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雅克·卢梭(1712~1778年):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百科全书》的撰稿人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绮丝》、《忏悔录》等。
兰波:
我被彩虹罚下了地狱
我曾被彩虹罚下地狱,
幸福曾是我的灾难、我的忏悔和我的蛆虫:
我的生命如此辽阔,不会仅仅献身于力与美。
从此他告别了诗坛,再也没有写过一首诗。
他是天才的诗人,有着漂泊的气质,秀气,英俊,有一点点少女的羞涩,可眼眸却像夏夜的星空。他叫兰波。
17岁的时候,他来到巴黎,寻找26岁的大诗人魏尔伦。
魏尔伦带兰波去各个诗歌沙龙,听诗人们朗诵。
可是,兰波太桀骜不驯。他不喜欢那些做作而陈旧的诗歌,就嘲讽那些诗人,还跳上桌子,在那些人的诗稿上尿尿。愤怒的诗人们上前围殴他,在那一刻,魏尔伦知道,他面前的这个少年,是一个诗歌的撒旦。
魏尔伦的家人容忍不了兰波,便把他赶走了。
在小雨淅沥的街上,魏尔伦发疯般地找到了兰波。他坐在一张椅子上,唇红齿白,蓝色的眼睛像宝石一样明亮,像天使一样柔弱。
魏尔伦感到心之深处那么疼。
他不顾一切地抱住了兰波。
他们就这样相爱了。
魏尔伦离开了妻子,带着兰波私奔到了布鲁塞尔。兰波就像一个黑洞,不断地把他吸进去,吸进去。
兰波那种漂泊的气质,有点折磨人,他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令魏尔伦的心忽上忽下。兰波问他,你爱我吗?他说,爱。兰波又问,你爱我的身体还是灵魂?他说,身体。兰波让他把手放在桌子上,手掌朝上,用一把尖刀刺了下去。
魏尔伦被兰波折磨得歇斯底里。可兰波说,我会跟你一起好好过的。他就心软了,凡俗的一切都消失不见,只剩下他。
可兰波还是要离开魏尔伦。他几乎要崩溃了,拿出手枪,打伤了兰波。
魏尔伦被判入狱。
兰波独自回到了家乡,闭门不出,在绝望中写下了一首诗歌《地狱里的一季》:
我曾被彩虹罚下地狱,
幸福曾是我的灾难、我的忏悔和我的蛆虫:
我的生命如此辽阔,不会仅仅献身于力与美。
从此他告别了诗坛,再也没有写过一首诗。
魏尔伦的晚景异常凄凉,他总是穿梭在他和兰波曾经奔跑过的街道上,怀念那个青春和美好的少年,他常常喝醉。人们经常听到他默念兰波的遗言:“告诉我,什么时候才能把我送到码头……”
阿尔蒂尔·兰波(1854~1891年):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代表作有《奥菲莉亚》《通灵者书信》。
梁启超:
恨不相逢未娶时
也许在每个人的一生中,
都会有诱惑出现,
而后来的那一个,真的是自己灵魂的伴侣。
可是不是每个男人,
都能像梁启超那样,
忠于自己的太太,忠于自己的良心?
1899年的冬天,26岁的梁启超来到美国,组织海外华侨支持变法维新。
但是,他不懂英语,这对他的工作造成了一些障碍。接待他的华侨何先生让小女儿何蕙珍给梁启超当翻译。
何蕙珍美丽大方,在演讲大会上,梁启超慷慨激昂的演讲,以及翩翩风度,令何蕙珍倾慕不已。演讲结束后,何蕙珍向梁启超要了一张照片,又把亲手编织的扇子送给了他。
在美国的日子里,何蕙珍给梁启超当翻译,还当他的英文老师。20岁的何蕙珍美丽、活泼,多才多艺,毕业于名牌大学,还常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梁启超了解到这一切时,忍不住心动了。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何蕙珍也深深地爱上了梁启超。从小受西式教育的她,大胆地向梁启超表白说:今生今世,我心里只有先生了。
梁启超左右为难,他对她说,我已经有夫人了。
何蕙珍说,我不嫌,我可以做妾。
梁启超给太太写了一封信,说了这件事。与梁启超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回信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啊。她不仅没吃醋,还特别赞成这件婚事。
何蕙珍高兴地说,先生,也许,我们就是现实中的娥皇女英。
梁启超沉默了片刻,却回绝了何蕙珍。他说,一夫一妻是我和谭嗣同先生提出的。如果我都不能遵守的话,我怎么能让别人来遵守?
何蕙珍只好伤心地走了。
25年后,梁启超的太太病逝了。梁启超悲痛万分,发誓永不再娶。
何蕙珍得知这个消息,又跑来找他。可梁启超知道她的心意,每次都避而不见。多次之后,何蕙珍只好伤心地离开了。
也许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诱惑出现,而后来的那一个,真的是自己灵魂的伴侣。可是不是每个男人,都能像梁启超那样,忠于自己的太太,忠于自己的良心?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别署饮冰子、饮冰室主人、哀时客、中国之新民等。广东新会人,我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罗丹:
爱过之后是毁灭
有些爱是救赎,
可有些爱,
是激情之后的毁灭。
有些人一旦相遇,就注定要电光火石。
就像,47岁的罗丹,遇到19岁的卡蜜儿。
她太美,太聪明,太令人销魂。他看到她的第一眼,内心的火焰就无法再扑灭。
她问,我的雕塑不好吗?
他说,你已经不需要老师了。
就这样,她成了他的助手、模特,也成了他的情人。
她不光是能在身体上给他激情,她还能给他无穷的灵感,在创作中给他闪电一样的创意。
那一次,政府要立一个巴尔扎克的雕像。可是,巴尔扎克身材臃肿,五短三粗,怎么都不好看。罗丹连续砸了17尊雕像,几乎要崩溃了。
卡蜜儿说,你给他穿上一件袍子试试。
袍子掩盖了巴尔扎克的缺陷,一切都迎刃而解。后来,著名的巴尔扎克雕像就是穿着一件袍子。
他们在一起的时光里,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她为模特儿的。
他爱她爱得发狂,甚至写了一张感情契约,向她保证她是他唯一的学生,他会推荐她的作品,他不再和任何一个女人要好,再过几个月就会娶她。
可是,无论多么美丽的花朵,最后都要凋谢。
她跟了他15年,终于老了。
他却没有和她结婚。
罗丹的妻子很平凡,她给他生儿子,做菜,他们一直是同居,可是她永远默默忍耐。
而卡蜜儿不能,她太骄傲,骄傲到怀孕了,也要偷偷去打掉,因为她不想用一个孩子做筹码,去换取男人的心。
他渐渐冷却下去,她也傲然离去。她觉得她一定能依靠自己,像男人一样独立,她一定会让他后悔。
卡蜜儿租了一套公寓,疯狂地创作。她什么也没有,房子里没有暖气,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她只能吃白菜和土豆充饥。有贵族来向她献媚,她寄了一块马粪给对方,以表示自己的不屑。可是,她的展览会并不成功。
她那么想证明自己,可是,这和她对他的爱并不冲突。她还爱着他,在倾盆的大雨里,她悄悄地躲在他家花园的花草后面,浑身湿透地等待着他回来,就只为看他一眼。
在这种极度的潦倒、极度的爱恨、极度的绝望中,卡蜜儿的精神崩溃了。她拿起铁锤,把自己所有的作品都砸碎了。她彻底疯了。
1917年的冬天,罗丹死了。弥留之际,他说,给我把妻子叫来。
他的妻子走到他跟前,他看了一眼,说,不是她。
临死,他还想着卡蜜儿。
可是,卡蜜儿此刻正坐在疯人院里,双眼痴呆地望着窗户上那些横七竖八的木条。
有些爱是救赎,可有些爱,是激情之后的毁灭。
奥古斯特·罗丹(1840~1917年):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坛上的地位。代表作品有《青铜时代》《地狱之门》《加莱义民》《雨果》《巴尔扎克》《思想者》《吻》《夏娃》等。
梁羽生:
此生有你万事足
她知道,
他把一生中能给的,都给了她,
不能给的,也给了她。
因为初恋受到了挫折,一直到32岁,他也没有再为谁动心过。他最好的情人,就是读书写文章。
《大公报》的副总编为他着急,就把她介绍给他。
她26岁,虽然工资是他的两倍,虽然大方、得体,可是她又黑又瘦,与他小说中的绝世美女有着天壤之别,他压根就没看上她。
他的鼻窦炎犯了,不停地流着鼻涕和脓水,她也没看上他。
后来,他们又在媒人家里见过几次。她知道他写好看的小说,他知道她做义工坚持了五年。渐渐地,别样的情愫来了。
他做鼻窦炎手术,她知道后,赶紧跑过来陪他。在她温暖的手搀扶到他的胳膊时,他深深地感觉到,这个女孩子就是要和自己共渡一生的人。
他向她求婚,他的求婚词很特别,说,我很穷,但只要努力写稿,也能养活你。
她只愣了一下,就答应了。
相识八个月,他们结婚了。
他的坏毛病很多,忘性大,不讲卫生,只爱吃肉。他的忘性大到跟妻子度蜜月,竟然跟别人下棋忘记回来,他的忘性大到记不得自己家的门牌号码。
她辞了工作,一心一意在家照顾他。
因为她的细心和体贴,他再没有后顾之忧,而是安安心心地写起自己的小说。犹如神助一般,他写红了,成了妇孺皆知的武侠小说家。
就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忽然宣布移民澳大利亚,从此封笔,退出文化圈。
他对妻子说,名利永远追逐不完,我们的缘分却只有这一世。
1987年,63岁的梁羽生决绝地离开他的江湖,陪妻子林萃如来到澳大利亚。
他们度过了平静而美好的时光。1994年,他患了癌症,可是他积极地治疗着。他说,我一定要走在她的后头,因为我的命就是她的命。
虽然他很努力地活,可还是先走了。
2009年,他永远地离开了,她没有哭。她知道,他把一生中能给的都给了她,不能给的也给了她。
她真的很满足,很满足。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1924年3月22日出生,因病于2009年1月22日在悉尼去世,享年85周岁。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