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14115400000024

第24章 对症下药,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1)

老师不能偏面的追求学生在学习方面的成绩,还要能重视其心理的健康成长,这已是教育界的一个共识,但在教育实践中,很多老师却苦于找不到“医治”孩子畸性心理的药方。本章精选了一些名师在心理辅导与教育方面的典型案例。真正得达到了“蹲”的最高境界,完全走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相信对于教育工作者会大有脾益。

1.消除自杀心理,鼓起孩子生活的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发现一些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心理却往往极度抑郁,对生活产生厌倦,甚至走向轻生之路,这个时候,老师的教育就要侧重于重新树立该生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

杨杨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女孩子,聪明可爱又懂事,而且学习非常认真,成绩数一数二。小学五年级就拿到了全省钢琴七级考级证;更难得的是虽然她个子瘦小,却是一名“运动健将”,校田径运动会上,曾包揽了年级女子长跑项目的金牌,每个学期都在同学们民主评议中评为“三好标兵”。这样“能文能武、全面发展”的孩子自然是老师心中最自豪、最放心的孩子。然而,出入意料的事情发生了……

星期五,杨杨的班主任X老师照往常一样,将学生的周记收上来查阅。他打开杨杨的笔记本,却奇怪的发现,本子里一个字也没有,只有一片黑印,老师心想这与平常不一样啊,以前看到的都是杨杨对生活和学习的感受。可今天杨杨怎么啦?出什么事啦?在涂抹的黑印中,他隐隐约约发现了这样一句话:“……真丢面子,我没脸见人了,还不如以死了之……”惊异之余,X老师很快从几个同学那了解到事情的起因:在上周的一堂课上,任课教师见她与周围的同学讲小话,就说了一句:“还是班长呢,带头干什么?”杨杨听了这句话后,伏在课桌上哭了一节课。X老师感到有些不对,按理说一句寻常的批评应该不会让一个小女孩产生自杀的念头啊,他又想起最近一段时间,杨杨似乎心情都是不太好,感到很有必要做一个详细的调查。

好在这位老师平时与学生相处得很好,学生都很信任他,有心事也都愿意对他说,在找到杨杨后,老师经过一翻真诚的谈话,才知道这女孩小小的心灵中有着太大的负担,其原因在于:

首先,父母的压力,在杨杨升入六年级后,父母要求其将重心放于学习,把她的特别爱好的弹琴时间给缩短了。每天学校女子篮球队的晨间训练取消了,书桌上的各种检测题多了。结果杨杨在篮球比赛赛前的训练中,体力不支,被教练批评,而这次数学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反而因考试前过度紧张出现失误,被妈妈严厉批评。

其次,杨杨的爸爸迷上了赌博,经常通宵不归,并因此导致了与杨杨妈妈的矛盾,两个人正在闹离婚,而杨杨怕的就是这个,她不希望父母中的任何一个会因此而离开他。

最后,杨杨从一年级起就与班上的男同学柳超挺玩得来,友谊深厚,无话不说,可上六年级后,柳超就不爱和她玩了,说有男生在背后议论他们是一对,柳超为避免别人说闲话,就不敢与她玩了。杨杨感到很迷惑,又很伤心,不明白自己有什么错,自己一向人际关系良好,现在却连好朋友也不和她玩了。

杨杨说完以后,更加来气,对老师说到:“老师,我的心真的好累,怎么也想不通,于是就想到了死……”

X老师清醒的知道:杨杨确实很喜欢音乐与体育,能从这其中享受到快乐。可如今,一向注重培养杨杨的爱好与特长的父母,却由于杨杨面临升学,改变了她的生活与学习规律,使一向很要强的杨杨在教练面前受了批评,在队友与同学面前失了面子。况且她长期生活在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父母为她的成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她也没有让他们失望。杨杨又是班上同学的榜样,期期被同学们评为“三好标兵”。一直处于“金字塔尖”的优等生杨杨,很少品尝失败和冷落,导致她受挫的心理承受力相对较弱,而今面对家庭的“战争”,班级中少数同学的猜忌与误解,学习上的低谷,老师的几句批评等等一系列的“打击”,耐挫心理脆弱的杨杨就感到惊恐万分,茫然若失,导致产生消极的自杀心理倾向。

面对杨杨的这种现象,X老师经过深重考虑,最后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终于让杨杨摆脱了这种阴暗的心理。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生活环境,减轻“压力”

解铃还需系铃人。X老师走访了杨杨的家,见到她的父亲,将杨杨的学习近况与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向他说了,他当即表示要去向妻子认错,接她们母女回家,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迷恋而毁了女儿一辈子。老师又找到了杨杨的母亲,听完老师的解释,这位望女成风的母亲动情地说:“我总把她当孩子看,认为她不懂事,没有征求她的同意自己就做了决定,我以为孩子能理解我的一片苦心,谁知却事与愿违。怪不得这个学期以来她回到家总是闷声不响的,我以为是学习太累了,看来这是我教育上的失误啊!”老师随即建议她回家后与女儿共同讨论业余时间的活动安排,不要为了升中学重点班给她施加压力,要充分相信杨杨的能力,心理的健康是第一位的。杨杨的妈妈很同意X老师的看法,并答应按照他的说法去做。与此同时,X老师针对六年级学生由于受电视媒体等客观环境的影响,思想上比较早熟的心理特征,以“珍贵的友情”、“我来说说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你心中的理想班级”等为题召开班会进行讨论。还针对一部分学生已进人青春初期的特点,给他们上了几堂青春期心理及卫生知识方面的课。渐渐地,杨杨的家庭恢复了以往的生活,班集体中男女同学间的交往也变得轻松起来。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后,杨杨思想上的压力减轻了许多。

(二)释放压力,提高低抗挫折的能力

杨杨长期处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里,没有经受过什么大的磨难,所以一有点小的挫折就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要想根治她的这种不健康心理,光靠外界的影响是不行的,关键还是要能提高她的耐挫力。X老师又利用书信和谈话的交流方法,一方面启迪她:人的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有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属于自己,也同样属于社会,属于关心和爱护你的人。人的一生中,会碰到许多压力甚至挫折,但这些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当今社会的竞争无处不在,如果一碰到挫折就绝望,那是懦弱无能的表现,而勇敢坚强的人却会将各种挫折看成锻炼自己成长的摇篮。老师眼中的杨杨是驰骋赛场的长跑冠军,是别人心中有责任感、有爱心的好同学和好孩子;一方面则列举老师自己面对工作的压力,购房贷款的压力,上电大读书与处理家务的压力,让她进行换位思考,说说老师该怎么办;X老师还做了几张漂亮的书签,写上名人的语言鼓励她,如:歌德的“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失掉了许多;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去了!”拜伦的“逆境是到达真理的一条道路”等。

这些名人名言再加上X老师的现身说法深深的打动了杨杨,大大的提高了她的心理承受力。

(三)放之于生活,鼓起对人生的信心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对于班级管理老师们往往采取以小养大的方式,很多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担任班干部。这固然能极大的促发这些学生的上进心,但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他们颐指气使的作风,产生较强的虚荣心。一遇到挫折与打击,就失去了主张,患得患失,怕这怕那,心理承受力比普通的学生都要差。X老师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在班级管理中实施了改革,改变了以往由几名班干部轮流值日管理班级的方法,每天由两名同学担任值日班长,轮流“做官”,人人参与管理,人人也是被管理者。后来杨杨和老师说,开始时觉得自己没那么神气了,心中有点失落,后来却发现同学们与她更亲密了,大家在一起玩得更融洽了,自己觉得很轻松。一种民主、和睦、平等的风气在班集体形成了。

另外,X老师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减轻压力,还举行很多班队活动。如:面向墙壁单手执拍击乒乓球比赛;“我有一双巧巧手”能手赛;野外登山比赛;收集废电池比赛;百科知识赛;三月份植树比赛……在比赛中,X老师既注重培养学生个体的竞争意识与耐挫能力,还注重小组的合作。学生既明白了只要努力,人人都能成功,又明白了个人的成功离不开集体的帮助,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是更难战胜的。在这些活动中,杨杨逐渐调整了心态,增强了自信心。

最终,杨杨完全摆脱当初的那种畸形阴暗心理,重新热情的投入到了学习和生活中,并以优秀的成绩升入了一所重点中学。面对紧张的中学生活,她能合理地安排时间,还是班上各种活动的热心组织者。所以说,我们做老师的如果在学生中发现有厌世自杀倾向的学生一定要能慎重对待,对学生的情况一定要先调查清楚,然后再想方法鼓起他对生活的信心。

2.考试焦虑证该如何辅导教育

有些学生,无论学习好坏,都对考试有着深深的恐惧,面对这种心理,做老师的应该深入孩子的心理,对其恐惧的原因详加分析,对症下药,予以“治疗”。

彭XX,女,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她生得俊秀显得很文静,挺可爱的。她好强、上进,平时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但每当考试来临,老师就发现她说话少了,也少了往日的欢笑,总显得疲惫,无精打采。老师公布考试成绩的时候,她总是低头,两眼盯着自己的脚尖,听到自己分数后眼睛一眨,准会有泪水无声地流下。看得出她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很不满意,老师也觉得她应该能考得更好。是什么原因导致她考试时产生严重的焦虑,彭××的班主任A老师对其进行了家访。

A老师从彭××的母亲那里得知,一旦到了考试的前几天,彭××就总是很紧张、很焦躁。常常是手拿书本,背到深夜,就连吃饭、上厕所,也是书不离手,口中总是念念有词。如果家里电视的声音放响了些,旁人说话声音大了点,她就会烦躁不安,大发脾气。这时的她看什么都不顺眼,连平时最爱看的动画片都无心光顾。到了晚上,睡觉也不安稳,常常在睡梦中突然坐起,大哭大叫:“妈妈,开考的铃声响了,我迟到了,老师不让我进考场了!”“妈妈,考试的题目我怎么一道都不会做。由于休息不好,人就特别容易疲劳,吃什么都不香,人也就日渐消瘦,整日无精打采的。考试成绩的不如意,更加重了她的心理负担,使她更害怕考试了。哪怕是单元测试也让她发懵,人也越来越消瘦了。

很明显,彭××患有严重的考试焦虑症,为了对其进行“治疗”,A老师进行多方调查,发现导致彭××这种症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父母期望过高导致其压力巨大

彭XX的父母都是“文革”后期的高中毕业生,读书时,他们都是班上顶呱呱的好学生。由于历史原因,他们上大学的理想、志向成了泡影,因此常恨自己生不逢时,再加上彭XX家只有两个女儿,农村世俗的偏见增添了他们没有儿子的苦恼,也更激起了他们的怨气,总希望女儿能胜过须眉,替她们去圆大学梦。因此,他们常告诫女儿:“爸爸妈妈没有儿子,只有你们两个女儿,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替爸爸妈妈争口气,给那些有儿子的人看看,我的女儿不比他们儿子差。再苦再累,爸爸妈妈都认了,一切就指望你们了,你们俩一定要争气啊!”父母的期望给她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第二,彭××本人自我要求过高,好胜心太强

为了证明自己是父母的好女儿,替他们争口气,彭××从小就事事争强好胜,不甘人后。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在她周围到处是夸奖和赞美,邻居们夸她懂事,同学们都认为她聪明,老师说她上进。她年年把奖状抱回冢,父母高兴得合不拢嘴,直夸她是个乖女儿。事事顺着她,护着她,形成了她自负、好强的个性。然而,在区里的一次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她却名落孙山,初次尝到了失败的痛苦。当时父母非常生气,指责她“没出息”。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她发誓要用成绩来证明自己是“有出息”的。当刻苦程度超过了心理承受能力时,就形成了害怕考坏受到老师家长指责的考试焦虑心理。

第三,缺乏足够有效的沟通能力,很难与人交流

现如今很多父母往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对孩子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不够重视。彭××的家长更是如此,只顾一味地给孩子打气:一定要争气!一定要加油!很少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彭XX又是一个争强好胜的女孩,即使有什么想不通的问题也不愿和父母交谈,更不愿跟同学讲,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久而久之,形成了自我封闭的心理。当学习压力过大超出承受能力时找不到倾诉对象,就导致了心理失衡。

在确认了彭××患了考试焦虑症后,A老师对其再次进行了家访,把她在校内的表现及临考前的精神状态等情况都告诉了家长。家长得知自己的乖女儿害怕参加考试时,其震惊程度可想而知。A老师给他们分析了孩子目前的状况及继续发展下去的后果:“作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味地高标准、严要求,给孩子施加压力,势必会物极必反,造成孩子思想负担过重,考试时心理紧张,从而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导致考试失败。”听了A老师的话,彭××的父母沉默了很久,接着迫切要求A老师给他们出主意,帮帮他们的女儿。于是,A老师建议他们从现在开始,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过高,并注意调整家庭的气氛,与孩子多沟通,尽快打开孩子那扇封闭的心灵之门。

取得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后,A老师开始了第二步工作,他去做彭××的思想工作。通过与她谈心,帮助她提高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告诉她小学阶段只是学习生活的开始,是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的阶段。而考试只是检测教师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分数不是最终目的,能从分数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才是重要的。听了这番话,彭××眼中充满了泪水,脸上露出了笑容,对A老师说:“老师,我明白了,请你放心吧!”

但是,这次谈话以后,A老师发现彭××在测验考试中还是很紧张。额头上呈现出汗迹。A老师知道彭××还没有彻底摆脱这种考试焦虑证,于是他又一次同彭××谈心,并教给了她一些克服紧张心理的方法。

一是尽量放松自己。紧张时,不妨集中精神,多做几次深呼吸,或者想一想一些另自己愉快的事。

二是树立自信心。考试过程中如果感到紧张,就要反复对自己说:“我已经准备得很充分了,一定能考好,千万别紧张,否则会影响自己的考试成绩的。”通过内部语言暗示来调节自己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以降低紧张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