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蹲下来和孩子一起看世界
14115400000011

第11章 懂得赏识,学会批评(1)

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就是要能调动孩子的情绪。因为孩子是情绪的动物,他们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情绪的影响,而赏识正是调动孩子情绪的最佳方法。当然,教育离不开刚柔并济,只会赏识是明显不够的,有时候对待学生也要进行批评,但这批评必须注意方法。

1.对待孩子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没有比表扬和鼓励更能让学生愉快的东西了,而他们一旦得到表扬,知道了有好的表现,就会为老师喜欢的话,就会更加卖力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X老师正坐在临窗的办公桌旁,一边承受着从窗户里透过来的初冬太阳光的温暖,一边聚精会神地批阅着学生的周记。一段特殊的话引起了他的注意:“当我拿到成绩册时,一看班主任的评语,真想大哭一场。我们的班主任给我写了六七条缺点,优点却只有一条,可是有些缺点我已经改了,老师为什么却看不见呢?在班主任的眼里,我有一身的缺点,什么都不好,是个坏孩子,永远不受老师喜欢……”这是谁写的日记呢?翻以封面看,原来是他们班前不久转来的一个各方面都比较后进的学生陈力。看了这篇日记,X老师便找来了陈力的成绩册,一段话映入他的眼帘:“该生劳动比较积极,经常主动帮助同学打扫卫生。但学习不认真,作业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书写马虎,上课不能遵守课堂纪律,影响老师的教学。课间喜欢追打哄闹,和同学不能友爱谦让,拾到东西也不能主动交公。希望今后能有所好转。”

看了陈力的这篇日记和班主任的这则评语,X不由得想起了上个星期发生的一件事:在陈力同学报到后的第二天,他就在美术课上捣乱,把整个班级搞得一团糟,气得美术老师把他送到办公室,要X老师好好教育他。当时X也一肚子气,他们这个优秀班级怎么竟转来这么一个学生?于是便毫不留情地批评教育了他一顿,他想这也许能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产生一种上进的欲望,避免下次再出现这种现象。可是,事与愿违,自从那次批评之后,陈力的表现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坏了。X老师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的每个神态、每句话及处理问题的每个方法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教师的批评教育不但没使学生产生上进的愿望,反而挫伤了他的积极性。作为班主任,这真是工作失职啊!

老师都偏爱好的学生,像陈力这样的学生一定是受批评过多,而得到的帮助、鼓励过少。于是X老师重新教育他、帮助他。首先,他找来陈力诚恳地向他承认了那天自己情绪较激动,语言也过火了点。说明这是老师的不对。然后又真诚地对陈力说:“只要你能认真克服过去的不足,努力学习,你是一定能上进的,能变好的,老师对你有信心。”一番话使陈力激动得热泪直流,他也承认了自己的不足,并决心今后要改正错误做个好孩子。从此,每当X老师看到陈力有了点滴的进步,就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并耐心地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原因,并逐渐改正缺点。一段时间内,陈力就有了明显的进步,不但自己遵守纪律,按时认真完成作业,还能热情帮助其他后进的同学。后来,X老师还发现陈力有绘画的特长,便推荐他上美术兴趣班,并让他担任班级的宣传干事。工作中,他积极找资料,设计版面,常常为编好黑板报很晚才回家,然而却没有一句怨言。由于他的加入,班里的黑板报设计很有特色,并多次被大队部表扬。他尝到了胜利的喜悦,从而更加坚定了上进的信心。在他取得一定进步后,X老师又走访家长,既汇报了他的进步,又指出他父亲管教方法的不当。他父亲听说孩子有进步,当即做了自我批评,还保证要与老师密切配合,教育好孩子。X老师便抓住这有利的“教机”,乘势引导,在各方面向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陈力终于“抬起头来走路了”。他笑了,这是X老师第一次看见他笑,笑得是那么开心,那么无忧无虑。是啊,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对于这一点,教师特别要精心爱护,而决不可轻易伤害。因为,自尊心和荣辱感是一个孩子前进的内动力。在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或错误时,教师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切不可麻痹大意,不要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

一学期又很快地结束了,又要给学生写评语了,回想起陈力的那则评语,X老师想:教师写评语也应讲究艺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看到学生的不足,也要看到他们的优点,要使学生看了评语更有信心和决心,从而更加努力奋斗。想到这,他便拿起笔给陈力写了这则评语:“这学期,你转学来到我们班,给班级争了不少荣誉,你的绘画作品在市区都获过奖,尤其你担任了宣传干事的职务后,积极找资料,设计版面常常为编好板报很晚才回家,由于你的努力,我班的黑板报多次受大队部表扬。你还保持了原来的好品质,劳动积极主动,不怕脏、不怕累,并克服了一个个缺点,做到了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课间哄闹的现象也少多了。如果你能保持认真的态度,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课后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克服玩心重这个缺点,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加油吧!你一定能行!”

X老师的教育方法无疑是高明的,学生一般都特别在乎老师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总是希望自己的优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希望老师能发现,如果是改正了缺点,他们更希望老师给予表扬和鼓励,所以我们作老师一定要善于去观察孩子发现他们的变化中的优点加以表扬和鼓励。

2.表扬是最能鼓舞孩子上进心的

孩子一般都是有很强的上进心的,但有些孩子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不愿意自我激发这种上进心。老师在这个时候要想鼓舞孩子激发自己,最好的方法无疑就是表扬。

就拿家庭作业来说,学生按时的完成它,一方面可以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又能让老师收到教学效果的反馈。可有些学生偏偏缺乏这方面的上进心,总是拖欠,对此很多老师都深感头痛。

学生L便是一个拖久作业的高手,他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说“忘带了”,二是说“作业本不见了”,三是干脆沉默,一句话也不说,这常常让他的老师干着急,没办法。

新学期第一次查作业本,单缺L的,果真如此,老师没有声张,也没立即追查。等到下午放学后,他请L来办公室,轻声对他说:“全班42人,今天却只交了41本作业……”还没说完,L立即接下去说:“哦,我忘带了。”这个招数使出来了。老师反问道:“那怎么办呢?”L不吭声了。老师停顿一下想了想,接着说:“这样吧,既然忘带了,你马上回家去拿,或者就在这儿再做一遍,你采用哪种办法呢?”如老师所料,L选择“再做一遍”。10分钟不到,L便交卷了。老师一看,字迹潦草是全班之最,格式错误也是全班之最,卷面肮脏更是全班之最。倒是习题全部做对了。老师故意一边批阅一边轻声数:“一个V,两个V,三个V……全做对了!你真不错!正确率是全班最高之一!”L听老师数红V时,脸上表情已逐渐阴转晴,听老师讲完,已忍不住微笑了。老师一把拉过L,轻抚着他的脸颊,对他说;“真高兴,一开学我就知道了班上有一个挺聪明的学生。明天的作业,希望你也全对,有把握吧?“有!”这么有信心!那我明天第一个就看你的作业!好不好?“好!”L开心地说。“但是,今天的作业虽然全对,却只能打100分,却不能打100★。”老师打开早已准备好的一本打100★的作业,让L查找原因。L不一会儿就知道为什么不能加表示美观的原因了。老师对照他的作业,有重点地详细讲解作业的基本要求,然后鼓励他说:“你把作业誊写一遍,第一次就打一个100★怎么样?”L一听,更高兴了,接过作业本,立即坐下来誊写。老师看着他誊完,及时纠正他所犯的书写错误。然后又逐一打上红V,写上100★。他欣喜地望着眉开眼笑的L,问他:“两次作业,你喜欢哪次的?”“第二次的。”“我也是,第二次作业又正确,又美观,明天的作业,希望也打一个100★!”

第二天一到校,老师便找到L检查他的作业,这次作业比第一次在卷面上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有两处乱涂部分,还错了一道题。老师便悄悄跟他指出,让他改过后再和全班同学的作业一起交到办公室。作业讲评时,老师展示两次得了100★的作业,特别突出了L,全班同学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这给L以极大的鼓舞。一周后,他的妈妈说:“L现在一到家就做作业,根本不用操心了。”

所以说,要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就不能片面的只看学生的缺点,而是要把其优点当成重点,真诚的表扬他,鼓励他更进一步,那么通常学生都能振作起来,好好学习。

3.在孩子的缺陷中找出优点加以教育

孩子的缺陷一旦形成,便很难改掉,尤其是一些性格倔僵,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在其缺陷中寻找优点加以表扬,促醒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看看这位老师的回忆:

前不久我收到一封寄自美国西雅图的信,是我过去的一位学生周进军写来的。

他在信中写道:“……身在异国他乡,最思念的是祖国,是故乡,最想念的是老师,是您……在科学道路上攀登,我常想起那条蜥蜴和那张奖状……”读到这里,我的思绪一下被拉到了14年前。

那年暑期,我被调到县城一所小学任教,担任五(二)班的班主任。开学的第三天上数学课时,一名女学生突然发出一声惊叫:“蛇!”全班顿时炸开了锅,一片呼叫声。有的学生爬上了桌子,有的往教室外跑。数学课的女老师也慌了手脚,当我赶到教室时,只见周进军趴在桌子底下,伸手一把抓住一条蜥蜴,往一个小纸盒里一塞放进书包,若无其事地坐到位子上。我让惊魂未定的学生安静下来后,要周进军带上纸盒离开了教室。

我竭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指着纸盒心平气和地问:“你抓狗婆蛇(蜥蜴的俗称),不怕它咬吗?”周进军低着头,过了一会儿回答说:“狗婆蛇没有毒,不咬人。”“是吗?你怎么知道的?”“我看过书。”“你什么时候抓到的?””七八天了。”“这么久了,喂什么给它吃?”“我没喂它。”接着,他主动承认不该将蜥蜴带到学校,并把那条蜥蜴丢进了花圃。我没批评他一句,让他进教室上课去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对学生,特别是面临一个陌生的学生,就事论事随便结论,不分青红皂白训斥批评,是教育者的大忌,这样做达不到教育目的,还会伤害学生,使自己的工作陷入被动。

当天,前任班主任告诉我,周进军是个淘气包,贪玩、常作弄女同学,学习成绩不好。

几天后,我来到他家,避开他与他父母进行了交谈。他的父母亲都是领导干部,工作繁忙,对学习上的事过问较少,兄弟中他最小,从小母亲对他很放纵,养成了倔强的性格。两个哥哥也说他是糊不上墙的稀泥巴。接着,我走进了他的小房间,书桌上有不少课外读物,书桌下摆着一些瓶瓶罐罐,在一个纸盒里躺着一条蜥蜴。“你又养了一条?”我问,他怯生生地说:“王老师,书上说,蜥蜴饿急了会吃掉自己的尾巴,我想试一试,看是不是真的。”他还告诉我,带到学校的那条已试了6天,这条又饿了3天了。我热情地鼓励他把实验进行下去,并告诉他如何做好观察记录。

第二天,我在班上介绍了周进军的蜥蜴实验,并表扬了他的探索精神。从此,他主动接近我,对我产生了好感。两个星期后,他递给我一个小纸盒,兴奋地告诉我,蜥蜴的尾巴不见了。我和他一起剖开蜥蜴,在肚子里找到了尾巴。他高兴得不得了。

正在这时,县里要举行科技小发明小论文竞赛,我指导他整理蜥蜴实验的记录,写成了一篇观察报告,推荐给学校,学校又选送到县里,获得了小论文二等奖。我陪着他参加了颁奖大会。那天放学后,他把奖状端端正正捧在胸前,穿大街过小巷跨进家门,大声对妈妈说:“妈妈,把哥哥的奖状都取下来,从今天起,要贴我的奖状了!”

后来,同学们选他担任科技活动小组的组长,六年级时当了学习委员,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县重点中学,再后来石油学院毕业后到祖国大西北一个油田工作,成了技术骨干,曾两度出国学习。在信里他写道:“……十几年来,我得到各种奖励20多次,局级的省级的都有,惟您陪我领的那张奖状最珍贵,是那张奖状给了我自尊,树立了我的自信心,使我有了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是您,引导我步入科学的殿堂……”

学生的感激之情完全发自内心,跃然于纸面,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孩子们的缺陷如果不是品德上而只是个性的贪玩、古怪、离经叛道,我们做老师的就不应该正面严厉的批评他们,而是要对他们的那种古怪的破坏性加以诱导、表扬,让其将破坏转向学习,以保护孩子的天赋。

4.适当的沉默比直接训斥要有效

对孩子的错误,如果其已经意识到了,知道老师发现了,等着一场狂风暴雨般的训斥时,老师不妨用沉默来作最好的教训,让孩子自动的去纠正他的错误,有时候这种方法比直接训斥更有效果,因为它能避免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认识自己,教育自己》一文中写到:柯里亚坐到课桌前准备,正当他把两手伸到袖筒里,要取出答案时,他的目光突然与老师的目光相遇了,老师急忙把目光移开了,他从主考人桌边站起,沉默地走到窗前,柯里亚呆住了,等到他上前应考时,那位老师离开了教室,直到他答完,老师才又回到教室里来。从那以后,柯里亚再也没有弄过舞弊了。遇到同学中有人偷偷提醒他时,他便总是想起老师默默地走到窗前时的情景。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叫做‘柯里亚现象’。这个事例实际上生动说明,老师适当使用沉默比直接训斥更能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

一位老师这位慨叹道:教了几年书后,也做了几年的班主任,教书育人,潜心探索,未曾有丝毫懈怠,眼看一棵棵难禁风雨的幼苗,在悉心扶持下茁壮成长,喜悦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而为了寻找那迷途的羔羊,我也曾绞尽脑汁,甚至一筹莫展,而为人师表的天职使我义无反顾地跋涉在茫茫草原。

而他的教学经历对我们来说也是颇有启迪,我们看看他是如何运用沉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