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世界大师思想盛宴:戴明人性管理学
14146700000018

第18章 不要轻视劳动者

戴明指出,虽然这两份研究报告包含责难大公司的证据,它们却没有强调目前的趋势已将“大”的缺陷突出到何种程度。当代对此所作的最好的分析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迈克尔·皮奥里和查里斯·萨贝尔在《第二次工业分水岭》一书中提出的。他们在目录中列出了这样一些标题:“大市场的解体”、“大市场的分裂”、“大市场的离析”、“特殊化的需求”、最后是“细分化的市场在走向碎化”。令戴明奇怪的是,他们没有谈及诸如生物技术和半导体这类新领域,谈论的只是化工、钢铁、纺织、汽车和计算机。而且他们还建议采取下述谋求生存的战略:“灵活的专业化”,他们的意思是以较小的经济单位或公司为较狭窄的市场提供品种更多的产品。戴明强调,在美国经济中,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美国人的心理上倍受推崇的那种传统观念——大就是好,更大则更好,最大为最好——已不再正确了。而且,过去也从没有正确过,将来也肯定不会是正确的。

戴明指出,美国经济信念体系的轻视劳动者的作用这一传统,是以美国独特的做法——工种向狭窄的技能专业化开始的,而日本人和欧洲人具有数世纪的手工艺行会的传统(它是以全面技艺为基础的),极端的专业化在这两个地方都未曾生根。但是,手工艺传统和手工艺者都没有在大批移民涌入的浪潮中来到美国。相反,却是大批目不识丁的农民在美国的巨型工厂里劳动。当劳工最后组织起来的时候,其结果是用大规模生产的大人物们苦心发明的狭窄的工作职能把劳动者固定起来。

狭窄的工作分类背后的中心意思是把劳工当成机械工具的观念,与此伴生的自然就是尽量减少开支(低工资)并广泛应用取代劳动力的自动化设备。同样,美国的老公司甚至是美国的新公司,都不假思索地把业务输出海外去寻找廉价的劳动力。再没有谁比罗伯特·赖克在《新美国轶事》一书中更尖锐地论及美国所面临的严峻选择了:

……高工资经济已不再能依靠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

宏大的思想可以用蓝图或电子符号的形式输往地球的任一地点,韩国、台湾或墨西哥的工人能够造出涡轮增压自动真空吸尘器,像美国工人造的一样好,而工资却低得多。说真的,一位发明者今日把宏大的思想的专利转让给一家韩国或台湾公司进行生产制造的可能性与转让给西屋公司的可能性一样大。如果西屋果真拿下了这一宏大思想,它也会倾向于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工厂。

在当今世界上,常规生产已能够到处进行,数十亿潜在的工人随时可以低工资压倒美国工人,竞争优势已不在于一时性的重大突破,而在于不断地改进。稳定的技术已不存在。保持一项技术需要不断对它加以完善,对它作某些改变和小的改进,以更好地适应特殊的需要。

在创新能持续不断,产品也能始终满足顾客特殊需要的地方,产品和服务之间的区别就开始模糊不清。这样,当机器人和计算机控制的工作母机用软件联结在一起,使它们能作独特的工作,对顾客的服务随即就成为生产的一部分。当一种新炼成的合金具有特定的重量和耐力,服务就会占增值中的相当大一部分。关于美国工人已不再能在制造业上与人竞争,必须转向服务业的报道只说对了一半。更确切地说,美国工人只能靠生产包含有大量特殊服务的产品才能保持高额工资,或者换一种说法,就是提供与特定货物的生产和使用联为一体的服务。

要点在于:在新的世界经济中,差不多每个人都有办法得到宏大的思想以及必要的资金和机器,在大约同一时间限度内,按照大体相同的条件,将构思转变成标准化的产品。较老的工业经济有两种选择:他们可以将工资调整到其他地方的工人愿意接受的程度或在如何把构思更快、更有效地转变为越来越好的产品方面进行竞争。

第一条路——稳定的大规模生产——有赖于在旧的产品系列过时的情况下,削减劳务成本,快速转向全新的产品系列。对于经理们来说,这一道路意味着大量裁员(或出现这种威胁),把生产转移到工资较低的州和国家(或威胁要这样的),把本来自己经营生产的业务或零部件转包给价格更低的供应商,实行自动化以减少职工总数,并转向极为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业实行多样化经营。对于工人来说,这一道路意味着要努力保护现有的工作位置和工资水平,勉强同意接受较低的工资和福利,以接受对新雇用的工人付给较低工资的办法转嫁负担,从国际竞争中寻求保护以及必要时进行罢工。

第二条路——包括提高劳动的价值。对于经理们来说,这一道路意味着不断对雇员进行再训练,以适应更复杂的任务,实行自动化以减少常规任务和提高工人灵活性、创造性,让更多的人承担创新的责任,认真考虑工人对工作保障的关心,通过奖金与利润挂钩和职工持股计划使工人感到提高生产率与自己利益攸关。对于工人来说,这第二条路意味着接受更灵活的工作分类和工作规程,同意工资额与利润及生产率的提高挂钩,以及一般来说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效率承担更大的责任。这第二条路还包含与公司利害相关的其他各方保持更紧密、更长久的关系——供应商、经销商、贷款者,甚至包括公司所在的市镇。

按照第二条路的办法,所有与公司有关系的各方都要逐渐成为公司未来的伙伴——企业的每一名都参与企业的发展,人人都对公司持续成功负有责任。两条路都能在短期内提高利润和竞争力,但惟有第二条路才能长期维持并改善美国的生活水准。

最后,戴明总结说,今天和明天的取胜之道日趋明朗——质量和灵活性。对这两者至关重要的是:①较小的单位;②把技术高超的工人看成是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源泉。

这是不是一个所谓“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的简单实例呢?日本和欧洲由来已久的传统——较少依赖大规模,更多依靠技术更全面的工人——现在有益于经济的成功。而我们对这两个因素持否定态度,这可能会证明是灾难性的错误。

戴明指出,更糟的是我们在寻求新的模式时不能求助于传统。这并不是如某些人称之为“回到基本点去”的一场运动。通过熟练工人实现质量和灵活性从来就不是美国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