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训导入
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案例1:某国减灾项目:
某国某贫困乡在遭受自然灾害后,某机构决定在这里实施灾后重建项目。针对这里较为贫困和人口出生率过高的情况,向当地妇女提供两种资源:避孕技术和小额贷款,以减缓贫困,又提高计划生育率。其方法是妇女只要接受避孕环,就可以得到一笔小额贷款。这个项目实施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被认为是一个不成功的项目。
案例2:某自然村减灾项目;
某村因受自然灾害及其他原因,有40户群众需要搬迁,有关部门为此出台了特殊的优惠政策:拨出50亩修建一个新村。新村内有花园、道路,住房分两层楼和一层楼供村民选择。新建的小区非常漂亮,可村民,特别是妇女抱怨说,房子尽管大了,却有很多不方便,院子太小,不能养鸡(可是养鸡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院子停放小四轮后,收获的庄稼没有地方放;厨房太小,剪下当柴烧的果树枝没有地方堆放等等。
讨论题:
1.分析这个项目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2.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小组讨论结果:
1组:(案例1)
1.项目出现的问题:(1)该地急需的是灾后基础设施恢复和生产条件的恢复,分散式投入的小额贷款不能解决这个问题。(2)将投放小额贷款作为采取节育措施的“奖励”措施,对灾民没有吸引力(不能产生较为显著的效益)。(3)伊斯兰地区群众对计划生育措施的接受存在障碍。
2.启示:(1)制定项目计划必须分轻重缓急,突出针对性,要解决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2)制定项目计划必须考虑当地社会上层建筑对项目措施的影响,还要考虑群众心理和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3)项目的确定,必须经过严密的论证,考虑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2组:(案例1)
1.失败的原因:(1)项目选择不当,首先应考虑救灾和灾后重建问题,解决人的生存问题(衣食住行);(2)项目设计时,应尊重受灾群众的意愿,调动群众参与项目的积极性;(3)项目设计时,应考虑当地群众的生育文化。
2.启示:项目的选择和设计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
3组:(案例2)
1.存在的问题:(1)规划时未从当地农户实际情况出发;(2)事前未征求农户意见;(3)脱离实际,民以食为天;(4)好事未办实办好;(5)建房时没有给住户留足够的场地供其从事养殖业。
2.启发:(1)办事没有坚持以人为本;(2)办事没有实事求是;(3)不是从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出发;(4)养鸡缺少场地。从事运输没有停车的地方;(5)好事一定要办好,还需从实际情况出发。
4组:(案例2)
1.存在的问题:(1)只是政府主观行为,没有考虑群众意愿;(2)未考虑实际情况和农民的需求;(3)没有征询群众意见;(4)未考虑可持续发展,如养鸡是群众传统产业,在建新村时就应该考虑养殖业的发展。
2.建议:(1)尊重群众意愿,如可借鉴参与式方法征求群众意见;(2)要考虑群众长远发展与生存问题。
协作者小结:案例1的项目目标人群是妇女,但是没有从妇女的实际出发,没有考虑到当地宗教文化和生育文化对妇女的影响;将计划生育作为只是妇女要承担的责任。案例2有关部门一心要为群众办好事,事前也征求了群众意见,但是,“群众”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群众是分性别的,不同的性别有不同的生活生产领域,有不同的需要。征求意见和考虑群众需求时,应当分性别,充分考虑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案例给我们的启示:做项目时,无论是否是针对女性的项目,都应当具有社会性别的视角,考虑不同性别的不同处境、需求和利益。
案例讨论的初期结果显然是没有性别视角的,但随着案例分享时的点评与讨论,性别问题被自觉不自觉地呈现出来。这种导入使被培训者更易进入性别思考的状态。
(四)社会性别概念
联想活动:男人、女人。
女人:漂亮、温柔、母性、贤惠、唠叨、贤妻良母、任劳任怨、淳朴、泼辣、家庭主妇、河东狮吼、爱玩、零食、打毛衣、逛街、买衣服、化装打扮、洗衣服、爱穿、赶时髦、说是非、妈妈、泼妇、小心眼、贫困、辛苦、头发长见识短、爱操心、嫉妒、管闲事、挑剔、女强人、白领丽人、半边天、爱家、爱丈夫、爱别人、第三者、二奶、小姐。(出概念讨论时参与者补充的:生孩子、分娩、哺乳、月经)
男人:坚强、宽宏大度、责任心、大男子主义、有主见、赌博、抽烟、酗酒、不做家务、包二奶、找小姐、暴躁、爱骂人、打人、暴力、做家务、铺张浪费、说是非、气量小、“气管严”、“洗衣板”、勤劳、养家、任劳任怨、体力活、不爱妻子、上网、打扑克、夜不归宿、倔强、固执、阳痿、摆阔、胆大、二干子、胡子。
概念:
给出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两个概念。
通过“男人、女人的联想”引出社会性别与生理性别的概念在参与式社会性别培训中经常使用,且较能说明概念的一种培训形式。它一方面能制造参与的氛围,另一方也能通过“天生”、“替换”、“改变”、“评价”、“期望”等概念的分析,较好地区分、阐释性别类型。
(五)社会性别社会化
分4个小组,给出“看图识字的图片”、“小学生课本插图的性别统计表”和“中小学教师对男女生的不同态度与行为统计表”进行讨论。
1组:
课本统计表:(1)男同志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危险的职业;(2)女同志分布的职业范围比男性少;(3)现实中职业分布不是这样的情况;(4)男性强大,女性柔弱。
图片:女性从事的都是服务性行业;现实情况基本类似;女性只能从事服务等辅助性职业,干不了大事。
对儿童的影响:产生暗示作用,男性干体力活,女主内,男主外,女性就该干家务。
2组:
课本统计表:女性从事服务性职业,男性科学家多,文艺家多,女性清洁工多。
对儿童的影响:男性主宰社会;领袖人物男性居多;男尊女卑;性别比例失调;影响男女职业的选择。
看图:提升了女性劳动程度,提高了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时间,女性从繁杂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女性生活质量。
3组:
态度行为统计表:教师对男女生态度的不同:认为男生比女生更有发展前途,对男生要求更严。中学教师普遍对男生重视,要求严格。小学教师认为女生听话,对女生比对男生要求严格。(男生机会更多。)
产生的不同影响:对男性有积极的影响;对女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性别差异更大。女生只能在家里干家务。认为女生比男生更有培养前途。
4组:
态度行为统计表:教师认为男生的动手能力强。使男生认为自己强,女生产生自卑心理。还有的教师就对学生说,“女生就不要想考大学,你们根本就考不上”。——除了贫困因素外,这也是导致女孩辍学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女生自信心不足。给男生的机会更多。
这一组设计是以社会性别观念内化的三个重要因素:家庭、学校/教师、媒体为例来讨论,使培训参与者在看到社会性别观念如何在潜移默化、习以为常中发生影响,进而将这些场景扩大、引申,引出分析的概念。
概念:
社会化、社会性别社会化:
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地阐述。
本设计一方面遵循了常规的培训方式,从几个层面去讨论社会性别的社会化表现,另一方面,还强调过程、方式、领域的不同影响,使培训者对社会性别社会化如何内化的过程有一个较深入的理解。
(六)社会性别关系运作
1.社会性别关系运作的讲解和讨论。
2.集体朗诵诗歌:“只要有一个女人”。
这是在培训者理解了社会性别社会化之后,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到更突现的社会结构和制度化过程的层面来阐述社会性别制度的运作“规则”。从而说明,社会性别作为一种制度是被建构的,同时,打破其相关的链条联系,也是可以解构,可以再建构的。社会性别也体现一种关系,它是互动的结果,改变关系,就要从不同的环节人手。诗歌分享是利用打破“二元思维”、“性别定型”的思考,唤起培训参与者反思自己的身份、角色,启发改变现实处境的愿望。
(七)阶段性评估
☆参与性比较好,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以前是抽象的概念,只在书本上,今天是具体的讲解和讨论,有了清晰的了解。
☆男女平等是全社会的事情,大家都有责任。
☆男女平等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要从儿童阶段做起,尤其是少儿的前期教育,从小就给他们男女平等的思想。
☆学到了不少社会知识,以前很少见,很满意。
☆讲的好,形式多样,男女平等,有更多的女性参加更好。
☆参与式的方法好,觉得提高大,在执行项目的过程中多学习这样的方法。概念是比较深的,但用通俗的方法,了解得比较清楚,老师下了工夫。
☆原来对陕西妇女研究会不了解,今天听了以后,感觉你们研究的很深;以前没有宣传,关于性别观念了解不是很多,通过培训,有利于妇女发展。
☆参与式培训好,即接受知识,又不感觉枯燥和累。
☆培训深入浅出,学到了很多知识。
☆参与式比较好,能接受。
☆刚来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培训,一天下来,收获不少,没有白来。
☆早上没有来,下午通过参与的方式和老师的讲述,了解了很多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很好;
☆通俗易懂,活跃不死板,理论结合实际。
☆以前不知道,现在知道和了解了什么是社会性别,有收获。
☆了解了男女之间、社会性别对男女的规范、男女的社会地位是可以改变的。
☆社会性别可以改变,可以打破旧的习俗;培训气氛好,达到了效果。
培训的阶段性评估对于了解培训效果,改进、调整培训内容、节奏和方法很有必要。尤其是参与式培训,更关注这个环节。当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这里我们采用的是一句话评估的方法。
(八)阶段性内容回顾
在相互认识之后,我们针对本期培训班的期望和担忧交代了培训的目标和安排。之后,我们一起讨论了两个案例。再下来,是关于“男人和女人的联想”,引出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两个概念。
通过讨论图片和中小学教育实例,提出了社会性别社会化概念,并一同分析了社会性别社会化的特征、途径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在协作者的带领下,大家一起描述了社会性别运作图,它涉及七个环节,在不同环节的相互作用下相互影响、相互强化。这些环节既然是连接的,就是可以打破的,社会性别制度也可以改变的。为什么现在没有改变?我们这些男人/女人都在维持、建构着这个结构。所以,我们每个人的改变,就能带来整个性别结构的改变。比如诗歌所说,只要有一个女人改变了,就有一个男人可能改变;有一个男人改变了,可能就有一个女人改变。再看我们自己,怎样在家庭、学校、单位被传统的社会性别知识社会化的。
培训内容回顾能将参与式培训的特点导致的看似不太严谨的结构关系进行梳理,从而加强培训参与者对培训内容和逻辑关系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对培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足的修正和补充,明晰强调了一些概念和内容。
(九)社会性别分析
1.站立场:
☆经济发展了,妇女地位自然会提高;
☆提高妇女素质是实现男女平等的关键;
2.政策分析:
案例3:国家公务员退休年龄男女各不相同;
案例4:土地承包政策,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
小组讨论。大组分享。
1组:(公务员暂行规定):(1)该政策产生的原因:只考虑女性的身体状况;但未考虑女性的退休待遇。有男女不平等的因素,因女性比较男性寿命更长,但退休早。(2)产生的影响:待遇跟不上男性,退休早无法拿到全工资。女性55周岁时仍有精力工作,但却失去了工作机会。县处级女干部过少。女性提前退休不利于减轻劳动强度,不利于身心健康。对社会的影响:男女不平等,对女性参政议政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组(土地政策):案例反映出的问题:政策实施后,出现了新的男女不平等现象,妇女的权益受到侵害。该政策实施前后无土地妇女增加。建议:根据每个家庭实际人口数调整分配土地。
概念:社会性别觉悟、社会性别盲点
站立场是一个较为轻松、反向、热烈的活动,确能在讨论中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会占用不少时间,但效果不错。这是一个使培训参与者再体会、再思考的过程。
政策分析这一环节的安排是使培训参与者在具体社会性别觉悟的基础上,能对不同的社会政策保持必要的性别敏感性和获得基本的分析视角和能力。
(十)社会性别分析工具
1.介绍哈佛工具:男女活动(哪些活动?谁做?)、图表和男女资源使用、支配图表。
2.小组练习:结合两个工具,分不同群体讨论各自社区的情况。
3.大组分享:根据所列各社区的男女活动、资源使用、与支配图表进行讨论、交流。
4.协作者小结:
优势:实用灵活、依赖事实而非理论、将对资源的使用与支配区别开、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社区内两性的分工。
用途:社区内有关性别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以作为认识社区状况的工具;可以作为讨论性别问题的切入点;可以与摩塞框架结合使用;可以用在项目设计中,妇女的问题可以从哪里突破,关注点在哪里。
局限:从效率而非公平角度发展而来;过于简化;可能忽视其他潜在的不平等因素。
社会性别分析有多种框架可供选择,采取上述工具介绍是因为这个框架较为实用、简捷。培训中设计这个环节,是通过参与者之间的交流,熟悉最基本的社会性别分析工具,用于农村工作和项目活动中。
(十一)灾害、灾害管理与灾害管理项目中的性别分析
1.灾害的联想:认识灾害的种类、类型和发生的原因。
2.潜在的危险和脆弱环节:通过几组图片的讨论阐释概念,引出灾害的定义。
3.灾害的定义:潜在危险+脆弱环节+能力(现存)=灾害
4.灾害管理:发现和认识潜在的危险;防止和减少脆弱环节;强化和增加抵御脆弱环节的能力。
5.灾害管理环节:对灾害进行正确的评估和预案;防灾和备灾;赈灾和紧急救援;灾后重建。
6.紧急救援项目中的性别分析:
2004年东南亚海啸赈灾中,小孩难以分到粮食;受灾的多数是儿童和女性;有女孩在领食品的过程中被强暴;
赈灾物品中的鞋子都是38号以上的,女人和小孩穿不了。打包过程中没有将不同号码的装在一起,结果有的村分到的都是大的或都是小的。
7.能力一脆弱性分析框架:
1)物质/财产/技术层面:男女占有/使用;存在的资源/危险。
2)组织层面:社区组织结构,男女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资源分配情况。
3)态度层面:男女心理、态度及评价。
特点:能使人看清复杂的形势;可以运用于灾害的前、中、后期;突出能力和脆弱性及3个层面的互动;易懂但不简单。;突显性别差异;针对脆弱性寻找对策,增强能力。
这一组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将社会性别与灾害管理有机的联系起来,启发培训者认识到灾害与性别的关系,灾害中有性别问题,性别问题有可能带来不同的灾害。在灾害管理的不同层面和环节中都要有性别敏感。培训中对灾害的定义、灾害管理进行了较多的说明与讨论,因为,这是理解能力一脆弱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也是理解灾害与性别关系的关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