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世界大师思想盛宴:马斯洛成功人格学
14144100000033

第33章 创造力的认识(1)

我们可以从学习团体的经验中学到,具有创造力的人可以从容地面对缺乏组织、预测和控制的局面,并能接受模糊和无计划的状态。

现时的创意主要在于忘记未来、专注于当下的能力,也就是将全部心力放在当下的环境和事物上。

这种放弃未来、组织,放弃控制与预测,是一种悠闲和享受的生活态度;另一种说法是,这是一种没有动机、没有目的、没有目标、没有未来的生活态度。为了能专心倾听,使自己完全沉浸于现在、在下当下,就必须抛却对未来的想像,随意地游走和享受生活,放松心情游玩。

同时,自我实现也可以是神秘、毫无结果、模糊和缺乏组织的状态。这与格斯丁所谓的“脑部受损”或是“强迫性精神官能症”不同,这些人对于控制、预测、组织、法律和秩序、议程、分类、排练和计划等,有极为强烈的要求。我们也可以说,这些人其实对未来有着莫名的恐惧感,不相信自己对于紧急状况或意外事件的应变能力。换句话说,他们对自己缺乏信心,害怕自己无力处理意料之外、计划之外、不可控制或预测的事件。我想我所写的《创作力的情感阻碍》一文中,有提到相关的例子。

这些都是安全机制、恐惧和焦虑机制所形成的结果。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缺乏勇气,对未来缺乏信心,也对自己缺乏信心。除非他有一定程度的勇气,对自我、理想环境和未来有合理的信心,才能够泰然地面对无法预期、不知和无组织的情况,并有绝对的信心相信自己有应变的能力。为了能与读者有效地沟通,最好举些例子说明;通常在聊天时,听者无法专心聆听他人的话,心里一直在担心接下来要说些什么。这就显示出,他们不相信在毫无准备和计划的情形下,自己能随机应变,发表适当的谈话。

另外,还有一个真实的例子。如果你观察小婴儿以及幼童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会发现他们对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的态度是一种完全的信任。我们会看到小孩跳到父亲手臂上的画面,一在他脸上看不到一点点害怕的表情,因为他完全信任自己的父亲。同样的,小孩子在跳进游泳池的时候,也总是面无惧色。

这种安全科学与自我实现科学或成长科学形成一种对比。我们可以与格斯丁的脑部受损病患以及强迫性精神官能症相互比较。与格斯丁类似的则是史基纳的主张,他一再强调预测、控制、法规和组织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在他的著作中,计算创意、随机应变、自发、感情表露等字眼的出现频率;接着在罗嘉斯的著作中,同样计算以上名词出现的频率。这个简单的实验对任何的研究生来说,都非常的容易。经过两相比较之后,就更能凸显出我所强调的重点,也就是以上的字眼其实具有某种程度的心理治疗意义(当然,他们也可能是健康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区别对预测的强迫性需求,以及对预测、控制、法规和秩序等的正常需求)。

对于一位不熟悉心理学的人来说,解释强迫性需求与健康需求的不同是有必要的。不可否认的,强迫性需求是不可控制、不可改变、强制性、非理性的,与环境的好坏无关;他们的满足只能带来短暂的安心,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但是稍有挫折,就会立刻引起紧张、不安、敌意和愤怒的情绪。此外,他们是处于自我相斥(本我的欲念或行动不被自我接纳)的心理状态,与自我相容的心理状态相反;也就是说,他们感觉与自我疏离,有某种东西控制了他们的自我,他们不具有自发的内在行动。精神官能症的人常有这样的感觉:“某种东西控制了我。”或是“我不知道什么东西控制了我。”又或是“我无法控制自己。”

我们可以将上述的讨论内容应用在企业管理的情况中。当然,对于较需要组织的人来说,一定会引发对无秩序和混乱的质疑。除了理性的解释外,我们更需要了解这些人可能的强迫性格、非理性和深层的情绪。有时候有效的方式不在于提出逻辑性的论述,而必须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待整件事情。你可以直接说明,他们的质疑是源自于对白纸黑字的法规和原则的强烈需求,也是一种控制未来的需求;然而后者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就某种程度而言,未来是不可测的,我们不可能制定一套法规规定所有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

也许有人会接着问:“为什么我们不能信任自己的应变能力?为什么我们要事先准备?我们真的无法应付意外事件吗?为何我们不相信自己在意外情况下的判断能力?为什么不等到我们累积足够的经验后,再依据真实情况中的真实经验,制定必要的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制定最少量的规则,而非大量无用的规则。不过,有时你必须做一些让步,就像我以前一样,如果你所待的企业,像一支军队以及海军那么庞大,就真的有必要制定一套规则。

创造力的成因是什么?我们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我们必须为创造力开一门三学分的课程吗?我很希望有人马上问:“创造力到底隐身何处,还是我们必须安装电极,可以随时开启创意。”我有一个很强烈的印象就是,现在有很多企业总是费尽千辛万苦的想寻找一道快速开启的秘密按钮,只想要简单的把它打开或关上就好了。我的感觉是,创作力的观念愈来愈接近健康的、自我实现的以及完全人性的个人概念,最后可能会合并为同一件事。

——马斯洛

在上个世纪早期,马斯洛因为在创作力方面的研究成果,开始获得世人的认同以及识赏。在他的《动机和个性》一书中,马斯洛指出了心理学对创造力的运作过程连表面的解释都还不及。今天,创作力以及创新力,已是企业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我们找到了其中一位在创作力议题有相当研究并为人所景仰的学者,请他谈谈他对马斯洛学说的看法。

麦可瑞依是美国史丹佛大学商学研究所的教授,也是一家管理顾问公司合作关系的创办人。瑞依是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在广告以及行销管理领域有丰富的经验,他同时也是全球企业学院的成员。

过去二十年来,瑞依在史丹佛大学商业研究所的课程,一直广受学生的热烈欢迎。课程名称为“企业内的个人创作力”。他曾经指导过数千名的学生,通过长期的实际演练,使他们在职场中完全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而这个课程也邀请许多著名的客座教授演讲,他们都是美国顶尖企业的领导人,包括了史伟伯(史伟伯投资公司),耐特(耐吉公司),麦肯纳(麦肯纳公司),史托德,还有其他优秀的领导者。

在几年以前,麦可瑞依决定运用长期累积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自行创办一家企业。他和几位合伙人创立了透视合作关系顾问公司,协助企业和员工重新攫取人们与生俱来的创造力。瑞依和合伙人同声表示,当创作力的泉源干涸,个人的工作表现就会大打折扣,公司将无法正常地运作。如果能达到发挥创作力潜能的目的(它潜藏在每个人的心里),企业的营运就可以获得大幅的改善。

我们在他们位于加州曼罗公园的总公司,访谈了麦可以及他的合伙人杰克,谈谈有关马斯洛的学说,以及麦可自己在创作力这方面的研究。

瑞依博士,你在商学院的课程一直以来都受到热烈的欢迎,这二十年的时间应该可以说是创造了空前的历史记录!为什么学生对你的课会产生这么大的兴趣及回响?

麦可:这个课程所谈的内容,也就是马斯洛在他日记里所写的。我们称它为创作力,这是生活里最重要的东西,来这里上课的学生也都理解这一点。我们邀请了二百多位演讲者,上台说出自己在创作力方面的故事和亲身体验。大约有十五到二十位的演讲者之前也曾经上过这堂课,现在他们在商场上都有非凡的成就。他们回到学校向学生演讲,和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其中有一位演讲者还特别说,这不是一堂和商业有关的课程,也和创作力无关;他说,这是和你自己生活有关的课程。我们尝试帮助学生以及企业管理者,回答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是谁以及我一生的工作是什么。我们本着马斯洛的精神,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的“高峰经验”,也就是发现真正适合他们的工作。这份工作让你完全沉浸其中。即使大地震来袭,天花板掉下来也不自知。

不过,马斯洛曾经说过,创作力并非由外形成或置入的。人们惟一能做的,就是去释放自己内心深处的创作力潜能,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绝对同意。我们的创作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是与生俱来的,它潜藏在每个人的心里底层。当我们观察小孩时,就会看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失去的东西。小孩是天真无邪、完全诚实的,他们想像力丰富,非常的有创造力。如果我们能将所有的因为社会压力而失去的创作力重拾回来的话,就可以对社会做出很大的贡献。

几年前,在哈佛大学有一项研究课程,测试幼童以及年幼的小孩的智商、空间性、视觉性、社会性以及情感智商的发展。最后研究者发现,大部分的小孩到四岁的时候,就已经到达天才的标准了。而在四岁以后,经过各式各样的发展过程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在这方面的分数反而变得愈来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