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湖北人的性情剖析
14113700000016

第16章 武汉人,怎么说你才好?(2)

湖北人看起来没有脾气,实际上脾气很大,又常常有老子天下独尊的感觉,在外地人交往时,就是盛气凌人的感觉,加上容易动怒,还有常常用暴力解决问题的习惯。武汉人在遭人欺负时,总能团结一心,共同对“敌”,或争吵或打架,不胜不归。出门在外的武汉人,颇有抱团意识。只要有武汉人被欺负,纵是不识,一听到是说的武汉话,其他武汉人便也都一拥而上,非把对方击退不可。

武汉人跟上海人的性格,还多少有一些对立之处。上海人是“派头大,胆子小”。平常没事的时候,一副“高等华人”的派头,不把外地人放在眼里,一旦外地人凶起来,“乖乖地”,立刻就“退兵三舍”,声明“君子动口,不好动手的喏”。而武汉人则相对来说要豪气一些,所以武汉人最喜欢嘲笑上海人,说上海人总是在小事上争来争去,武汉人可没有这么“温良恭俭让”。他们不但敢“动口”,而且也敢“动手”。把武汉人惹烦了,便情不自禁地动用武力,武汉人到上海,看上海人吵架,常常会不耐烦:“个婊子养的,吵半天了,还不动手!”他们觉得很不过瘾。以致上海人最怕武汉人,凡是见了武汉人,便采取惹不起躲得起的姿态

的确,武汉人的敢动手,也是全国有名的。因此,正如全国有点讨厌上海人(但不害怕),全国也都有点害怕武汉人(但不讨厌)。讨厌并不害怕,所以讽刺上海人的笑话小品不少;害怕而不讨厌,所以讽刺武汉人的笑话小品不多,尽管背地里也不少嘀咕。

其实,武汉人不但火气大,而且也很讲“礼”。北京人讲究礼数,开口闭口,每句话后面都得跟个“您哪”,“多谢您哪!回见您哪!多穿点衣裳别着了凉您哪!”武汉人也一样:“劳为(有劳、偏劳、多谢)您家!好走您家!明儿再来您家!”你说礼性大不大。

不过,在北京人那里,“您”是“您”,“您哪”是“您哪”,一般用于称呼,或用于后缀,不会混乱。武汉人说话,一般都会尊称对方为“您家”(吵架时例外),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您”,实际上也是“您”字的音变,读作nia,和nin非常接近(武汉话之属于北方语系,此即证明)。只不过,武汉话的“您家”还可以用于第三人称,比如“他您家”,相当于“他老人家”。同样,一句话说完,也总要带一个“您家”,作为结尾的语气并表示尊敬,也相当于北京人的“您哪”。

不同的是,武汉人不论是“您”还是“您哪”,通通都是“您家”。结果就闹出这样的笑话来。一个武汉人问:“您家屋里的猪养得好肥呀,么时候杀您家?”对方答:“明儿杀您家。”两个人都很客气、讲礼,但结果却好像两个人都挨了骂。

从语法上来讲,不管是用于称呼,还是用于后缀,“您家”都是“敬语体”。这一点和北京话大体上一样。但从语意上来看,如果长辈对晚辈说话也用起“您家”来了,则可能会有挖苦讽刺之意。当然,北京人在“损人”时也会使用“您”这个字。比如买东西嫌贵,卖主白眼一翻:“您哪,自个儿留着慢慢花吧!”这种用法武汉也有:“不买就算了呐!您家们味儿几大呐!”但不难听出,北京人的话里透着股子蔑视,武汉人的话里则是气哼哼的了。

所以,武汉人虽然也会“损人”(准确地说是“挖苦”),却更喜欢痛痛快快地骂人。骂人多过瘾呀,不用“您家”长“您家”短的,一句“婊子养的”,就什么意思都清楚了。

4.武汉人很“讲哥们义气”

武汉人生性豪爽,看重哥们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那是二话不说的,所以武汉人争强斗狠也是声名远播。在武汉呆久了你就会发现武汉人心挺好的,好起来可以对人掏心掏肺。武汉人很看重朋友之间的友谊,一个人,一旦有难,找武汉的朋友帮忙,多半能够得到有力的帮助。如果你是他们的“梗朋友”,则能得到他们的拼死相助。武汉人所谓“梗朋友”,相当于北京人的“铁哥们”。“梗”这个字,有人认为应该写作“耿”,即忠心耿耿的意思。这个“梗”字对于武汉人来说,可能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因为武汉话中的“geng”,首先有“完整”之意。比方说一个东西要保持完整,不能掰开、折断、切碎,武汉人就会说:“莫掰,要geng的”。查遍同音字,也只有表示植物之根、枝、茎的“梗”字约略近之。植物的根、枝、茎在被折断掰断之前,当然是“梗的”。所以,梗,在武汉话中,又有“地道”之意。比如某个人不折不扣地是个糊涂虫,武汉人就会说:“这个老几‘活梗地’是个‘糊溏’(关于“糊溏”,后文有解释)。”所谓“活梗地”,也就是地地道道地、不折不扣地。“铁哥们”当然是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朋友,也是没有半点含糊、一点也不夹生的朋友,同时还是可以把自己完整地、全身心地交付出去的朋友,因此是“梗朋友”。

武汉人对朋友的要求是: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图对脾气、够意思。在武汉人看来,交朋友就得“一根灯草点灯——没(读如“冒”)得二心”,不能“码倒搞”(做假)、“诈倒裹”(吹牛),更不能“抽跳板”。“抽跳板”也叫“抽跳”。它有“过河拆桥”的意思,但比“过河拆桥”内容更丰富。“抽跳”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朋友搭好了跳板,因为讲义气,让你先上,然而你上去后却把跳板抽走了,害得朋友上不来;二是你答应给朋友搭跳板,甚至已经搭了,但临到朋友准备上时,你却把跳板抽走,害得朋友希望落空,而且想补救也来不及。如果出卖朋友,则叫“反水”,那就会成为一切朋友的公敌,最为武汉人所不齿。

打不打“哽”,是看一个朋友“梗不梗”的试金石。所谓“打哽”,原本指说话卡壳。一个人,如果有所犹豫,说话就不会流畅。所以,打不打“哽”’也就是犹豫不犹豫。

不“打哽”,也就是“爽朗”,武汉话叫“唰喇”。对于一个武汉人来说,“唰喇”与否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但意味着一个人够不够意思和有没有意思,而且甚至决定着一个人会不会被人看得起。比如你对一个武汉人介绍另一个人说“那个人一点都不‘唰喇’”,这个武汉人的眼里马上就会露出鄙夷蔑视的目光。

除为人“唰喇”外,做事到位也很重要。做事“不到位”,也很容易把事情弄“夹生”。这样一来,弄不好就会把人得罪到家,后果也就可想而知的严重。要知道,武汉人可是连骂人都十分到位的。不信你去听武汉的泼妇骂街,那可真是淋漓尽致,狗血喷头,什么话都骂得出来。所以,你如果做人做事不到位,夹生半调子,那就一定会挨骂,而且会被骂得十分“到旷”。

崇尚“唰喇”的武汉人最受不了“醒倒媒”(软磨硬泡之意)。不理他吧,纠缠不休;发脾气吧,拳头又不打笑脸。最后只好依了他拉倒。当然也有先打招呼的:“莫在这里‘醒倒媒’,(东西)不得把(给)你的。”但如果坚持“醒倒媒”下去就仍有可能达到目的。所以方方说“醒倒媒”是武汉人的一种公关方式,这是不错的。武汉人脾气硬,不怕狠,却对牛皮糖似的“醒倒媒”无可奈何。其实,“醒倒媒”恰恰是武汉人性格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武汉人的性格不但包括为人爽朗,仗义、大方,还包括做事到位。要到位,就得“铆起搞”,包括“铆起醒倒媒”。

武汉人做事会“铆起搞”。“铆起”的意思是“使劲”、“不停”、“没完”(《有趣的武汉话》),它的最重要的意思,是死死咬住、不依不饶,就像被铆钉铆住一样,因此是“铆起”而不是“卯起”。如果仅仅只是“不停”,则叫“紧”。比如,“你紧搞么事”“紧搞”只是不停地搞,“铆起搞”则还有一股韧劲,其程度较“紧搞”为重。

武汉人的“铆起”也不同于成都人的“雄起”。“雄起”即勃起、坚挺,“铆起”则有坚持不懈、坚韧不拔之意。“雄起”乃勃然奋起,“铆起”乃力求到位。这也是两地人性格不同所致:成都人(火巴),故须“雄起”;武汉人燥,故须“铆起”。

比方说:“醒倒媒。”从某种意义上讲,“醒倒媒”也是“铆起搞”之一种,是一种特殊的“铆起搞”。醒,也许应该写作“擤”。方方说,“醒”有“痞”的意思。其实,“醒”这个字在武汉话中意思非常复杂微妙。比如“滂醒”是“厉害”(如“(啫)得滂醒”就是“(啫)得厉害”),“醒黄”则是“扯淡”(如“闹醒黄”就是“胡日鬼”)。“醒里醒气”虽然就是“痞里痞气”,却不是一般的“痞”,而是那种涎着脸、赖着皮、纠缠不休又嬉皮笑脸的“痞”,有点擤鼻涕的味道。

武汉人还颇有几分侠义,喜欢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事。只要是朋友的麻烦,不管是不是乡亲,也不管这事是对是错,只要觉得是“自己人”被欺负了,武汉人是一定要上前帮忙的。为了哥们儿义气,他们是不惮于说出格的话,做些出格的事。如此这般的事多发生几次,武汉人敢顶牛打架的名还能不扬出去?名气出来了,武汉人自然也少不了洋洋自得,愈加地放纵自己。于是,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也一律出手动粗,由此越发地让外地人害怕。

而武汉人对朋友的称呼则有一种股浓浓的江湖气息。比如“拐子”这个词,原本是江湖上帮会中用来称呼“老大”的,武汉人却用来称呼自己的哥哥:大哥叫“大拐子”,二哥叫“二拐子”,小哥就叫“小拐子”。又比如“叶子”,也是江湖上的语言,指衣服。衣服穿在身上,一如叶子长在树上,关乎形象,也有装饰作用。由是之故,武汉人又把手表叫做“叫叶子”。因为手表也是有装饰作用的,但又有声音,因此是“叫叶子”。对于这些带有江湖气的话,武汉人都很喜欢,流传起来也很快。

武汉人也像江湖中人一样有一种“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观念。比如他们把所有结过婚的女人统统叫做“嫂子”,这就无异于把她们的丈夫统统看作哥哥。他们当然也像江湖中人一样爱“抱团儿”。这一点也和北京人相似。不过北京人的圈子和武汉人的圈子不大一样。北京人更看重身份和品类,武汉人则更看重恩怨。“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是武汉人的信念。朋友的圈子有两种,一种是可以一起做任何事的,另一种则是生意场上、工作场合的朋友,在这里功利心多于友谊,稍微合不来,便拔刀相向。今天的朋友也许明天就成了敌人,而今天的敌人也许明天就成了同一战壕的战友。在他们看来,一个分不清恩怨的人,也一定是分不清是非的人。

所以武汉人极重友情。重友情的人都记恩怨、讲义气、重承诺。这些特点武汉人都有。他们有钱,也舍得花钱。但这并不说明他们真正是暴发户,也许只是证明他们够义气。武汉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即使穷得要去当裤子,也绝对不能在朋友面前掉分,他们不穷,所以他们有很多朋友。

5.讲究“玩味儿”

武汉人有很强的童性,像孩子一样,爱玩。不过,武汉人的爱玩,又不同于成都人的爱耍。成都人的爱耍,是真的去玩,武汉人则往往把不是玩也说成是玩,比如说“玩水”其实就是游戏的意思。全国各地都有爱游戏的,但把游戏称之为“玩水”的,只有湖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