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14115400000006

第6章 循序善诱,培养孩子的完美品格(3)

我明白,失败的打击是沉重的,因为学习成绩不合格而成为留级生,在她那比其他学生心理成熟一些,然而又无比脆弱的内心深处,将承担起多么沉重的负荷!这种负荷,足以摧毁她那本来就脆弱的心理防线。如果我们和家长再不及时去弥补,那么她便很难在挫折的道路上重新站立起来。对于她而言,不仅仅是对学习的放弃,同时也是对生活、人际交往、追求的放弃,更重要的是对人生的放弃。他的自尊心时刻都会受到伤害,自卑将使她永远拾不起头来。为了使她重新正视自己,以新的面貌来面对陌生的集体,我思考了很久……

一天上数学课,我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请杨静回答。她疑惑地抬起头,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听到我又点她的名字,她才慢慢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用几乎是耳语的声音来回答。其他同学都哄笑起来。我看见杨静的脸一下子红了。我急忙用手势制止住学生的笑声,鼓励她:“你回答的问题很正确,但声音太小了。请你大声些回答好吗?”杨海静鼓足了勇气,又用比上次大了一点儿的声音重复了一遍,这一次,全班同学都凑和着听清了。我问同学们:“她回答得对吗?”“对!”全班同学声音是那样整齐、响亮,仿佛是对她的称赞,又像是对她的鼓励。我紧接着补充:“要是声音再大一些,那就更好了。”听了我的话,她抬头望了我一眼,歪了一下头,似乎想表白什么,然而又什么也没说。

以后每次上课,每当我提出问题,都看到她的眼里闪现出了期盼的神色。然而我总是故意不去理会,而是找一些声音响亮的同学来回答,还进行表扬。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有获得承认的欲求,每一个人都不希望遭到别人的冷落与轻视,人都需要别人的赞赏。

终于有一次,在请同学回答问题时,我先提出要求:请声音响亮的同学来回答。杨静眼中的期盼尤其强烈,然而手却还是不敢举到桌子上。我于是点了她的名字。令我欣喜的是,她终于用响亮的声音清晰地回答出了我所提出的问题,而且完全正确。我又找了几个声音较小的同学来回答,最后让同学评判:“谁回答得最好?为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杨静。因为她回答的声音响亮。”我看到其他同学对杨海静有了新的评价。杨海静也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了承认和赞赏。我第一次看到在她的脸上露出了那样满足、美丽的笑容。从那以后,她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越来越积极、踊跃。

在小学生质量综合评价课上,同学们在努力学习、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勇于克服困难、有上进心的两项中,都分别给杨海静评上了优。杨海静渐渐地与同学们融合在一起,她终于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

杨静的转变,使我也有了新的思想认识:固然好学生能讨自己喜欢,然而差生,无论如何差,作为一名教师,都必须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加以鼓励和引导,甚至要付出比对优秀学生更多的爱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这位老师把握住了学生杨静自信心丧失的根本性原因,及自尊受到的压制,知道他得不到足够的尊重与认可。因此,他便对症下药,不仅主动的鼓励杨静,还让其余的学生也主动的认可杨静,这无疑会让杨静具有强烈的自信心。

9.让孩子吃吃苦

“吃苦教育”在前几年也曾被提倡一时,但终为各种原因没有大行其道,这种教育方式在中国也确实不太适合。但是适当的让孩子吃吃苦,培养孩子受困难的毅力确实也是很有必要的。

每天放学时分,在中国城市的任何一所小学,你都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盛况:许多无怨无悔的家长默默列在校门两侧。孩子们欢蹦乱跳地跑出来,几乎是所有孩子的书包都在顷刻间移向大人的手中。还有头发雪白的长者立即将雪糕、糖葫芦或其他零食递到孩子手中,于是孩子跑在前面边吃边玩,而长者背着书包,老仆人一般地紧赶小主人。

就在许多家长挖空心思地满足子女的各种要求时,富甲天下的日本人却千方百计地对他们的孩子进行“吃苦教育”。为了不忘过去最困难的日子,日本一家学校给孩子们做了“忆苦饭”,结果,孩子们面对当年大人吃过的糠菜嚎啕大哭,拒食三天。校方毫不动摇,第四天,孩子终于咽下了这顿忆苦饭。在日本的许多孤岛或森林里,人们常常可以看见日本小学生的身影。他们在没有老师带领的情况下,面对着既无水源又无食物的可怕自然界,安营扎寨,寻觅野果,捡拾柴草,寻找水源,自己营救自己。一个孩子从荒岛归来后,感慨地对老师说:“我以前以为我们享受的一切现代化设施都是本来就有的,荒岛的历险才使我明白,人生来两手空空,一切都是劳动创造的。过去老师讲劳动光荣,我们感到很空洞,如今才真正理解了这个词的含意。”

日本教育家指出,生存意志的教育是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日本虽然实现了“富裕社会梦想”,但社会节奏加快和升学竞争的压力,使孩子们与大自然的接触少了。同时,日趋富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削弱了孩子们应具备的人生忍耐力、心理承受力和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日本中小学生中出现了动武,以强凌弱,违法乱纪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发生使日本各界产生了危机感。为此,日本神奈川县的有识之士提出了“展开和促进与人接触、感受自然的运动,恢复和充实孩子们的感性体验”的建议,于1984年起在学校和社区开展了广泛的“感触性”教育运动。

为此,神奈川县各地根据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分别建立了—些教育基地——交流村。学校和社区组织孩子们到交流村集中生活、劳动、锻炼,请交流村所在地的老人讲过去的生活;或组织孩子们到敬老院和老人交谈,为老人们服务;或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到大自然中开展活动;或请农村老人向孩子及家长传授打草鞋的方法;或者把不同年龄的孩子混编开展活动。孩子们通过各种各样“感触性”教育活动,对大自然、周围的环境、生活有了切实的感性体验,从中体会到做人的乐趣,感受到大自然的奥秘,激起了学习欲望,并且在集体活动中逐步培养了关心别人、携手并肩、共同生存和发展的优良品德。

当然,我们并不是提倡在中国学生中大行“吃苦”之风,穷也不能穷孩子依然行得通,因为中国的教育环境确实是如此,毕竟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就是在吃苦之中的,我们也应该让他们接受正常的生活。但是,正所谓区别对待,对另一些一部分的小皇帝、小公主自小就在吃喝不愁,无忧无虑中长大的孩子我们老师要进行必要的吃苦教育,让他们知道生存的不易,更加的珍惜他们的所有,努力的去学习。

10.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

对孩子进行爱的启迪,让孩子的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爱,是我们做老师所必须开展的一项教育,那么具体如何去操作呢?

一天,全国特级教师、孙蒲远老师给低年级学生上课,讲“爱是什么”。

“我们爱自己的妈妈,爱我们周围的花草树木,爱我们伟大的祖国。今天,我们要表达出我们发自内心的爱。”一开课。孙老师就充满感情地对孩子们说了这样一番话。

“你们看到的‘爱’是什么颜色的?从你手中的彩色纸里找出这个颜色,再说说为什么是这个颜色。”孙老师进一步启发着孩子们。

“爱是红色的,因为红色鲜艳,国旗就是红色的。”一个学生这样说。

“爱是黄色的,因为黄色明亮,菊花就是黄色的。”一个学生又这样说。

“爱是白色的,因为新娘穿的白色婚纱太美了,特别让人喜欢。”

“爱是黑色的,因为黑色是大地母亲的颜色。”

“爱是绿色的,大树和小草都非常可爱。”

“爱是金色的,因为太阳是金色的。”

孩子们争先恐后,举起手中五颜六色表达爱的纸条。

“大家说得都很好。再想想,还有没有同学认为爱是别的颜色的?”孙老师笑咪咪地问。

“有!”一个男孩站起来,“爱是无色的。因为空气是无色的,我们谁也离不开空气!”

“太好了!”孙老师满意地说。“那么,请大家再想想,‘爱’是什么声音的?你能表达出来吗?”孙老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

“爱是大声的!我爱祖国,就对着红色的国旗大声喊:‘祖国妈妈,我爱你!’”一个女生激动地回答。

“爱是小声的!我看到公园里叔叔小声对一个阿姨说:‘我爱你!’”这个男生的回答,引起全班哄堂大笑。

“还有不同的答案吗?”孙老师又问。

“爱是无声的,妈妈的爱是无声的。”

孩子们精彩的回答,再一次得到老师的赞扬。

“我再问你们,你认为爱应该是什么味道,什么感觉的?”孙老师提出第三个问题。

“爱是甜甜的、甜甜蜜蜜的。爱是香香的,像花一样香。”

“爱是温柔的,让人很舒服。”

“爱是光滑的,爱是暖暖的。”

最后,孙老师让每个孩子都总结一下“你对爱的最深感受是什么?是颜色?是声音?是样子?是感情?……”伴随着孩子天真的回答,教室里回响着歌颂爱的音乐。

这样一堂关于“爱”的课程,对学生来说实在是最美妙不过的心灵享受,是最富有启迪意义的爱的教育,它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了看得见的爱,有声的爱,也让孩子体会到了看不见的爱,无声的爱,相信广大教育者定能从中得出怎样去进行爱的教育。

11.要将“身教”切实的用到孩子身上

老师以身作则,往往比空洞的说理更能让孩子信服,但关于如何以身作则,却存在着分歧。

鲁迅先生到街上去给青年补靴子,北京大学的季羡林教授给前来报到的学生看行李,这些都是身教的典型材料。

去为学生做一些,那怕这事是极其微小毫不起眼,都能使学生难以忘怀。而语言教育现在似乎成了教师教育的惟一的途径。语言教育总有贫乏的时候,但即使是有丰富的词汇,有时也许不如一个行动的鼓励和帮助。

人们对于以身作则的理解,往往只限于老师为孩子作出了什么样的楷模,然而事实上,以身作则在教育上更为关键的意义是你为学生做了什么。

记得前几年曾有一个争论。一个学校门前有一条小河,小学生上学总是要趟水而过,冬天特别冷,夏天水多的时候又有危险。有一位女教师就一直坚持把孩子背过来,多少年如一日,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后来又来了一位教师,颇费周折地在小河上架起了一座桥。可他反而没有像先前那位老师那样得到好评,也没有像那位教师那样获得各种荣誉。两个教师都有很值得赞美的地方,从务实的角度看,后边的那位教师确实做得更好,但背学生的老师虽说传统,却给人们留下的是一种人情的关怀、一种心贴心的感觉。不要说每天把每个孩子背过河,即使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我们拉一下他们的小手,就可能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和无穷的爱意。小桥修好了,也是做了好事,但学生的直接感觉就不同了。我们不是在这里讨论两个教师的优点和长处,但这个事情却很能说明身教的另一个意思。

同其它的榜样与楷模一样,老师的高尚品德,确实可以给学生以引导和启示,但是老师毕竟是教育学生的,他需要长时间的与学生相处。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为学生做个样子,不仅要注意自己的修行,更要和学生走到一起,通过关注和关心,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优良品行的实用意义和价值。否则,教师单纯意义上独善其身对教育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所谓的身教就是还能兼济学生。当前,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倡用眼睛表扬学生,用手掌关心学生。摸摸头,拍拍肩,学生就有很多的振作和感激。而实际上许多教师却可能做得相反,有些是我们教师能够轻易做到的事情也可能没有去做。有一次体育课上,一个孩子摔倒了,当时小腿上就流出了血,我们体育教师却视而不见,漠不关心,这个学生感到了什么,是冷漠吗,是委屈吗?这对他以后对待别人的态度,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教育人关键是行动关怀,北京大学那个受到季先生自然状态下关照的学生,肯定能够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季先生赋予行动教育以新的含义。

言传当然是做老师所必须具备的一种本领,但身教更具意义,在教育中,随时帮助和关心学生,是我们每个做老师都应当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