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糖尿病这样吃这样练这样养
14099400000022

第22章 疗养篇(5)

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蒸桑拿、泡温泉,但不宜时间过长,并注意多补充水分。稍感不适,应立即走出桑拿房或温泉池。糖尿病患者泡温泉的水温不要超过40℃,以免出现意外。

糖尿病患者进行蒸桑拿、泡温泉前,为了避免出现低血糖,可以适当吃点小点心。

Q 夏季是否是降血糖的最佳时机?

A 是的。人体血糖水平受季节影响会有较大波动。夏季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有利于血糖水平下降;夏季人的活动量较大,天气炎热,机体代谢加强,消耗加快,有利于血糖水平下降。以上两方面原因是夏季血糖水平较低的主要因素,也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最佳时机。

值得提醒的是,夏季治疗糖尿病还应注重“益气养阴”,应用中医调补之法,健脾,固汗养阴,增强体力。另外,服用补气药可以提高机体对激素的敏感性,有助于维持正常血糖水平。

有人会认为,既然夏季血糖较低,是不是就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牢记,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随意停药或减药;相反,夏季血糖容易控制,应加强治疗,有时甚至还可稍稍加大剂量,使血糖降至正常。待血糖水平降至正常,并保持平稳一段时间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考虑减药。原则上减药要循序渐进,不能骤然停药,以免发生意外。

Q 糖尿病患者夏季能用冷饮解暑吗?

A 炎热的夏季,喝一些清凉的冷饮解渴又解暑,但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用冷饮解暑、止渴。

因为天气炎热时,胃肠道血管舒张,冷饮很容易造成胃肠道血管急剧收缩,引起胃肠道损伤。病程稍长的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胃肠道神经病变,进食冷饮后比一般人更易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另外,冷饮往往含有较多糖分,也不适宜糖尿病患者饮用。

Q 夏季运动有什么注意事项?

A 夏季,糖尿病患者锻炼尽量选择早晨或傍晚时进行户外运动,中午运动则应选择在室内。在室内运动时,最好关掉空调或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以防运动后受凉感冒。进行户外运动后不要马上到有空调的房间,应及时更换衣服,禁止洗凉水澡。

夏季运动时,更容易出汗,那么就要掌握好补水的时机:在运动中适量补充水分,可以增加血浆量,减少血流阻力,提高心脏的工作效率和运动持续时间。运动结束后30分钟再补充大量水分。

注意,正确的补水方法是少量多次,每次饮水量不超过100毫升,最好是温开水,不宜饮用冰水。运动中一次补水量过多,既不利于吸收,又会使胃部膨胀,妨碍膈肌活动,影响消化功能。

Q 糖尿病患者秋季有什么注意事项?

A 注意事项一:防秋燥,要及时补充水分,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初秋时节,常会有“秋老虎”肆虐,天气炎热干燥,人体的消耗大,在这样的季节,人人都应该注意补充水分,糖尿病患者更是需要。糖尿病患者出汗多,加上高血糖的利尿作用,身体更容易缺水,一旦补水不及时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肾功能障碍等。

糖尿病患者应多喝白开水、果蔬汁、汤和淡茶,还可以喝一些自制的中药茶,这样能够及时补充丢失掉的水分。糖尿病患者可以每天坚持用麦冬泡水喝,既可以补充水分,又能达到养阴生津的目的。

注意事项二:饮食要以甘淡滋润为主。

按照“燥则润之”中医理论原则,糖尿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甘淡滋润为主。果蔬中,如萝卜、黄瓜、冬瓜、菜花、白菜等,最适合的烹调方法是炖、凉拌、滑熘、煮、蒸。每天的优质蛋白质,如肉类、奶制品和豆制品不能少。对于高温天气,出汗较多,或者参加户外运动的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取盐量应适当增加一点,可由5~6克增至6~7克,或者饮食中换吃一些海产品补充盐分,比如海带、虾皮等。但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现象的患者要少吃,因为食盐会加重水肿。

注意事项三: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胃肠炎。

夏秋季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糖尿病患者本身抵抗力较差,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以防腹泻。糖尿病患者尽量不吃生冷食物,因为一方面生冷食物容易变质,另一方面炎热的天气下人体易脾胃失调,生冷食物容易诱发胃肠道不适,引起急性胃肠炎,呕吐或腹泻,从而导致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诱发高渗性昏迷,还有可能因碳水化合物吸收减少而诱发低血糖。

Q 糖尿病患者冬季有什么注意事项?

A 冬季气温低,人们为了驱寒,饮食会相应的有所改变,餐桌上油腻厚味的食物增多了。加上天气较寒冷,户外运动明显减少,故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冬季寒冷的气温还会刺激交感神经,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易使血糖升高、血小板聚集而形成血栓,血压升高,激发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心病症状加重,诱发心绞痛等。

另外,很多患者家里没有血糖仪,因为天气冷又懒得去医院测血糖也是造成冬季血糖容易升高的一个原因。

了解了上述情况,就要求患者冬季血糖检测要勤快,及时进行相应的饮食控制和药物调整。专家提醒,对于病情较轻的糖尿病患者,冬季至少半个月就应去医院检查一次血糖或者自我监测一次;而重度的糖尿病患者,冬季最容易因血糖骤然升高而出现并发症,最好能每天监测血糖,并认真记录,将病情及时告知医师,严防冬季血糖升高。

Q 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需要多晒太阳吗?

A 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并发骨质疏松症,而骨质疏松症对于糖尿病患者是一个巨大的危害,不但引发患者全身疼痛,不能运动,甚至引起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经常晒太阳是预防骨质疏松一个极为重要的措施。在寒冷的冬季,温暖的阳光犹如一种天然的“兴奋剂”,阳光的紫外线到人体会造成一系列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变化,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晒太阳还能使人体内产生维生素D,促进骨质的钙化和生长。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还可以减少各种病毒及细菌感染的机会。

当然,晒太阳并不是越多越好,过度晒太阳会诱发皮肤病。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体质选择合适的晒太阳时间。一般应选择上午10点前,下午3点后的“黄金时段”,每天坚持晒太阳30~60分钟。老年糖尿病患者宜选择日出后的半小时开始晒太阳,因为此时空气湿润,阳光温暖又柔和。

Q 肥胖型糖尿病患者减肥需要注意什么?

A 对于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减轻体重是缓解糖尿病症状和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但是糖尿病患者属于特殊人群,减肥必须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生理需要制订科学有效的减肥计划。不要随便去所谓的减肥中心或者健身中心。

糖尿病患者在减肥运动中,一定要注意保证多饮水。因为脂肪代谢需要水,多饮水有改善血液运输、促进循环的作用。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使血浆处于高血糖状态,刺激下丘脑的渴感中枢而导致口渴,饮水后可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或恢复正常,起到降血糖的作用。如果限制饮水,或者补水不及时,血液中过多的糖分会刺激机体将细胞中的水分转移出来作为补偿,糖尿病患者会迅速发生脱水,加重血液高渗状态,会造成严重后果。而且长时间运动时,机体较平时需要更多水分。这两点原因会造成更快失水,因此,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后和运动中饮足量的水非常重要。

Q 糖尿病患者应怎样正确洗脚?

A 糖尿病患者每天洗脚对足部有三大好处:其一,可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又有助于睡眠;其二,保持足部皮肤的清洁、干爽,防止异味产生,以及预防滋生病菌,造成足部皮肤感染;其三,每次洗脚的时候也是仔细检查双足的好时机,可以让患者及时发现足部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泡脚的时间多长好呢?每日洗泡双足的时间不宜太长,控制在5~10分钟即可,浸泡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皮肤的浸白、撕脱,足部皮肤的防御能力会降低,如果足部皮肤有裂口,更不可长时间浸泡。另外,建议用纯色、浅色系的毛巾轻轻擦干足部,汗脚者可在趾缝间涂抹酒精,因为酒精挥发会带走水分,使皮肤干燥,避免潮湿的趾缝滋生病菌。然后给双足涂抹润肤膏,并对足部及小腿进行几分钟的按摩。

如何控制水温?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变,使神经内膜毛细血管阻塞,引起神经病变,长期高血糖也使神经传导发生障碍,如此可使痛觉纤维受损,不能很好地避开外来的机械损伤和冷热损伤。另外,糖尿病足患者双脚由于血管神经损害程度不同,表现也有所区别。有的患者左脚属于无痛性糖尿病足,对外界刺激感觉迟钝。而右脚则属于有痛性糖尿病足,对外界刺激感觉敏感。所以在泡洗双足时,最好使用温度计控制水温,不要直接用脚试水温,若不注意掌握水温,极易被烫伤。水温最好控制在50℃左右。此外,冬天糖尿病患者用热水袋取暖时,也要注意水温。

糖尿病足患者因自主神经病变引起足部汗液分泌功能减退,往往曾经的汗脚会逐渐发展成现在的干燥脚,所以,糖尿病足患者每天用清水清洗双脚即可,一周可使用一次香皂。

Q 糖尿病患者能带隐形眼镜吗?

A 隐形眼镜,又称角膜接触镜,是一种戴在眼球角膜上,用以矫止视力的镜片。隐形眼镜是医疗用品,应该经过医师检查并评估后才可佩戴它,不可随便验配,否则会出现角膜溃疡、结膜炎等。

糖尿病患者发生眼部病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常见的眼病如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膜病变、青光眼等都可能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

另外,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的眼角膜更容易受到损伤,而且愈合比较慢。正常人在眼角膜出现轻微磨损时就会有不适感,而糖尿病患者可能就感觉不到。所以,糖尿病患者不太适合戴隐形眼镜。

Q 糖尿病患者怎样选一双适合自己的鞋?

A 选一双舒适的鞋,对于糖尿病患者预防足部损伤是很重要的。选鞋的要点:购买鞋子要在下午到晚上的时间最好;鞋子的透气性能要好;大小必须合脚,太松或太紧都不好;鞋子里面的长度比脚长0.5厘米;鞋子的宽度根据趾关节决定,不能让趾关节受压,高度应使足趾有一定的空间。注意,如果是反季节购买鞋子,比如夏季购买冬季的鞋子要考虑冬季袜子的厚度,尺码要宽松一些比较好。

穿鞋的要点:穿鞋前一定要仔细检查鞋内有无异物,以防被异物损伤;旧鞋和拖鞋必须定期检查有无开裂、损坏等,以免鞋子变形对双脚造成磨损;鞋垫每年需要换3~4次;不要长时间穿新鞋,尽量勤换鞋款,避免脚部同一位置长期承受压力,预防起疱或瘀伤。

Q 糖尿病患者出差旅行时的注意事项?

A 对于还在为事业打拼的糖尿病患者来讲,由于工作需要,长途出差是经常会碰到的事情。当然,除此之外,外出旅行也是糖尿病患者生活的重要部分。很多糖尿病患者害怕出远门,感觉生活会改变太多,对病情控制不利。其实,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正常人多些自我防护,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出差、旅行,快乐工作,幸福享受生活。

第一,长途旅行前患者要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做一个全面的评价,以确认身体状况是否合适这次活动。评价内容包括血糖、尿酮体、血压水平,以及心脏、肾脏和眼底的状况。

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空腹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血压超过150/95毫米汞柱以上,尿酮体呈阳性,还有活动性心绞痛或眼底出血症状,就不宜出行。在以上指标正常,并发症稳定时可以出行。

第二,尽量维持原有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外出旅游总会有一些生活规律的变化,无论是哪方面的改变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所以,外出旅游尽量不让作息时间有明显的改变,按时、定量吃饭,按时服药,要知道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病情的稳定。出差或旅游时活动量一般都会增大,但过度劳累对病情控制是十分不利的,会造成血糖波动很大,酮体出现、血压波动,特别会导致心脑血管发生意外而危及生命,所以要避免过度紧张劳累。在运动量增加时,要对饮食和药物治疗进行必要的调整,以免造成病情波动。

外出旅游时生活习惯完全打乱,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特别是1型糖尿病患者是十分不利的。

第三,注意坚持饮食控制。无论是出差或者旅行,患者要做到不能吃的东西不吃,不该喝的饮料不喝,特别是不要酗酒和吸烟。很多糖尿病患者外出期间,人际交往频繁,参加宴请的机会大大增多,饮食控制有点儿难。但必须记住自己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坚持正确的饮食治疗原则。可以选择坦诚地告诉对方自己有糖尿病,让对方知道自己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能吃。即使碰上敬烟、劝酒的场合,也绝不动摇,不要给别人留下“他能喝”、“他能抽”的印象。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再来让你吃甜食、吸烟、喝酒了。

第四,按时服药,不要轻易改变药物治疗方案。有些原来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觉得外出旅游或出差还得继续注射胰岛素,携带胰岛素也不方便,就想临时改换口服降糖药。这个想法是不可取的,糖尿病患者不能轻易改变药物治疗方案。如果在出差或者旅行前,最好能让医生根据自己平时用药的情况,给一个很好的外出用药建议。

第五,在旅游或出差过程中要注意仔细保管自己的药品。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如果因为忙中出错,丢失了药品或者打碎了注射器,将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因此,患者最好备上双份药品,并分开保存。

第六,最好要随身携带监测病情的仪器或者试纸。比如携带尿糖和尿酮试纸,如有血糖仪会更准确,有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有便携式血压计的话,对病情的监控会更全面。这些仪器可以帮助患者及早发现病情的变化,让患者做到及时处理,从而避免病情恶化。