马呈祥到新疆之后,凡重大事件,均向马步芳请示、报告。时尧乐博斯任哈密警备司令。马步芳联络尧乐博斯,支持麦斯武德担任新疆监察使,1947年5月,麦斯武德任新疆省政府主席,马步芳保荐马呈祥兼任新疆省政府委员,又拥护迪化清真寺教长马良骏为新疆监察使。马步芳给他们馈送汽车、马车、武器,派遣卫兵侍从。还让马绍武出面,与在新疆的CC系艾沙互通声气。并与哈萨克女王哈德万串联,总之是极力扩大自己对新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